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合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讨论文学的细节,不妨从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的开篇谈起: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细节,触及文学细节各个层次的功能。文学细节第一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模拟真实。第一句用“曲尺形的大柜台”简练勾勒出故事的核心场景,并借着“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这个细节,将读者的目光转移到柜台后,塑造出场景的立体感。同时,又巧妙地以“热水”用来“温酒”这个细节,衔接到对于酒客的描写。鲁迅先生笔力老辣,寥寥几句,咸亨酒店如在读者眼前。文学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是要刻画人物。鲁迅先生以“短衣”和“长衫”这两个着装上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两个阶层的人,并在下文以名句“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写活了孔乙己内心的纠结。这个层面的细节,已经不仅是模拟真实,而且参与到对于人物的刻画之中。文学细节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对于这第三个层次,以往学界还缺乏关注。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那钱上还带着体温”》一文中,细读《孔乙己》里“四文”“十文”“一文”“十几文”这些不同的细节。这仅仅是一些经济学意义上的细节吗?不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可以熟练而准确地写出这些经济层面的细节,在于他对于经济所指向的社会关系有深刻的把握。他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社会出发,展开卓越的写作。一言以蔽之,这些细节展现出作家视野中有他者。诚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选自黄平《细节模拟真实、塑造人物、打通隔膜》,有删节)材料二: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小说用细节唤起读者的经验,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细节。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细小动作、细微表情、细致的生活场景,为塑造具有真实性、个性化的人物服务。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文本的生动性。细节是构成小说魅力的重要部分。细节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储存丰富的信息和无尽的意义——那些显性和隐蔽的意义。显性的意义肉眼可见,隐性的意义却需要挖掘和辨析。细节使小说靠近生活,小说用细节征服读者。那些意蕴丰厚的细节一只手牵着生活,而另一只手牵着的是不断绽放的意义和隐喻。细节不是小说的赘物,它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用一个喷嚏和五次道歉撑起整个作品。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这样的人物本身就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经典品质,而这都是通过细节来呈现的。改变他的人生、导致他悲惨离世的不是那个喷嚏,也不是那位将军,而是以他五次道歉呈现出的愚蠢和胆怯。他一厢情愿的重复道歉,已经让将军不厌其烦,远比那个喷嚏更让将军恼火,而他对此毫无体察,仍然固执地挣扎在自己内心戏里并沿着自己的思路一路狂奔,最后自己吓死了自己。(选自韩春燕《细节是小说的表情》,有删节)材料三: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不少古典小说中人物外貌及景色描写,是从古诗词里拿来的意象,虽繁复,但意义不大,不仅无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因这种“堆砌”和“停顿”而影响了叙事的进程。当然,古典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证。《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究其原因,还是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金圣叹曾经指出,同样是写水浒人物之粗鲁,鲁达是性急,史进是少年任气,李逵是蛮,武松是豪杰不受羁靮。这一评价真可谓“粗”中有“细”。“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选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小说《孔乙己》具有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情”,触及了文学细节各层级的功能。B.意蕴丰厚的细节不仅反映生活,也蕴藏着被不断挖掘出来的意义和隐喻,使小说更具真实感并以此征服读者。C.小说中细节越丰富越好,但也不能只注重“量”而忽视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和表达效果,应为塑造人物服务。D.《水浒传》“一百八人”都有其个性,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每个人物独有的性格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细节的第三层次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即作者的视野里有他者,这一功能,直到现在,学界还缺乏关注。B.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C.细节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结构全篇的作用。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就是典型代表。D.推理小说里细节描写严密、精细,但人物形象很少能够出彩,因为作者关注了写作伦理而忽视了写作技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的观点的一项是()A.《阿Q正传》中对阿Q两次欺负小尼姑的动作描写——“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再用力的一拧”。B.《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C.《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环境描写——“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内容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5.小说产生“细节肥大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C2.B3.D4.①相同点:两则材料都阐述了细节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②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介绍细节描写在三大功能上的作用;材料二,侧重于强调通过细节描写加强小说意义与读者之间的连接。5.①只注重细节的量,忽视细节应承担的功能和艺术效果,表现为繁复和堆砌,细节无助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推动;②脱离情节设置细节,细节缺乏应有的艺术效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③只注重细节的写作技巧,忽视写作伦理,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和细节的灵魂。【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辨析重要信息的能力。C.“小说中细节越丰富越好”错误,原文材料三有“一般而言”,选项以偏概全;由原文“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可知,“越丰富越好”是指“细节描写”,选项偷换概念。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进行比较、辨析能力。A.“直到现在,学界还缺乏关注”错误,原文材料一是“以往学界还缺乏关注”,可知不是指现在,现在至少有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那钱上还带着体温”》一文中给予了关注。选项曲解文意。C.“细节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结构全篇的作用”错误,原文材料二是“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以细节来结构全篇的,也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结构全篇,选项以偏概全。D.“因为作者关注了写作伦理而忽视了写作技巧”错误,原文材料三是“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文学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是要刻画人物”可知,能支撑材料一关于“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的观点的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D.“对风雪”是对环境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更多的是体现材料一文学细节第一层次的功能———模拟真实。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相同点:材料一以“讨论文学的细节”总领,下面分说“细节”有三个层次的功能;材料二“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细节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由这些可知,两则材料论述的相同点是细节的重要作用。各自的侧重点:材料一第一、二段以《孔乙己》为例,三、四、五三段就《孔乙己》的开篇来具体分析细节的三大功能,所以更侧重细节三大功能展上的作用;结合材料二“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小说用细节征服读者”等信息可知,更侧重强调细节在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连接作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可知,第一个原因是只注重细节的量,忽视细节应承担的功能;根据对一些古典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堆砌”现象的列举可知,这一现象表现为繁复和堆砌,细节无助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推动;②根据原文对古典小说《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成功例证,对其原因的分析“还是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可知,第二个原因是脱离情节设置细节,细节缺乏应有的艺术效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③根据原文“‘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可概括出,第三个原因是只注重细节的写作技巧,忽视写作伦理;根据“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可知,还因为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青云衣叶梅虎跳坪的一条小径绕下长江,转过两道拐,江边有一块馒头石,可立脚可系船。十多年前,便开始有戴着红黄盔帽的陌生人从小径爬上虎跳坪,站在向怀田的门前对着峡口指指划划。不久对岸人来人往,修了一条通往江边的公路,炮声震得屋顶直颤。“他们要做什么?”怀田问。女婿是乡长,明白底细,便说:“爹,国家要修水电站了!”怀田没当回事,国家修国家的,自家修自家的,妻子妲儿在世没住上好屋,他得替她把坟再修修。老辈人的坟园,就在向家屋场的后山,占的是虎头凤尾,正对峡口,风水涌来,满山松杉翠柏,随风吟唱。怀田当年给消失在江中的父母砌了衣冠冢,还有妲儿的墓。生长在三峡间,风风雨雨几十年,怀田脸上沟壑纵横,牙也磕去了四五颗,却不减当年矫健身手,上坡下坎,如履平地。多年累积的心愿,除了替妲儿修坟,还要整修向家屋场。怀田蹲在妲儿的坟头喃喃自语:妲儿,你一直想有个家,我怎么能撇了你呢?怀田拿定主意,将向家老屋场改建成吊脚楼。好在九佬十八匠的手艺,自己每样都通晓一二。等进到深山买来木料,一根根修整成柱头、橡角、檩子,工夫虽然不是一天两天,但无论如何,他向怀田也要建起一幢雕龙翘檐、走马转角、亮亮堂堂的吊脚楼。一班帮忙的按照吩咐上了屋顶,稀里哗啦揭了瓦。瓦是青瓦,瓦上存土,长着两棵青草,不青不黄。拆了瓦,一明两暗三间房子就没了样子,光秃秃地露出断墙残壁,墙上的裂缝指头粗,像爬着一条条小蛇。众人一推,稀里哗啦,老墙土扬起的尘埃,远看就像江边烧着的火灰。很快,吊脚楼便开始了修建。女婿赶到虎跳坪的时候,怀田正站在高坡上指挥建楼。女婿急了,说:“爹,你莫修了!”怀田说:“你管你乡上的事,不要管我。”怀田扯起嗓子一声吼:“修屋噢!”女婿隔老远就喊:“爹,爹!搞不得!”怀田说:“什么搞不得?”女婿说:“三峡这一方的人好多都要搬迁,我们……也要搬呢……”“向家世世代代就在这里,哪朝哪代的皇帝也没赶过,你这个当乡长的赶到我头上来了?”“不是我……”“那是哪个?哪个拿的点子?你去找来同我说说理。”怀田说,“修水电站就修水电站,哪里不可以修,偏偏要淹我向家的屋场做什么呢?”女婿乡长走村串寨,处处碰钉子。搬迁户都说:“你把你的爹请动了,我们一声噢嗬就搬家。”各路人轮流来看向家大爹,怀田自是“老死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依旧请人到镇上买水泥、木料,一派重建吊脚楼的架势。眼看三峡工地日夜施工,搬迁期限日近一日,女婿急出一嘴燎浆泡,怀田看着有些心疼,也有些茫然。这天夜晚,怀田一人来到江边,端坐在九十九级石阶上。端的好所在,一明两暗三间瓦房背靠青山,面对江水,竹林环绕,门前一块平整的场坝,又栽种些柑橘葡萄,异香袭人。朦胧中,零星炊烟如云似雾,渐去渐远……群山静谧,尚有峡谷波涛奔涌。恍惚间,脑海中又浮现出那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中消失在大江中的可怜父母。还有那妻子妲儿……过去的光景被他一刀一刀刻在了心里。眼下,他得离开了。他向家要搬得远远的,去一个没有山的地方。想到这里,他默默地低下头,再次凝望着屋场后的坟茔。第二天,怀田突然传出话,八月十五中秋这天,是儿孙的,都请到堂。这天晴朗,好太阳,山巅翠微,江水清澈透底。怀田光头发亮,穿一身崭新衣裳,精神矍铄。儿孙辈来得整齐,几十个请来帮忙的乡亲早候在坪坝,只听吩咐。炸过鞭炮千字头,怀田对太阳底下一班人说道:“起坟!”起坟是当地的风俗,就是将已经埋葬的先人重新安葬。原来,怀田要将向家的亡人请进多年前居住过的岩洞,然后用水泥浇灌,封住洞口。众儿孙听得明白,回过神来,不禁脸色肃然。到得下午,山上坟茔中的先人一一被请进洞,正要砌洞之时,向怀田喊道:“且慢!”众人不解,怀田却道:“把我的寿棺也抬进去。”众人大惊。三峡人古来就有为自己准备寿棺的习惯。十年前,向怀田的寿棺就已备得,年年复上油漆,棺面光亮如镜。这天早起,他在寿棺内轻轻放下一套青云衣——是妲儿当年亲手为他缝成的青布裤褂,他一直珍藏着。“这宝塔河,向家世代的地方,到了我这辈断不得根。”众人听得脸色发紧,怀田却说出一句让人出乎意料的话来,“国家要做大事,我向怀田……但我日后死了,请各位将我送回宝塔河。”怀田说:“到时候,在水下开了这洞,我要睡进这寿棺里!”他凝视着幽深的岩洞,儿孙早流下泪来……黑漆寿棺十六人抬,缓缓靠进洞的深处,与亲爱的父母,还有心爱的女人妲儿,紧紧挨在了一起。砌起一块块三峡石,洞口眼见着一寸寸弥合,再远远望去,便没有了洞,只有浑然一体的大山,以及山下的江水。残红晚霞,一江碧水泛散粼粼金光,倦鸟泼刺刺归林,峡谷峭壁深沉了颜色,如墨如黛。(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怀田不想搬迁,既有对国家选在这里修水电站的不理解,也有父母的衣冠冢和妻子妲儿的坟墓在这里的缘故。B.“瓦是青瓦,瓦上存土,长着两棵青草,不青不黄”,写出了房子因年代久远、衰败坍圮而不得不重修的现状。C.作者没有给女婿乡长设置名字,意味着他是基层工作者的代表,说明当时动员三峡搬迁工作的艰难具有普遍性。D.儿孙们因向怀田交待自己死后也要睡进岩洞而流下泪来,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们被向怀田这一决定深深震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死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一嘴燎浆泡”等俗语和口语的表达,使其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B.作者写向怀田“端坐在江边九十九级石阶上”思考这一情节,为下文写他思想的转变做铺垫。C.“零星炊烟如云似雾,渐去渐远……”,写出了向怀田对故土家园深深的依恋之情。D.被一直珍藏的青云衣,既是向怀田与妻子妲儿的情感见证,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8.面对搬迁,向怀田有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简要说明。9.向怀田在八月十五中秋日召集儿孙举行仪式的场面,具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对于国家选在自己家乡修水电站这个行为,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②想着修坟、建屋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③将先人重新安葬时对故土充满眷念;④即将离别故土时的伤感。9.①选定八月十五中秋的特殊日子突出家人团聚、先人起坟的庄严;②通过特定语言和动作表达了即将与故乡离别的悲壮;③通过景物描写烘托眷念故乡的沉重。【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写出了房子因年代久远、衰败坍圮而不得不重修的现状”错,根据“怀田蹲在妲儿的坟头喃喃自语妲儿,你一直想有个家,我怎么能撇了你呢……”“怀田拿定主意,将向家老屋场改建成吊脚楼”可知,房子并不是因为破败不得不重修,向怀田改建是为了给死去的妻子一个家。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青云衣……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错,青云衣只是向怀田与妻子情感的见证,而非线索,本文的线索是向怀田搬迁这件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情感的能力。①当国家决定在这里修建水电站时,向怀田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他不明白为何国家会选择这里作为水电站的建设地点,更不明白为何自己必须离开这片世代生活的家园,他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决策的不解和困惑;在搬迁的最后期限里,向怀田毅然地选择了离开,表现了他对这一政策的支持。②更让向怀田难以割舍的是对妻子和父母的思念,向怀田在故乡修建坟墓、建造房屋,让亲人的灵魂得以安息,也让自己的思念得以寄托;然而,随着水电站建设的推进,修建的坟墓、建造的房屋也将会消失,但向怀对亲人的思念会永存心间。③在将先人重新安葬的那一刻,向怀田深感对故士的眷念。这片土地孕育了他家族的生命,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变迁。虽然水电站的建设将改变家乡的面貌,但他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将永远不变。④向怀田的祖先世代生活在这片名为虎跳坪的土地上,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感情。对于向怀田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同他的亲人都充满了感情,他深爱着这片土地,难以割舍。这表现了人物此时故土难离的不舍以及不得不将离故土的伤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重要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①选定八月十五这一特殊的中秋之日,是因为这一天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情感寓意。这一天,不仅象征着月亮的圆满与明亮,更寓意着家人团聚、祖先聚合的庄严与温馨。向怀田选择这一天,不仅是家人们的团聚,更是搬离故土时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②作者通过描写向怀田“起坟”“砌洞”等动作,他认真地起坟、砌洞,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庄重而神圣,在向怀田的一举一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先的深深尊重和对家园的无限眷恋,还有他“到时候,在水下开了这洞,我要睡进这寿棺里!”这一句话让人能触摸到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进而表达出即将与故乡离别的悲壮。③作者描写了“晴朗”“好太阳”“山巅翠微”“江水清澈透底”等自然环境,给读者勾勒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喜庆、祥和的氛围。作者也通过精细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出了一种热烈而喜庆的气氛。通过热烈喜庆的景物,以乐衬哀,烘托眷念故乡的沉重。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姚希孟,字孟长,长洲人。生未周岁,父颖庵逝世;母文太君方二十有二,坐荼蓼中,乳血杂哺。外大父文卫辉公甚器之,尝曰:“外孙与吾儿,异日当比圭廊序。”壬戌,舅震孟为廷对第一人,与希孟同官翰林。是时给谏杨涟、御史左光斗与希孟同道相勖,每言:“世界即有缺陷,只此方寸却缺陷不得耳。”庚申后,有停封、移宫诸秘事,杨、左先后发疏,皆从希孟质疑义,希孟亦匡直不辞。亡何,震孟以建言归,希孟亦请假予告。里居二年,党祸既发,诸君子就槛中,累累无一免者。希孟出对朋友,凝涕在睫,太君亦微闻外间有异,疾日笃,遂不起。希孟绝水浆三日扶榇出国门徒步哭趾血目肿。丙寅三月,缇骑至吴门逮周忠介,齐民数万为呼冤,捽旗尉杀之。当事者愠,欲迁祸于希孟,而朝议惮吴民,恐东南遂叵测,仅戳五人,余置不问。希孟始放迹湖山,自谓得生之余也。崇祯改元,以右庶子充经筵日讲。希孟在讲筵,本正叔、淳夫之意,竭诚悟主。是时,忌者犹虑希孟以文行被主知,乃阴摘讲章语深中之,遂废置,不复起用。希孟局量恢廓,才识通敏。见万历以来数十年邪正消长之势,欲以宽大持之,其于世务,凡人才、兵农、河渠、漕屯之事,无不讲究。尝语当道诸君子“宜先实事,后虚声”,故人皆以“救时宰相”目之。而不究其用,为世所惜。(节选自张岱《石匮书后集》)材料二: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卷七》)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希孟绝水浆A三日B扶榇C出D国门E徒步F哭G趾血H目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勖,文中指勉励、鼓励,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勖尔植”的“勖”意思相同。B.笃,文中指加重,与《陈情表》中“刘病日笃”的“笃”意思相同。C.语,文中指说、告诉,与《项脊轩志》中“述诸小妹语”的“语”用法相同。D.考,文中指考证,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考”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希孟身世凄苦,父亲早逝而母亲在艰难的环境中抚育他,他的外祖父对其期望甚高,认为他与自己儿子震孟必定能同朝为官。B.姚希孟对诸多正义之士被捕囚禁深感悲痛,再加上其母离世的沉重打击,促使他在险遭牵连之后,从此便远行林泽,安度余生。C.姚希孟凭借右庶子身份为崇祯讲筵,他以正叔、淳夫的思想为根本希冀皇帝有所醒悟,不料所讲言论被人中伤而遭免职罢官。D.姚希孟气量宏大、才识敏捷,目睹朝堂正邪势力的消长之势,想用宽大之法处置,虽被誉为“救时宰相”,可惜最终不被任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朝议惮吴民,恐东南遂叵测,仅戮五人,余置不问。(2)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14.姚希孟哪些行为体现了顾炎武所说的“不空言、重实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C12.B13.(1)然而朝廷评议害怕吴地百姓,担心东南会发生不可预测之事,仅诛杀五个人,对其他人都舍弃不再问罪。(2)重臣懒惰则政事荒废,武将匮乏则四方混乱,于是国家动荡倾覆,宗庙社稷变为废墟。14.①义不容辞地与好友指摘时弊,匡正社稷。②借讲筵之机开导皇帝。③专心于各种世务实事,不贪慕自身虚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姚希孟三天不吃不喝,亲扶母亲棺木走出城门,徒步大哭,脚趾磨出鲜血眼睛也哭肿了。“绝水浆三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三日绝水浆”,应在“三日”后B处断句;“出国门”是“扶榇”动作趋向,“扶榇出国门”同省略的主语“希孟”构成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可独立成句,故应在“国门”后E处断句;“徒步哭”同省略的主语“希孟”构成主谓结构的句子,可独立成句,故应在“哭”后G处断句。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当时给谏杨涟、御史左光斗和姚希孟志同道合、彼此勉励。/勉励你们种植。B.正确。句意:疾病日益加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C.错误。动词,说、告诉;名词,话语。句意:他曾经告诉众多的当权人士说“应当先做实事,后求声誉”。/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D.正确。考证;敲击。句意:不考证历朝的典章制度。/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从此便远行林泽,安度余生”错,由原文“崇祯改元,以右庶子充经筵日讲”可知,后来他又出仕。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惮”,害怕;“叵”,不可;“置”,舍弃。(2)“股肱”,指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爪牙”,武将;“丘墟”,名词作动词,变为废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庚申后,有停封、移宫诸秘事,杨、左先后发疏,皆从希孟质疑义,希孟亦匡直不辞”可知,义不容辞地与好友指摘时弊,匡正社稷。②由原文“希孟在讲筵,本正叔、淳夫之意,竭诚悟主”可知,借讲筵之机开导皇帝。③由原文“见万历以来数十年邪正消长之势,欲以宽大持之,其于世务,凡人才、兵农、河渠、漕屯之事,无不讲究。尝语当道诸君子‘宜先实事,后虚声’”可知,专心于各种世务实事,不贪慕自身虚名。参考译文:材料一:姚希孟,字孟长,是长洲人。出生未满周岁,他父亲姚颖庵就去世了;母亲文太君当时才二十二岁,坐在杂草中,用混着血液的乳汁来哺育他。外祖父文卫辉公十分器重他,曾经说:“我的外孙与我儿子,他日定当位列廷堂、同朝为官。”壬戌年,他的舅舅文震孟考中状元,和姚希孟一起官任翰林。当时给谏杨涟、御史左光斗和姚希孟志同道合、彼此勉励,常说:“时局虽然有缺陷,但内心不可有缺陷。”庚申年后,朝廷有停封、移宫诸多秘事,杨涟、左光斗先后上奏章,都向希孟提出疑问以求解答,希孟也对此匡正不推辞。没过多久,文震孟因为上书直言而辞官,姚希孟也告假归乡。家居二年,东林党祸爆发,众多道义之士被捕拘禁,人数众多无一幸免。姚希孟出来接待朋友,眼含泪水,他母亲文太君也渐渐听闻外边发生变乱,疾病日益加重,最终亡故。姚希孟三天不吃不喝,亲扶母亲棺木走出城门,徒步大哭,脚趾磨出鲜血眼睛也哭肿了。丙寅年三月,缇骑到吴门逮捕周顺昌,数万百姓都为其喊冤,揪操旗尉并杀了他们。当权者恼怒,想要嫁祸姚希孟,然而朝廷评议害怕吴地百姓,担心东南会发生不可预测之事,仅诛杀五个人,对其他人都舍弃不再问罪。姚希孟便开始远行山泽,自认为是劫后余生。崇祯登基改年号,姚希孟凭右庶子身份担任经筵日讲。姚希孟在讲筵之时,以程颐、范祖禹理学要义为根本,竭尽诚心想让主上有所感悟。此时,妒忌贤能之人仍然担忧姚希孟凭借文章德行被皇上重用,就私下摘取姚希孟讲章中的语句来深深诋毁他,于是他被罢官,不再任用。姚希孟气量宏大、才识敏捷。看见万历以来朝堂数十年间正邪势力的此消彼长,想以宽大为怀,他对于世事,只要是科举选才、战争农事、疏通河渠、漕运屯田等事没有不钻研的。他曾经告诉众多的当权人士说“应当先做实事,后求声誉”,所以人们都将其视为“救时宰相”。然而他最终不能受重用,为世人所惋惜。材料二:先前古人清谈,谈论的是老庄之学,如今士林清谈,谈论的是孔孟之道。没有学到其中的精华却已遗漏其大义,没有探究其根本却已先远离了其末节。不研习儒家经典的文章,不考证历朝的典章制度,不综论当代的现实事务,却拿明心见性的空洞话语,来代替修身治人的实际学问。重臣懒惰则政事荒废,武将匮乏则四方混乱,于是国家动荡倾覆,宗庙社稷变为废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①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②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①吴松:江名,古称松江。②亚:接近。长亚门:长得靠近门楣。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空彤云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大雁南飞心切,正如词人归心似箭。B.“恶”,猛、厉害,可见船头风高浪急,词人恐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忧愁渐深。C.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词人笔锋骤转,以乐景写哀情。D.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以灯火催人快回家结笔,语淡而情浓。16.前人认为本词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转为欣喜,焕然一新,故有“柳暗花明”之感;②上片写雁怯不啼,画船愁过,狂风恶浪,诗人因“风浪打头”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担心不能及时回家,心情惨淡忧愁;③下片景致骤然变为春波荡漾,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心情从忧愁转为欣悦期待。或者:①景“柳暗花明”:上片写雁怯不啼,画船愁过,狂风恶浪;下片骤然变为春波荡漾,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②情“柳暗花明”: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因“风浪打头”等恶劣环境担心不能及时回家,心情惨淡;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变得欣喜期待,故有“柳暗花明”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以乐景写哀情”错,应为“以乐景写乐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整体上看,“柳暗花明”指情感的变化。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转为欣喜,焕然一新,故有“柳暗花明”之感。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词人恐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忧愁渐深。下片写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以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突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心情从忧愁转为欣悦期待。或者扣住“柳暗花明”,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开篇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2)《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关于生死的错误说法。(3)古代诗人经常在诗词中运用“鸥”这个意象来暗示“了无心机”之意,有表达高洁孤傲之情,传达漂泊无依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臣以险衅②.夙遭闵凶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④.齐彭殇为妄作⑤.舍南舍北皆春水⑥.但见群鸥日日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如下:衅、闵、诞、彭、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物流,即“物的流通”。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中国古代虽没有物流的概念,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中几句读者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处之“骑”,便是物流运输的工具。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疾驰。按彼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也是不容易的。而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也②。“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读者仍然熟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望眼欲穿却听不到亲人的消息,便会③。其实,即便没有战争,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方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便”与文中加点的“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B.管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C.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D.你可以吃完便饭再走。【答案】18.①耳熟能详/烂熟于心②无计可施/无能为力③心急如焚19.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语境说的是读者对杜牧的《过华清宫》中这几句诗记得很清楚,故选用“耳熟能详/烂熟于心”。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烂熟于心:形容对某件事情或者事物的发展情况在心里记得很清楚。B处,语境说的是普通百姓,是没有办法或没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尝到南方新鲜果蔬的,故选用“无计可施/无能为力”。无计可施:没有办法可用。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C处,语境说的是望眼欲穿却听不到亲人的消息时,心里非常焦急,故选用“心急如焚”。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和例句一样都是副词,就。B.形容词,方便,容易。C.形容词,灵便。D.形容词,非正式的,简单平常的。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7月刚过,北方的天空就骤然炽热起来。在这不容分说的灼烤中,长白山主峰的积雪消散了。满山满眼的白色消隐之后,便有更加纷杂、汹涌的色彩从泥土上涌起。落叶的、针叶的、阔叶的树木以及曾一度销声匿迹的杂草纷纷发出翠绿的叶片,重重叠叠、浩瀚如海。其间如星星闪耀、如火焰跳动的,则是红的、粉的、黄的、紫的花朵。这突然而至的变化,使得一切的冷和一切的热都幻化成悦人眼目的色彩,宛如一幅巧夺天工的锦绣。①亿万斯年,②长白山置身于寒冷之境,③胸怀一团炽热的岩浆,④头顶一片厚重的积雪。长白,⑤就是积雪长久不化的意思。⑥长白山的无雪期在一年中不超过四个月左右,⑦冰天雪地是它的常态。⑧整整一个冬天,⑨长白山主峰都把低温严严实实地笼罩着,⑩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发光刺目的光芒。忽有大风从西北而起,长驱而入,沿陡峭的山体一直攀越天池北侧的天豁、铁壁等诸峰,裹挟着银白色的雪粉直至高空,瞬间将冰封的天池掩埋在一片如烟如雾的粉尘之中。烟气缭绕,扶扶摇摇,疑似有一炉熊熊的火正在湖底燃烧。可那并不是火,而是冷得可以把人“烫”伤的冰雪。就在这一片寒冷之中,另一些与冰和冷相反的事物在悄悄酝酿。有温泉水从岩石的缝隙悄然溢出,以拒绝凝固的流淌,以袅袅升腾的雾气,宣告山体内蕴涵着的巨大能量;有“蹲仓”的黑熊蛰伏于某棵倒木之下,以绵长而微弱的体温一次次成功化解严寒的袭击。从初冬开始,无孔不入的寒冷就开始追击那些山中草木,一分一毫、一尺一寸地将它们冻结。也是从初冬开始,草木们便借助冬天之手将一个柔软的复活梦想珍藏于坚固的冰壳之内。最了解长白山的情绪和脾气的,是那些常年守在主峰下边的气象工作人员。他们一次次走出大雪封门的小屋,在暴风雪中艰难记下大山的秘密。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可那并不是火,而是冷得可以把人“烫”伤的冰雪。A.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B.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色的浪花吗?C.这天正是“八一”建军节,离澳星再次发射的日子还有十四天。D.孔子师徒的说法,固然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将文本最后画横线的语句改写成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可以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要求语句通顺,不能改变原意。【答案】20.B21.⑥长白山的无雪期在一年中不超过四个月;⑨长白山主峰都被低温严严实实地笼罩着;⑩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刺目的光芒。22.那些常年守在主峰下边的气象工作人员,因为一次次走出大雪封门的小屋,在暴风雪中艰难地记下大山的秘密,所以最了解长白山的情绪和脾气。【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中的引号是特殊含义。A.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强调。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⑥不合逻辑,“不超过”和“左右”不能同时存在,删掉其中一个,改为:长白山的无雪期在一年中不超过四个月;⑨不合逻辑,“长白山主峰”应该是“笼罩”的对象,不是施动者,“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改为:长白山主峰都被低温严严实实地笼罩着;⑩搭配不当,“发光”改为“发出”,才能与“刺目的光芒”搭配,改为: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刺目的光芒。【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要求改成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首先要找出原句中的因果关系。“他们一次次走出大雪封门的小屋,在暴风雪中艰难记下大山的秘密”是原因,“最了解长白山的情绪和脾气”是结果,这两句之间用“因为……所以”连接。主语仍然是“那些常年守在主峰下边的气象工作人员”。注意表达流畅。整理答案为:那些常年守在主峰下边的气象工作人员,因为一次次走出大雪封门的小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贷款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布草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场地租赁合同终止及教学资源共享协议4篇
- 2024版区域公司运营合作合同版B版
- 货币金融学: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2025年度企业年会场地借用及服务保障合同范本3篇
- 个人机械租赁协议书(2024版)
- 2024资金担保协议范本
- 专业木工班组2024年施工分包合同
- C及C++程序设计课件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样本
- 幼儿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研究 论文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 材料设备验收管理流程图
- 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承诺书范文(通用5篇)
- (完整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 第8期监理月报(江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