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D/1A/wKhkGWbpC4SACH7bAAItDbzG3us450.jpg)
![2《红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D/1A/wKhkGWbpC4SACH7bAAItDbzG3us4502.jpg)
![2《红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D/1A/wKhkGWbpC4SACH7bAAItDbzG3us4503.jpg)
![2《红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D/1A/wKhkGWbpC4SACH7bAAItDbzG3us4504.jpg)
![2《红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D/1A/wKhkGWbpC4SACH7bAAItDbzG3us45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红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闻一多《红烛》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用意,理解“红烛"意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歌的情感脉络和抒情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诗歌中传达的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2、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用意,理解“红烛”意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情感脉络和抒情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一、课文导入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幻灯片展示歌词。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首歌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非常流行。你知道它的词作者是谁吗?闻一多。
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的另外一首诗歌《红烛》。
解题:红烛:本意指火红的蜡烛,表喜庆之意。
二、知人论世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年47岁。
闻一多在1926年5月发表的《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艺术主张
音乐美:强调诗歌的音韵和节奏,要求诗歌具有和谐的听觉效果,包括音尺、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方面的美。这种美旨在使诗歌在听觉上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同时排除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的情况。
绘画美:注重诗歌的词藻选择,要求使用具有色彩感和表现力的语言,以形成独立存在的画面。这要求诗人通过词汇尽力表现颜色,构建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从而使诗歌在视觉上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建筑美:针对自由体诗歌提出,要求诗歌的形式整齐,每节之间应匀称,各行诗句的长度应尽量一致。这里的“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从而赋予格律诗一种外形的匀称和均齐。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派名称最早由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所取。
1923年,新月社的活动始于北京。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评价: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
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郭沫若
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朱自清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三、课文学习
(一)请一位同学读全诗。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好诗句节奏。
(二)整体感知
1、描写蜡烛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景胜银釭香比兰,一条白玉逼人寒。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辇前月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灰。
2、播放范读音频,听读正音
3、感知大意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为后文确立诗歌的整体基调,以及之后的情感的宣泄做铺垫,诗歌紧紧围绕着“灰”和“泪”,以此来展开抒情。
第2、3、4节——写“灰”
第5、6、7、8节——写“泪"
(三)诗歌赏析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蜡炬成灰(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蜡烛”的“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学习第1节。(学生读第1节)
1、我们常见的蜡烛有红蜡烛和白蜡烛,诗人为什么不选择“白烛”,而选择了“红烛”?
答:通常在结婚用红蜡烛,追悼用白蜡烛。红蜡烛象征的意义不在于蜡烛,而在于红,代表喜庆,幸福。就象出嫁时新娘子的红色盖头,高考时送考妈妈们的红色旗袍,情人节是你送出去的红玫瑰。
2、第1节就是对红烛颜色“红"的赞美。在诗人眼里,“红”代表着什么?
答:“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里的问句是疑问、设问还是反问?我认为是反问,有问有答,换个说法就是:“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也是一般颜色。”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心比喻忠于革命事业的思想,表示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是一颗赤子之心,是爱国之心。一颗红心两只手,世世代代跟党走。
学习第2、3、4节。(学生读第2、3、4节)
1、第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又写“不误不误”,这是不是矛盾?
答:不矛盾。
①诗人在第二节运用比喻,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这是写诗人的迷茫:“一误再误”,大惑不解。
②上一节说“一误再误";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由疑惑到顿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2、第3节说“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这是闻一多对红烛燃烧的领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高尔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有人说:世界是一座窑,我们是陶土。人生只有经过“窑”中火的煅烧,才能成“器"。
3、“既制了,便烧着”,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但这热,这光,不仅仅要燃烧自己,更要照亮他人。从哪几句看出这一观点的?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就像鲁迅说的“铁屋中的呐喊"。“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与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学生摘抄好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
晚唐诗人聂夷中在《伤田家》中写道:“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
学习第5节。
第5节“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诗人由“燃烧"到“流泪”的思考的过渡,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红烛流泪上面。
学习第6、7节。(学生读第6、7节)
1、第6节诗人又疑惑了:“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再次思索,找到答案。“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什么?
①“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残风”指什么?邪恶的势力。
②“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2、第7节诗人说“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你是如何理解“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句话的?
①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②在人生的道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疲弱,也以为快乐。——鲁迅
学习第8、9节。(学生读第8、9节)
1、第8节的“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什么意思?
答:因为你要创造光明,所以你得灰心流泪。这样的因果关系听起来不公平,不合理,但这正好揭示了社会的不合理,更坚定了改造不合理社会的决心。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
2、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诗人是怎么劝勉红烛的?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有了对“个体牺牲的悲剧性"的深刻理解,诗歌末尾那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才显得凝重而庄严。这样的结尾,又和开头引用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形成内涵上的呼应,_____________。(学生摘抄好句:《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
(三)
《红烛》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有何意义?
(1)三次。第一次: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第二次: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第三次: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2)意义
①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1第2课时-算术平方根及其应用【课件】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质量监控例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法综合考核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11.3 动能和势能 提升练习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 实习转正申请书
- 餐饮业季度盘点
- 研究之路模板
- 医患调解申请书
- 转临床专业申请书
- 限价房申请书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用PDCA提高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2025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PCR的基因工程问题
- 钢筋焊接工艺性试验方案
- 2024年福建省新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GB/T 44273-2024水力发电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 医院突发性事件、护理重点环节、医院病区等应急预案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
- 香港(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