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_第1页
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_第2页
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_第3页
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_第4页
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编制:后勤安保部2011年4月前言目录一、地震基本常识二、避震救助方法(一)做好防震准备(二)地震避险原则(三)特定环境避险(四)自救、互救和科学救助伤员的方法一、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地壳的快速振动。地震象风云雷电、雨雪冰霜一样,也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地震500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发生1万多次。其中大多数地震都很轻微,人有感觉的只占百分之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平均只有10次左右。一、地震基本常识1、我国地震灾情特点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6级地震,死亡23.4万人;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震2220人遇难、70人失踪。一、地震基本常识2、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震预报还处于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地震还不能做出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进行应对。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辛勤建造家园瞬间毁灭,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一、地震基本常识3、地震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水位、水质异常,动、植物的习性异常,电磁场异常等。井水异常: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水面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植物习性异常:当地震来临前,动、植物常有一些反常的表现,如:冬眠的蛇出洞、植物反季节开花等;但动、植物异常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比如气候的影响,人为的影响,生理的影响等,很多时候都与地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发现动、植物异常可向有关部门报告,等待查实。3、地震宏观前兆“史上最牛的校长”

——桑枣中学叶志平灾后重修的克拉玛依市友谊馆血的教训:“不要动,让领导们先走!”血的教训:“不要动,让领导们先走!”血的教训:“不要动,让领导们先走!”二、避震救助方法3、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参加组织开展的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

4、在日常的物品摆放中,注意做到下重上轻,办公家具上面尽量少放高大、笨生的物品,或直接将它固定,以防倾则伤人。二、避震救助方法二、避震救助方法(二)地震避险原则

1、沉着冷静,监震不乱,利用短暂预警时间,按照平时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紧急避震;

2、震动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可以就近躲避到床、桌下、柜旁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车间工人可以躲在坚固的设备旁或工作台下面,但不可惊慌乱跑;二、避震救助方法3、地震发生时,正确采用避震姿势,如:“趴下”、“蹲下”、“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用枕头、坐垫、皮包、书籍等保护头部、颈部位。如果什么都没有的,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4、躲避时,要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5、躲避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二、避震救助方法6、千万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7、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8、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二、避震救助方法(三)特定环境避险

1、特殊岗位上班的员工,要保持镇静,迅速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电源开关、炉具、燃气开关,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远离化学品的地方;

2、地震一发生,要将大门打开,防止地震造成门栓扭曲变形而难以打开,影响逃生;

3、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千万不要跳楼,逃生时绝对不可使用电梯,要选择有安全门的楼梯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二、避震救助方法4、地震发生后,要听从指挥,有序疏散,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5、强震后,不要轻易返回建筑物内,以免余震发生时塌落造成伤害。二、避震救助方法(四)自救、互救和科学救助伤员的方法1、自救(1)树立信心(2)改善环境(3)扩大的保护保存空间(4)保持体力(5)节约饮食(6)争取联络二、避震救助方法2、互救(1)定位法:(2)扒挖法:;(3)施救法:(4)特殊应急护理;(5)标志法:二、避震救助方法二、避震救助方法失血量估计: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ml)以上时,可能造成轻度休克,脉博增快,可达每分钟100次;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40%(800~1600)ml以上时,可能造成中度休克,脉博每分钟(100~120)次以上;失血占全身血容量40%(1600ml)以上时,可能造成重度休克,脉博细、摸不清。二、避震救助方法(1)止血方法(4种)a.指压(压迫)止血二、避震救助方法b.加压包扎止血c.填塞止血二、避震救助方法d.止血带止血二、避震救助方法二、避震救助方法(3)伤员挖掘、搬运

a.在挖掘伤员时,只要伤员的颈、脊椎、腰剧痛者,均可按脊椎伤员处理。

b.挖掘时,绝不可用力牵拉未完整露出者的上肢或下肢,以免加重骨折错位。

c.搬运时,避免脊柱的弯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