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重构_第1页
PDCA 循环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重构_第2页
PDCA 循环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重构_第3页
PDCA 循环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重构_第4页
PDCA 循环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重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历史使命。教育督导体系的先进性与合理性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在督导机构的设置、督导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式、督导组的成员构成以及督导反馈机制等四方面存在系列问题。PDCA循环理论的主要理念与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全过程存在高度耦合性,这表明PDCA循环理论对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因此,可以借助PDCA循环理论,提出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基本建设思路,并从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创新督导评价制度建设、加快督导队伍转型升级、形成教育督导反馈闭环以及推进督导信息平台建设等五方面优化当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建设。关键词:PDCA循环;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重构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方案》将“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特征描述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1]。这些要求不仅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理应具备的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根本诉求。教育督导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创新能力及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保障。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优化方案,是高职院校走向“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重要路径。一、高职院校教育督导的价值、现状与问题(一)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价值教育督导作为一种评价制度,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导向、诊断、调节、激励、管理和发展等重要功能价值。具体而言,其一,教育督导为高职院校办学提供了标准方向,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其二,教育督导可以及时发现高职院校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其三,教育督导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及学生等主体主动反思并调节自身所参与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其四,教育督导通过肯定积极教育结果,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其五,教育督导通过促使教育教学参与主体完成预期目标,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成效;其六,教育督导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是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发挥着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舰”作用[2]。(二)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施现状和主要问题1.督导机构的设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设有教育督导机构或专门从事督导的质量部门,机构的设置主要有独立设置、合署办公、隶属于其他部门三种形式。其一,独立设置的督导机构。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方式,一般命名为督导室、督导处、质量监督与控制处或质量办公室等,其行政级别与法规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平级,直接对校长或分管质量建设的副校长负责。其二,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或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作为一个科室。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督导工作职能归于教务处承担日常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的科室,引发教练员与裁判员职责不清的议论;有的则与教学评估办公室、高职教育研究所等合署,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从运行效果来看,独立设置的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和效果发挥得相对较好,因为机构的专门性使其能够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独立地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监督、鉴定评价等工作[3]。而教育督导工作一旦由其他非专门部门负责,即使是合署办公,必然也会受到所在职能部门本身主要工作的挤占,久而久之就成为弱势的工作,甚至走向边缘化,这无疑会严重制约教育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2.督导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式。关于教育督导的职能定位,有些高职院校视为督教、督学、督管、督办“四合一型”的大督导;有些院校将督导规定为督教、督学、督管的“三位一体”;也有的学校仅将督导视作督教与督管、督教与督学的“平行双督”。在实际操作层面,大多数学校往往比较重视“督教”层面的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督”上,对督导工作中的“导”、教学内容于方法是否契合实际、学生的“学”的状态、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反而容易忽视。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督导的工作方式,大多数学校是以随堂听课的形式监督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方式单一、随意进出的推门听课、督导的所表现的高高在上、外行“督”“导”内行等,常常导致一线教师的反感和轻视。对学生“督”,通常简单停留在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等外在表现上,而对学生的课堂准备、课堂参与、课堂成果及身心发展状况等缺乏可靠的评价手段。3.督导组的成员构成。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行学校、二级学院(部)两级督导制度,学校设立校级教学督导组,二级学院(部)设立二级教学

督导组。在两级教学督导组中,既有专职督导员,也有兼职督导员。具体而言,督导组成员除了本校选聘的极少数专任教师外,主要来自本校返聘的退休教师、从其他学校聘用的兼职教师。作为督导员,由于这些老教师、老专家和退居二线的校领导已经年龄偏大、精力有限,而且一些人对学校整体教学情况了解不深,一些人对微课、慕课等新的课堂技术和方法也比较陌生,因而只能因循以往的经验开展工作,如此一来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的评价往往就失去了客观性和准确性。再者,不少学校的教学督导组中鲜有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产业教授、专家和工程师等,這与职业教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要求极不相称。4.督导反馈机制。教育督导工作的本质是通过有序的教学监督与控制过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发现与诊断问题,做好反馈工作,推动“改进与提高”,因此,形成监控者(督导者)与被监控者(被督导者)之间的通畅有效的闭环结构,是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教育督导实际工作中,虽然学校围绕质量建设所制定的督导规章制度中拥有明确的反馈机制,但实施效果受到种种制约而不甚理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学校的督导反馈机制是单链式结构的,督导员只能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督导对象所在的部门,但却没有来自下面的反馈,使得督导的意见建议毫无效果,更不会对教师产生约束力。二是督导与被督导对象及相关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由于沟通交流的渠道闭塞,导致信息反馈与传递过程停滞,更谈不上对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过程及改进效果的监督和跟踪。反馈机制的单链式和督导过程的信息割裂等短板,均致使督导的前期工作价值无法充分发挥[4]。二、PDCA循环理论对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价值PDCA模式又称戴明循环或持续改进螺旋,最早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提出,后由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EdwardsDeming)宣传推广,是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的闭环式控制体系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活动[5]。PDCA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P即Plan(计划)、D即Do(执行)、C即Check(检查)、A即Act(纠正)。“计划”是基于项目实施需要开展的包括最终目标、运行规则和评价标准的计划制定;“执行”是设计具体的运作方案,并实施计划内容,明确目标达成效果;“检查”在结果评定的同时关注原有计划实施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置;“纠正”则是总结经验教训并实施改进。高职院校教育督导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绩效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6]。其中,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涉及到了计划(P)的意蕴;依据评价标准对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成效展开的评估、审视与指导可对应执行(D)过程;对教育督导所进行的评估与审视过程本身展开反思与考察可被理解为检查(C)活动;而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再指导,离不开纠正(A)的思维与工作。因此,PDCA循环的主要理念与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全过程存在高度耦合性,这表明PDCA循环理论对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因此,可借鉴PDCA模式(见图1)的主要思想,完善当下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通过计划(决策)、执行(运行)、检查(监控)及处理(改进)四个环节的反复循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5]。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重构(一)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基本构思1.健全“学校—二级学院(部)—教研室”督导体系。教育督导应实行“学校—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三级督导制度。其一,校级督导负责全校的教学督导工作,组长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其二,二级学院(部)负责本教学单位的教学督导工作,组长由二级学院(部)领导担任。其三,教研室的督导负责人由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本教研室老师的督导工作。另外,二级学院(部)和教研室的督导人员应接受校级督导组的业务指导。具体而言,建立“学校—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三级督导体系需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计划指导,明确分工。校级督导主要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督导与监测,从宏观层面把握学校的教学运行质量,每学期进行1—2个重点项目的实践调研,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另外,不仅要重视督教、督学,还要重视督管,对专项督导的工作内容要做好督办。校级督导可与校领导、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等进行沟通与对话,提供教育督导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校级督导在三级教学督导中起到中枢纽带和协调作用。二级学院(部)教学督导重点进行本学院(部)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教学工作的监测,主要开展本单位的教学督导工作,行使检查督促、诊断评价、反馈指导、改进提高等教学质量管理职权。教研室督导人员要深入课堂一线和实习实训场所,通过听课、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合理建议[7]。第二,沟通交流,密切协作。学校、二级学院(部)和教研室三级督导部门应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定期对督导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工作简报或调研报告,为后续督导工作的改进积累经验。首先,三级督导部门均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状况进行信息反馈,并提出建议;其次,三级教学督导间要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共同明确评价考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将促使三级教学督导工作产生整体效应;最后,三级教学督导人员要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心放在對学生学习成效的“监测”上。总之,督导员应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教”促“学”等视角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积极的成长。2.形成“督导—反馈—改进—跟踪”循环体系。形成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持续改进的PDCA督导循环,离不开督导、反馈、改进和跟踪四方面的努力。第一,要加强“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督导工作信息交流,定期发布督导工作通报,聚焦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强化质量意识,加大督导实践力度[8]。第二,要注重督导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建立并优化院校会议交流反馈制度、校内通报制度及工作群内反馈处理机制等,督促整改落实。第三,教育督导员应紧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放松,善于运用督导激励,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对违背师德师风的言行进行及时的监督与处理。最后,应加强教学督导后续跟踪落实工作,“促整改、增实效”,以督促改,构建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态势。而为了促进循环机制发挥最大的效能,学校应建立健全分类评价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与导向。(二)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的优化路径建设合理完善的教育督导体系,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督导的实践成效,亦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构思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督导体系的优化路径,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素和必要工作[9]。1.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督导机制持续发力的必备条件。在宏观层面上,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组织保障、教学质量标准保障、教学过程检查监控、教学质量实时反馈和教学质量调整改进等;在微观层面上,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细化督导人员工作准则、岗位需求和督导者信息反馈制度等,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督导人员和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9]。教学督导制度建设的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健全课堂听课制度,应从以下两点着力:第一,无须事先通知被督导部门或教师个人,随机进入教室、实训室等教学现场开展听课评课工作;第二,规定重点的听课对象、听课次数,可采取分组集体听课与个别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信息反馈制度、查看制度等也需要特别重视[10]。信息反馈制度就是根据课堂听课情况对教师进行指导,或者将信息反馈给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查看制度主要包括考察第二课堂、听取学生教学意见、检查考风考纪以及监督试卷评阅过程等。2.创新督导评价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出发创新督导评价指标,设置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督导评价体系。具体而言,一要充分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挖掘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与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二要在教学督导评价体系中融入“阶梯式评价”思想,根据教师队伍的结构化特点,从职称评定、学科和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荣誉认定等不同方面区分评价标准,对教师进行更细致、更合理的分类评价与指导[11]。教学督导评价体系除了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课程特点进行设计外,还应引入不同的评价主体,例如,按照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管理评价等不同维度进行评价。另外,教学督导评价体系要兼顾教学督导中“督”与“导”的关系,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督”字当头,“导”在其中,通过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坚持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坚持评价与促进相结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3.加快督导队伍转型升级。教育教学督导人员是督导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因此督导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确保督导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等合理化,形成督导经验丰富、督导理念新颖、督导功底扎实的结构化督导队伍,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详细和全面的督察和引导。其一,高职院校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督导人员的工作责任和任职条件,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来保证督导队伍结构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以提升督导过程的客观公正性。首先,高职院校应对督导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教学督导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政治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师德师风,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才能确保其在督导工作中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可能发生的偏误;其次,教学督导人员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并对教学本质和教学活动有独特而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以专业的视角正确评价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最后,教学督导人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并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和反馈实际问题,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整体性上升。其二,学校应突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协同育人的特点,加快督导队伍主体的多元化[12]。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积极吸收校外知名教授或优秀企业家、行业知名人士、企业工程师等人员参与督导工作,以开放包容的视野组建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的教学督导队伍。高职院校要发挥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在督导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以第三方人才需求的视角审视日常教学运行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4.形成教育督导反馈闭环。完善的教学督导反馈流程至少应包括准备、执行和反馈等阶段。准备阶段是事先明确教学督导人员应当完成的工作的内容与环节。执行阶段是依据学校的教学标准和督导评价标准,组织教学督导人员根据各自分工情况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和日常检查评估。督导人员要在学期初抓准备与秩序,在学期中抓教学、评教和学生满意度,在学期末抓考纪考风和课程综合评价。反馈阶段是整理之前所得到的信息,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反馈、落实和整改等处置,形成良好的教育督导质量闭环。5.推进督导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迫使高职院校不断更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13]。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督导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督导工作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开展,使得高职院校的督导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