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學占据极高的比重,阅读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产出效益。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阅读教学来说,开放式阅读教学有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空间开放、内容开放、形式开放和思想开放四个角度,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方法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模块,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多学科教育共同促成。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可归纳为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创造和鉴赏三个维度。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通过开放式阅读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多项并举地开展阅读活动,在理解、认知、求真、探究、发现、关联、想象和感悟的过程中深入阅读,拓展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一、阅读空间开放阅读一般是静态过程,学生在阅读时想要读得深入、具体,就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地阅读。在课堂上,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彼此不能打扰,以便于学生进入课文主题,与作者对话交流。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经常告诫学生读书要认真仔细,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小学生好动,性情活泼,要求学生静止不动地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客观来说,很多小学生不喜欢阅读,不是不喜欢书本中的故事和内容,而是对自己所处的阅读状态极为抵触。学生坐不住,越是硬性要求他们安静下来,其对阅读的逆向体验越强烈。新时代下,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天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在空间上就不应过多地限制学生,相反,应该为学生开放阅读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进行阅读。开放阅读空间,可从以下几点切入:(一)边读边看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主题提取关键节点和重要元素,通过实地观察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变抽象为具体,让阅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说,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围墙边观察爬山虎。高高的围墙上布满了爬山虎,一片碧绿,微风拂过,嫩绿的枝叶在墙上荡漾开来,就像一件美丽的绿花衣。学生看过了爬山虎,再次阅读课文,阅读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开放式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不要着急地让学生阅读、思考和想象,而应该让学生先学会观察。学生心中对事物有了大致的印象,在阅读时就不容易产生困惑,阅读的效果大大提升。(二)边读边做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异常,因此在阅读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主题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阅读;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学习印象。比如说,在教学“风筝”一文时,上课伊始,教师拿着一个风筝走进教室,学生看见教师手里的风筝,兴高采烈,教师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放过风筝,放风筝很好玩,可是,同学们会做风筝吗?”接着,教师为学生简明扼要讲解了风筝的制作原理,并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和学生动手制作起来。短短几分钟时间,一只漂亮的风筝就诞生了。看着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风筝,学生充满自豪感、满足感,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中十分投入,积极地提问,踊跃地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十分理想。语文是人文学科,没有固定不变的学习方法,阅读教学应当不拘一格,凡是适合于学生增强学习体验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加以应用。(三)边读边找(查)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难点问题,如陌生的字词、晦涩难懂的成语、抽象的长句子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消灭”阅读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为此,开放阅读空间,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找资料,查阅工具书。在课后的自主阅读中,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上网解惑释疑,并在空白处作出批准。发现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让问题不再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阻碍。二、阅读内容开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阅读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少做题目,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但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教材及相关的阅读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开放内容,扩大课堂容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就阅读来说,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学生则讨厌阅读。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后阅读,并时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持续学生的阅读热情。对于不喜欢阅读,不具备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以趣激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同样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阅读,但却非常喜欢讲话,表达欲强烈,喜欢在人群中展示自我。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主题班会上为大家分享故事。讲故事并不难,但讲好故事并不容易。学生要讲好故事,获得教师的奖励和同伴们的掌声,需要对故事的框架主体、人物角色和细节之处烂熟于心,保证讲出来的故事在时间、空间和逻辑层面具备有序性。讲好故事需要组织好语言,用词准确,既要详实细腻,又不能夹七夹八。讲故事时还需要懂得设置悬念和烘托氛围,把握听众的心理,察觉听众的表情和神态来调整讲故事的节奏。此外,讲故事需要注意合理搭配语调、语气和语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低回。没有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深入的推敲,有效的练习,是没有办法讲好故事的。因此,想要讲好故事,就必须认真阅读,拓展阅读。(二)按需阅读构建内容开放的开放式閱读课堂,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所需来引导学生阅读。按照类别划分,适合小学生开展阅读的读物类别很多,如启蒙类、儿童文化类、科普知识类、人文历史类和社会生活类等。每一种类别的读物,在呈现形式和功能特点上各有不同,比如,有的侧重于智力开发,有的强调知识积累,有的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的则是提升道德品质。同一种类别的读物,可供选择的书籍汗牛充栋,不可胜计。因此,需结合学生的情况,按需指导学生阅读,如学生的字词功底薄弱,则应该以启蒙类书籍为主,引导学生增加词汇量,提高识文断字的能力,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与此同时,尽量选择绘本类书籍,文字搭配图片,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降低阅读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图文结合的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按需阅读,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偏科”现象,如喜欢寓言、童话类的故事书,就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而对于科普知识类、古典名著类和古诗词类书籍弃之不顾。学生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只读一种类型、一个方面的课外书籍,日长月久,学生在认知结构上难免出现偏差,在思维方式上存有漏洞,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应打破阅读的科目壁垒,实现多项并举式的阅读,实现多科目、多类别、多文体之间的交叉融合阅读。三、阅读形式开放开放式的小学阅读课堂上,阅读形式并不唯一,而开放多元的阅读形式,可从侧面扩大教育的覆盖面积,落实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有不少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很低,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课堂上。在课堂教学中,即便教师再三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学生也只是表面上正襟危坐,但其实思绪纷飞,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学生不能有效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学习,固然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但是,阅读教学形式的单一,也是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如何丰富阅读教学形式?首先是要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有不同的方法,如泛读,主要为了积累素材,增广见闻,扩大阅读量,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详读、深读。当前的小学生是伴随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网络信息体量大、内容多,但同时也泥沙俱下,真假难辨。面对滚滚而来的海量信息,当学生在寻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时,与其说是寻找,不如说是筛选。显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泛读能力,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找关键、抓重点、把握主旨以及明确中心,才能不被大量无用的、虚假的信息所淹没,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泛读还能带给学生阅读的成就感,降低阅读的枯燥性。除泛读之外,小学生还应该学会精读、细读和反复读。面对好文章、好书籍,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需要细细品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精读需要读出深度,而深度源于细节,因此在仔细阅读经典时,要耐心琢磨每一个细节,弄懂每一个知识点。对于缺乏阅读技巧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指导,如鼓励学生尝试着归纳文章的大意,划出文章的关键词、中心句等,循序渐进,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此外,阅读与写作互为一体,相辅相成。在开放式的阅读课堂上,应增大学生动笔的频率。如遇到好词佳句、成语谚语、诗词名句等,应该及时抄写下来。遇到有趣的文章,可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进行随堂练笔,或者是仿写、续写。写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还原”出来,通过表演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四、阅读思想开放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度并不高,这是因为在学生考试后,教师统一阅卷时需要做到公平、公正。为了公平,就必须有准则、有参照,进而就产生了“标准”。不言而喻,学生写出的答案,与标准越接近,得分率越高。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学生的阅读学习不约而同地向“标准”靠拢,其结果的一致性、普遍性取代了多样性,与真正的语文教学中理想的“审美”“文学素养”和“文化传承”背道而驰。学生在解题时,面对一篇文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弄懂、理顺文章的重点内容,如结构框架、修辞手法、重点句赏析等。事实上,理解和消化一篇文章应该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速食化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关于文章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作者本人来应答,其结果也未必如意。余华、韩寒、周劼力、林天宏等人,他们的作品都曾被选为中高考的阅读理解,而他们本人也尝试过作答,其结果是不及格,甚至只得一分。对于作者“被理解”自己作品的现象,一种观点认为并不矛盾,因为作家有创作的自由,阅读理解题的设计者也有其设计自由。文学批评里,是作家研究和作品研究的区别。从后者角度来看,作品一旦创作出来,便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命运,那就跟作者没啥关系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作者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那么还有谁真正理解?作品被创作出来,即便有了生命力,怎么就与作者本人脱离关系了?某位作者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是作者,我做不出来,是我对自己的文章把握不好吗?他们可以指责一个答错题的学生不了解文章,总不能指责一个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