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指人类从事______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______、分布、______和发展影响深刻。生产类型规模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多呈________、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一般较小相对______较少团聚型分散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团聚状观察: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规模、人口、形状等特点棋盘状观察: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规模、人口、形状等特点3.典型案例(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上。(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河流阶地冲积扇(2021·福建卷)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1~3题。课堂巩固精练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B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AA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地形平原分布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态团状、带状密度大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重点一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1.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地形山区分布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形态条带状密度较小原因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举例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地形高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密度小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河流地貌冲积平原山区河谷自然灾害洪水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聚落选址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真题感悟[典例1]

(2020·全国Ⅱ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AD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

(影响深刻)、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__________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______,西部交通线路分布______。地形科学技术稠密稀疏(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

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______状呈“___”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难度大)网络之道路等级低的可能就修建成之字形,通过的小聚落也多;但是等级高的道路往往桥隧比较高重点二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低路线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连接沿线较多的居民点;⑤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充分考虑地形确定路线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保障工程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真题感悟[典例2]

(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10分)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依据:综合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案例:瑞士与意大利之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我国的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连接英国与法国的海底隧道等。阿尔卑斯山铁路的阿尔布拉-贝尔尼纳路段青藏铁路(冻土问题)雅西高速变式训练

位于四川西部的雅西高速(雅安至西昌)被称为“天梯高速”。雅西高速图示路段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构成。据此完成2~3题。2.图示路段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有(

) A.气候炎热

B.风沙漫天 C.冻土深厚

D.地质复杂D3.雅西高速图示路段设计成双螺旋形状可以(

)CA.减少跨越河流

B.避开高大山体C.减缓路面坡度

D.降低工程造价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2.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__________。地表形态填海造陆修建水库修筑梯田开挖河道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利有弊。变式训练1.(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图1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2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①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②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的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③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时间早;B区域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B区域海拔高,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4.(2023·江苏卷)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下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8分)①呈扇状;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②扇面发育沟谷,地形起伏大;③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①上游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提供物质来源;②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③扇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谷;④存在较宽的地形平台,利于沉积物堆积。课堂巩固精练(2)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6分)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风险,威胁铁路安全;地基物质松散,不利于建设。一、冲淤平衡的含义1.冲淤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引起的。2.冲淤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3.冲淤交替: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微点进阶

河流冲淤(冲刷与淤积)平衡二、河流冲淤与河流地貌三、冲淤平衡原理在任一时段内,某河段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额等于该时段泥沙的冲淤变化量,即冲淤变化量=淤积量-冲刷量,根据冲淤变化量可以研判该河段的冲淤状态及河流地貌的变化。1.冲淤状态 (1)淤积量>冲刷量,泥沙增多,形成淤积地貌。 (2)淤积量<冲刷量,泥沙减少,形成侵蚀地貌。 (3)淤积量=冲刷量,泥沙不变,地貌维持不变。2.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河段冲淤关系流水作用地貌上游淤积量<冲刷量冲刷、侵蚀为主河床加深,形成峡谷等侵蚀地貌;侧蚀加强,河床加宽;溯源侵蚀加强,河流加长中游淤积量=冲刷量侧蚀、搬运为主河道摆动、游荡,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下游淤积量>冲刷量淤积为主河床抬高、变浅、改道;河口形成三角洲、沙洲、沙坝等堆积地貌四、影响冲淤的因素其他因素如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工程建设等多通过影响上述因素进而影响冲淤关系。【针对训练】(2022·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D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A3.(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A(2024·甘肃兰州高三开学考试)早在青铜时代,青藏高原内部及对外均出现了相对固定的古人类交流路线。下图示意利用GIS制作的青藏高原青铜时代人类交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影响青铜时代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人类交流路线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水系课时作业B2.青藏高原西北部人类交流路线稀疏,主要是由于(

)①地势起伏大②降水少③海拔高④红壤贫瘠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3.推测青铜时代人类交流路线的重构主要参考(

)A.化石数量

B.地层状况

C.遗址分布

D.现代人口分布C(2024·湖南怀化联考)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北与青海省接壤,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平均海拔为4500m,属丘状高原低密度纯牧业地区。下图示意2005~2017年那曲市聚落规模等级变化。据此完成4~5题。课时作业C4.从整体看,那曲市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A.多样化和大型化

B.分散化和一体化C.分散化和小型化

D.多元化和工业化A5.推测那曲市聚落主要分布在(

)A.靠近水系的河谷阶地

B.山间的和缓坡地C.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

D.河流的上游地区6.(2024·青岛二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在横断山区东北部,高山峡谷交错纵横,大小河流贯穿其间。嘉绒藏人是这里的主体族群,他们在半山(指山麓到山顶之间的山坡,海拔通常在2500~3000米)地带耕种、居住,在高山草甸放牧牦牛。嘉绒藏人将海拔落差超过3000米的峡谷地带,建设成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图示意嘉绒藏人分布。课时作业(1)与河谷相比,说出嘉绒藏人多在半山地带聚居的原因。(4分)半山地带不易受洪水侵扰;温度适宜;降水较为充沛,适宜农耕和居住。(2)分析四川省西部和东部聚落的分布和形态有哪些差异。(4分)①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聚落多分布于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②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聚落规模大,相对集中,以团聚状为主。(3)四川东部和西部交通差异明显,请结合地形和聚落分布特征,分析四川东部和西部交通状况的差异。(6分)西部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聚落规模小,交通线稀疏;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建设成本低,聚落规模大且密集,对交通的需求量大,交通网密集。(2021·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3题。真题专练C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2.如图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A3.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CA(2021·辽宁卷)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下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4~5题。4.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

)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C5.“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

)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

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

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6.(2023·福建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35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旱。(1)根据自然条件(岩层特点)分析,推测古河干旱化,和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的依据。(6分)石灰岩一般在先睡环境中形成,古湖经由P处入海,说明形成石灰岩时气候变得干旱,古湖水位下降,湖水不能外泄入海,湖水盐度上升;甲地石灰岩层较厚,甲地湖水水位下降更快,最先出露。(2)由于P处海拔较高,古湖曾无排泄口,后来古湖冲破P处排泄入海。请从内外力角度,分别分析对古湖南流入海的原因。(6分)P地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受内力作用影响,P地以上河段地壳上升,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P处河段河床变深,使得古湖外泄入海。(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的痕迹,现作为野外科考队,欲寻找证据证明。请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证说明。(6分)化石:在P点北侧附近寻找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没有海洋生物化石、遗迹或遗骸)。古海岸线:在P点南侧(北侧)寻找古海岸线(或替代海岸线的事物,如贝壳堤等),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侧(或北侧没有海岸线)。沉积特征:在P点北侧寻找海洋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7.(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①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②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③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部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8分)含水层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