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孙权劝学》(过关训练)(解析版)《孙权劝学》(过关训练)(解析版)知识卡片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技巧★[考查方式】1.给下面句子断句。2.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知识梳理】(1)弄通文意断句。(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这些后面一般要断开。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即可断句。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骈体文讲究整齐对称的特点,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gèng) B.肃遂拜蒙母(shuì)C.卿今者才略(liáo) D.孰若孤(shú)【答案】D【详解】A.更——gēng;B.遂——suì;C.卿——qīng;故选D。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蒙辞/以军中多务C.非复/吴下阿蒙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B.“蒙辞/以军中多务”停顿错误。此句意思是: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蒙”为主语,根据主谓间要停顿的原则,故正确的朗读停顿为: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B。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答案】B【详解】“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故选B。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C【详解】A.动词,掌管/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5.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答案】A【详解】A.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A。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孰若孤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答案】C【详解】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C既——即。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答案】C【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所以C项的“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故选C。8.下面加点字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B.自以为大有所益

屠自后断其股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当涉猎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而时习之【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表承接/表转折;B.自己/从;C.都是“只是”的意思;D.这/代词,代学过的知识;故选C。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大惊曰:“……非复吴下阿蒙!”【答案】C【详解】A.“当”解释为:动词,掌握/动词,应当;B.“以”解释为:介词,用/动词,认为;C.“见”解释为:动词,了解、认清;D.“大”解释为:形容词,年长/副词,非常;故选C。10.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B.“卿今当涂掌事”和“卿今者才略”两句中的“今”的意思相同,都是“现在”的意思。C.本文中鲁肃的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答案】C【详解】应是“侧面表现”,而非“正面表现”。故选C。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C.及鲁肃过寻阳(才)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答案】C【详解】及:到,等到。故选C。12.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蒙词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熟若孤?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溢。【答案】C【详解】A.词——辞;B.熟——孰;D.溢——益;故选C。1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水路草木之花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学而时习之【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用、拿\与“为”连用,认为;B.连词,于是,就\介词,才;C.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D.表承接\表承接;故选D。14.选出下列成语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

)A.吴下阿蒙——吕蒙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B.半部论语——赵括

纸上谈兵——赵普C.闻鸡起舞——祖逖

韦编三绝——孔子D.老马识途——管仲

程门立雪——程颐【答案】B【详解】B.有误。改为:半部论语——赵普

纸上谈兵——赵括。故选B。15.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往的事情罢了。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离开了。【答案】B【详解】“但”在句中是“只,只是”的意思;“往事”指历史,“见往事”的意思是“了解历史”。所以该句正确的翻译应为:只是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故选B。1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尊君在不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A【详解】B.“邪”同“耶”;C.“不”同“否”;D.“说”同“悦”;故选A。1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B.“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不是“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而是“侧面”表现;故选C。18.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谏水记闻》等。B.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答案】B【详解】B.“断代体”错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B。19.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积极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答案】C【详解】C.“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不正确,应为: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学有所成。故选C。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答案】D【详解】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是: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不是“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故选D。2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B.蒙辞以/军中多务C.蒙/乃始/就学D.非复/吴下阿蒙【答案】B【详解】B.根据主谓间要停顿的原则,“蒙辞以军中多务”正确的朗读停顿为: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B。22.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答案】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解释错误,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2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C.自以为/大有所益 D.肃/遂拜蒙母【答案】B【详解】B.正确划分是: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故选B。2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B项正确,其他各项应该断句为:A:蒙/辞以军中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答案】D【详解】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司马池之子。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26.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答案】B【详解】B.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B。27.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C.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答案】B【详解】B.句意: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耳”应为表示限制的语气。故选B。二、填空题28.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约()年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因此命名为《资治通鉴》。(2)古代文言文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以下意思写出出自本文的相应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答案】(1)资治通鉴编年体1362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1)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详解】(1)《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2)明确思路:《孙权劝学》一文中总结出来的成语。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结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29.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朝代)的,他是著名的、。(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礼》《》等书。【答案】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北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诗书春秋【详解】(1)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2)-(4)考查根据提示提取文中的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要求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通过鲁肃的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5)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与掌握。“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0.按要求默写填空。(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为由推托。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2)鲁肃发现吕蒙今非昔比,表示惊叹的话是:“。”(3)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答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军中多务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详解】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能根据设计的具体语境恰当默写填空。注意避免错别字,如“涂”不要误写为“途”,“卿”不要误写为“聊”。31.(1)《孙权劝学》选自《》,这本书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答案】(1)《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战国(2)《易》《书》《礼》【详解】这是有关对文学名著和作家作品的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里学生应掌握“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有关常识。32.填空。(1)孙权建议吕蒙采用的学习方法是:,。(2)《孙权劝学》中描写孙权劝学成果的句子是:,!(3)《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4)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答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战国易书礼【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卿、鉴。3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卿岂涉孰刮遂【答案】qīngqǐshèshúguāsuì【详解】考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考生对课本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点睛】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3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卿今当涂掌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答案】qīngyéshèguā【详解】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与书写。邪:多音字,常用读音有两个xié、yé,这里读作yé,通“耶”,语气词。“涉”“刮”不要取半边“步”“舌”字的读音。3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涉猎()

编纂()

遂拜蒙母()

刮目相待()【答案】shèzuǎnsuìguā【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涉猎(shèliè):意思是粗略地阅读、浏览,不深入钻研。编纂(biānzuǎn):整理收集资料,编写较大的著作。遂(suì):于是,就。刮目相待(guāmùxiāngdài):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36.写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今义:博士:古义:今义:(2)但当涉猎但:古义:今义:(3)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今义:(4)见往事耳耳:古义:今义:【答案】古时王侯的自称孤单、孤儿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只转折连词开始从事表示顺承的连词表示语气的助词耳朵【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本题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均为课文中的基础词汇,要重点记忆。【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古汉语实词的含义要从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加以理解和记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3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即更刮目相待()【答案】(1)推脱(2)粗略地阅读(3)了解(4)到了……的时候(5)于是,就(6)另,另外【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脱。辞,推脱。(2)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3)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4)句意为: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了……的时候。(5)句意为: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就告别了。遂,于是,就。(6)句意为: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更,另,另外。38.解释下面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答案】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39.在语句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今义:【答案】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称。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详解】(1)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称;(2)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往事: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4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2)但当涉猎古义:今义:(3)见往事耳古义:今义:【答案】(1)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2)只,只是但是,表转折(3)历史过去的事情【详解】“古今异义”指那些字形一样,但是意义和现代汉语已不相同的文言现象。文言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词,它们的意义古今有了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贬色彩发生变化。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搜集和整理。如本题中的“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4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今义()(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3)见往事耳古义()今义()(4)但当涉猎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古义: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3)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4)古义:只,只是今义:不过,可是【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1)句意:我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句意:我难道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古义: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3)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4)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可是。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今义:。(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今义:。(3)但当涉猎

古义:。今义:。(4)见往事耳

古义:。今义:。【答案】(1)孤:(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单独;独特的;幼年失去父母的(2)博士:(古)指专管经学传授的官员(今)现一般指学位的最高级别(3)但:(古)只是(今)表转折(4)往事:(古)历史(今)以往的事情【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现一般指学位的最高级别;“但”: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往事”,古义,历史。今义,以往的事情。4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孙权建议吕蒙采用的学习方法是:,。(2)《孙权劝学》中描写孙权劝学成果的句子是:,!【答案】(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详解】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涉,卿。44.辨析古今异义。(1)治:(古义)(今义)(2)博士:(古义)(今义)(3)但:(古义)(今义)(4)往事:(古义)(今义)【答案】(1)研究治理(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一种学位(3)只,只是表转折的连词(4)指历史过去的事【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单音节和双音节古今异义词的题目。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古义要根据上下文去判断词义,今义要考查学生平时对现代汉语的积累。4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但当涉猎

(6)见往事耳

(7)孰若孤

(8)蒙乃始就学(9)及鲁肃过寻阳

(10)卿今者才略

(11)非复吴下阿蒙(12)即更刮目相待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肃遂拜蒙母【答案】(1)谓:对……说,告诉(2)当涂:当道,当权(3)辞:推托以:用务:事务(4)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5)涉猎:粗略地阅读(6)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7)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8)乃:于是,就(9)及:到,等到过:经过(10)才略:才干和谋略(11)非复:不再是(12)更:重新(13)见:知晓(14)遂:于是,就【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及:到,等到。过:经过。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即更刮目相待()

(6)蒙乃始就学()(7)见往事耳()

(8)卿今者才略()【答案】(1)当道,当权(2)推托(3)研究(4)粗略地阅读(5)擦拭(6)于是,就(7)了解(8)才干和谋略【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治”:研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乃”作为虚词的意思或作用,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中考真题中考真题一、一、课内阅读(一)(2020·四川阿坝·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 B.见往事耳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B.蒙乃始就学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下车引之D.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答案】1.A2.A3.C【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A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治”是“研究”,不是“管理”。故选A。2.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A.以(都是“用、拿”的意思);B.乃(于是、就/表示判断,是);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元方);D.而(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A。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所以C项的“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二)(2020·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 B.见往事耳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 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答案】4.A5.A6.C7.(1)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2)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解析】4.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治:研究。故选A。5.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A.两人都解释为:用、拿;B.于是、就/表示判断,是;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元方;D.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A。6.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故选C。7.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重难点词语有: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2)重难点词语有: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点睛】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二、对比阅读(一)(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释】

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见往事耳

见:

(2)及鲁肃过寻阳

及:(3)肃意尚轻蒙

轻:

(4)遂往诣蒙

诣:9.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肃于是越席就之。11.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12.【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8.了解到,等到轻视,看不起拜访9.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10.(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意对即可,酌情给分。11.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12.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意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2)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3)句意: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轻:轻视,看不起。(4)句意:于是去拜访吕蒙。诣:拜访。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今东西虽为一家”是陈述现象,其后可断开,“而关羽实虎熊也”是述说实际情况,“计可不预定”是得出的结论,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可不预定。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辞,推托;以,用;务,事务。(2)重点词:越,越过;就,靠近。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一空。乙文中,“肃意尚轻蒙”,是因为甲文中写的吕蒙起初不学习,学识浅薄。由甲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当初吕蒙才略很低,被人称为“吴下阿蒙”。第二空。乙文中,鲁肃敬过寻阳,与蒙论议,得到吕蒙给他谋划的五条计策,不由得大为吃惊,更为佩服,可用甲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刮目相待”填空。12.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甲乙两文的结尾均为“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是侧面描写。根据甲内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是因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惊人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让鲁肃大加赞赏,于是“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文结尾“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根据“因为肃画五策”“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可知,是因为吕蒙给鲁肃谋划了五条对付关羽的计策,让鲁肃大加赞赏。“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同样从侧面突出了吕蒙开始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劝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二)(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1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倾颓(tū) B.裨补阙漏(quē)C.为博士邪(xié) D.遂拜蒙母(zhú)14.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行阵和睦②性行淑均行:A.行走

B.品行

C.路程

D.行列(2)①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当:A.应

B.承受

C.掌管

D.相称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6.“读史可以明智”,请从两篇选文中分别找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答案】13.B14.(1)①D

②B

(2)①C

②A15.(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以死报国的大臣。(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16.《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分析】13.本题考查注音。A.倾颓(tū)——tuí;C.为博士邪(xié)——yé;D.遂拜蒙母(zhú)——suì;故选B。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词语的意思。(1)①句意: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行:行列;故选D。②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行:品行;故选B。(2)①句意:当权掌管政事。当:掌管;故选C。②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当:应当;故选A。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重点词语:悉:全、都。贞:坚贞。良:善良可靠。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2)重点词语:孤:我;以为:认为;益:好处。16.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理解认识。“读史可以明智”意思是:“读以往的历史发展,可以明白清醒。”甲文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因此《出师表》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乙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孙权劝学》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点睛】译文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三)(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初,权谓蒙及蒋饮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励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

②必先苦其心志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贤之道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以钱覆其口。B.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重修重阳楼C.①结友而别

②成礼而去D.①盖不可及也

②盖以诱敌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20.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答案】17.A18.D19.(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2)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20.示例: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分析】17.A.若:比得上\比得上;B.更:另外\还;C.苦:苦恼\使动用法,使……苦恼;D.益:好处\更加;故选A。18.A.以:都是介词,用;B.乃:都是副词,解释为“于是,就”;C.而:都表示承接,可不译;D.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表推测,大概,原来是;故选D。1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2)得:收获。宁:难道。当:应当。20.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表达。可结合人物的形象分析表达。如选择孙权,从文中孙权劝说吕蒙的话中,可看出孙权的善劝,他自己广泛涉猎,用自己读书的例子劝吕蒙学习。“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他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给吕蒙。他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或选择吕蒙。因为孙权“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劝学,蒙乃始就学,可以看出他善于听取他人行益的劝告;通过鲁肃评价他“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他的好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可见他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再如蒋钦,文中从侧面表现了蒋钦能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并积极付诸行动。【点睛】译文: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过寻阳时)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鲁肃(亲切地)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兄长现在的说法,称得上是穰侯魏娼这样的人物吗?”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像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四)(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选自《王文公文集》)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忽啼求之B.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或以钱币乞之C.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其真无马邪D.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鲁肃过浔阳(2)卿今者才略(3)父异焉(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21.D22.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23.示例:到,等到;才干和谋略;对……感到诧异;完成24.示例:①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②让(他)写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25.示例:吕蒙后天认真学习,才略进步惊人;仲永聪明过人,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可见不论先天的禀赋如何,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现在学习,如果不认真做作业、及时复习、预习,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得到好成绩。我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勤奋地学习,必能出成果。【解析】21.A.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代他所要的这些东西(纸、墨、笔、砚等);B.介词,因为/介词,用;C.代词,代指这首诗/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都是副词,只,只是;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23.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等到。②句意:你现在才干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③句意: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④句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就,完成。2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词:①务,事务;孰;谁,哪个;若;比;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令,让;作,写;称,相当、相称;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25.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能根据吕蒙和方仲永的经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谈启发即可。示例:《伤仲永》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孙权劝学》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启发:不能因为没时间就放弃学习,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发奋学习就能学有所成。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并不是聪明,如果我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能取得好成绩。【点睛】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用钱来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写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五)(2020·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2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B.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D.蒙乃始就学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C.经,儒家经典,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的“诫”与《孙权劝学》中的“劝”意义相同,均为劝诫、劝勉之义。B.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乙文则通过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C.甲文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乙文记事简练,仅通过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表现人物性格。D.甲文通过“淡泊”“宁静”与“淫慢”“险躁”的对比,来论证“静”对修身养德的重要作用;乙文通过鲁肃的语言和行为从侧面烘托吕蒙的进步之大。2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26.C27.B28.C29.①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②读书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另外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分析】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的,助词/到,动词;B.用,介词/因为;C.两个都是“只”;D.于是,就/竟然;故选C。27.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B.“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其中“孤”是“单独”的意思;故选B。28.本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甲文先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方法和途径。“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表述错;故选C。2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淫慢:放纵懈怠。句意为: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②句中重点词:士:读书人。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何:怎么。见事:知晓事情。句意为:读书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另外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点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