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元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学科)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电和磁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

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

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集团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

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二)通电

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

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

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

象……你们想试一试吗?4.学生活动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

解释?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

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

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2.学生活动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4.经过这些实

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

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

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强调通电直导线的方向应该和小磁针南北指向水平。

告诉学生短路的危害,提醒学生不能长时间把导线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都可以使小磁针偏转,但是除了电之外,又没有能使

小磁针偏转的磁或磁性物质存在。所以引导学生推断只能是电产生了碳。进而使

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通电线圈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这一现象制成微弱电流检测器。

因为电池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并不能说明里面没有电了。而此装置可以检验微弱

的电流。

预习作业布置

作业本相关内容

教学整体反思

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

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

生回忆指南针的磁针静止后的指向,再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使磁针转动,(磁铁和

铁)。最后在介绍奥地利的故事,让学生组装一个小电路,同时还回忆''指南针在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偏转”,这对指导学生自行分析“电能生磁”是有帮助的。

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

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示方向一致”这一条,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画一下,帮助学

生明确此操作要求,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在活动中,还

要强调观察断开电流时指导针的变化,通过反复通、断,对比指南针的变化,有

助于学生对现象的思考与分析。在利用短路增大电流活动前,要再三强调只能短

暂接通,可以让学生三秒倒计时,以此保证电池不会被过于损耗。通过这两项活

动,让学生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因为有了前提知识的铺垫,

学生比较容易能分析得出:通电的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产生了磁性,导致了指南

针的偏转

六年级科学(学科)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电磁铁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

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研究电磁铁的实验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2.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

南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

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二)制作

铁钉电磁铁

L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6.各小组电磁

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

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3)交流发现。

课本上对于电磁铁的定义是线圈和铁芯。我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通电线圈

和铁芯,只有这样铁钉才能被磁化。否则学生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单纯的一个线圈

和铁芯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电磁铁。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同名磁极相

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可以用小磁针来检验。

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试验证明

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都能影响电磁铁的南北极。

预习作业布置

作业本相关内容

教学整体反思

(1)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探究更加主动、彻底。

特意将大铁钉、大钢钉、铝筒等放在一起,让好奇的学生去思考探索”插入

不同种类的物体会有什么不同?”这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是很有神益的。

(2)勇于怀疑,就是创新学习的开始。

“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吗?”这还仅仅是一种怀疑;“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

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这已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继承;“滑动变阻

器是不是电磁铁?”“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

显磁性”。这的确就是一种创新,一种观念、视野、意识的创新。

(3)给学生铺垫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学会评价、学会合作。

六年级科学(学科)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电磁铁的磁力(一)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

力大小的影响。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

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

线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导入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电磁铁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磁力。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电磁起重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实现废铁的转移的。

除了线圈的圈数不变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主要包括电流的大小,铁芯的

大小,导线的长短粗细等等其他条件。

预习作业布置

作业本相关作业

教学整体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环节。

第二环节,猜测假设阶段。引导学生尽可能找出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的因

素。考虑这节课的内容多,而且假设时与写研究计划时的假设又重复。这里我没

有按照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写,只是让学生尽量假设,说出假设的理由,把他们的

假设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推测什么因素可能影响最大,哪个因素最容易在课堂

上验证。最后告诉学生,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共同验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线圈圈数关系的假设。

第四环节,把课堂引入课外,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以后再验证与电磁铁磁

力大小有关的其他因素。

六年级科学(学科)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电磁铁的磁力(二)

课时

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

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

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

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教学重难点

用数据展示说明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

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

个。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

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

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2.板书课题(二)小组检验所选

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

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2)

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

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

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吗?2.大家动手试一试。

前面的控制变量法试验的进一步应用。

检验的因素可以是:电流的大小(或者说新的干电池的节数)

也可以是铁芯的长短粗细等因素。

关键是不变量如何控制

预习作业布置

教学整体反思

电磁铁的磁力(二)是在电磁的磁力(一)的基础上进行继续研究,本课的主要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计划,并且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共同分

享成果。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一、对教材的处理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分别是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汇报交流,共享研究

成果、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在第一个活动我是先引导学生说说影响电磁

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经过学生的汇报,我让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因素

进行了分析,然后让他们自主设计研究计划,完成后,全班再进行讨论研究计划。

经过试教后,我发现在这个环节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于是我改为直接让学生写研

究计划,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铁的磁力(一)他们有能力自主的完成研究计划。

这样的效果不错。在第二个环节,我本来对学生数据的处理是让学生站起来口头

汇报,这样子没有体现科学性,对数据的处理太疏忽,所以我选择了将学生的数

据集中展示在黑板上,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分析,得到研究的成果。最后一

个环节是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试教过来我发现,一堂课有可能不能完成这

个活动,所以我将这个活动进行调整,若课堂时间允许,就在课堂上完成,若时

间不允许,我将这个活动安排学生回家继续研究制作强磁力的电磁铁。对教材我

进行了以上的处理,效果有明显的改进。

二、对实验材料的选择

最初我准备了以下的材料,学生学具袋中的细导线,自己去五金店买了粗的

导线,还有粗细不同的螺丝拴、大头针、一号电池。试教时我发现学生研究跟线

圈的粗细的关系时,用粗导线绕铁芯效果差,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并浪费了时间。

还有我自己试了若把电池装在电池盒里时实验的效果也不好,所以我采用让学生

自己用手直接把导线接通电池的两极。为了使实验更加的科学性,我选择了粗细

不同的漆包线,这样的效果比较导线好了很多。

三其他方面

上诉是我个人在试教时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可能还有些欠缺,我会不断

地改进。此之外我觉得我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课堂调控和课堂提问方面还有欠缺,

希望能听到大家更多的批评和建议,我会悉心听取并且改正。

戴山学校六年级科学(学科)老师年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神奇的小电动机

课时

5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2.

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

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

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3.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并实验。

4.讨论: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键掌握两个问题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磁铁在电动机的外壳上

电动机和发电机有什么区别?

预习作业布置

教学整体反思

戴山学校六年级科学(学科)老师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电能和能量

课时

6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研究认识能量和能量转换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准备:铁丝2.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

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2.看来“电”的能力很强

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

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2)风车利用了风能(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

的解释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

明。

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

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2.在我们的家庭

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

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

“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

转化吗?5.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

你有什么发现?6.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要让学生知道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在不同的能量形式之

间相互转化。

预习作业布置

教学整体反思

《电能与能量》讲述的是能量之间的转换,教材由学生最为熟悉的电能入手,

首先让学生思考,电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做什么从而引出电能的概念,并由此让学

生思考除了电能以外,还有什么能量?这些能量能够做什么事情?

至此教材进入第二环节,这些能量“躲”在哪?而作为引入,同样是学生身

边所熟悉的,我们自身运动时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食物,食物中储藏的能量叫

什么能呢?化学能,化学能躲在食物中,其他的能量分别躲藏在什么地方呢?第

三环节,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吗?由第二环节进入第三环节,在教学上感觉比较突

兀,过度不自然,第一次授课时感觉及不自然。

因此,在后面的授课中,将教材上的授课流程加以改进。同样,由电能够做

什么进入本课,引出电能概念,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除了电能还有什么其他

形式的能量?学生例举了风能、水能、光能、太阳能等等。教师有意将动能放在

了学生举例的最后面(如学生提前说出则最后加以总结),并请一位同学起来做跳

跃运动并提问:“他在运动吗?他具有动能吗?他的动能来自与哪?”在这一步

已然开始向学生渗透能量可以转换的概念。学生回答:“他的动能来自自己的身

体。”“是的,他的动能来自自己身体,而在科学上,我们把类似与人体自身这

样所具有的能量叫做生物能,每一种生物都有生物能,可是我们的生物能又是从

哪儿来的?”“食物””食物给予了我们能量,我们把食物中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化学能躲藏在食物、燃料以及化学物质中,那么其它能量躲藏在什么地方呢?”

至此教学跳过教材中的一个小环节,并未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其它能量可以做什么,

直接进入了教材第二环节,能量储存在哪儿。在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则将课堂的

中心再次回到电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并进一步提问:“电能可以做这些事情,其

它的能量可以用来做些什么事情呢?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它们还是原来的能量

吗?”至此教学进入第三环节,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吗?修改后,感觉教学更为平

滑,没有了一开始的突兀感,自认为学生更容易接受。

戴山学校六年级科学(学科)老师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

电能从哪里来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知道发电有多种方法,认识到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它能源转换

来的二次能源

教学方法准备

1.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2.教师准

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

课题:电能从哪里来?)(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

出的呢?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

明了发电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