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XXXXXXX—XXXX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规定、施工模型的创建与管理、施工实施BIM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30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uildinginformationmodel(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或BIM。3.2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表示建筑物或构件的空间位置及自身形状(如长、宽、高等)的一组参数,通常还包含构件之间空间相互约束关系,如相连、平行、垂直等。3.3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建筑物及构件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如材料信息、价格信息及各种专业参数信息等。3.4模型细度levelofdevelopment(LOD)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4缩略语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EP:BIM应用策划(BIMExecutionPlan)CDE:公共数据环境(CommonDataEnvironment)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EIR:业主信息需求(ExternalInformationRequirement)IFC:数据交换标准(IndustryFoundationClass)5基本规定5.1一般规定5.1.1施工模型可在设计阶段交付的模型基础上创建,也可根据施工图等文件进行创建。施工模型应2T/XXXXXXX—XXXX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5.1.2施工BIM应用应符合以下要求:a)宜覆盖包括工程项目深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的施工全过程,也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要应用于某些环节或任务;b)应先制定施工BIM应用策划(BEP),并按照该策划进行BIM应用的过程管理;c)应用的目标和范围应根据项目特点、合同要求及工程项目相关方BIM应用水平等综合确定;d)应明确定义和规范项目的BIM应用基础条件,建立与BIM应用配套的人员组织结构和软硬件环境。5.1.3当设计阶段交付的模型或图纸发生变更时,施工模型应保持同步更新。5.1.4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根据BIM应用目标和范围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BIM软件。BIM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a)模型输入、输出;b)模型浏览或漫游;c)模型信息处理;d)各阶段专业应用;e)应用成果处理和输出;f)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例如IFC)。5.1.5BIM软件宜具有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集成或融合的能力。5.1.6BIM应用宜与工业化制造技术(例如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技术(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相结合,提高建造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智慧建造。5.1.7施工BIM应用的成果交付应按合同规定进行。施工模型创建、施工和管理需满足业主信息需求(EIR)和施工BIM应用策划(BEP)的相应要求。5.2施工BIM应用策划5.2.1工程项目的施工BIM应用策划应与其整体计划协调一致,项目施工BIM应用策划宜包含下列a)BIM应用预期目标和效益;b)BIM应用内容和范围;c)BIM应用人员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d)BIM应用流程;e)模型创建、修改、使用和管理等要求;f)信息交换要求;g)模型质量控制;h)信息安全要求;i)各方权限和相关法律责任;j)进度计划和模型交付要求;k)BIM应用软硬件基础条件等。5.2.2制定施工BIM应用策划可按下列步骤进行:a)确定BIM应用的范围和内容;b)以BIM应用流程图等形式明确BIM应用过程;c)规定BIM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d)确定BIM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等。5.2.3施工BIM应用策划应分发给工程项目相关方,在实施过程中如需对BIM应用策划调整,应获得各相关方的认可。5.3施工BIM应用管理5.3.1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应明确施工BIM应用的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工作进度、岗位职责、人员及设备配置等。5.3.2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应基于BIM应用策划,建立定期沟通、协商会议等协同机制,建立模型质量3T/XXXXXXX—XXXX控制计划,规定模型细度、数据格式、权限管理和责任方,实施BIM应用过程管理。5.3.3宜结合施工BIM应用策划,对BIM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实施经验和改进措施。5.3.4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合同管理与图纸管理宜采用BIM技术。当纸版档案、合同和图纸发生修改和变更时,应及时更新模型中的相关信息。6施工模型的创建与管理6.1一般管理6.1.1施工模型应满足深化设计、施工实施和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的各项要求。施工模型可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模型元素应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6.1.2施工过程模型应能支持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BIM应6.1.3施工模型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和度量单位。如采用项目独立坐标系,应满足模型整合的坐标转换,以保证整体模型整合的正确性。6.1.4施工模型宜采用支持公开数据交换格式的BIM软件创建,以便模型数据的互用。施工模型应能支持IFC格式的导出。6.1.5施工模型交付应说明创建模型所用软件名称及版本、运行所需的软硬件环境。6.2施工模型6.2.1宜基于设计阶段交付的施工图设计模型建立施工模型,对于没有设计模型的项目,应以施工图为基础创建施工模型。6.2.2利用设计模型作为施工模型基础时,应对设计模型的图模一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保证设计模型的正确性。6.2.3深化设计模型宜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以及深化设计文件、施工工艺方案等创建。6.2.4施工过程模型宜根据施工工作面、施工段、工艺、工序等综合因素进行拆分或合并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及模型元素附加或关联施工信息。6.2.5竣工验收模型宜在施工过程模型基础上,根据项目竣工验收需求创建。6.2.6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修改施工模型相关模型元素及关联信息,并记录工程及模型的变更信息。6.2.7模型文件组织应有统一的管理,包括:文件夹组织和命名规则、模型文件及应用过程、成果文件命名规则。6.3模型细度6.3.1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的模型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但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模型细度进行调整。深化设计模型(LOD350)和施工过程模型(LOD400)具体内容可参考GB/T51235—2017中的附录A。表1施工模型细度6.3.2施工模型在满足模型细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使用文档、图形、图像、视频等拓展信息。6.3.3对于施工过程中作为参考的场地及建筑现状模型,可通过图像或点云等资料获取,其模型精度应满足应用要求。6.4模型信息共享6.4.1施工模型应满足工程项目相关方协同工作的需要,支持工程项目相关方获取、应用及更新信息。6.4.2如项目在公共数据环境(CDE)下实施,施工模型应满足项目相关方分享、发布和存档的要求。4T/XXXXXXX—XXXX6.4.3对于用不同BIM软件创建的施工模型,宜使用开放或兼容的数据格式(例如IFC)进行模型数据交换,实现各施工模型的合并或集成。6.4.4工程项目相关方之间的模型信息共享应符合GB/T51301的有关规定。7施工实施BIM应用7.1一般规定7.1.1涉及施工难度大、复杂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宜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组织模拟和施工工艺模拟。7.1.2施工方案BIM应用前应确定应用目标和内容,并对项目中需基于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模拟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7.2施工场地布置7.2.1施工场地布置应基于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快速精准表达施工空间指标,形成场地布局方案。施工场地布置应与动态施工过程紧密结合,通过与进度结合的场地容量测算实现动态场地布置。7.2.2数据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绘场地基本情况;b)办公与生活临时设施、生产加工区、机械设备位置、堆场的布局要求;c)场地施工临时道路、水、电等管线的布置要求;d)挖填土方、基坑支护等。7.2.3操作流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根据上述数据建立场地布置建筑信息模型;b)依据相关数据准备工作进行对比优化调整。7.2.4施工场地布置阶段输出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a)提交符合相应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的场地布置建筑信息模型;b)生成场地布置平面图及材料明细表。7.3施工组织模拟7.3.1施工组织中的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进度计划等宜应用BIM技术。7.3.2在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文档等创建施工组织模型,并应将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计划,指导和支持模型、视频、说明文档等成果的制作与方案交底。7.3.3施工组织模拟前应制订工程项目初步实施计划,形成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7.3.4宜根据模拟需要将施工项目的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并按施工组织流程进行模拟。7.3.5工序安排模拟应根据施工内容、工艺选择及配套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搭接、穿插等关系,优化项目工序安排。7.3.6资源配置模拟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以及各施工工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计划。7.3.7平面布置模拟应结合施工进度安排,优化各施工阶段的垂直运输机械布置、现场加工车间布置以及施工道路布置等。7.3.8施工组织模拟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及平面布置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组织模拟分析报告等指导文件。7.3.9施工组织模拟完成后,应根据模拟成果对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等进行协调和优化,并将相关信息更新到模型中。7.3.10施工组织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场地布置、周边环境等类型的模型元素,其内容宜符合下列规定。a)场地布置应包括下列模型元素和信息:1)现场场地、地下管道、临时设施、施工机械设备、道路等;5T/XXXXXXX—XXXX1)几何信息,包括位置、几何尺寸(或轮廓);2)非几何信息,包括机械设备参数、生产厂家以及相关运行维护信息等。b)场地周边应包括下列模型元素和信息:1)临近区域既有建(构)筑物、周边道路等;2)几何信息,包括位置、几何尺寸(或轮廓);3)非几何信息,包括周边建筑物设计参数及道路的性能参数等。c)其他模型元素和信息应包括施工组织所涉及的其他资源信息,如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设备材料及机械进场计划等。7.3.11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组织模型、施工模拟动画、虚拟漫游文件、施工组织优化报告等。施工组织优化报告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报告及资源配置优化报告等。7.3.12施工组织模拟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a)工作面区域模型划分;b)进行空间冲突检查、时间冲突检查和净空检查等;c)对项目所有冲突进行完整记录;d)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文档资料。7.4施工工艺模拟7.4.1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垂直运输、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模拟宜应用BIM。7.4.2在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组织模型和施工图创建施工工艺模型,并将施工工艺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等,指导模型创建、视频制作、文档编制和方案交底。7.4.3在施工工艺模拟前应完成相关施工方案的编制,确认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7.4.4土方工程施工工艺模拟应根据开挖量、开挖顺序、开挖机械数量安排、土方运输车辆运输能力、基坑支护类型及换撑等因素,优化土方工程施工工艺。7.4.5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模板数量、类型,支撑系统数量、类型和间距,支设流程和定位,结构预埋件定位等。7.4.6临时支撑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临时支撑位置、数量、类型、尺寸,并宜结合支撑布置顺序、换撑顺序、拆撑顺序。7.4.7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柱梁板墙、障碍物等因素,优化大型设备及构件进场时间点、吊装运输路径和预留孔洞等。7.4.8复杂节点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节点各构件尺寸、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要求,以及节点施工顺序。7.4.9垂直运输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运输需求、垂直运输器械的运输能力等因素,结合施工进度优化垂直运输组织计划。7.4.10脚手架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脚手架组合形式、搭设顺序、安全网架设、连墙杆搭设、场地障碍物、卸料平台与脚手架关系等因素,优化脚手架方案。7.4.11预制构件拼装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连接件定位、拼装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拼装工作空间要求以及拼装顺序等因素,检验预制构件加工精度。7.4.12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将涉及的时间、人力、施工机械及其工作面要求等信息与模型关联。7.4.13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及时记录出现的工序交接、施工定位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模拟分析报告等方案优化指导文件。7.4.14宜根据施工工艺模拟成果进行协调优化,并将相关信息同步更新或关联到模型中。7.4.15施工工艺模拟模型可从已完成的施工组织模型中提取,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完善,也可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7.4.16施工工艺模拟前应明确模型范围,根据模拟任务调整模型,并满足下列要求:a)模拟过程涉及空间碰撞的,应确保足够的模型细度及工作面;b)模拟过程涉及与其他施工工序交叉时,应保证各工序的时间逻辑关系合理;c)除上述两项以外对应专项施工工艺模拟的其他要求。6T/XXXXXXX—XXXX7.4.17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工艺模型、施工模拟分析报告、可视化资料、必要的力学分析计算书或分析报告等。宜基于BIM应用交付成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7.4.18施工工艺模拟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a)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成本计划等相关信息与模型关联;b)进行时间冲突和空间冲突检查;c)施工过程有关计算分析及设计;d)对项目所有冲突进行完整记录;e)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可视化资料。7.5进度管理7.5.1BIM技术在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层面的应用目前还是主要集中在进度的记录、分析和展示方面,利用BIM软件平台强大的三维处理能力对各个阶段的形象进度进行展示,同时通过不断更新进度计划对已完成的进度进行记录以及分析,以便于大数据的统计工作。7.5.2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分析资源消耗变化对进度的影响,动态调整模型,增强进度管控。7.5.3应用BIM技术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前,应对输入数据进行采集,数据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收集准确的数据;b)项目进度计划;c)施工过程模型;d)工作分解结构,分解施工过程模型;e)与进度管理相关的资源,人力、材料、机械及资金等;f)进度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协调项目部各部门。7.5.4进度管理应用的操作流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利用BIM5D平台进行施工进度的管理,将工作按照分部分项、工序依次分解,关联到施工过程模型;b)将进度管理相关的资源附加到施工过程模型;c)关联进度计划到施工过程模型,对比分析;d)将分析结果与前期的项目管理目标进行比对,若有偏差逆向修改资源配置直至满足要求;e)利用BIM5D平台安排总施工计划、月施工计划和周施工计划,并细分到每周的施工任务,根据计划与实际差异,每周召开生产周会,并利用网页端汇报给集团;f)周例会通过平台进行生产进度汇总,呈现本周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质量、安全问题及整改情况,及下周工作做的进度计划。7.5.5进度管理的应用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a)电施工计划模拟演示文件。表示施工计划过程中的整个工程进度安排、活动顺序、相互关系施工资源、措施等信息;b)施工进度控制报告。不同情况下的进度调整、控制文件,包括不同情况的施工计划展示视图以及一定时间内虚拟模型与实际施工的进度偏差分析等。7.6质量与安全管理7.6.1施工过程模型应关联质量、安全管理方案,对质量、安全管控的重点部位或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自动放线机器人等相关硬件或手机APP采集现场数据,与施工过程模型进行比对,及时预警和调整。7.6.2基于BIM技术安全管理的操作流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集现场数据;b)根据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方案以及工作分解结构,拆分施工过程模型,并关联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标准的重要条文;c)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准确向管理人员传递施工过程质量安全信息,识别危险源和重难点,保证施工操作正确无误、可控;7T/XXXXXXX—XXXXd)根据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的变化,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将现场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传递到施工过程模型或平台上,及时汇总反馈和协调解决;e)根据建筑项目实际要求设定云质量的参数和色彩模式进行整体点云拼接,生成含有彩色信息的整体点云数据,必要时还应进行相关逆向建模工作。7.6.3质量与安全管理应用工作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a)施工安全设施配置模型;b)施工质量检查与安全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c)RCP数据文件;d)可兼容CAD、Revit等的模型文件;e)Webshare可测量全景文件;f)360°彩色全景图像。7.7工程量统计及材料管理7.7.1从施工建筑信息模型获取各子项的工程量清单、实物明细表以及项目特征信息,提高有关工程造价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7.7.2操作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a)收集施工深化设计模型、合同、物资采购信息、设计变更、定额信息、厂家参数等;b)在施工深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关联上述信息;c)导出材料明细表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成本管控依据,将施工建筑信息模型导入到建筑信息模型平台或造价软件得出工程量清单,利用“5D平台”关联相关商务信息,编制预算书。7.7.3工程量统计及材料管理的主要工作成果为基于施工建筑信息模型形成的工程量清单。7.8预算与成本管理7.8.1一般规定7.8.1.1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应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施工信息进行施工图预算。7.8.1.2在成本管理BIM应用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和成本控制需求,编制不同层次、不同周期及不同项目参与方的成本计划。7.8.1.3在成本管理BIM应用中,应对实际成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将实际成本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成本管理模型。7.8.2施工图预算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