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
——《孙子兵法》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情景导入
选自: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作,原名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左丘明
“春秋三传”:为解说《春秋》而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通史断代史编年体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国别体纪传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烛之武退秦师》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
师:军队关于古代姓名思考: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
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fán
zhuìquē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
zhìqǐpáng字词注音1、齐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归纳每段段落大意。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一、整体感知第1段:秦晋围郑。第2段:临危受命。第3段:智退秦师。第4段:晋师撤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第一段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因为状后,于晋无礼状后,于楚贰名作动,驻扎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郑楚结盟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公元前630年郑新郑秦晋秦军秦晋围郑示意图氾水函陵氾南崤山晋军秦晋之好秦国和晋国是邻居,又都强大了起来,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结成了儿女亲家。第二段
临危受命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状后,于郑伯言军队语气助词这您如果派主谓间,取独表判断代词,他代词,这件事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关于烛之武语见其人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致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赏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招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讵能若是乎?——宋吕祖谦第三段
智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在夜里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①以退为进.名作状,在夜里已经使…灭亡状后省略“之”名作状,用绳子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变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②阐明利害.越过意动,把…当作边邑哪里增加主谓间,取独形作动,变雄厚、变薄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③以利相诱.把...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外交使者缺少的资粮供给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晋君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在早上渡过黄河回国,在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④挑拨秦晋.动词,给予恩惠答应名作状,在早上、在傍晚修筑防御工事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惠公背约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秦立晋君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之后,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来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⑤推测未来.宾前,有何厌名作状,在东边名作动,使…成为疆界。扩张使...减少使…受益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悦”高兴名作动,签订盟约守卫就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烛之武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
1(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2(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3(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5(唯君图之。)4(君之所知也。)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这段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翻译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秦军没有那个人依靠损害自己的同盟国“智”明智代替表祈使语气,还是烛之武退秦师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劝退秦师坦言知亡,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秦晋退兵引史为例,巧设离间理清脉络写作特点①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其它枝节更是只字未提。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②伏笔与照应
这篇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说明秦郑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③波澜起伏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从大军压境到最后的平息,课文都是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对于古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1、邹忌与齐威王
(正面)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2、触龙与赵太后(正面)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3、魏征与唐太宗(正面)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4、管仲与齐桓公(正面)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5、比干与纣王。(反面)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
6、召公与厉王(反面)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二、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随堂讨论1、学习这课之后你能指出并劝解身边有坏毛病的同学改正其不足吗?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秦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谨慎,政治手腕了得。晋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2、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人物形象?总结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13通假字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行李之往来
(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微夫人之力
(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古今异义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于: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因为,表原因连词,来对,表对象连词,又连词,况且代词,它郑国代词,这件事自己的表祈使语气,还是文言虚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作动,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把……作为边邑)与郑人盟
(名作动,订了盟约;建立同盟)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
(使动,使…受损;使…得利)词类活用既东封郑(在东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名词→状语词类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作名,恩惠,好处)词类活用越国以鄙远
(形作名,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
(形作名,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动词因人之利而敝之
(损害)肆其西封
(扩张、延伸)邻之厚,君之薄也
(变厚、变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
(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亏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词类活用省略句特殊句式(烛之武)许之(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Unit 2 Cambridge is a beautifu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课时2《国家机关的职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1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3-1
-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Unit 3 My School Reading Plusl拓展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 唱歌 小蚂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 16 大家一起来合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下册
- 肠炎患儿护理查房
- 2015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苏联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设计(浙江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
- 2025毕业答辩模板:创意与学术并存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 路面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课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应用
- 2024年安徽宁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课件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业务培训
-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课件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苏州卷)
- 摄像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研究-深度研究
- 游戏人物立绘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