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中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5个大题,29个小题。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3.本试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以外答题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某校正在开展“诗意山水·大美巴中”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题。极目巴中山水,总会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震撼。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其中,临江丽峡匠心独运,林壑尤美。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临江丽峡峡深谷幽,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傲然耸峙,如同刀削斧切一般。从高处俯瞰,两岸古树繁茂,cāng【】翠如盖。临江丽峡隐藏其间,隐约可见。【A】幽峡曲径,sù【】水而上,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白练当空,猝然撕开峡谷的幽暗,气势恢宏,声响雄浑。峡谷内有气势páng【】礴的“珍珠瀑”,跌宕生姿的“青莲瀑”,还有活泼俏皮的“鱼跳瀑”。它们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妙不可言。峡谷内怪石lín【】峋,有的如攀枝嬉戏的猴群;有的像亦步亦趋的大象;有的如龙似蛇,蜿蜒盘旋。岩石上密布色彩斑斓的苔藓,瀑布穿过青苔,倾泻而下,美不胜收。临江丽峡幽深静美,遗世独立。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胜景在前,大美有形。自信有这方山水的托举,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耸峙(shì)【沧】翠【朔】水素湍(tuǎn)B.耸峙(zhì)【苍】翠【溯】水素湍(tuān)C.晶莹(yíng)【滂】礴【嶙】峋斑斓(lán)D.晶莹(yín)【磅】礴【粼】峋斑斓(nán)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匠心独运B.气势恢宏C.引吭高歌D.美不胜收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成分残缺,在“用”字前添加“大自然”)B.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搭配不当,将“发展”改为“形成”)C.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左右”)D.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关联词不当,将“才”改为“就”)4.下列填入【A】处的语句(不考虑句末标点),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③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④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⑤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A.②①⑤③④B.②①④③⑤C.⑤②①④③D.⑤①④②③5.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探讨了语法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白练当空,猝然撕开峡谷的幽暗”中“猝然”“撕开”“幽暗”分别是副词、动词、形容词。B.“傲然耸峙”“声响雄浑”“如龙似蛇”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是并列关系的复句。D.“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作宾语。6.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B.新闻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C.“飞来峰上千寻塔”之“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石”是古代容量单位,“是日更定矣”之“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D.史书有不同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属于国别体。7.探究活动后,同学们参观了书画展,下列书法作品按书体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8.“诗意山水•大美巴中”,临江丽峡别具一格却鲜为人知,请你为其写一则宣传标语。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材料一: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这为我们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指明了方向。在新征程上建设能源强国,保障能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坚持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相关国际合作加速推进。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助力。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超28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新能源产品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且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因此在许多国家特别是渴望实现能源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供不应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三: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涵盖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源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从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中国以科技创新形成的优质产能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变革,让世界各国受益于绿色产能。中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向“新”而行、以“质”求变,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下列关于中国新能源产业说法与材料一致的是()A.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完成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B.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中国贡献将近一半,为全球作出了巨大贡献。C.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D.经过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新能源产品已大量出口国外,表明我国能源已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B.材料二列举数据时多次出现“约”字,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真实性。C.材料二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D.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既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也能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11.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10分)读书的门道张凡①“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涵养浩然之气。读书需有门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宝山而空返”。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挤”和“钻”,就是读书的重要方法。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一些人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对大部头、经典著作等望而却步。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蕴含的正是“钻深研透”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生动比喻:“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非把这东西搞通不止”。读书需要付出辛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利用好点滴时间,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坚持不懈、悉心钻研,读懂弄通吃透,才能让书本知识真正为我所有。④善读书,要把握“薄”与“厚”的关系。1985年冬天,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总书记结识了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一见面,便同他讨论起《资本论》课程的相关内容,分享自己的研读体会:“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把书“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练,领悟要义精华,实现去粗取精;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这样就能不断增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读书应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⑤善读书,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冯其庸先生在读《三藏法师传》时,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他76岁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经东归的入境处。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是证之于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实现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每一天都是读书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不畏难、不怕苦,必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学有所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论述的话题是“读书的门道”。B.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逻辑严谨,层次分明。C.本文作者认为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就不致“入宝山而空返”。D.本文语言准确,文中多处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14.以下A、B两句话,你认为哪一句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选择并阐述理由。(4分)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又见榆钱飘梦野①故乡的那棵老榆树,不论怎样老,我总叫它小榆树。这样叫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②小榆树个子不高,但我更小过它,小多少,不好来形容,它像一个大哥哥。春风拍着它的头,我总是痴望着。③望着,望着,小榆树赤身的枝条,绽放着青色的笑容,酱紫色的小骨朵,一串一串的,一串比一串俏艳。那是什么?那是榆钱。我童年的美味,就从爬树中获得了。④榆钱一圈圈膨胀着,一串和另一串,有着相同的表情,但有着不同的姿容,和我们这群孩子是那样的相似。看不到枝条,看不到空隙,好似春风钻不过去时,那就是满树的榆钱了。⑤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冒高了一些,也变胖了许多。感觉那个粗巴巴的树干,喘着气,快要支撑不住了。⑥每年春天,我是巴望着小榆树变“胖”的。它胖得很体面,那形象、那表情、那味道,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诱人。⑦第一个爬上树的人,绝不是我。小伙伴们,有的是力气,如果不早行动,和他们相随,我是挤不到树干旁边的。他们上去了,在嬉笑中“哦啊”着,腮帮子鼓鼓的。在我仰望的眼神里,“呼”的一声,一小枝榆钱就飘来了。⑧我突然感到了小榆树的疼痛,不由得叫了起来。⑨“不要折了,不要折枝子了。”⑩“没事,没事。”⑪他们还在听着我怎么回应时,我已爬上了树。不在高处,但总还是可以的,毕竟我也包裹在榆钱中,包着,包着,我也是榆钱了。⑫回去的路上,我也鼓起了肚子,在肚子上鼓起的,是小帆布袋,在小帆布袋上鼓起的,是我握着榆钱的小手。⑬手松开了,我就见到了母亲。⑭“明天,妈给你做了吃。”⑮“吃什么?”⑯“榆钱窝窝。”⑰我激奋地跳了起来。⑱“妈,我不念书了,咱们一起种地吧。”⑲“不用你种,你不要操这个心。”⑳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㉑榆树,像个旅行者,俨然喜欢把脚落在少雨的陕北大地上。在我的故乡,它犹如布阵,遍及高坡、沟壑,守卫着乡亲。㉒那么多榆树,不论在哪里,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要爬的,直到把春天爬走。光阴在夜里逃走,不论我在哪里,我的嘴边还是老家的榆钱,还是那粗粗的、甜甜的、黏黏的感觉。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㉓“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每年春天,榆树“胖”了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村子,看看这个胖子,瞧瞧那个胖子,嗅着那个甜腻的味道。小伙伴们一个个围拢过来,顿时,我觉得我就是一棵榆树了。㉔小村每年都在变化着,乡亲每年都在变化着。我住过的石窑院顶土墙上面的那棵小榆树,奇迹般的,也弯下腰来了,而且是向着路的那一边,守候着路人。㉕在我有点上火、不想吃饭、睡得不怎么好时,我更多地想到了榆钱,它是一个医者,一直在我的心头。可我不能再爬树了,有点像那棵小榆树的我,只能在每年的春天里,站在路边,望那榆钱飘飘……㉖那里正好有个转弯,还陡陡的。陡陡的,有我怀乡的人生。(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分析文章标题“又见榆钱飘”的妙处。(3分)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1)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冒高了一些,也变胖了许多。(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角度)(3分)(2)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人物描写角度)(3分)17.作者在第㉕段写道“站在路边,望那榆钱飘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补写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18.作者在文中多次表达出“我”是一棵榆树的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9.阅读下面语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原句。《左传》有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了却君王天下事,①”表达坚定的报国之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②”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③,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不惜年迈,忠君爱国之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④,⑤”表达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⑥,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二)阅读宋词,完成20—21题。(每小题3分,共6分)【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乙】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时,描写了词人深夜漫步时的所见所感。B.【甲】词中“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连用,营造了万物静谧、寂寞清冷的氛围。C.【乙】词上片,写梅花的生长环境,独自开放且无人欣赏,暖阳夕照,处境悲凉。D.【乙】词作者对梅花情有独钟,本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赞梅花,与众不同。21.“诗缘情而托物”,请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词表现手法的相同之处及作用。(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𬭁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③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灣灣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注释】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嶔(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熊罴(pí):指棕熊。④灣灣(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B.至于负者歌于途若牛马之饮于溪C.当湍而浚者为鱼梁学而不思则罔D.余怜而售之楚人怜之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2分)25.苏轼《超然台记》有云:“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分别因何而乐。(4分)四、名著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青春美如斯,正是读书时。学校开展“春日阳光阅读”活动,邀请你参加,完成以下任务。26.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名著信息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西游记》中,猪八戒有诸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等,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②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在《骆驼祥子》中,他用通俗朴素的叙述笔调,平实亲切的北京口语,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③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创作前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④《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的战士,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⑤《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庄征君、严贡生、周进等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27.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阅读名著时所用的方法,请根据“阅读方法小贴士”,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内容简要介绍你阅读该名著时所用的方法。阅读方法小贴士精读与跳读、快速阅读、圈点与批注、摘抄与做笔记、对比阅读、专题探究……名著推荐:《朝花夕拾》《昆虫记》《经典常谈》《名人传》五、写作(60分)28.微写作(10分)优秀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信仰的力量,那些闪光的人物引领着我们前行。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形象阐述其带给你的积极影响。(不少于150字)名著推荐:《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平凡的世界》2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回望过去,我们温暖陪伴,携手并进;我们激情飞扬,追逐梦想。展望未来,我们热血沸腾,满怀希望;我们肩负责任,砥砺前行。请以《前行路上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工整规范;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答案解析1.B2.A3.D4.B5.C6.B7.A8.①大美丽峡你我共赏②大美巴中诗意丽峡③景在心上过人在画中游④峡深谷幽清波漾山奇水秀景无边【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A.耸峙(shì)———(zhì),(沧)翠——苍翠,(朔)水——溯水,素湍(tuǎn)———(tuān);C.滂礴——磅礴;D.晶莹(yín)———(yíng),(粼)峋——嶙峋,斑斓(nán)———(lán);故选B。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匠心独运:是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文中用来形容临江丽峡的形成,峡谷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并非人工创作,不能用“匠心独运”来形容,所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B.气势恢宏:意思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文中用来形容峡谷中白练当空撕开峡谷幽暗的景象,瀑布倾泻而下的气势非常壮观,符合“气势恢宏”的情境,该成语使用正确;C.引吭高歌:指放开嗓子大声歌唱。文中用来形容峡谷内瀑布的不同姿态,把瀑布拟人化,有些瀑布发出宏大的声音如同放声高歌,使用该成语生动形象,是正确的;D.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文中描写峡谷内怪石嶙峋、岩石上的苔藓以及瀑布穿过青苔的美景,让人感觉美好的景色应接不暇,使用该成语符合语境,是正确的;故选A。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D.“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将“只要”改为“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关系,而不是把“才”改为“就”;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此句作为开头,起到了总领全段的作用,它描述了在临江丽峡中的整体感受,引出了后面对于峡谷中景色的具体描述,因此②应放在最前面;①句承接②句描述潭的形状:“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这里的“其潭”紧承②句中的“奇潭”,开始具体介绍潭的形状,从整体的景观过渡到对潭的细节描写,因此①应放在②的后面;答案第1页,共16页
④句进一步描述潭水颜色:“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在介绍完潭的形状之后,接着描述潭水的颜色,“也”字表示一种顺承和递进关系,使描写更加深入,因此④应放在①的后面;③句补充说明潭水颜色与潭中生物:“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该句是对潭水颜色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同时也描绘了潭中的生物,丰富了潭水的景观画面,因此③应放在④的后面;⑤句总结:“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此句对前面所描述的潭的景色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潭水景色的绚烂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让人沉浸其中,因此⑤应放在③的后面;故选B。5.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猝然”修饰动词“撕开”,是副词;“撕开”是表示动作的词汇,为动词;“幽暗”在这里是名词,指昏暗的环境,而不是形容词;B.“傲然耸峙”是偏正短语;“声响雄浑”是主谓短语;“如龙似蛇”是并列短语,而不是动宾短语;D.“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舞动”是谓语动词,“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是对“舞动”状态的补充说明,作补语,而不是宾语;故选C。6.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新闻在广义上涵盖多种体裁,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而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标题不属于正文部分,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7.本题考查了解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②作品字体是篆书,篆书是汉字古代书体之一,线条较为规整,笔画粗细一致,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③作品字体是隶书,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它简化了篆书的结构,书写更加简便,字体略微扁平,笔画有明显的波折;①作品字体是楷书,楷书的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汉字书法中最为规范的字体之一;答案第2页,共16页
④作品字体是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书写更加流畅,笔画之间有连贯和呼应,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灵动;按照书体演变顺序,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A。8.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通读选段可知,临江丽峡的特点是峡深谷幽、山水景色优美等。宣传标语要简洁,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临江丽峡的核心魅力,突出特点:结合前面分析的临江丽峡的特点,在标语中突出其独特之处,如峡谷的壮美、瀑布的多样、怪石的奇特、神秘的氛围等。可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例如:临江丽峡,大巴山中的梦幻画卷。又如:临江丽峡,一个遗世独立的自然精灵在等你。又如:深幽峡谷展奇景,多彩瀑布奏妙音。又如:临江丽峡,鬼斧神工的峡谷奇观。9.C10.D11.①中国新能源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②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③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或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A.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知,选项“新型能源体系完成构建”与原文表述不符;B.结合材料二“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选项“将近一半”与原文表述不符;D.结合材料三“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源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可知,原文讲述的是“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选项“中国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C。10.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A.结合材料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答案第3页,共16页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可知,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选项“表明我国能源已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表述过于绝对化;B.“约”指大约。如材料二“约22.6亿吨”“约5.73亿吨”中的“约”表示的是概数,这里如果没有“约”,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约”用在这里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严谨性,选项“生动性”不正确;C.结合材料二“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超28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可知,这里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了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的例子,以及通过具体的出口数据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选项“打比方”表述不正确;故选D。1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二“中国新能源产品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且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因此在许多国家特别是渴望实现能源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供不应求”可知,中国新能源产品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且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由此可知,中国新能源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结合材料三“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涵盖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可知,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产业组织能力和供应链韧性强,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涵盖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由此可知,拥有完善的产供链体系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结合材料三“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第②段“中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向‘新’而行、以答案第4页,共16页‘质’求变,为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可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领先,而且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产业追求创新,追求高质量,由此可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12.C13.比喻论证。把“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的读书方法比作树根生长,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蔓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要把握“薄”与“厚”的关系,才能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观点。14.我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表明从书本得到的知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论证了“善读书,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的观点,符合第⑤段论述中心内容,故选A。【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结合第①段“读书需有门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宝山而空返’”可知,选项“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就不致‘入宝山而空返’”这种说法过于绝对。读书是否能有收获不仅仅取决于读书方法是否适合自己,还与读书的态度、阅读的环境、个人的领悟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即使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能绝对保证有收获;故选C。1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结合第④段画线句“因此,读书应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就像树根一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这棵树才能蓬勃生长、枝繁叶茂”可知,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把读书的过程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比作树根的生长,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需要有深入钻研的过程以及向外拓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好,通过比喻论证,将较深的道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14.本题考查理解论据以及论据的补充。第⑤段的论点是“善读书,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这个论点强调了读书与实践要相结合,既包括通过实践检验书本知识,也包括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A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要真正理解还需亲身实践;此句重点突出了实践对于深化书本知识理解的重要性,直接体现了读书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与第⑤段的论点相符,因此可作为第⑤段的论据;B句“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是:在应该有疑问的地方而不产生疑问,就算不上是学习;学习就必须有疑问。该句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要有怀疑精神,侧重于答案第5页,共16页学”与“疑”的关系,而没有直接涉及到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与论点中“知”与“行”统一的核心联系不紧密。因此不能作为第⑤段的论据。15.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写出了榆钱灵动优美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惦念和喜爱之情。16.(1)示例一:作者连用“水嫩嫩”“油绿绿”“壮朴朴”三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钱的质地、颜色和形态,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示例二:作者运用“冒”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榆树生长的姿态及速度之快,写出了榆树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榆树生长给作者带来的惊喜、愉悦。示例三: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榆钱人格化,赋予榆钱人的姿态,写出了榆钱的繁茂,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2)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在听到我说出不读书时不情愿的神情变化及动作,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17.示例:“我亲爱的伙伴们啊,一棵棵榆树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岁月流逝,不变的是我们的真情,无论何地何时,我们依然是最亲密的伙伴!”18.示例:①榆树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是我们在艰难岁月中期待的食粮,表达了我对童年的追忆。②榆树和我都像旅行者一样,无论身在何处,但根始终在故乡。③榆树是我的情感寄托,文章物我交融,表现我对榆树的喜爱及对故乡的热爱怀念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分析。“又见榆钱飘”直接描述了一个场景,即再次看到榆钱在空中飘动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兴趣;这一画面感能让读者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榆钱飘落的景象,表现出了榆钱灵动优美的姿态,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惦念和喜爱之情;文中从开始对榆钱飘的描写,到中间回忆与榆钱相关的往事,再到最后“又见”榆钱飘时的感慨,整个文章围绕“又见榆钱飘”这一线索展开叙述,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条理清晰,因而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16.(1)本题考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词语运用角度:“水嫩嫩”“油绿绿”“壮朴朴”这三个词语都是叠词,叠词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水嫩嫩”描绘出榆钱鲜嫩多汁的质感;“油绿绿”呈现出榆钱色泽光亮的样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视觉感受;“壮朴朴”则体现出榆钱饱满、质朴的形态。这些叠词从不同方面细致地描绘了榆钱的特点,使榆钱的形象答案第6页,共16页
更加鲜明、生动,让读者仿佛能够直接触摸到、看到这些榆钱。“冒”的本意有向外透或往上升等意思。在“小榆树冒高了一些”这个语境中,它形象地描绘出小榆树在生长过程中,高度逐渐增加的状态,仿佛是从原来的高度中努力地向上“冒出”,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通过这样一个富有动态感的词语,作者把小榆树生长的细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小榆树的关注与喜爱,以及对它茁壮成长这一景象的欣赏。修辞手法的角度:此句把榆钱挂满树枝的小榆树赋予了人的形态,说它“冒高了”“变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使小榆树具有了人的动作和形态变化。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榆钱生长茂盛的景象,让小榆树和榆钱的形象更加鲜活,仿佛具有了生命力,能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联想,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春天里小榆树蓬勃生长的活力,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2)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属于动作描写,“你好好念书就是了”是母亲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母亲“擦干手”“摸头”的动作,展现出她对孩子的温柔与关爱。这一系列动作是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之情。母亲的语言“你好好念书就是了”简洁明了。一方面,它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把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母亲对于孩子提出“不念书”想法的否定态度,在她看来,孩子应该以学业为重,而不是被一时的物质诱惑榆钱所左右。语言描写简洁而有力地揭示了母亲的内心想法和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从这些描写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期望。17.本题考查补写人物心理。从全文来看,文章围绕故乡的榆树和榆钱展开,回忆了童年爬树摘榆钱、母亲做榆钱窝窝等场景,充满了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种怀念是深沉且带着淡淡的惆怅的,因为时光流逝,故乡和人都在变化。作者此时站在路边望着榆钱飘飘,不能再像童年那样爬树。他看到榆钱会回忆起曾经在故乡的欢乐时光,比如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的快乐、对榆钱美味的向往以及母亲的关爱等。同时,故乡的变化以及自己不能再爬树的现实会让他感到无奈和感慨。这些复杂的情感都应该在心理活动中体现出来。作答时注意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达,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使用“我”来表述心理活动,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代入感。可以从对过去的回忆、对故乡变化的感慨、对童年不再的惆怅等方面展开。例如:“我望着那飘飘的榆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那时候和小伙伴们在榆树上嬉戏,无忧无虑。母亲做的榆钱窝窝的味道似乎还在嘴边,可如今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爬树了。故乡在变,人也在变,时光一去不复返啊。这榆钱飘飘,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我只答案第7页,共16页能站在这里,怀念着那些美好的日子,心中满是惆怅与眷恋。”18.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文中回忆了童年与榆树相关的诸多经历,如爬榆树摘榆钱、期待母亲做榆钱窝窝等。多次说“我”是一棵榆树,从内容上强化了“我”与榆树之间紧密的联系,让榆树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事物,而是与“我”的生命体验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体现在情感的寄托上,榆树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多次表达出“我”是一棵榆树,一方面表达出“我”对榆树的认同。榆树在故乡的土地上生长,“我”在故乡的环境中成长,都深深扎根于那片土地。这种认同反映出“我”对故乡的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表述,也流露出“我”对自身的认知。“我”像榆树一样,经历着岁月的变迁,有过青春蓬勃的时光,也面临着时光流逝带来的改变,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从文章开头对故乡那棵小榆树的描写开始,到中间回忆与榆树相关的童年趣事,再到结尾站在路边望着榆钱,多次提及“我”是一棵榆树,使榆树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将不同的情节和场景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连贯。比如从童年爬树到成年后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通过“我是一棵榆树”的反复表述,实现了情节的自然过渡和衔接。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多次出现“我是一棵榆树”这样的表述,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这种结构特点能够不断强化读者对这一意象的印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与榆树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19.赢得生前身后名留取丹心照汗青欲为圣明除弊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赢、生前身后、丹心、汗青、欲、弊、厦、庇、俱、颜、忧”等字词容易写错。20.C2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甲】词借孤鸿表明个人志趣,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自持,对理想的坚守。【乙】词中词人以梅喻人,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表现了词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解析】2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在乙词中提到“更着风和雨”,这里说的是梅花所处的环境是风雨交加的,而不是“暖阳夕照”;答案第8页,共16页故选C。2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对比阅读。甲词中,苏轼通过对孤鸿这一形象的细致刻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志向。词中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的孤独、寂寞以及它的高洁(拣尽寒枝不肯栖)与词人在被贬黄州后的心境和他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相呼应,因此这里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在乙词里,陆游以梅花作为寄托情感和表达志向的载体。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且遭受“风和雨”的侵袭,但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在恶劣环境中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艳,即使凋零化为尘土依然香气不变,这与词人自身的境遇和他坚持正义、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相契合,所以也是托物言志的手法。甲词中托物言志的作用:孤鸿的“缥缈”“惊起”“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等特征,反映出苏轼被贬黄州后内心的孤独、惆怅以及他在困境中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坚守。孤鸿就像是苏轼的化身,它在世间独自徘徊,不被人理解,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这种高洁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过对孤鸿这一形象的塑造,苏轼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态度寄托其中,生动地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志趣。乙词中托物言志的作用:梅花所处的环境恶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更着风和雨”,这象征着词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艰难处境。而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体现了它不与世俗争名逐利的品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即使在遭受磨难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质和香气,这与词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义、保持自身高洁品格的精神相一致。以梅花喻人,把梅花的遭遇和品格与词人的经历和理想相结合,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使词人的情感和志向得到了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22.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3.B24.(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2)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25.【甲】文欧阳修之乐:醉情山水之乐,酣畅宴饮之乐,为政一方、造福黎民的与民同乐。【乙】文柳宗元之乐:发现小丘之惊喜,购得小丘之欣喜,以及置身其中心醉神迷的怡然。【解析】22.本题考查断句。先疏通文意,再根据句子成分断句。“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的意思答案第9页,共16页是: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高耸、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石”作主语,“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三者是并列关系,作定语,故“蹇”“出”“者”后面应断开。正确断句为: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3.本题考查实词和虚词的用法。A.动词,断/形容词,极高的;B.介词,在/介词,在;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动词,喜欢/动词,怜悯,哀怜;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从:跟从;游:游玩;乐:乐趣;之:的;乐: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嘉:美好;立:树立;美:秀美;奇:奇峭;显:显露出来。2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内容理解。苏轼《超然台记》有云:“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苏轼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可观之处,只要人们能够发现并欣赏这些美好,就能从中获得快乐。根据甲文“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陈列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可见,欧阳修之乐是:酣畅宴饮之乐。根据甲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老老少少的行人,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可见,欧阳修写了滁州人们的出游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答案第10页,共16页
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随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见,欧阳修之乐是:醉情山水之乐,以及为政一方、造福黎民的与民同乐。根据乙文“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可知,柳宗元发现鱼梁上方有一座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争奇斗怪,有的像喝水的牛马,有的像在山上攀登的棕熊。通过这些形容,可以看出柳宗元之乐是:发现小丘之惊喜;根据乙文“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可知,柳宗元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可见,柳宗元之乐是:购得小丘之欣喜;根据乙文“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澹澹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可知,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可见,柳宗元之乐是置身小丘其中心醉神迷的怡然。【点睛】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陈列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随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郡欧阳修啊。【乙】(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鱼梁。鱼梁上方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高耸、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答案第11页,共16页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26.A【详解】本题把握名著内容。③艾青创作前期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象征着祖国和人民,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与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太阳”则象征着光明、希望与未来。而“火把”并不是其前期的主要意象,所以该项存在错误;⑤《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庄征君是书中的正面人物,他们的言行体现了作者所倡导的正面价值观。而严贡生是典型的反面人物,他贪婪、吝啬、虚伪。周进其实是一个被科举制度毒害的可怜人,他的形象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将他归为正面人物;故选A。27.阅读《昆虫记》时,我选用“专题探究法”。阅读过程中,我设定了“跟法布尔学观察”专题,仔细阅读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章节,总结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经验。【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和分析阅读方法。作答时可先回顾名著的内容,然后结合阅读方法小贴士来分析即可。例如:阅读《朝花夕拾》我主要运用了精读与跳读的方法。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有趣的动植物描写以及在三味书屋的趣事,我进行了精读。仔细品味鲁迅对童年生活细腻的情感,如对何首乌、覆盆子等的好奇与喜爱。而对于一些涉及当时社会背景的复杂叙述部分,我则进行了跳读。同时我还做了笔记,把文中一些生动的词语,像“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优美的拟人句记录下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又如:阅读《昆虫记》我主要运用了对比阅读和圈点与批注的方法。把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对比,例如把蜣螂和圣甲虫推粪球的方式圈点出来,对比它们的异同。在阅读到关于蝉答案第12页,共16页
和蚂蚁的故事时,我批注了对传统认知被颠覆的感慨,因为书中呈现的蝉并不是懒惰的形象。而且我还会对昆虫外形、独特技能等描写进行圈点,这样能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昆虫的特点。又如:阅读《经典常谈》时我主要采用了专题探究和摘抄与做笔记的方法。我设立了“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这一专题,从书中整理出《诗经》《楚辞》等不同文学体裁的起源、发展等相关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把重要的知识点摘抄下来,例如关于《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记言历史等。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好笔记,查阅资料后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了更系统的认知。又如:阅读《名人传》时我运用了快速阅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开始我通过快速阅读,迅速了解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生平经历。然后对他们各自经历苦难的部分进行精读,比如贝多芬面对失聪的折磨仍坚持创作的情节。在阅读过程中我进行了批注,像对米开朗琪罗在艺术创作中内心挣扎的批注,表达我对他的同情与敬佩。同时我还把三位名人面对困境的态度进行总结归纳,让我从他们身上汲取到了奋斗的力量。28.示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在平凡的生活里,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把磨难当作前行的动力,虽经历事业和爱情的重重困境,但始终不改初心,砥砺前行。在我的人生中,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考试中,每当我失意落寞时,我就想到他,想到他的激情,想到他的韧性,他是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照亮我漆黑的夜晚,让我愈挫愈勇,坚毅前行。【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和阅读拓展。作答时首先要从给定的名著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例如,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保尔·柯察金,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形象非常鲜明且具有深度。然后全面解读人物,仔细回顾该人物在作品中的经历、言行、思想等方面。比如保尔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面对伤病折磨时的顽强意志、在建设工作中的无私奉献等,这些都是他性格和精神的重要体现。接着联系自身阐述影响,从人物的精神品质中提炼出对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点,如保尔的坚韧精神、理想信念等。结合自身经历阐述:可以从学习、生活中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基础和声(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前热身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设计美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系考核试卷
- 市场需求与社交媒体品牌推广效果评估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在猿辅导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天然气开采业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GB_T 4857.23-2021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第23部分:垂直随机振动试验方法(高清-现行)
- 雪铁龙世嘉用户使用手册
- 学生操行扣分记录统计表
- 服装专业英语综合词汇
- FIT与PPM转换
- 灯饰中英文术语
- 提高出院病案7天回收率PDCA持续改进方案
- 施工方案及施工三措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案例1
- 《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PPT课件
- 主井井口房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