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南桥区海亮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南桥区海亮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南桥区海亮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南桥区海亮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南桥区海亮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南桥区海亮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和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等碱性染料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也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2.下图为利用奶牛乳腺生产血清白蛋白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B.将牛组织置于清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胰蛋白酶处理可得到单细胞C.选用未受精的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其具有让动物细胞全能性得到表达的环境D.若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分割原肠胚时需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3.鸡蛋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P、Zn、Fe、胆固醇和优质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B.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键会断裂4.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属于卵式生殖;雄蜂由卵细胞发育形成,属于孤雌生殖。一个基因型为AaBb(A、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蜂王与基因型为ab的雄蜂交配,生出了一只基因型为AA而缺少B、b基因的雄蜂。仅考虑染色体数目变异,下列可产生该基因型为AA的雄蜂的组合是()①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②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③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④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正常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5.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ATP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B.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Na+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的存在,决定了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联会行为C.由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7.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D.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8.(10分)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二、非选择题9.(10分)杂交水稻是我国对当代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杂种优势。(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___________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______________,可保证杂种优势。科研人员在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2)为研究突变株58S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A品系和野生型B品系)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58S(♂)X野生型A(♀)全部可育683可育,227雄性不育58S(♀)X野生型A(♂)全部可育670可育,223雄性不育乙58S(♂)X野生型B(♀)全部可育690可育,45雄性不育58S(♀)X野生型B(♂)全部可育698可育,46雄性不育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A品系雄性育性的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基因发生_________突变引起,乙组数据说明控制58S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的数量及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培育水稻高产量品种探索过程中,品种的短秆化是一个里程牌,从生物体能量分配的角度看,短秆化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育种的成功是历史性的突破,野生水稻为杂交育种提供许多优良基因来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10.(14分)氨基丁酸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氨基丁酸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可能需要经_______才能与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融合并分泌出去。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氨基丁酸释放,并与位于图中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____________(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2)人体注射麻醉剂后,麻醉剂起到了与____(填物质名称)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氯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11.(14分)某学习小组对一块弃耕小麦田做调查,发现田里的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狗尾草、狼尾草、车前草以及很多不知名的单子叶植物;还观察到有一些食草昆虫、青蛙、老鼠和蛇类等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弃耕前,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可釆取的措施是:禁捕甚至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请简述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小麦和杂草等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主要体现了植被对_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12.我国一科研团队将小麦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图1是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Sau3AI、EcoRI、BamHI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2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l)据图分析可知,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________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____连接。(2)为了获得更多的目的基因用于实验研究,可以用小麦叶肉细胞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TaNHX,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________方法进行扩增,该方法用到的酶是____。(3)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先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___中,然后导入农杆菌中,再通过农杆菌侵染水稻细胞,将耐盐基因插入水稻细胞的_________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4)为了检测实验成果,科研工作者在个体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2、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能将染色质(体)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溶液。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含有大量的磷脂,磷脂的作用在每种细胞膜中是相同的,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A正确;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是必修一中提到的,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是在必修二中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提到的,B正确;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应该是细胞质,C错误;D、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的有丝分裂前期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D正确。故选C。2、A【解析】

分析题图:荷斯坦奶牛组织处理分散培养需要用到胰蛋白酶处理和动物细胞培养,血清白蛋白基因是目的基因;据图可知图中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等,最后获得转基因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详解】A、图中把血清蛋白基因导入牛的细胞中,获得转基因的细胞,属于基因工程;取转基因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获得转基因奶牛,这一过程中包括动物细胞的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A正确;B、动物细胞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中培养而不是清水中,用胰蛋白酶处理是可以分离得到单细胞,B错误;C、未受精的卵细胞较大,营养物质丰富,且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所以一般选用未受精的卵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C错误;D、想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通过胚胎分割获得多个胚胎,分割时需要将囊胚期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D错误。故选A。3、B【解析】

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脂质

C、H、O有的

还有N、P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类脂、磷脂脑.豆类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动物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形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详解】A、P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A错误;B、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未必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C错误;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空间结构会遭到破坏,而肽键不会断裂,D错误。故选B。4、D【解析】

雄蜂由卵细胞发育形成,故基因型为AA而缺少B、b基因的雄蜂由基因型为AA的卵细胞发育而成。【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雄蜂是由基因型为AA的卵细胞发育而成。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卵细胞中出现两个A基因的原因: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两个A基因进入卵细胞。缺少B、b基因的可能原因:一是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形成了不含2号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最终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含B、b基因;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个b基因或B基因进入极体,产生了不含2号染色体的卵细胞。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5、D【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详解】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A错误;B、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D、由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对醛甾酮的分析,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题。6、D【解析】

分析题图: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Ⅱ-2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详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B、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联会,所以X、Y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时有联会行为,B正确;C、Ⅲ片段是Y染色体(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D、由于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但携带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所以人类基因组要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的DNA序列,)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7、A【解析】

由题干“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推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假设b为色盲基因)。【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8、D【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去雄蕊自花受粉应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一对隐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雄性不育植株光合固定的能量更多分配到人类需要的果实和种子的部分直接【解析】

选取两性花植株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作去雄、套袋处理。分析表格数据:甲组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表现为可育,F2均出现可育:雄性不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为一对基因杂合,58S突变株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乙组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表现为可育,F2出现可育:雄性不育=15:1的分离比,说明F1中有两对基因杂合,即58S突变株控制花粉育性的隐性基因有两对。【详解】(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去雄蕊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自花受粉,可保证杂种优势。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2)根据分析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A品系雄性育性的一对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引起,乙组数据说明控制58S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为两对,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雄性不育。(3)在培育水稻高产量品种探索过程中,品种的短秆化是一个里程牌,从生物体能量分配的角度看,短秆化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植株光合固定的能量更多分配到人类需要的果实和种子的部分。杂交育种的成功是历史性的突破,野生水稻为杂交育种提供许多优良基因来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1.对题干信息的提取“水稻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由此判断花粉育性的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2.对表格数据的分析:甲组的F2出现显性:隐性=3:1的分离比,说明甲组F1中有一对基因杂合;乙组F2出现显性:隐性=15:1的分离比,说明乙组F1中有两对基因杂合,且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0、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氨基丁酸受体(特异性受体)动作电位氨基丁酸延长【解析】

1、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1)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所以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才能与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融合并分泌出去;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的受体(氨基丁酸受体)结合;氯离子内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电位差进一步增大,从而抑制了动作电位的产生。(2)麻醉剂可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和氨基丁酸一样的功能,延长氯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点睛】本题的重点是要理解氨基丁酸引起的是抑制作用,理解抑制作用产生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11、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次生演替阳光【解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生态系统中各级生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详解】(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其同化量中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小麦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以残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剩下的就是未利用的能量,据此可知小麦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就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采用禁捕甚至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使更多的能量流向了生产者小麦,也就是说通过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2)当小麦和杂草等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小麦和杂草与食草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因此,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