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模拟题364_第1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模拟题364_第2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模拟题364_第3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模拟题364_第4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模拟题36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模拟题364一、【案情】

1997年11月,某省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决定征收含有某村集体土地在内的地块(江南博哥)作为旅游区用地,并划定征用土地的四至界线范围。2017年,市国土局将其中一地块与甲公司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18年12月16日,甲公司获得市政府发放的第1号《国有土地使用权证》。2019年3月28日,甲公司将此地块转让给乙公司,市政府向乙公司发放第2号《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乙公司申请在此地块上动工建设。2010年9月15日,市政府张贴公告,要求在该土地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限期自行清理农作物和附着物设施,否则强制清理。2020年11月,某村得知市政府给乙公司颁发第2号《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认为此证涉及的部分土地仍属该村集体所有,向省政府申请复议要求撤销该土地使用权证。省政府维持后,某村向法院起诉。法院通知甲公司与乙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强制拆除了征地范围内的附着物设施。某村为收集证据材料,向市国土局申请公开1997年征收时划定的四至界线范围等相关资料,市国土局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

【提问】1.

市政府共实施了多少个具体行政行为?哪些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正确答案:(1)市政府实施了下列行政行为:①1997年的征收土地决定;②2018年颁发1号证;③2019年颁发2号证;④2020年限期清理的公告。(2)上述行为均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

如何确定本案的被告、级别管辖、起诉期限?请分别说明理由。正确答案:(1)市政府和省政府为共同被告。根据《行政诉讼法》,复议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本案中,复议机关省政府维持市政府2号证。

(2)管辖法院的级别为中级。根据《行政诉讼法》,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

(3)起诉期限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本案是经复议后起诉,且复议机关作出决定的案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5条,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未对此种情形下的起诉期限作出特别规定,故应适用一般起诉期限,即某村的起诉期限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甲公司能否提出诉讼主张?如乙公司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法院如何处理?正确答案:(1)甲公司作为第三人,有权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主张;(2)如乙公司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即法院继续审理此案。[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4.

如法院经审理发现市政府发放第1号《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行为明显缺乏事实根据,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法院应不予认可。理由如下:(1)根据行政法原理,重大明显违法的行政行为无效,故市政府发放第1号证明显缺乏事实的,该行为无效;(2)发放1号证不属于本案的审理裁判对象,但构成本案被诉行政行为的基础性、关联性行政行为,故法院对此行为不予认可。[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5.

市政府强制拆除征地范围内的附着物设施应当遵循的主要法定程序和执行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按照《行政强制法》第四章规定,市政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应当遵循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当事人有权陈述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书面决定强制执行并送达当事人,与当事人可达成执行协议;不得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实施强制执行,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水、停电、停热、停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执行等程序和执行原则。[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6.

如某村对市国土局拒绝公开相关资料的决定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应采用何种方式审理?如法院经审理认为市国土局应当公开相关资料,应如何判决?正确答案:法院应当视情况采取适当的审理方式,以避免泄露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法院应当撤销或部分撤销不予公开决定,并判决市国土局在一定期限内公开。尚需市国土局调查、裁量的,判决其在一定的期限内重新答复。[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张某(男,28岁)通过网络交友软件认识了徐某(女,20岁),双方手机上互留了大量的聊天文字、语音和图片等。某日,张某约徐某见面,并将其带入事先开好的宾馆,两人进出宾馆的活动被走廊摄像头全部记录下来。张某在宾馆对徐某欲行强奸,徐某强烈反抗,两人发生争吵,并被路过室外走廊的保安敲门劝止。十分钟后,张某对徐某再行强奸,为制止徐某呼叫,张某用枕头将徐某头部死死压住,结果致其昏迷。为了制造徐某自杀的假象,张某用一把小刀划开徐某的左手腕动脉,并将小刀放到徐某的右手上,而后匆匆离开宾馆,后经鉴定,徐某属于窒息性死亡。审判期间,张某委托律师白某作为其辩护人,一审法院判处张某10年有期徒刑,张某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以量刑过轻为由提出抗诉,二审法院改判张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报高级法院进行复核。

【提问】1.

本案中涉及哪些证据种类?对这些证据如何进行分类?

正确答案:(1)本案涉及:①电子数据,即张某和徐某网上聊天记录;②视听资料,即宾馆走廊摄像头记录的信息;③证人证言,即宾馆保安的证人证言;④物证,即制造假象的作案工具小刀;⑤关于死因的鉴定意见;⑥被告人张某供述等;(2)按照证据来源,这些证据全部属于原始证据;按照证据表现形式,电子数据、视听资料、物证小刀属于实物证据;保安证言、死因鉴定意见、张某供述属于言词证据;按照是否证明有罪,所有证据均属于有罪或者不利证据;按照证据的作用,除了张某的供述属于直接证据之外,其他证据均属于间接证据。[考点]刑事诉讼法

2.

二审法院在审判中采取了以下做法:(1)发现一审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确有错误的,在刑事部分二审中一并改判;(2)考虑到案件涉及个人隐私,二审法院不开庭审理案件:(3)二审法院对控辩双方没有异议的事实、证据和情节,直接进行了确认。请分析是否合法?

正确答案:二审法院的做法1、2均不合法,做法3合法。理由是:(1)根据《高法解释》第407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附带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发现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确有错误的,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附带民事部分予以纠正。”因此,二审法院的做法1不合法。(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是不公开审理,而不是不开庭审理。另外,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可见,二审法院的做法2也不合法。(3)按照《高法解释》第399条的规定:“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重点围绕对第一审判决、裁定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审理:……(二)法庭调查应当重点围绕对第一审判决提出异议的事实、证据以及新的证据等进行;对没有异议的事实、证据和情节,可以直接确认……”二审法院的做法3合法。[考点]刑事诉讼法

3.

高级法院对张某死缓进行复核时,采取了以下做法:(1)由3名审判员和4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开庭进行审理;(2)讯问了张某,但辩护律师白某没有提出意见,法庭也没有主动联系白某听取意见;(3)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判处张某死缓过重,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请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合法?

正确答案:高级法院的做法1、3不合法,做法2合法。理由是:(1)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49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因此,做法1不合法。(2)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51条第1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由此可见,高级法院的做法2合法。(3)按照《高法解释》第428条第1款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过重的,应当改判……”高级法院的做法3不合法。[考点]刑事诉讼法

三、1.

【案情】

甲男与乙男于共谋人室抢劫某中学暑假留守女教师丙的财物。某日晚,乙在该中学校园外望风,甲翻院墙进入校园内。甲持水果刀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除有简易书桌、单人床、炊具、餐具外,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水果刀相威胁,喝令丙摘下手表(价值2100元)给自己。丙一边摘手表一边说:“我是老师,不能没有手表。你拿走其他东西都可以,只要不抢走我的手表就行。”甲立即将刀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对丙说:“好吧,我不抢你的手表,也不拿走其他东西,让我看看你脱光衣服的样子我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一边顺手将已摘下的手表放在桌子上,一边流着泪脱完衣服。甲不顾丙的反抗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上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趁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拿走。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将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后,甲与乙各分得500元。

【提问】

请根据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正确答案:(一)关于甲和乙的行为

1.甲、乙构成抢劫罪共犯。因二人有抢劫的共同故意和抢劫的共同行为。甲、乙的抢劫属于入户抢劫,因为丙的房间属于其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由于乙与甲共谋入户,甲事实上也实施了入户抢劫行为,所以乙虽没有入户,对乙也应适用入户抢劫的法定刑。

综合本案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可以认定甲为主犯,乙为从犯,对于从犯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甲、乙虽构成抢劫罪共犯,但二人的犯罪形态不同:

(1)甲的抢劫属于犯罪中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甲完全能够达到抢劫既遂,但他自动放弃了抢劫行为;由于抢劫中止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所以,对于甲的抢劫中止,应当免除处罚。

(2)乙的抢劫属于犯罪未遂。一方面,不能因为甲事实上取得了手表,就认定乙抢劫既遂,因为该手表并非甲抢劫既遂所得的财物;另一方面,乙并没有自动放弃自己的抢劫行为,甲的中止行为对于乙来说,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关于甲的行为

1.甲逼迫丙脱光衣服并猥亵丙的行为,成立强制猥亵罪。

2.甲趁机拿走丙手表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因为拿走手表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拿走手表已不属于抢劫罪中的强取财物的行为,即不属于因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压制或足以压制了被害人反抗而取得手表的情形。所以,不能将取得手表的事实评价在抢劫罪中,而应另认定为盗窃罪。

(三)关于乙的行为

1.乙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乙客观上为甲盗窃手表起到了一定作用(望风),但乙并不明知甲会盗窃财物,所以,乙并不与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2.基于同样的理由,乙的行为也不成立强制猥亵罪的共犯。

3.乙将手表卖与他人的行为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乙虽在事实上销售了甲盗窃所得的财物,但乙是误以为该手表为与甲共谋抢劫所得的财物,并不知道手表是甲单独犯罪所得的财物,所以,乙没有代为销售他人犯罪所得赃物的故意,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考点]刑法

[解析]本题有两个比较难的知识点:(1)在抢劫犯罪中止后又另起犯意,背着被害人拿走被害人财物的,是另外成立盗窃罪还是评价为抢劫罪的既遂。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待甲的行为,就能知道他的犯罪行为应该被分开评价,即在抢劫已经中止后,又另起犯意窃走他人财物的,应当将后行为单独认定为盗窃罪。(2)销售自己的犯罪所得的,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四、【案情】

陈某原是国有企业甲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的员工。1998年甲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组建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并在某市设立分公司,由乙公司收购甲公司的部分资产,并拟接收620名甲公司员工(后实际接收506人)。2008年4月6日,某省某市政府听取了甲公司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安置费用计划的汇报后,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2008年第18次《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2008年会议纪要)。其中第2条第2款表明:“甲公司所有干部职工,除被乙公司聘用的620人外,一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分流安置。具体分流安置办法由驻厂清算组协同甲公司制订方案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被乙公司聘用的员工不能领取安置费,由市劳动局根据我国的有关劳动条例与乙公司签订协议,确保这部分员工在合资企业的合法权益”。陈某系被乙公司接收聘用的人员之一,故未领取安置费。

2020年9月19日,原甲公司职工、后被乙公司接收聘用的人员之一翁某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获取上述会议纪要。翁某、陈某等人随即以2008年会议纪要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为由,向某市政府提出行政赔偿申请。2021年1月5日,某市政府作出不予赔偿决定书,认为2008年会议纪要是在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甲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在听取有关部门和甲公司对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安置费用计划的汇报后,就有关问题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而作出的指导行为,该行为合法有据,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亦未侵害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决定不予赔偿。

2021年3月,陈某等原甲公司员工陆续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某市政府2008年会议纪要和不予赔偿决定书违法,并予以撤销;判决某市政府赔偿经济补偿金(以工龄计算基数)及利息。法院受理该案后,作出裁定,以陈某等人的起诉已经超过5年的法定起诉期限为由,驳回起诉。陈某等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作出裁定,以同样的理由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提问】1.

某市2008年会议纪要是指导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正确答案:某市2008年会议纪要是具体行政行为。因为该会议纪要对陈某等人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故不属于对当事人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行政指导。[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

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与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区别有哪些?本案中,陈某属于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还是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正确答案: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与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区别有:(1)行政行为的违法确认和赔偿处理是否在一个诉讼程序中予以解决。如果行政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赔偿请求人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即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如果行政行为未被确认为违法,赔偿请求人在向人民法院对该行政行为提起撤销之诉的同时,提出赔偿请求的,则属于一并提出赔偿请求。(2)起诉期限计算规则不同。前者适用3个月的起诉期限;后者适用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本案中,陈某属于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陈某在一审起诉时提出两项诉讼请求,即请求确认2008年政府会议纪要第2条第2款和不予赔偿决定书违法并予以撤销;判决某市政府赔偿经济补偿金(以工龄计算基数)及利息。根据对该诉讼请求的文意理解,应当认定其系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况且,本案不符合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条件。本案被诉2008年会议纪要为具体行政行为,在陈某向人民法院起诉前,曾以该会议纪要违法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某市政府提出赔偿请求,某市政府认为该会议纪要合法有据,作出了不予赔偿决定,说明赔偿义务机关否认被诉会议纪要违法,亦无证据证明该会议纪要已经其他程序确认违法,故本案不符合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条件。综上,陈某的起诉应当认定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本案中,陈某的起诉期限是否确实超期?若陈某称应从其知道2008年会议纪要内容之日起计算起诉期限的,该主张是否成立?正确答案:本案中,陈某的起诉期限确实超期。本案中,陈某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适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行诉法解释》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对涉及不动产之外的其他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自作出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本案被诉2008年会议纪要系涉及不动产之外的其他行政行为,应当适用从作出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的规定。陈某于2018年向人民法院起诉,明显超过了起诉期限。

若陈某称应从其知道2008年会议纪要内容之日起计算起诉期限的,该主张不完全成立。一般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内容,但后来知道了行政行为的内容,而不知道起诉期限的,应适用《行诉法解释》规定确定起诉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的期间。故无论当事人是否知道行政行为的内容,自该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4.

《行政赔偿案件规定》第3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赔偿请求人未经确认程序而直接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在判决时应当对赔偿义务机关致害行为是否违法予以确认。若陈某称应当适用该条规定对2008年会议纪要确认是否违法的,该主张是否成立?正确答案:该主张不成立。因行政机关的事实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的,应当适用第34条的规定。因本案被诉2008年会议纪要为具体行政行为而非事实行为,故不适用题述条款。[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5.

若陈某称其在3个月的法定期限内对不予赔偿决定书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的,该主张是否成立?正确答案:该主张不成立。首先,本案系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不适用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3个月的起诉期限,而应当适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其次,不予赔偿决定作为先行处理行政赔偿请求的程序性行为,不具有脱离行政赔偿请求的独立可诉性,即使在诉讼请求中提出撤销不予赔偿决定,其实质仍是申请行政赔偿。[考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五、以下两题,选一题作答即可。【案情】

陈某因没有收入来源,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了一张信用卡,使用该卡从商场购物10余次,金额达3万余元,从未还款。(事实一)

陈某为求职,要求制作假证的李某为其定制一份本科文凭。双方因价格发生争执,陈某恼羞成怒,长时间勒住李某脖子,致其窒息身亡。(事实二)

陈某将李某尸体拖入树林,准备逃跑时忽然想到李某身有财物,遂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价值1万余元。(事实三)

陈某在手机中查到李某丈夫赵某手机号,以李某被绑架为名,发短信要求赵某交20万元“安全费”。由于赵某及时报案,陈某未得逞。(事实四)

陈某逃至外地。几日后,走投无路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代了上述事实二与事实四。(事实五)

陈某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将自己担任警察期间查办犯罪活动时掌握的刘某抢劫财物的犯罪线索告诉检察人员,经查证属实。(事实六)

【提问】1.

对事实一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对事实一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因为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触犯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二者具有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从一重罪论处,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考点]刑法

[解析]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即使没有逃避催收,也成立信用卡诈骗罪。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有效催收的,可能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2.

对事实二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对事实二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因为长时间勒住被害人的脖子,不仅表明其行为是杀人行为,而且表明行为人具有杀人故意。[考点]刑法

3.

对事实三,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包括结论与基本理由)?

正确答案:对事实三主要存在两种处理意见:其一,如认为死者仍然占有其财物的,事实三成立盗窃罪;其二,如认为死者不可占有其财物的,事实三成立侵占罪。

[解析]死者是否仍然占有其财物是迄今仍有争议的问题。考生应同时掌握两种不同的观点。

4.

对事实四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事实四成立敲诈勒索罪(未遂)与诈骗罪(未遂)的竞合。因为陈某的行为同时符合二罪的犯罪构成,属于想象竞合。陈某对赵某实施威胁,意图索取财物未果,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陈某隐瞒李某死亡的事实,意图骗取财物未果,构成诈骗罪(未遂)。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从一重罪论处。[考点]刑法

[解析]敲诈勒索罪是以威胁、要挟的方法,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恐惧从而迫使被害人向行为人交出财物;诈骗罪是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交出财物。在虚构事实敲诈他人的场合,可能会出现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5.

事实五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正确答案:事实五对故意杀人罪与敲诈勒索罪或诈骗罪成立自首。因为走投无路而投案的,属于自动投案,不影响自首的成立。[考点]刑法

[解析]一般自首成立的条件有两个:(1)自动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目的而自首,并不影响自首的成立。但是如果行为人给警察局打电话如实供述自己案情,而自己并不到案的,不成立自首。自首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不影响其自行辩护的权利。

6.

事实六是否构成立功?为什么?正确答案:事实六不构成立功。因为根据刑法的规定,陈某提供的犯罪线索虽属实,但是其以前查办犯罪活动中掌握的,故不构成立功。[考点]刑法

[解析]不能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形:(1)犯罪分子通过贿买、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或者被羁押后与律师、亲友会见过程中违反监管规定,获取他人犯罪线索并“检举揭发”的;(2)犯罪分子将本人以往查办犯罪职务活动中掌握的,或者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他人犯罪线索予以检举揭发的;(3)犯罪分子亲友为使犯罪分子“立功”,向司法机关提供他人犯罪线索、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

7.

案情∶

曾某1998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2年刑满出狱。其后,曾某长期沉迷于炒股,其向黄某借的用于炒股的10万元早已逾期。曾某的远房表亲廖某在某国有保险公司上班,曾某遂产生骗保险金的念头。

2006年4月间,曾某与廖某协商,准备请黄某将曾某的双脚砍断后,由廖某办理保险理赔,获得理赔金后将分给廖某一部分。此后,曾某先后向廖某所在保险公司投保了数份意外伤害保险,保额总计达到70余万元,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均为曾某。曾某找到黄某,劝说黄某砍掉他的双脚,用以向保险公司理赔,曾某承诺将从所得的高额保险金中拿出15万元优先偿还黄某的本金及利息。黄某在曾某的多次劝说下答应曾某的请求,由曾某确定砍脚的具体部位,由黄某准备砍刀和塑料袋等工具并寻找作案地点。

某日晚8时许,曾某按约定骑摩托车到指定地点,黄某用砍刀将曾某双下肢膝盖以下的部位砍断,之后,黄某将砍下的双脚装入塑料袋内,携带砍刀骑着曾某的摩托车离开现场。曾某在黄某离开后呼救,周围群众发现后报警,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曾某向公安机关以及保险公司谎称自己是被三名陌生男子抢劫时砍断双脚,以期获得赔偿。

一个月后,曾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由廖某经手办理。未等理赔,公安机关侦破此案。后经鉴定,曾某的伤情为重伤,伤残评定为三级。

【问题】∶

请结合理论与实务的观点,分析曾某、黄某、廖某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即罪名、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等),须简述相应理由。正确答案:(1)曾某与黄某构成保险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