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NUMPAGES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基础·运用(24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空缺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正廉洁,坦荡如(di)。他不仅是文学家、画家、美食家,也是书法家,其书法遒劲,恰如其人,虽屡遭磨难,仍不屈不挠,真正活成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辛弃疾生在积贫积弱的宋朝,他曾只带着50骑兵,长途(bá)涉,深入敌营活捉叛徒。虽身处宵小之辈造谣中伤的恶劣环境,却豪迈倔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两位词人的作品与人品皆为后世所推(chóng)。A.坦荡如坻遒劲(jìng)跋涉中伤(zhōng)倔强(qiáng)推崇B.坦荡如砥遒劲(jìn)拔涉中伤(zhōng)倔强(jiàng)推宗C.坦荡如砥遒劲(jìng)跋涉中伤(zhòng)倔强(jiàng)推崇D.坦荡如坻遒劲(jìn)拔涉中伤(zhòng)倔强(qiáng)推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遒劲:qiújìng,意思是形容雄健,有力量的。跋涉:意思是跋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中伤:zhòngshāng,意思是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倔强:juéjiàng,意思是刚强、不屈服。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尊崇,推重崇敬。故选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马思远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战争与和平》,真是妙手偶得啊!B.有一个道理不用讲,军人就该上战场。打仗这根弦松了,当“和平兵”的思想就会潜滋暗长。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D.这位艺术家的口技表演惟妙惟肖,细腻逼真,使人如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本句用来形容意外发现一本书,对象误用,使用错误;B.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本句用来形容一种思想不知不觉中生长,使用正确;C.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本句用来形容愁绪完全消失,使用正确;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本句用来形容表演得非常逼真,使用正确;故选A。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一个重要考试,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团委的老师们终于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节目名单确定下来了。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D.白鹤滩电站建成后,长江干流6座电站实现了联合统一调度,在防洪,发电、航运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语义重复,“中旬”指每月十一日到二十日的十天,“中旬前后”语义重复;B.语序颠倒,应把“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改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C.搭配不当,可在句首加“能否”,与“成败”相呼应(或把“成败”改为“成功”);故选D。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一种澄明的心境。②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却不易得。③就连夏先生这样的职业读书人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许下大愿:“今年要少写多读。”④其实,如果做不到“少写多读”,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⑤这种心境是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⑥对于因为工作关系而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这种享受更不易得。A.①③②⑤④⑥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阅读文本内容,叙写的中心内容是“心境”,句①开启了话题,所以①为首句;⑤句“这种心境”承接①句进行解释说明,应该放在第二句;⑥与②构成递进关系。据此可得出答案为D。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红红火火过大年”指的是过春节,有燃鞭炮、贴春联、拜年贺喜等活动;正月十五则是闹元旦,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的传统。B.《史记》是由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所著的《孟子》,和《论语》《大学》《尚书》一起合称为“四书”。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A.正月十五是闹“元宵”;B.《史记》是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中无《尚书》;故选D。6.默写填空(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俯仰之间的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精神追求;(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抒发了他誓死报国的忠心;(3)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大鹏高飞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4)朱敦儒《相见欢》中“_______”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5)杜牧《赤壁》运用议论手法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及不以成败论英雄观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答案】①.采菊东篱下②.悠然见南山③.报君黄金台上意④.提携玉龙为君死⑤.九万里风鹏正举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⑦.东风不与周郎便⑧.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篱、提携、鹏、倩、郎、乔。综合性学习(6分)7.学校准备开展“用互联网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挑灯看剑”等,这些网名借古典诗词表明自己的志趣、向往。请你给自己取一个相似的网名,并说说它的来源和含义。网名:(网名要求积极健康)来源:含义:【答案】示例:网名:三省吾身来源:《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含义:每天都要自觉地检查自己,改进不足的地方,以求进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积累迁移运用。开放性试题,注意仿照“柳暗花明”“挑灯看剑”等取网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即可。网名最好新颖一些,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同时还要注意解释由来和含义,阐述网名的由来、内涵,让人充分理解即可。示例一:网名:小桥流水。来源: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含义: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示例二:网名:一江春水来源:出自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含义:春水如蓝,丹心似火,可以鼓励人们从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不竭的动力,满怀热情迎接美好的明天。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4分)阅读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完成小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①今夜鄜州月,闺中②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注】①天宝十五年春天,杜甫从鄜(fū)州只身奔向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③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④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8.《月夜》中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9.以上两首诗都是杜甫困于长安期间所作,请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和表达情感方法的不同点。【答案】8.①.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9.情感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春望》主要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借助想象,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与运用能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当杜甫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杜甫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故这两句诗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表达。相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不同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但杜甫因时伤怀,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运用借景生情,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意思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作者通过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二)(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乙】淮阴侯列传(节选)信①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③,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节)【注】①信:淮阴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②东乡:亦作“东向”,意为向东。③喑(yīn)恶叱咤:形容厉声怒喝。10.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正确义项。(1)信再拜贺曰()A.再见B.两次(2)此特匹夫之勇耳()A.只是B.杰出的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亲戚畔之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C.默然良久良多趣味(《三峡》)D.上坐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13.孟子和韩信都敏锐地看到了________在战争局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韩信看来,“勇悍仁强”的项羽“其强易弱”的主要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这恰好印证了孟子“_________”的观点。【答案】10.①.B②.A11.C12.(1)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名义上虽然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13.①.人和(民心)②.不能任属贤将③.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用原文或自己的话都可以)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1)句意:韩信拜了两拜祝贺说。再:两次。故选B。(2)句意: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特:只、只是。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A.代词,他/助词,的;B.巩固/顽固;C.都是“很”的意思;D.在上面,表尊敬/“霸上”是地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重难点词语有:以:凭借。顺:归顺,服从。畔:通“叛”,背叛。故:所以。(2)重难点词语有:虽:虽然。为:是。【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甲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和乙文“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可以看出,孟子和韩信都敏锐地看到了“民心”在战争局势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乙文“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和“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可以看出,“勇悍仁强”的项羽“其强易弱”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能任用贤将,二是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这和甲文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一致。【点睛】甲文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乙文参考译文:韩信拜过大王,坐下以后。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发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1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精神灿烂张丽钧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得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______。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绚丽烂漫,无人能及。④学校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______”。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1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15.“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______,活出______。16.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17.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答案】14.示例:在寂静无人的山谷里,一棵松树扎根悬崖,长得郁郁葱葱,必欣然誉之“精神灿烂”。15.①.精彩②.个性(自我,精彩,个性,美丽等所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取向均可)16.示例:①“塔莎奶奶”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如她喜欢“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②“塔莎奶奶”乐观向上,童心未泯。如“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边’”。17.反义词:灵魂浅薄,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心灵空虚等【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续写。需要根据前文的句式进行续写。原句结构为“地点状语+描述发现事物的状态+表达赞美的动作和话语”。续写句子应遵循此结构,保持句式的一致性,使整个段落读起来流畅自然。内容要基于自己的观察,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事物或场景入手。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自然现象等。例如植物类的苔藓在阴暗潮湿处的生长、动物类的蜘蛛精心编织蛛网等,这些都是常见且能体现生命力或独特精神的事物。要体现“精神灿烂”这一主题,即所描述的事物应展现出积极向上、充满生机、顽强不屈等类似的精神品质。示例一:在庭院的石缝间,偶然瞧见一小丛野草奋力地挤出绿意,也欣然赞之“精神灿烂”。示例二:在废旧的花盆里,赫然发现几株蒲公英倔强地扬起绒球,也由衷叹之“精神灿烂”。【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第③段:绣娘沈寿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绣出的作品精妙绝伦,她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浓情诗句,这表明沈寿在刺绣这一领域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她的刺绣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把刺绣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在刺绣艺术中绽放出精彩的光彩。她的这种生命状态就是活出了精彩,她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创造出了非凡的价值,这是“精神灿烂”的一种体现。第⑤段:“塔莎奶奶”不惜花费30年光阴,在荒野上建成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她92岁依然美丽优雅,无论是修剪草坪、逗弄小狗,还是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都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她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充满诗意和乐趣,这是一种非常精彩的生活方式。她没有虚度光阴,而是积极地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充分展现了“精神灿烂”中活出精彩的内涵。故填写:活出精彩。第二空:第③段:沈寿的锦绣心思绚丽烂漫,无人能及。她的刺绣作品不是简单的模仿或重复,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她把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悟和饱满的生命情感融入到刺绣中,这体现了她的个性。她通过刺绣展现出的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独特性就是她活出个性的表现,也是“精神灿烂”的重要内涵。第⑤段:“塔莎奶奶”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却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做各种事情。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她不随波逐流,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生活,这种对生活独特的诠释和践行体现了她的个性(自我),也彰显了“精神灿烂”所包含的活出个性(自我、美丽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取向)的实质。故填写:活出个性(自我、美丽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取向)。【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本题要求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且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这意味着需要深入分析文本中关于“塔莎奶奶”的描述内容,提炼出她不同方面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性格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对于“塔莎奶奶”来说,我们需要从文中她的行为、话语、生活方式等方面去挖掘其性格特点,可以写她的坚持与执着、热爱生活与乐观、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示例:①“塔莎奶奶”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塔莎奶奶”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她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即使满脸皱纹双手青筋暴露,也依然怀着如花的心情享受生活。她能从下过雪后的动物足迹中发现美,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这些都表明她热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好。②“塔莎奶奶”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她把动物的足迹想象成各种美好的事物,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在生活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她还花费30年光阴在荒野上建成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在这个过程中她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规划和打造这个农庄,把它从荒野变成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她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性格特征。【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文章主题是围绕“精神灿烂”展开论述的,在这一语境下,“精神灿烂”代表着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生机、富有内涵的一种精神状态。所以,要填的这个反义词应该是表示消极、萎靡、缺乏内涵等与“精神灿烂”相反的精神状态。示例:精神消沉、精神颓废(二)(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项目上网时间、年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所占比例82.9%c70.4%6l%e18.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B.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C.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19.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20.“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1.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答案】18.B19.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20.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但并不是全部。删去后则绝对地说明中国城市学生人手一机,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21.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一年前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与现在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22.示例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利”在住校生方便和家长保持联系;方便上网阅读和查看相关学习资料。建议:老师、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多将手机用在学习上。示例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弊。因为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手机黄色信息的泛滥,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建议:①严禁中学生带手机入校;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表述有误。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李克强总理针对上网流量费用高提出的建议;材料二主要讲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及各国的限制规定;材料三主要介绍中小学生上网的情况;三则材料并未涉及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从表格内容来看,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82.9%,很多人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可概括为: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上网。10岁以前“触网”占到61%,可概括为: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从条形统计图上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占49.8%;玩游戏占40%;聊天交友占29.3%;学习查阅资料占16.3%。据此分析,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游戏为主,聊天交友也有很大比例,学习查阅资料的人很少。【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语言。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一般起限制作用。语境义:说明了中国城市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手机。删去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非常确定的中国城市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说法则绝对,不实事求是。“几乎”一词可以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根据画线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可知,句中把一年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采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同时也列举了“10%”“40%”这一类的具体数据,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可以突出强调现在使用手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22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应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便于学生与家人保持联系。丰富了学生与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形式。体会科技发展的便利,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手机的自身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好处。例如,学习劳累时,可听听歌进行精神调节,舒缓压力;可用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可用闹钟装置,叫醒自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挂QQ,玩游戏,既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又浪费金钱。不良短信,危害身心;短信诈骗,容易受骗。滋生攀比心理,增加经济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为男女生的早恋提供便利。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增加考试作弊的行为。手机对人有辐射。建议:学校要加强引导,让中学生认识玩手机的危害;家长要加强监管,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中学生自身要培养全方位的兴趣爱好,避免迷恋手机和网络。四、名著阅读(6分)23.《昆虫记》中的昆虫名目众多,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昆虫进行分类积累。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表格。昆虫名类别思考题螳螂、A______弑亲者在阅读《昆虫记》时,对昆虫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我的理解:C。______B。______、圣甲虫清道夫(清洁工)蝉、蟋蟀歌唱家【答案】①.朗格多克蝎②.示例: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把握昆虫形象特点,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③.粪金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1)根据类别“弑亲者”的提示,以及和螳螂并列可知,这种昆虫是朗格多克蝎。它的交配过程和螳螂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完成交配之后会吃掉配偶。雄蝎在找到雌蝎后,会邀请她“散步”,当行至一定距离时,雄蝎会紧紧用钳子抓住雌蝎,随后两者的尾巴紧密相连,完成交配过程。之后,雄蝎会寻找一个适合的巢穴,将雌蝎带入其中。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令人震惊——雌蝎会毫不犹豫地吃掉雄蝎,这一行为正是其“弑亲者”称号的由来。(2)在阅读《昆虫记》时,对昆虫进行分类整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类整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特点,把握各类昆虫的形象特点。通过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习性、繁殖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其次,通过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的昆虫在进化、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规律,加深对昆虫生命历程的理解。这对于理解昆虫的演化历程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分类整理还有助于我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不仅对昆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通过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和解析,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意义。通过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方式,从而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根据表格提示“清道夫”以及“圣甲虫”和它并列,可以推知,这种昆虫是粪金龟。它别名推粪虫,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把粪便滚成一个球,初夏时把自己和粪球埋在地下土室内,并以之为食;圣甲虫生活在草原、高山、沙漠以及丛林,只要有动物粪便的地方,就会有他们勤劳的身影。它们都以粪为食,都对粪起到一定的清理作用,所以归类为清道夫。五、作文(50分)24.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