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壕吏》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石壕吏》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叙事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人的哲思和情怀。首先,在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浅易文言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石壕吏》虽然是诗歌但有点类似小文言文,必要的翻译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习古诗文,让孩子们了解诗歌的内容,并不等于字字落实、逐句翻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况且《石壕吏》语言通俗易懂,相对不难理解,所以在课前我下发古诗文预习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自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为主。其次,在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每一个作品,都是个体体验,没有孩子自主的感受和体验,我们的教学就没有价值。所以在讲这一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小组活动和展示为主。以老妇人之苦为主线,结合背景资料助读,让孩子们在自主体验中引导、提炼主题。再次,课标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录音范读,学生自主朗读,个别学生朗读,齐读,这几个一系列连贯的频繁的阅读活动,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课标中对“正确、流利”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渗透在教学的环节中,不是某一孤立的环节,所以我在课堂的主环节分析老妇人之苦中,对学生体会作品情感时加以指导,加深学生的体会,既有助于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又能激发学生朗读时情感。最后,在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本篇文章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是作者的细节刻画。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同学们扩写这个故事,将其改变为话剧剧本,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细节刻画能力。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文言文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文言词语、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本堂课学习的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课下注释及导学案,大致读懂课文,教师从旁指导,绝不可包办代替,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及重点语句所展现的画面即可。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彩之处,着重引导学生体验老妇人之苦,抓住关键诗句,理解诗歌中塑造的可怜可悲的老妇和可恨可恶的差役形象。作品涉及复杂而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教授时注意给学生补充拓展相关历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准确的理解作品内涵,学生对诗人矛盾的内心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老妇之苦。3.感受作者矛盾的内心世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体会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3、掌握诗歌中的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近日,一首诗歌火爆全网,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我们一起来看占据微博热搜榜前三位的消息:1、闻所未闻!七旬老妇竟要上战场!2、惺惺作态!杜甫愧为诗圣!3、叛军来袭,长安危矣!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歌,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竟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石壕吏》。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体会老妇之苦。(重点)3.理解作者矛盾的内心世界。(难点)三、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四、背景链接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五、初学感知1.诵读诗歌诵读是学习诗歌必不可少的环节。过程:听录音范读,标注好不明确的字词,划分断句。教师明确诗歌应在二三字之间停顿,感情基调沉郁顿挫。学生练习。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尽量读出感情。学生展示,其他生评价。全班齐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吏(lì)逾(yú)啼(tí)邺(yè)妪(yù)2.疏通诗意观其言,论其事,了解事件的始末必须基于文本。过程:根据课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先个人独立完成并标记好疑难字词,后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提问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投:投宿。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逾: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致:对……说。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去:离开,这里指改嫁。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犹得:还能够。得:能够。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前途:前行的路。3.概括主要内容这是一首经典的叙事诗,请概括一下诗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过程: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圈点勾画文中的记叙六要素进行总结。学生展示,明确。六、深入探究问题一:“夜捉人”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捉人?”“为何夜里捉人?”学生回答心中所想。教师引导。教师明确答案,进行总结:“夜捉人”精炼至极,言明差役的凶残和社会的黑暗动荡。问题二:“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差役和老妇的句子”。生展示答案。教师步步引导,赏析句子。教师明确答案,进行总结:运用对比,差役的“呼”“怒”与老妇的“啼”“苦”形成对照,程度性副词“一何”加重感情色彩。表明了差役的凶狠残暴,老妇的可怜悲苦,流露出作者对差役的批判,对老妇的同情。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诵读该句。问题三:体会老妇人之苦(重点)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找出文中老妇诉说之言”。学生明确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妇人有多少种苦”。学生独立思考,圈点勾画相关句子做好批注,要求用特定句式总结:我从__________,读出了老妇的__________苦,因为__________。教师明确答案,进行总结:丧子之苦、贫困之苦、应役之苦。这一段看似老妇在诉说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言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不幸。正是“安史之乱”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本段,感受老妇人之苦。问题四:吏妪问答“听妇前致词”的部分是对于上文“妇啼一何苦”的具体阐释。而造成“妇啼一何苦”的正是“吏呼一何怒”。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差役愤怒的呼喊了什么?学生同桌合作,补充差役的问题。学生演绎这段对话。教师总结:这一段看似没有出现差役的身影,但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其咄咄逼人的气息。这种特殊的写作手法叫“藏问于答”。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寥寥数语,便将不同的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丰满。问题五:理解诗人内心的矛盾(难点)杜甫一向关心民生,但此时他为什么选择沉默?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状态。过程:教师出示背景补充{安史之乱爆发期间,民生凋敝,朝堂动乱。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径石壕村投宿在民户中。注意:司功参军:官名,掌管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校、选举、表疏、丧葬等事。(虽为大官,但无实权)}。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总结:这场平叛战争事关国家民族的危亡,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但诗人又痛惜老妇一家悲惨的遭遇,深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反对战争,又不得不支持这场战争。这正是诗人的矛盾所在。他的沉默,是一种无言的安慰,更是一种无言的控诉......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诗,体会杜甫的悲悯情怀。七、课堂小结本诗通过写“有吏夜捉人”之事,揭露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沉重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差役的痛恨,对老妪的同情。八、总结升华战争是统治者手中的一柄利剑,保家卫国需要它,开疆拓土也离不开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只能是默默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不过幸运的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像杜甫一样心系民生的人,他们用笔触书写民间疾苦,用文字传达民众深沉的呐喊。他们身上这种难得的悲悯情怀、可贵的人道主义,既成就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又照耀了历史的苍穹,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始终保持一颗同情别人的心,善待那些处于苦难中的人们。九、布置作业根据诗歌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写一个话剧剧本。范例吏:“你家的男人都到哪里去了?快说!”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吏:别啰嗦!家里还有别的人吗?快把人交出来!妇:“室中更无人!”吏:胡说!屋里怎么有孩子的哭声?妇:“惟有乳下孙。”吏:快把你儿媳妇交出来!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吏:不管怎么样,反正你家得出一个人上前线!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十、板书设计丧子之苦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