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课件合集_第1页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课件合集_第2页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课件合集_第3页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课件合集_第4页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课件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精品课件合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第一章

论目录CONTENTS12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0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1.1.1 科学研究及其分类1.科学研究的概念科学研究(Scientificresearch)是人类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科学研究一般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和认识未知。2.科学研究的分类科学研究按其研究过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具有明显的实用目的,针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而开展工作,是运用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成果,为开发研究提供比基础研究更为具体的指导性的理论和方法。其成果具有商品性和保密性,其成果形式有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研究报告等。开发研究是指将应用研究的成果扩展到生产中的研究。开发研究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成果有设计图样、实验数据、专利、产品样品等。(3)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又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侧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探讨,寻找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新原理和新规则,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成果公开报道。(1)基础研究。1.1.2 科学研究与文献信息科学研究是一个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积累过程。因此,对前人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研究者在科学研究实验阶段做好文献查询工作,仔细分析前人使用的研究方法。由此可得到借鉴和启发,力争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3.

论文写作阶段研究者在论文写作阶段需要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利用文献信息能够对自己成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使得论文更具科学性。科学研究的选题时考虑首要问题是创新性。研究工作者必须掌握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的研究动态,再结合自己本身知识和技能,发掘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1.选题阶段 2.

实验阶段1.1.3 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科研能力可分为发现问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表达能力。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11.

发现问题能力首先,找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任何实际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方向,进行深度探索。在学习本科专业课时,一部分认真的同学会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和疑点,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他们以后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内容。此外,通过查阅现有文献,综合研究现状,也可以寻找到问题和科研方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作为科研方向。而没有生产实践的大学生,很难从生产实际中发现科研方向,多数是导师给定科研选题。导师给定科研选题会让初入科研之门的本科生很快找到目标,通常这类本科生的课题进展较快。而自己选题的本科生,由于缺乏专业领域的深度了解,思路不清晰,导致毕业课题无从下手。只有经过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后,才能发现领域内现有的问题和瓶颈,为自己的科研之路找准方向,最后这类自己选题的本科生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尽管自己选题会耽误很多时间,但是在选题的过程中,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分析,不断地发现潜在的问题,这个过程对以后的科研是很有帮助的,能够培养出敏锐的科研嗅觉。。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22.

查阅文献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是一个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任何工作都需要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在本科生阶段,更多的是查阅研究文献,比如中国知网、万方、NCBI、EMBL、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但有时需要一些年鉴数据、行业数据、进出口数据等,这就需要从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一些公共网站或数据库去查阅,一些国际性的组织网站,一些国家、省级部门行政主管网站,一些行业协会、组织的网站可能也会有。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查阅文献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查阅文献时,需要用心去多想办法。有的人思路开阔,会想各种办法找到目标文献,而有的人思路办法就有限,这同样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培养的查阅文献的能力,也是一种基础能力。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33.

总结归纳能力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当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料后,如何管理和利用这些文献?这就需要总结归纳能力,分门别类管理各种信息、数据、文献、资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大量无序的纸质、电子资料会对检索和查找带来很大困扰。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分门别类地管理不同主题或关键词的文献,对于归纳整理电子资料或文献不可或缺。对阅读过的文献及时做笔记,总结共性,分析问题,撰写出一篇研究进展或者综述,这是对本科生总结归纳能力的一个很好考验。除此之外,在工作生活中,及时归纳总结也是一种日常能力。生活中经历的每件事,家庭琐事、出游经历,都可以从中总结归纳,只要用心一定可以从中得到收获。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44.

试验设计能力发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就需要试验设计能力。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己设计试验来解决发现的问题。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实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包括理论可行性、技术方法可行性、实验条件可行性、财力人力的可行性等。如果试验出现问题,无法进行时,怎么办?还要考虑补救措施、纠偏措施。此外还要对试验结果有初步预期。实验设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来撰写论文,虽然暂时还没有实验结果,但是题目、前言、材料与方法等都可以撰写,等待试验结束、结果分析后,将实验结果补充完整,再根据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有的试验虽然是解决一个问题,但可以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围绕这些不同的子问题可以撰写成多篇论文,这也是一种科研表达能力的体现。因为一篇论文只要围绕一个问题有足够的创新点就可以发表。1.1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与文献信息55.

组织实施能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验大相径庭。社会科学大多会采用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通常会采用实验进行。对于农业研究,有的实验需要在田间、野外实施,有的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有的要在农场完成,有的一人即可完成,有的则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因此就需要组织实施能力来协调关系。66.

科研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类,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情绪、心态、视野、格局,同时也体现着掌控能力、大局能力和心理能力。科研工作口头表达主要是用于科研成果的表达,比如学术报告。书面表达主要是撰写科研论文、科技报告、项目申请等各种材料。对于同样一个报告,不同的人报告效果会相差甚远,同样,不同的人撰写材料思路不同,效果自然不同。在本科生阶段,要能够撰写研究进展、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能够自然顺利地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科研成果。对于外行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简单告知结果,对于内行要注重科研选题的意义、实验设计、研究结果以及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02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信息概述信息可以说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信息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物质和能量资源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质和专门功能。信息概念、特性、功能、分类1.

信息的概念目前,关于信息的概念不下百种,但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信息”一词,早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已被使用,其基本含义是“消息、音讯”。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使用,是近年来的事情。总之,信息的概念十分复杂,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术界普遍主张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信息、把握信息,即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角度定义,信息应是文献、资料、情报、知识、数据以及消息及新闻等的总称。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2.信息的特性通过对信息概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信息的如下特性: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普遍存在于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信息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存在可以被人感知、获取、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认识的主观性。信息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但是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却具有主观的能动性,同一个体对同一信息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信息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信息认识的差异与个体的知识结构、信息素质、社会影响等密切相关。信息的依附性。信息的记录、存储、传播和交流,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以某种载体形式表现出来,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纸张胶卷、磁带光盘以及人的大脑等载体形式,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信息的可传递性。信息在运动中产生,在传递中发挥价值。信息可以某一时间纵向地传递到另一时间,也可以从某一空间横向的传递到另一空间,同时可以从某一载体传递到另一载体上。信息的时间、空间和载体的可传递性保证了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但是信息对于物质载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表现,并不影响信息的性质和内容,即载荷信息的物质载体的转换并不改变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与时间有关,客观事物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在某一时间产生的反映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在价值上也会发生变化。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脱离其发生源或独立于其原有物质载体,同时在利用过程中不被消耗,因此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提供给多个用户利用,而且信息并不因为被多人、多次重复使用而丢失其内容。3.信息的功能信息作为维系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信息的组织功能、中介功能和消除不确定性功能都是通过其传播活动来实现的。(

5

传播功能(

1

资源功能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与信息密切相关。(

3

中介功能信息的中介作用表现在人与客观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联系是以信息的存在为条件的,

信息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4

消除不确定性(

解惑)功能当接收到关于这一事件的信息之后,

接收者会改变原有的估计状态,

甚至会使原有的多种估计中的某一种唯一地确定下来,

消除不确定性。(

2

组织管理功能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输出与信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的运作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必须以信息为依据,也必须以信息作为相互联系的条件。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3 41 2根据不同的信息分类标准可以将信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信息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根据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根据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4.

信息的分类4.

信息的分类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7 85 6根据信息的内容划分,

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和娱乐信息等。根据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

可以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根据信息的作用来划分,

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根据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

可以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等。1.2.1.2 信息资源及其类型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12信息资源概念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的概念理解尚未达成一致。国外对“信息资源”的定义为: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设备、技术和人等。国内“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有使用价值或者潜在使用价值的各种信息的总称。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科技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是人类在从事科技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其范围极其广泛,涉及人类科研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内容包括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自然科技资源、试验基地和设备资源等方面。下面对科技文献做详细介绍。科技文献是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一种载体。科技文献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积累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评价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等。科技文献按照载体的形式可以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4种。科技文献按其出版形式,可以分为10种类型,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产品样本、技术档案和政府出版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文献以机读型和印刷型为主体,机读型科技文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3 41 2(

1

印刷型。以纸张为载体,优点是便于阅读和流传,

缺点是占用空间大,

不易管理、保存和自动检索。(

3

机读型。以磁性材料(

磁带、磁盘或光盘等)

为存储介质。(

2

缩微型。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

优点是体积小,携带和传递方便;

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

4

声像型。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

直接记录声音、图像。3.

信息资源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信息资源分类。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1)按表达方式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和现实信息资源。前者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不具有广泛传播和长久保存的能力,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资源。现实信息资源则是指将潜在信息资源表达出来后形成的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复地被利用,是一种无限再生的信息资源。(2)按加工深度划分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4.

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它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通过网络(互联网)传播的一类信息资源。上述各类资源数字化后或以数字形式存在时都可以作为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和传递。目前,网络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方式,下面详细介绍网络信息资源及一些常用的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形式的信息资源相比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体现在: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

6

开放性。相对于印本信息资源的封闭性,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开放性。(

5

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4

时滞短、新颖性强。网络信息资源内容更加新颖、及时,

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

3

动态性高、稳定性差。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高度动态性。同时,

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链接网址等方面稳定性差。(

2

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丰富,

几乎无所不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

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与传统印刷型载体相比,

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容量大、存取方便。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

12

互动性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

允许用户对资源发表评论、做进一步完善,

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1

用户类型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广泛,

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

10

异构性。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服务器上,

不同的服务器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及数据结构,不同的用户界面,

使得网络资源呈现异构和无序状态。(

9

使用成本低。许多网络信息资源可免费使用,

用户所需支付的主要是获得上网条件所必须支付的相关费用。(

8

共享程度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复制、分发更加容易,

同时,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

特别限制的除外),

使得资源传播的时空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

7

无序性、非线性。网络信息资源分散存储在全球各地的资源服务器上,

缺乏统一控制,

呈无序状态。综上所述,网络信息资源较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更难把握。利用时必需很好地整合,使之形成有序的信息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文献概述文献概念、特点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1.

文献概念按照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

第1部分:总则》(GB/T

3792.1—2009)的定义: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根据文献的定义,可以看出构成文献的三要素: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要有用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记录方式,如文字、图形符号、视频、声频等技术手段;要有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如纸张、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这三要素缺一不可。2.

文献的特点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

6

传播网络化。随着当代网络技术和电子文献的发展,

文献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捷。(

5

文献载体电子化。文献载体由传统的纸质向光介质、磁介质发展,

目前文献载体电子化已成为文献的主要发展趋势。(

4

老化失效快。随着科技的发展,

文献的老化失效速度越来越快。(

3

内容重复交叉,

出版分散。在文献出版传播过程中,

同一文献往往由一种类型向另一类型转换,

不同文献类型之间相互交叉。。(

2

种类多、文种多。现在随着各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不同语种的文献之间互译增多,

许多文献都有了不同的译文。(

1

数量急剧增长。随着全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科技文献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文献的类型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类型多种多样,其分类依据也多种多样。文献的分类依据有出版形式、加工深度、公开程度、载体形式、学科属性等。1.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按照文献的出版形式,文献可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和特种文献三大类,其中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年鉴,特种文献包括标准文献、专利文献、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技术档案。(1)图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图书的特点是内容比较系统、全面,理论性强、成熟可靠,缺点是编辑出版周期相对较长,从而导致知识的新颖性不够。图书的类型主要有专著、教科书、丛书、工具书。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2)连续出版物。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①

期刊:有相对固定的名称、开本统一、有编号或年月标志、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内容不重复并由多名责任者撰写不同文章的出版物。期刊上刊载的论文大多数是原始文献,包含许多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其特点是出版周期短、报道及时、内容新颖、学科广、数量大、种类多、发行及影响面广,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交流学术思想经常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②

报纸:有统一的名称,定期连续出版,每期汇集许多篇文章、报道、消息等。它的出版周期更短,信息传递更及时。③

年鉴: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某一领域、某一地区、某一事物的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按年度连续出版。年鉴是一种资料性工具书,与其他工具书和其他大众传媒相比,年鉴有五大特性:权威性、客观性、连续性、资料性、检索性。(3)特种文献。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①

标准文献:对产品、工程和管理的质量、规格、程序、方法等所做的规定。它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颁布,是从事生产、管理的一种共同依据和准则。标准文献作为一种规章性的技术文件,具有计划性、协调性、法律约束性等特点,是从事生产和建设的一个共同技术依据和准则,它可以促使产品规格化、系列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对提高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原材料、推广应用研究成果、促进科技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专利文献:主要指的是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是指专利申请人向专利管理部门递交的有关发明目的、构成和效果的技术性法律文件。专利说明书的内容比较具体,有的还有附图,通过它可以了解该项专利的主要技术内容,它是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③

会议文献:在国际和国内重要的学术或专业性会议上宣读发表的论文、报告。会议文献学术性强,内容新颖,质量较高,针对性强,往往能代表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水平。会议文献以会议录形式出版,也有不少会议文献在期刊上发表。上述具体的文献类型中,图书、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技术档案被称为“十大信息源”,是进行学术研究、科研活动时获取资料的最主要的信息来源。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④

科技报告:国家政府部门和科研生产单位关于某项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告,或是研究过程中的阶段进展报告。科技报告出版特点是各篇单独成册,统一编号,由主管机构连续出版。与期刊论文相比,报告内容新颖、专深、详尽、可靠,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能反映一个国家或某一学科领域的科研水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信息源。⑤

学位论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生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学术论文。⑥

政府出版物:政府部门及其专门研究机构发布或出版的文献,分为行政性和科技性两大类。⑦

产品资料:产品目录、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手册一类的厂商产品宣传和使用资料。⑧

技术档案: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有具体事物对象的技术文件、图纸、图表、照片和原始记录等的总称。通常为内部使用,不公开出版发行。2.

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按照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文献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1)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如传统的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信、新闻稿、工程图纸、考察记录、实验记录、调查稿、技术档案等,以及现代的电子邮件、论坛文章、博客和讨论文章等。其特点是内容新颖,但不成熟,权威性不高,很多不公开交流,获取相对比较困难。(2)一次文献:依据著者自己的科研和工作成果而撰写并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习惯上称作“原始文献”。前面提到的图书、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等都是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在出处上具有分散性,是文献的主体,是最基本的信息源,也是文献检索利用的主要对象。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地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2)二次文献: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将特定范围内的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如各种印刷版的目录、题录、简介、文摘和索引等,以及在这些印刷版的二次文献基础上形成的各种二次文献数据库。二次文献是报道和检索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工具,有助于人们全面快速地了解有关领域的情况,减少人们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因此,二次文献通常又被称为“检索性文献”“线索性文献”。(3)三次文献: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内容,经过分析、综合和研究而再度出版的文献。三次文献主要包括3种类型:一是综述研究类三次文献,如专题述评、总结报告、动态综述、进展通讯、信息预测、未来展望等;二是参考工具类三次文献,如年鉴、手册、百科全书、词典、大全等;三是文献指南类三次文献,如专题文献指南、工具书指南、书目之书目、工具书目录等。3.

按文献的公开程度划分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黑色文献:非公开出版发行或者发行范围狭窄、内容保密的文献。如军事情报资料、技术机密资料、个人隐私材料等。白色文献:正式出版并在社会成员中公开流通的文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这类文献多通过出版社、书店、邮局等正规渠道发行,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其蕴涵的信息人人均可利用。这是当今社会利用率最高的文献。灰色文献:介于正式发行的白色文献与不公开出版并深具隐秘性的黑色文献之间,虽已出版,但难以一般方式获得。指不经营利出版者控制,而由各级政府、学术单位、工商业界所产制的各类印刷与电子形式的资料。4.

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除了按照以上的几种分类依据进行的文献分类外,文献还可以按照学科属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类文献、自然科学类文献和工程技术类文献;还可以按文献的语种分类,分为中文文献、英文文献、法文文献、日文文献、俄文文献等。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23 4(

1

印刷型文献:

也称纸质文献,

是一种以纸介质为载体,

以手写或印刷方式为记录手段,

将文字、图像、数字、符号等固化在纸张上所形成的文献类型。

1(

3

声像型文献:

也称视听型文献,

它使用电、磁、声、光等原理、技术将知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号。(

2

缩微型文献:

以光学材料和技术生成的文献形式。常见的有两种胶片产品:

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

4

机读型文献:

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形成机读型文献。

文献分布与文献评价1.

布拉德福定律与核心期刊(1)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描述期刊中文献分布的定律,它的创始人是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和物理化学家Bradford(布拉德福)。20世纪30年代初期,布拉德福发现当时世界上300种文献和索引类期刊存在着漏摘、漏编和重复摘编等问题,致使三分之二(约50万篇)的文献资源无法被读者利用,造成文献资源的巨大浪费。于是他猜想: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可能是有规律的,某一主题的大量论文发表在少数的期刊上,其余论文则较为分散地发表在大量的“边缘期刊”和“普通期刊”上。布拉德福在长期的观察和统计基础之上,提出了著名的“布拉德福分散定律”,简称为布拉德福定律或布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n1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n2、n3,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a>1)。”即n1∶n2∶n3=1∶a∶a2。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对于布拉德福当时统计的应用地球物理学的数据,a约等于5。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如下表所示,将所有的期刊划分为3个区,使每个区的论文数大致相等,则期刊数服从布拉德福定律,即9∶59∶258≈1∶5∶52。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应用地球物理学论文的布氏分布(2)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各个学科都有其核心期刊。目前,我国很多机构在进行中文核心期刊方面的研究和筛选。比较有名的是北大图书馆每4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概念的最初起源是前面所介绍的布拉德福所揭示的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1971年,美国情报学家、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对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这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由此“核心期刊”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核心期刊的评定体系有多种,国际上三大索引:《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期刊被绝大多数机构称为一类核心期刊。目前我国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评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2.

被引文量、被引率、自引率、他引率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3 41 2(

1

被引文量指在一定时域内,被引文献被他刊引用和己刊自引的次数。(

3

自引率指某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被引次数中,

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2

被引率指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篇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几率。计算公式为:

被引率=

该刊被引论文总次数/

该刊发表论文总篇数。(

4

他引率指某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所占的比例。一般情况下,被引率越高,表明论文质量越高,某一期刊的论文被引率高,说明这一期刊影响大,水平较高。但是,对于自引现象要客观地对待,自引一方面表明期刊或作者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期刊或作者信息交流范围的狭窄或自我彰显的结果。所以,要尽量体现论文被引的客观情况,最好将自引和他引分开统计。3.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指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占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加菲尔德在1960年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Citation

Reports,JCR)。计算公式为: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影响因子是用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反映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作用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学术刊物地位的主要因素。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而引用率也比较高。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4.

文献半衰期“半衰期”原为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专业术语。1958年,著名科学家和文献学家贝尔纳(Bernal)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科技情报会议上发表论文,率先借用了“半衰期”一词来说明了文献老化问题,受到许多学者的赞同。文献半衰期是指某学科文献从出版到有50%内容因老化而失去参考价值时所经历的时间。文献半衰期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研究文献半衰期对于文献的使用者来讲意义重大。文献的半衰期越短,证明文献的时效性越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快,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地查找最近几年的文献,找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而早些年的文献的参考价值就较低,甚至没有了;反之,文献半衰期较长的学科,我们不但可以查找近几年的文献,还可以去追溯更早的文献。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1.2.3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关系信息、知识与文献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与知识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信息范围最大,知识只是信息的一部分,是被系统化了的那一部分信息。信息与文献之也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文献是记录信息或知识的载体,从文献记录内容的角度看,系统化了的信息(知识)或未系统的信息都是文献的内容,因此知识与文献之间是交叉关系。以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1.2 信息、文献的概念及其关系信息、知识与文献的逻辑关系(章云兰、郑江平,2002)感谢您的观看《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第二章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目录CONTENTS文献检索概述文献检索的原理1234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567科技文献检索的步骤科技文献检索结果的评价01文献检索概述文献检索指将文献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揭示、查找、传递相关文献的过程和技术。从用户查找文献信息的角度出发,文献检索是指从文献信息集合中查找所需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如下图所示。2.1 文献检索概述文献存储与检索原理(王良超、高丽,2014)02文献检索的原理2.2.1文献检索基本原理1.

文献检索的含义文献检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检索是指将文献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查找出特定文献的技术和过程。狭义文献检索仅指文献查找过程,即从文献信息源中查找出所需特定文献的技术和过程。通常所说的信息检索一般是针对狭义的信息检索而言。2.2 文献检索的原理2.2 文献检索的原理事实检索是以事实为检索对象,查找某一事物(事件)的性质、定义、原理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等。事实检索是一种确定性检索,检索结果是具体的事实情况,它直接提供用户有关某一问题的具体答案。数据检索是以特定的数值性数据为检索对象,包括数值、计算公式、图表、某一物质分子量及分子式等。数据检索也是确定性检索,检索结果是直接回答用户提出的具体问题。(2)事实检索。 (3)数据检索。书目检索是以题名、著者、摘要、文献出处、专利号、收藏处所等一系列线索为检索目的和检索对象的一种检索。书目信息检索是一种相关性检索,检索结果不直接回答用户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是提供与之相关的文献线索或文献供用户参考。(1)书目检索。2.文献检索的类型文献检索根据检索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可分为书目检索、事实检索和数据检索。2.2 文献检索的原理3.文献检索原理文献检索的原理是将用户需求标识与计算机检索系统或检索刊物中的信息标识进行对比和运算,查找出匹配的合乎需要的特定文献。包括文献搜集与著录、文献的标引与排序、文献特征标识与检索提问标识的匹配三个方面(见下图)。文献检索基本原理示意图(仿章云兰、郑江平,2002)2.2 文献检索的原理标引是指文献标引人员或者自动标引程序对文献进行分析和标记,形成各种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识。整序包括对所搜集到的原始文献的组织排列和对各种标识进行组织排列,编制出各种类型的索引。例如对文献信息进行标引可形成题名、著者、主题词、分类号等标识。在数据库建立中,是指确立检索字段和建立各种顺排文档和倒排文档。(2)文献标引与整序。(3)文献特征标识与检索提问标识的匹配。实际上就是将标引员或自动标引程序对信息的表达(信息特征标识)与检索者对信息需要的表达(检索提问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的过程。(1)文献搜集与著录。文献搜集是根据数据库或检索刊物的内容和性质要求,对广泛分散的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著录实质上是信息存储的过程,是对所搜集的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如题名、著者、文献出处等)和内容特征(如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进行描述,形成一条条款目或记录的过程。2.2 文献检索的原理2.2.2 检索语言为了实现文献特征标识与检索提问标识的匹配,标引员或自动标引程序使用的标引用语和检索者使用的检索用语必须采用同一种语言,这就是检索语言。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检索的需要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文献存储时,标引者用检索语言来标引文献的各种特征,并以其为标识建立各种倒排索引文档和编制各种索引;检索时,检索者也用检索语言来表述检索提问要求。检索过程就是检索提问标识与信息特征标识相比较、相匹配的过程,两者一致则为命中。因此,检索语言是标引者和检索者共同约定使用的语言,是沟通文献存储和检索的桥梁,是文献检索得以进行的基础。2.2 文献检索的原理按照描述文献信息内部特征的不同,常用文献检索语言有2大类型,这2大类型有可细分为若干具体的语言,检索语言分类结构如下图所示。检索语言的分类2.2 文献检索的原理文献的外部特征语言是文献上标明的、显而易见的特征,作为检索工具存储和检索的文献标识依据,如题名、著者、文献序号、专利号等。文献的内容特征语言比文献的外部特征语言复杂,是以对文献内容更深层次上的揭示为标识依据,如文献内容所属的学科分类、文献内容中的主题、关键词等。文献内容特征语言一般分为2大类:①

分类检索语言,是用分类号来表达各种文献内容特征的概念,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按知识门类的逻辑次序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层层划分,形成一个等级结构体系。国内目前主要使用的分类语言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国外常用的有《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国际十进制分类法》。②

主题检索语言,是一种用自然(规范化)的词语来表达文献内容的主题概念的直接性检索语言。如关键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叙词语言、标题词语言等,其中关键词语言是目前网络搜索引擎使用检索语言。检索语言在表达概念上具有单义性和惟一性,可以保证不同标引者和检索者对信息特征表达上的一致性,从而避免检索与标引之间的歧义与误差,减少误检与漏检。同时,还可使内容相同或相关的信息集中,使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系统化、有序化,便于进行有规律的检索。2.2 文献检索的原理《中图法》结构示意图2.2 文献检索的原理2.2.3 检索系统文献检索系统是拥有一定的存储、检索技术装备,存储有经过加工的各类文献,并能为文献用户检索所需信息的服务工作系统。检索系统由文献数据库、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装备、存储和检索文献的方法、系统工作人员、文献用户5个要素构成。因此文献检索系统具有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等功能。文献检索系统按使用的技术手段可分为手工检索系统、机械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前,最常用的是计算机检索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是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等构成的存储和检索文献的系统。其中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按一定方式组织的并具有共同存取方式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它是检索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源,借助于检索软件来提供文献服务。(1)书目型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以二次文献(包括目录、题录、文摘)为存储对象,将文献的题名、著者、出处、文摘、分类号、主题词等存入数据库中,如馆藏书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题录数据库、国际农业生物科学中心(CABI)文摘库、美国生物学文摘(BA)库、化学文摘(CA)库等。(2)事实型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以各种有检索和利用价值的事实信息为存储对象,库内记录各种名词术语、有关学科、机构、名人等方面的简要情况。数据型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以各种调查数据或统计数据为存储对象,库内记录各种有价值的数值、有关的运算公式和规则等信息。多媒体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不仅存储文本信息,还存储声音和图像信息,可进行声图文并茂的检索。如古典音乐数据库、气象卫星图片数据库等。2.2 文献检索的原理根据数据库中信息的内容性质不同,可把数据库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03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2.3 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2.3.1 检索工具定义检索工具是用来存储、报道和检索文献线索的工具,具有存储和检索两个基本功能。存储过程是使文献由分散到集中,即将无序的一次文献整理加工成有序的二次文献的过程;检索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检索方法查找文献线索的过程。由于科技文献的数目庞大,交叉重复,高度分散,其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给文献的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利用检索工具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大量的文献。2.3 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一般而言,检索工具应具备以下功能。(

1

有明确的收录范围;(

2

详细著录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3

提供具体的检索标识;(

5

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4

根据标识顺序,

系统、科学地排列文献,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3 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2.3.2 检索工具类型由于检索工具的著录特征、报道范围、载体形式和检索手段等特征的不同,检索工具有多种划分方法。例如,按收录的学科范围可分为综合性检索工具与专业性检索工具,按检索手段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与计算机检索工具,按收录信息来源的类型可分为单一检索工具与多类检索工具。通常按著录文献的特征划分如下。(1)目录。以整本图书、期刊等作为著录单元,揭示其出版事项或收藏文献的检索工具。目录仅著录出版物的外部特征,主要用于查找出版物的出版或收藏单位,按类编排。按组织形式可划分为国家目录、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书商目录等。(2)题录。题录又称索引,以出版物中的“篇”作为著录单元的检索工具,如期刊中的一篇论文、图书中的一个章节等,同时揭示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索引的特点是“快”和“全”,一般不做过多的加工,仅著录篇名、著者、出处。2.3 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3)文摘。文摘是将论文或专著的内容加以浓缩,以最精练、最概括的文字报道文献主题、方法和结论,又称摘要。著录信息的外部特征加上文摘,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即形成文摘型检索刊物,常简称为文摘,其实质就是索引加上内容提要。根据文摘揭示信息内容的详简程度可分为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是用简洁的语言简单说明信息的主题范围、研究方法、绪论、用途等,不涉及具体的技术内容。报道性文摘是对原文的高度浓缩,一般包括信息的主要内容、论点、方法、设备、结论、具体数据等。报道性文摘信息含量大,参考价值高。文摘类检索工具主要由文摘和索引两大部分组成。文摘起报道作用,索引起检索作用。(4)参考工具书。参考工具书是分析和著录大量具体而常用的科学数据与事实,以各查用的各种常用工具书的总称,包括字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名录等。(5)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原始文献为著录单元,文献中每个有意义的实词均可用作检索词,用户可得到文献的全文或其中的某些部分。(6)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以网页为著录单元,它将网上的文献编成索引存入搜索引擎的索引服务器。用户通过索引服务器检索与其匹配的网页,再通过链接访问实际网页的内容。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谷歌、好搜、有道等。2.3 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2.3.3 检索工具结构手工检索工具一般由使用说明、目次表、正文、辅助索引、附录组成。计算机检索工具一般由检索软件与数据库组成。1.

手工检索工具结构用户在使用新的检索工具时,应首先阅读其使用说明,然后根据所查文献的隶属学科或专业,利用目次表从分类途径查找所需文献,或利用辅助索引从主题词、著者姓名、机构名称或其他代码(如报告号、专利号等)查找所需文献。(

1

使用说明。一般包括编制目的、

收录范围、

著录格式、代号说明、

使用举例及注意事项等,

是用户使用前必须阅读的内容。(

2

目次表。检索工具的正文一般按分类组织编排,

前面大多有详简不同的目次表,作为从分类途径查找文献的依据。(

3

正文。它是检索工具的主体部分。

储存在检索工具中的不是原始文献,

而是描述文献外表特征与内容特征的著录。

如篇名、

著者、

出处、文摘等。

著录后的每篇文献都有一个唯一固定的编号,这个序号叫作文摘号或顺序号。(

5

附录。附录部分主要是使用该检索工具时必须参考的一些内容,

如引用期刊一览表、

文献来源名称缩写与全称的对照表、缩略语的解释以及收藏单位代码等。(

4

辅助索引。检索工具正文只提供单一线性检索方式,为了准确、

快速、

全面地查找所需文献,检索工具一般都编有索引,

提供从主题、著者、

序号等多种途径检索所需信息。

掌握检索工具的实质就是熟悉编制体例及各种辅助索引的使用方法。2.3 科技文献检索的工具2.

计算机检索工具结构计算机检索工具通常由检索软件与数据库构成。检索软件确定了该检索工具的检索的方式,规定了检索系统的检索算符,不同的计算机检索工具采用不同的检索软件,但同一个数据开发商往往采用统一的检索软件。数据库主要由字段、记录、文档、帮助文件等组成。字段。数据库最基本的著录单元称为字段,如题名字段、著者字段、刊名字段、文摘字段、主题词字段、关键词字段等。每一字段均有其标识符,其内容称作字段值或属性值。记录。多个字段组成记录。记录是按一定的标准格式化的,以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存储。文档。经过有序化处理并附有检索标识的文献集合称为文档,包括顺排文档和倒排文档。顺排文档又称为线性文档,由每篇文献的全记录按一定顺序组成,是数据库中的主文档,相对于手工检索工具而言,是其正文部分。倒排文档又称为索引文档,是将记录中可检索字段及其属性值提取出来,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成为可用作索引的文档。帮助文件。每个数据库都有帮助文件,使用户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04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2.4.1 布尔逻辑检索布尔检索采用布尔逻辑表达式,通过一定的算法和实现手段进行检索。布尔逻辑表达式是通过布尔算符来连接检索词,并与表示运算优先级的括号一起组成的用于表达检索要求的一种算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与逻辑与也称逻辑乘,用“and”或“*”连接检索概念。A

and

B(或A*B)表示两个概念的交叉和限定关系,只有同时含有这两个概念的记录才算命中文献,可用图2-4-1(a)表示,阴影部分为命中文献。用逻辑与来叠增检索词是对检索增加限制因素,因而会缩小检索范围,用逻辑与组构的检索词越多,则检索范围越小,命中文献数也越少,而专指度会越高,有助于提高查准率。逻辑或逻辑或也称逻辑和,用“or”或“+”连接检索概念。A

or

B(或A+B)表示两个概念的并列关系,记录中只要含有任何一个概念就算命中文献,即凡单独含有概念A或单独含有概念B或者同时含有A、B两个概念的文献均为命中文献,可用图2-4-1(b)表示,阴影部分为命中文献。增加逻辑或的组面,可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在检索中,对与检索概念有关的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等可用逻辑或来连接,以避免漏检。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3.

逻辑非逻辑非也称逻辑差,用“not”或“-”连接检索概念。A

not

B(或A-B)表示两个概念的排除关系,指记录中含有概念A而不含概念B的记录为命中文献,可用图2-4-1(c)表示,阴影部分为命中文献。可见,逻辑非运算可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专指度,但要慎用,否则会把部分切题的有用文献也剔除掉。布尔算符的优先执行顺序一般是:逻辑非、逻辑与、逻辑或,用括号可以规定或改变其执行顺序,如图2-4-1

(d)所示,三个概念的文献集合中,阴影部分是逻辑表达式(A*B)-C的命中文献。三个逻辑算符和括号的配合使用,可将检索词组配成较为复杂的逻辑提问式,以满足复杂概念文献检索的需要。(a)(d)(b)

(c)布尔逻辑算符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2)按截断字符数可分为有限截断和无限截断。①

无限截断。在检索词的词干前后,加一个“?”,表示在此位置上可能出现的字符数量不受限制,可查找词干相同的所有词。按截词符的位置分为前截词、后截词和前后截词,如前述所举例子。②

有限截断。在检索词的词干前后,加几个“?”,表示在此位置上最多允许出现的字符数,两个“?”之间空一格,即“?

?”,表示该位置允许出现0~1个字符,在空格前每增加一个“?”,表示增加一个字符,“??

?”表示该位置允许出现0~2个字符,依此类推。按截词符的位置同样分为前截词、后截词和前后截词。如computer??可检出computer和computers;computer???

?可检出computer、computers、computerize。在WinSpirs检索系统中,无限截断符用“*”,有限截断符用“?”。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2.4.2 截词检索在检索中,常会遇到一些词干相同、词义相近的检索词或有英、美两国不同拼写法的词,为了减少检索词输入量,节省机时,同时又扩大检索范围,保证查全率,可使用截词检索。截词符一般用“?”或“*”表示,不同系统,不同数据库,其代表的含义有所不同。计算机在检索中遇有截词符时,将不予匹配对比,只要其他部位字符匹配,即算命中。截词方式有多种,以Dialog系统为例说明如下。(1)按截词位置可分为前截词、后截词、前后截词和中间截词。3 41 2①

前截词。前截词也称左截词,后方一致,截词符位于词干的前边。③

前后截词。词干的前后各有一个截词符。②

后截词。后截词也称右截词,前方一致,截词符位于词干的后边。④

中间截词。中间截词也称“通用字符检索法”,截词符作为通用字符位于检索词的中间。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2.4.3 位置检索布尔算符检索时,只对检索词进行逻辑组配,未限定检索词之间的位置及检索词在记录中的位置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若不限制检索词之间的位置关系则会造成误检,影响查准率。各检索系统使用的位置算符有所不同,Dialog系统的主要位置算符有(W)、(nW)、(N)、(nN)、(F)、(c)、(S)等,其含义及用法如下。(1)(W)与(nW)算符。(W)是with的缩写,可简写为“()”,表示此算符两侧的检索词必须按此前后顺序相邻排列,词序不可变,且两词之间不许有其他的词或字母,但允许有一空格或标点符号。如biological(W)control相当于检索biological

control,CD(W)ROM相当于检索CD

ROM或CD-ROM。(nW)是nwords的缩写,表示此算符两侧的检索词之间允许插入最多n个词,且词序不可变。如wear(1W)material相当于检索wear

materials、wearof

materials等词。(2)(N)和(nN)算符。(N)是near的缩写,表示此算符两侧的检索词必须相邻,词序不限,词间不允许插入其他词或字母,但允许有一空格或标点符号。(nN)表示两词间可插入最多n个词,词序不限,如railway(2N)bridge可表示railwaybridge、bridge

of

railway、bridge

of

the

railway等。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3)(F)算符。(F)是field的缩写,表示此算符两侧的检索词必须同时出现在文献记录的同一个字段内,两词的词序不限,两词间插入词的数量不限。用此算符时须指定所要查找的字段,如题名字段、文摘字段、叙词字段等。例如digital(F)computer/TI表示在题名字段(TI)中同时出现这两个检索词的才算命中文献。(4)(C)算符。(C)是citation的缩写,表示两个检索词只需同时在同一条文献记录内即为命中,其词序、词间插入的词数和出现的字段均不限。(5)(S)算符。(S)是sentence的缩写,表示两个检索词须同时出现在同一句子式短语中,两词的词序不限,两词间插入词的数量不限。在WinSpirs检索系统中,位置算符只有near和with两个,其含义如下:near。限定两个检索词在同一个句子中,相当于Dialog中的(S)算符。with。限定两个检索词在同一个字段中,相当于Dialog中的(F)算符。2.4 科技文献检索的技术2.4.4 字段检索字段检索是限定检索词在记录中出现的字段范围,检索时,计算机只对限定字段进行查找。这是提高检索效率的措施之一。字段检索分后缀方式和前缀方式,对于在“基本索引字段”,如TI(题名)、AB(摘要)、DE(主题词)、ID(标识词)中的查找,用后缀方式,常用符号有“/”或“in”,如apple?/TI(在Dialog系统中)或apple*inTI(在WinSpirs中);对于在“辅助索引字段”,如AU(著者)、BN(国际标准书号)、SN(国际标准刊号)、CC(分类类目)、CS(机构)、DT(文献类型)或PT(出版物类型)、JN(刊名)或JA(刊号)、LA(语种)、PY(出版年)、SO(来源出版物)等中的查找,既可用前缀方式也可用后缀方式,常用符号有“=”“>=”“<_”“>”“<”等,如AU=Smith-JS,或Smith-JS

in

AU;LA=French,JN=CurrentAgriculturalResearch,PY>=1992等。计算机文献检索是依据检索提问式进行检索的,检索提问式是由布尔逻辑算符、截词算符、位置算符、字段算符及括号组成的,逻辑算符体现了检索词之间的组配关系,与截词算符、位置算符和字段算符配合使用,可提高检索的质量和效率,达到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05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2.5 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检索途径又称检索入口,指文献用户在检索时,把所需文献的某种特征标识转换为检索标识,以此为入口进行检索。根据文献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不同标识,各种检索途径如下表所示。下表 检索途径的类型2.5 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2.5.1 根据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途径1

. 题名途径直接利用文献的题名查找所需文献的方法。题名包括文献标题名(

篇名)

、图书名、刊名、标准名、文档名、数据库名等。检索时可使用“

题名索引”或“

题名目录”

,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应用较多。2

. 著者途径从个人著者名或团体著者名出发来检索,检出他们所发表的文献。同一著者下集中了学科内容相近或有内在联系的文献。3

. 号码途径利用文献的代码获取相关文献的方法,

包括专利号、报告号、合同号、电子元件型号、标准书号、标准刊号、馆藏号、文档号、I

P

地址代码等。利用号码途径,

需对号码的编码规则和排检方法有一定的了解。2.5 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2.5.2

根据文献内部特征的检索途径1.

分类途径以学科性质和内容的相应类目、类号为特征标识的检索方法。检索时根据所需课题内容的学科属性,利用相应检索工具的“分类目录”或“分类索引”检索到相关文献内容。分类途径有利于从学科或专业角度广泛地获得较系统的文献,达到较高的查全率。利用分类途径检索时,首先要明确检索课题的学科属性、分类等级,获得相应的分类号,然后逐类查找。要求检索者对所用的分类体系有一定的了解。2.

主题途径根据学科内容的主题性质而进行的检索,检索入口为能反映所需课题的主题词。主题途径的最大优点是:主题概念易于被用户理解、熟悉和掌握,而且它把同类主题性质的事物集中起来,突破了分类途径的严格框架限制,检索时更易于选用合适的主题词。3.

其他途径根据某些文献的特殊标识进行检索的方法。这些特殊标识很多,如化学分子式、地域名称、生物属种、图案色彩、声音强度等。在不同的检索系统中编制有专门的特殊标识索引,专门技术人员对此利用较多。2.5 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2.5.3 常用检索途径的检索思路及常见问题1.分类途径(1)分类途径检索思路。从上可知,获取分类号是检索的关键。3 41 2①

析待查课题的主题内容。③

相应的检索工具中用分类号检索所需的文献。②

根据主题内容在类目索引中找到相应的类目,

在分类表中提取分类号。④

根据所需要文摘提供出处查找原文。2.5 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单概念课题的一般分类方法。单概念课题指课题涉及的主题概念只有一个,如函数、光导纤维等。使用分类表给单概念课题确定类号是从分类角度查找文献的关键。①了解分类表的体系结构,重点掌握大类分布。②在相关的大类中,由大到小,逐步查找最接近于课题要求的类号。③注意表中用于帮助确定类号的类目注释和类目指引。多概念课题分类的一般方法。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课题即为多概念课题。例如,计算机在农业节水方面的应用(在这个课题中含有“计算机”,“农业节水”两个概念)。多概念课题确定分类号的方法也同样遵循单概念课题分类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对涉及同一研究对象的几个方面或者涉及几个并列研究对象的课题,凡是有主次者,应取其重点或主要研究对象归类。而涉及同一研究对象的几个方面都需要检索时,应同时考虑几个类别。②研究一种理论、方法、工艺、材料的课题,应在所应用或受影响的类目中查找。2.5 科技文献检索的途径(4)上位类标引方法。当要查课题无现成类目或无符合要求的专指类目时,可以归入它从中分化出来的上位类。这种分类方法的关键是确定上位类号。主题途径它是以代表文献内容的实质性的词汇作为检索标识进行文献检索的一种检索途径。主题途径适合于查找具体的、专深的、新兴的边缘学科课题。主题途径查找文献的关键是确定主题语言,常用的主题语言有关键词、叙词。著者途径著者途径是根据已知文献著者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