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所得税的概念所得税导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实现的所得(或收益)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一)所得的基本含义是法人或个人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的劳动、营业、投资或把财产、权利供他人使用而获得的连续性收入中,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指纯所得而不是总所得,即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增加的资产(总所得)减去消耗的资产后所得的余额(纯所得)指有连续来源的所得,如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收入等项,而不是指偶然所得,如继承财产、接受捐赠等收入。
(二)所得的一般分类1、营业所得2、投资所得3、劳务所得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生产经营的所得。
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或转让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IncomeTax1.应税所得是有合法来源的所得(三)应纳税的所得的基本原则纳税人从事正常生产或商业经营取得的所得,是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允许并予以保障的所得。这些所得属于各国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的范围。这是首要的条件。没有合法来源的所得,如走私、贪污、盗窃、赌博、抢劫、诈骗等非法所得,则自然就不属于所得税的应税所得,2.应税所得是有连续发生性的所得
来源于合法的所得是否都属于应税所得,目前有些国家的做法是不论是经常性的还是临时的,凡是财富的增加可收益上的收益,都列为应税所得。但大多数国家的应税,主要还是以经常发生的、连续性的收益为主。3.应税所得是扣除费用、成本等后的净收入
纳税人在取得所得的过程中,都会相应地有支出或消耗,因此,对所得进行征税,就必须首先承认这个纳税人为取得所得所发生的支出或消耗。也就是说,只有在作了合理扣除后,才能对其进行征税例外:股息、利息、红利4.应税所得是指取得的货币或实物所得
物质所得,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规则进行计量。5.应税所得是指能提高纳税能力的所得
应税所得以实际取得的为准,能够表现为纳税人经济力量的净增加。所谓实际取得的所得,是指经过交易或提供劳务等从他人处取得的货币金额,而不应包括自有财产的重估价。二、所得税产生和发展所得税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借助于战争的催生剂而首先产生于英国的。1798年英国积极组织反法联盟,进行对拿破仑一世的战争,财政大臣W.皮特(后为首相)为筹措战费,进行一系列财政、税制改革,创设“三级税”,实为所得税的雏型。但因税法不健全,漏税甚多,遂于1799年废除,采用新的所得税法,从而奠定了英国和现代所得税制度的基础。由于所得税是以所得为负税能力的标准,比较符合“公平”、“普遍”的原则,也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大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视其为“良税”,主张积极推广。进入19世纪以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继开征所得税,由临时税种发展成为经常税种,由次要税种发展成为主要税种。消费税3.8%其它2.8%所占比重相当小例:1999年美国税制结构的比例如下个人所得税48.1%公司所得税11.8%
社会保障税33.5%(属所得税的范畴)占93.4%三、所得税的类型(二)征收方式上(一)形式上1、法人所得税2、综合所得税制3、分类综合所得税制1、分类所得税制2、个人所得税分类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所得分为若干个类,根据不同的类分别征收的制度,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I1×
tr=T1
I2×
tr=T2
In×
tn=Tn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也是分为11项,对每一项有不同的政策:
缺点:一是使税制复杂化,不符合简化税制原则;二是由于税制的复杂,给征管工作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三是容易造成对某些纳税人和某些所得的歧视、,从而引起经济的扭曲;四是由于征税不考虑纳税人的收入总水平,因而可能出现税负不均衡。
优点:征收面广,对于税源(特别是零散税源)控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综合所得税制:纳税人的所有所得汇总起来按照统一的税率计算所得税,费用扣除项目复杂,采用的是累进税率。(I1+I2+I3+…+
In)×t=T综合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一是对各类纳税人和各类所得同等对待,有利于公平税负,促进竞争,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二是按照综合所得计税,既有利于国家广泛地取得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实现纳税人的合理负担;三是可以简化税制,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税制复杂而出现的一些税收漏洞。综合所得税的缺点主要有:需要纳税人服从程度高,稽征机关征管手段先进;此外,由于各类纳税人和各类所得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形式上的平等纳税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1)年度内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具有预缴性质,年终采用综合所得税制进行汇算清缴。(2)在日常征管中,把性质相近的所得加计汇总起来,对特定的项目还是分项。
3、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指兼有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的一种所得税课征制度。其理论依据是:将分类和综合所得税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具体操作为:先按分类所得税制进行源泉征收,再将各类所得汇总,按累进税率进行征收多退少补
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在设计上有两种形式:四、所得税的基本特点(四)所得税的计算因涉及成本核算和费用列支,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生产经营费用的列支等,所以要有比较完备的会计制度作基础。(一)按照纯所得征税(二)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课税对象,多得多征,少得少征,无所得不征(三)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一致,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五、所得税的税率
一般分为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在累进税率中,又分为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各国一般根据本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情况来确定自已的税率制度。税率的高低,累进的级距,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积极性发挥有一定影响。七、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一)实报实销法即按照纳税人的实际开销来确定扣除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但计算复杂,要求有比较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即对纳税人的必要费用或生活费用确定一个或多个标准,作为固定费用扣除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有失实际,且标准统一,不利于区别对待(二)标准扣除法六、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八、我国所得税的发展历程(一)我国最早提倡引进所得税是在清朝末年,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曾准备开征所得税,但由于清政府近于崩溃,未能实行。1914年北洋政府效仿西方,开征所得税,颁布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行。192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议征所得税,但议而未办。1934年对所得税进行讨论,确定开征所得税;到1936年7月国民党政府正式发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先后开征了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所得税和营业事业所得税等。(二)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新税制。1、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设有三个所得税:工商业所得税(不是独立的税种,属工商业税中的一种)、薪给报酬所得税(未开征)、存款利息所得税(1950年12月改为利息所得税)。3、1959年停征利息所得税。工商业所得税成为独立的税种2、1958年进行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1959年停征利息所得税,把工商业所得税从工商业税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之后由于受苏联非税论的影响,不再用税收调节经济,对所得税的征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4、涉外所得税税制的建立:(1)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2)1981年12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外国企业所税法》。从1982年1月1日起实施。(3)1991年4月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3、1973年的税制改革,工商业所得税仅对集体企业征收。6、内资所得税的建立和完善(1)1984年10月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中,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等一系列行政法规。(2)1985年4月设立了《集体企业所得税》。(3)1986年1月设置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实行十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是60%,超过5万元加征24%,名义税率达到84%。(4)1986年9月开征了个人收入调节税(对中国公民)。(5)1988年4月开征了《私营企业所得税》。7、1994年税制改革。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所得税);将过去对涉外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内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94年前的税制评价:从探索改革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所有制实行不同的所得税有其必然性,在调节经济、组织财政收入,推进财经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按企业所有制性质确定所得税制度的做法,其弊端和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税率不一,优惠各异,造成税负不平,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二是名义税率高,实际税负低,名实不符;三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缴纳所得税、调节税后,还要上交“两金”(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总体税负偏重,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缺乏后劲;四是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犬牙交错,亟需理顺。8、对我国所得税沿革的总结
(1)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对外资企业采取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实践有这样做是必要的,对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9.4万户,实际使用外资6919亿美元。2006年外资企业缴纳各类税款79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21.1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上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继续采取内资、外资企业不同的税收政策,必将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影响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而内资、外资企业所得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一是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差异较大,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平、苦乐不均。二是原内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扭曲了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三是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实施1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针对新情况及时完善和修订。以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的许多重要税收政策,也需要及时补充到法律中。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整体效益近年来有较大提高,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借鉴国际税制改革经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两税顺利实现了合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6日,表决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对企业税负和财政收入的影响:实行新税法,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内资企业来说,主要是减轻税收负担;对外资企业来说,税负将略有上升,但由于对老企业采取了一定期限的过渡优惠措施,因此,不会对其生产经营产生大的影响。国际经验表明,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良好的经济态势、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法制环境和政府服务等,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税收优惠只是一个方面,新税法的实施也不会对吸引外资产生大的影响。由于总体上降低了法定税率,2008年实施新税法,与原税法的口径相比,财政减收约93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减收约1340亿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增收约410亿元。如果考虑对原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因素,在新税法实施当年2008年带来的财政减将更大一些,但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由于总体上降低了法定税率,2008年实施新税法,与原税法的口径相比,财政减收约93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减收约1340亿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增收约410亿元。如果考虑对原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因素,在新税法实施当年2008年带来的财政减将更大一些,但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第一章企业所得税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基本概况,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征收管理。教学内容:
1、讲述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立法原则、特点和作用,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理论问题。2、讲述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3、讲述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不准扣除的项目、年度亏损弥补办法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特殊规定4、讲述纳税年度的确定、税务机关核定应税所得额的规定、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应税所得额的确定、纳税人获得各种补贴收入计税的规定、减免或返还流转税额的税前处理规定、出口退税的税前处理规定5、讲述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递延资产的扣除与摊销、流动资产及存货的计价6、讲述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对已纳税额的扣除、境外境内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核定征收方式与税款的计算、清算期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7、讲述企业所得税减税免税的基本政策、区域性的减税免税政策、企业所得税行业性的减税免税政策及企业所得税的其他减税免税政策8、讲述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时间、征收方法和纳税地点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概述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enterpriseincometax)(国外通常称公司所得税(companyincometax)或法人所得税(corporateincometax),我国之所以称为企业所得税,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仍有大量企业未实行公司化改制,但从长远看,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改称为公司所得税更为科学。)是对公司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调节企业收益水平、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间分配关系的重要税种。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将企业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企业
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方法征税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三、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原则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原则(一)税负公平的原则(四)参照国际惯例原则(二)科学发展观原则(三)发挥调控作用原则(五)有利于征管的原则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中法》第一条规定,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外,凡在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第二节、纳税人和征税对象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什么?新税法采用了“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作了明确界定。把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税收管辖权的有效行使。“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不包括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同时,依法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其他非企业组织也属于税法所规定的“企业”的范畴。这些非企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外国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组织。“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所谓管理和控制是指具有决定权和决策权的机构;所谓“实质性”,是指客观事实上的管理和控制,而非法律表面上的管理和控制.“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1)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机构、场所包括该企业的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2)对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的企业而言,“机构、场所”包括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其中,工厂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场所,农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所,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则包括矿山、矿井等生产场所。(3)对于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企业而言,“机构、场所”如建筑物所在地、安装设备所在地、修理场地、勘探场地等。(4)对于通过代理人从事经营的企业而言,是指营业代理人。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代为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由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代为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法律后果的人,称为被代理人,又称本人。
在实务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单位或者个人是否构成了营业代理人:①、经常代表委托人接洽采购业务,并签订购货合同,代为采购商品;②、与委托人签订代理协议或者合同,经常储存属于委托人的产品或者商品,并代表委托人向他人交付其产品或者商品;③、有权经常代表委托人签订销货合同或者接受订货;④经常代理委托人从事货物采购、销售以外的经营活动。(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这是一项兜底条款,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兴机构、场所问题。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包括依照外国法律法规在境外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境外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可能会成为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我国非居民企业纳税人(比如在中国境内取得收入,也可能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并取得收入),也可能会成为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我国居民企业纳税人(比如其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但是不论其为居民企业还是非居民企业,都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都适用企业所得税法,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不适用企业所得税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是以投资人的个人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的,其生产经营所得也即出资人个人所得而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本身没有独立的财产和所得,所以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因此,合伙企业也是以合伙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的,所以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A公司是依照韩国法律在韩国注册成立的企业,该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在韩国。A公司为销售的便利,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办事机构。A公司是否属于中国的非居民企业?例子1由于A公司是依照韩国法律在韩国注册成立的企业,该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在韩国,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A公司不属于中国的居民企业。由于A公司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办事机构,根据条例第五条的规定,A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了机构、场所,所以属于中国的非居民企业。A公司在依照日本法律在日本注册成立的企业,该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在日本。A公司为销售的便利,在北京寻找了一位营业合理人。该营业合理人可以代表A公司接洽采购业务,并签订购货合同,代为采购商品。A公司是否属于中国的非居民企业?例子2由于A公司是依照日本法律在日注册成立的企业,该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在日本,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A公司不属于中国的居民企业。由于A公司在北京寻找了一位营业代理人,该营业代理人可以代表A公司接洽采购业务,并签订购货合同,代为采购商品。该营业机构构成子A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A公司属于中国的非居民企业。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一)居民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居民企业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作为征税对象。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以及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二)非居民纳税人的征税对象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所得税;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负无限纳税义务负有限纳税义务涉及税收管辖权问题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管辖权分为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凡属本国居民都必须履行本国的纳税义务,而不论其所得来源于何地;凡不属于本国的居民,则无须履行本国的纳税义务,即使有来源于本国的所得也不例外。居民管辖权是根据属人原则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属人原则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法律约束的对象是本国的人,凡属本国的人都受本国法律的约束,不论其在何地;凡不属本国的人,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即使是在本国发生的事。例:甲、乙两国都同时采用居民管辖权,如何征税?甲国乙国A居民B居民1234√√××不产生重复征税√√
地域管辖权:凡属来源于本国的所得,都要履行本国的纳税义务,而不论其是哪国人;凡不属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则无须履行本国的纳税义务,即使本国人也不例外。地域管辖权是根据属地原则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
属地原则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以本国的疆域范围作基准,凡属本国疆域内的任何事都受法律约束,而不论是何种人,凡不属本国疆域内发生的则不受本国法律约束,即使本国人也不例外。例:甲、乙两国都同时采用地域管辖权,如何征税?甲国乙国A居民B居民1234√√××√√不产生重复征税例:甲、乙两国都同时采用两种管辖权,如何征税?甲国乙国A居民B居民1234√√√√√√产生重复征税(国际双重征税)国际双重征税这种不合理现象,不利于跨国经营的发展,所以国际上通常采取避免的方式,避免两个国家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经济所得同时征税。避免的方法有三种:2、扣除法:该国不愿意放弃这部分税款,将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作为本国的费用扣除。所得=收入-费用。3、抵免限额(后面再具体讲授)1、免除(税)法:又称豁免法,是指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对本国居民取得来自国外的所得免予征税。缴过的不再缴了,即所得×0%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税率1、基本税率25%2、低税率20%适用于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适用于:1、在中国境内未设有机构、场所,或者虽设有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机构、场所没有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
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第四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①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②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请注意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的关系。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纳税人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为一个纳税年度
1、采用历年制(1月1日~12月31日)的有:中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巴拉圭、洪都拉斯、秘鲁、巴拿马、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塞浦路斯、约旦、朝鲜、马来西亚、阿曼、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中非帝国、象牙海岸、利比里亚、利比亚、卢旺达、塞内加尔、索马里、多哥、赞比亚等。
2.采用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制的有:丹麦、加拿大、英国、纽埃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科威特、新加坡、尼日利亚等。
3.采用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制的有:瑞典、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冈比亚、加纳、肯尼亚、毛里求斯、苏丹、坦桑尼亚等。
4.采用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制的有:美国、海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
5.其他类型的有:(1)阿富汗、伊朗:3月21日至次年3月20日;(2)尼泊尔:7月16日至次年7月15日;(3)土耳其:3月至次年2月;(4)埃塞俄比亚:7月8日至次年7月7日;(5)阿根廷:11月至次的10月;(6)卢森堡:5月至次年4月;(7)沙特阿拉伯:10月15日至次年10月14日。应注意理解以下问题:(一)纳税年度:我国的纳税年度为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特殊情况下纳税年度的确定:1、中间开业或停业(不足12个月)的,以实际经营期为纳税年度;2、发生清算的,以清算期间为纳税年度。(二)应纳税所得额(计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会计所得)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所得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
应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基础,两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按财务会计制度计算出的会计所得,要按照税法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使之成为应税所得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财务会计制度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各自的目的来看,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在计算内容、标准、方法上作出规定;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按照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用税法处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两者的目的是不完全一致的。
2、依据税法对纳税人的收益以及与收益有关的成本、费用、资产、债权、债务等事项进行税收处理,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做法,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3、我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仍保留各自的财务处理特点。制定统一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是规范所得税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两者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体现国家利益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应税所得会计所得法律基础税法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法规目的为计算国家应收的税款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信息,体现的是投资者、股东等私人利益。用列表的形式表示为:企业取得收入的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一)收入总额的确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企业取得的一般收入有:(一)销售货物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
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五)利息收入
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六)租金收入
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
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九)其他收入
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上述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即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根据其他方法确定,并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该债券必须是收益可以确定,同时该企业还要有意图和能力将其变现的债券。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包括: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第一,、企业资产溢余收入是指企业资产在盘点或者清查时所产生的超过账面价值的收入。第二、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是企业在事先收取包装物押金的情况下,对没有退还包装物,从而使得企业没收该押金所获得的收入。包装物收取的押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收取押金,一种是为促使购货人退回将已作价并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而收取的押金。第三、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是指由于债权人自身的原因而导致确实无法偿付或不用偿付的债务。对于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视同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一项额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第四、企业已做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应作为企业的收入。坏账是指已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于已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不可能产生现金流,其已不符合资产定义,故应将其及时从资产中剔除,转作损失、费用处理掉。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转作坏账损失处理后,若又收回全部或部分时,则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先冲销原分录,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货记“管理费用”科目,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分录,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第五、债务重组收入是指企业在债务重组中所获得的收入。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作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第六、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第七、违约金收入是指企业所收取的违约金。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偿付给守约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违约金收入应当在企业实际收到违约金时计入企业收入。案例A公司2008年度取得以下收入(1)销售商品收入200万元;(2)某企业违反合同,支付违约金100万元;(3)获得股息100万元;(4)由于债权人的原因,A公司所欠100万元货物确实无法偿付;(5)转让无形资产收入100万元。A公司2008年度取得的属于“其他收入”总额是多少?答案只有(2)、(4)项属于其他收入。总额是:100+100=200万元。2.特殊收入的确认(列举4项)(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①注释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2)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②注释
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③注释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4)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或利润分配等用途的,④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注释①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这其实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一个例外,接近于收付实现制原则,主要是出于纳税必要资金的考虑。新会计准则规定,对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货物(货款回收期一般超过3年),其实质相当于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了一笔信贷资金,因而企业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并相应冲减财务费用。考虑到在整个回收期内企业确认的收入总额是一致的,同时考虑到与增值税政策的衔接,税法拟不采用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分期收款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金额。企业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1.已完工作的测量。2.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3.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应当在纳税年度结束时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注释②注释③产品分成,即多家企业在合作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合作各方对合作生产出的产品按照约定进行分配,并以此作为生产经营收入。由于产品分成是一种以实物代替货币作为收入的,而产品的价格又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而波动,因此只有在分得产品的时刻确认收入的实现,才能够体现生产经营的真实所得。这一确认收入实现的标准,也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一个例外。注释④
第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作为收入,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实践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典型事例是以股权换股权(股权置换)、以债权换债权等,其所得是对方等价的资产。
第二,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这些用途中,有些情况下可能是出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但是有些情况是企业意图规避法律,逃避纳税义务。为了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本条规定上述行为均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由于在这些行为过程中对货物、财产和劳务没有以货币进行计价,也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其收入,计算应纳税额。
(二)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包括:是指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企业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政府性基金是指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①②③④什么是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目前的政府包括五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只有上述五级政府才有资格拨付财政资金。接受财政拨款的单位必须是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一般而言,企业都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因此,企业不能成为财政拨款的接受主体。行政事业性收费满足的条件?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满足五个条件:第一,收费主体是企业,这里的企业应当是广义的企业,既包括狭义的企业,也包括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第二,收费依据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以上的规范性文件,其他规定不能成为收费依据;第三,该项收费是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的,未经过国务院规定的程序批准的收费不是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所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第四,该项收费是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第五,该项收费必须纳入财政管理,尚未纳入财政管理的类似收入不是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所称的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应当满足的要件?政府性基金应当满足五个要件:第一,收费主体是企业,同样是广义的企业,既包括狭义的企业,也包括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第二,收费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一般而言,这里的“有关规定”应当指国务院所制定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务地方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规定不能成为收费依据;第三,企业收费的性质属于“代收”,企业收费是代政府收取的,而不是企业自身要收取的;第四,该项收费是具有专项用途的;第五,所收费用属于财政资金,目前尚未有对财政资金进行界定的法律规范。一般认为,财政资金是应当进入国库的资金,目前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因此,政府性基金不一定要纳入预算管理。什么是财政性资金
?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免税收入包括:(一)国债利息收入;(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什么是国债利息收入?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实物券式、记账式三种。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一)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
前款规定的非营利组织的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三)准予扣除项目的确定1、税前扣除项目的原则扣除的原理:123税法标准据实扣除不予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2、扣除项目的范围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构成合理的支出应当具备四个要件:收益性支出就是指与本期收益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支出,即该项支出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如企业支付的工资等资本性支出则是指不仅与本期收益有因果关系的支出,而且与以后的几个会计期间的收益也有因果关系的支出。如为建造建筑物所负担的利息。
基本扣除项目
损失及扣除的其他支出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税法所指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会计意义上的成本概念有所不同。会计上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是对象化的费用,针对一定的产出物计算归集的。在实务中,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目的不同,会计收入分类侧重于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和经常性,税法收入分类的基础是税收政策待遇的异同。因此,税法中成本归集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还包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材料、转让技术等)和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思考:可以扣除的少了哪些税?为什么没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商品税,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税不重征,能避免重复征税,而且增值税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嫁给购买方,是一种价外税,实际上并非由企业所负担,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中的实际发生和负担原则,这部分支出的所谓增值税税金,是不允许税前列支扣除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是依据应税收入减去扣除项目的余额计算得到,本质上是企业利润分配的支出,是国家参与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一种形式,而非为取得经营收入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能作为企业的税金在税前扣除。1993年7月1日之前借:银行存款贷:销售-产品销售收入借:销售-产品销售收入贷:应交税金-产品销售税金1993年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借:银行存款贷:产品销售收入借:产品销售收入贷:应交税金-产品销售税金1994年1月1日之后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价内税价外税销售货物的账务处理限定条件扣除项目(列举了17项目)税法>>第七章>>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3、具体扣除项目和标准(1)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没有标准)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包括基本工资、资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新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企业真实合理的工资支出都可在税前据实扣除。
对工资支出合理性的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雇员实际提供了服务;二是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合理的。实际操作中主要考虑雇员的职责、过去的报酬情况,以及雇员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等相关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2)三项经费:企业发生的三项经费按标准扣除,未超过标准的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①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具体规定:②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③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目的:减少了所得税的税基,提高企业的税后净利,特别是对高收入行业的净利润影响很大,如银行业、房地产业等。注:职工福利经费及教育经费仍然有比例限制,但不再是“提取”而是要发生“支出”,只提不用是不行的。)案例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0年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为100万元,其中福利费本期发生16万元,拨缴的工会经费为4万元,已经取得工会拨缴收据,实际发生职工教育经费2万元,该企业2010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何进行纳税调整?项目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列支1642税法准扣100×14%=14100×2%=2100×2.5%=2.5企业多列+2+20利润调整+2+20实例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08年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为100万元,计提三项经费18.5万元,其中福利费本期发生12万元,拨缴的工会经费为2万元,已经取得工会拨缴收据,实际发生职工教育经费2万元,该企业2008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税为()万元。A、2
B、1.5
C、0
D、2.5福利费扣除限额为100×14%=14万元,实际发生12万元,准予扣除12万元;工会经费扣除限额=100×2%=2万元,实际发生2万元,可以据实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100×2.5%=2.5万元,实际发生2万元,可以据实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5-(12+2+2)=2.5万元,答案选D。(3)社会保险费
①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②企业为在本任职或者受雇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③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五费一金”职工工资总额5%以内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2(4)利息费用的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许扣除。
【例3】某企业年初,因生产经营需要,向金融机构借款800万元,期限三年,利率为6%;向非金融机构借款200万元,期限三年,利率为8%;全年实际计提借款利息共计64万元。计算借款利息的扣除数额和不允许扣除的借款利息数额。实例1借款利息的扣除数额=800×6%+200×6%=60(万元)不允许扣除借款利息的数额=200×(8%-6%)=4(万元)企业列支:64万元税法准扣:60万元企业多(或少)列:4万元纳税调整:+4万元某企业某年度实际发生财务费用16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88万元,利息支出的构成如下:①向某专业银行贷款100万元,月利率8‰,全年付息9.6万元;②向某投资公司贷款30万元,农行同期利息率8‰,该公司经批准上浮20﹪的利率,该企业按月利率10‰支付全年利息3.6万元;③向某企业拆借半年期资金20万元,银行同期利率6‰,该企业实际按14‰的月利率支付半年的资金利息1.68万元。计算该企业准予扣除的利息支出。实例2企业列支:9.6+3.6+1.68
=14.88税法准扣:9.6+30×8‰×(1+20%)×12+20×6‰×6=13.776企业多(或少)列:1.104纳税调整:+1.104万元
(5)借款费用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在实务操作中,纳税人借款未指明用途的,其借款费用应按经营性活动和资本性支出占用资金比例,合理计算应计入有关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和可直接扣除的借款费用。具体表现为: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②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予以资本化,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可在发生当期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固定资产,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规定提取折旧费用。融资租赁是指在实质上转移与一项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一种租赁。以经营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固定资产,其符合独产纳税人交易原则的租金可根据受益时间,均匀扣除。对外投资而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不得作为纳税人的经营性费用在税前扣除。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
税法>>第七章>>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算(6)汇兑损失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7)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是正常的商业做法,但商业招待又不可避免包括个人消费的成份,在许多情况下,无法将商业招待与个人消费区分开。因此,国际上许多国家采取对企业业务招待费支出在税前"打折"扣除的做法,比如意大利,业务招待费的30%属于商业招待可在税前扣除,加拿大为80%,美国、新西兰为50%.借鉴国际做法,结合原税法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限制扣除的经验,同时考虑到业务招待费管理难度大,坚持从严控制的要求,实施条例规定,案例某公司为居民企业,2010年度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业务招待费26.5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2010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多少?企业列支:26.5万元税法准扣:15.9万元
(26.5×60%=15.9﹤5000×5‰=25万元)企业多列:10.6万元纳税调整:调增10.6万元
该公司2008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0+10.6)×25%=5.15万元20111107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8)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扣除一是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性质相似,应统一处理;二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是企业正常经营必须的营销费用,应允许在税前扣除;三是广告费具有一次投入大、受益期长的特点;四是目前我国的广告市场不规范,有的甚至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实行每年比例限制扣除,有利于收入与支出配比,符合广告费支出一次投入大、受益期长的特点,也有利于规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实例某电信企业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万元,本年度发生广告费220万元,业务宣传费36万元,如何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列支:256万元税法准扣:1600×15%=240万元企业多列:16万元纳税调整:调增16万元特殊企业:化妆品、医药和饮料制造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特殊企业:烟草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9)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A公司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了用于环境、生态恢复等的专项资金100万元,并在2008年度进行了税前扣除,当年实际使用50万元。2009年度该资金中的50万元改变了用途,该公司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案例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资金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该公司应当将该50万元并入2009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10)租赁费②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分期扣除。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11)劳动保护费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某大型工业企业2008年3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使用,租期1年,一次性支出租金12万元;6月1日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机器设备1台,租期2年,当年支付租金15万元。公司计算当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扣除的租赁费用为(
)万元。
A10B12C15D27每个月应分摊1万元费用,2008年使用受益10个月,在税前应扣除的经营租赁费用为10万元。
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被认定为融资租赁:在租赁期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会计利润=3000-2200-150-400-140-14-6-7-8=75万元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限额=75×12%=9万元,实际发生8万元,可据实扣除。企业列支:37万元税法准扣:24万元=200×12%企业多列:13万元纳税调整:调增13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13)×25%=53.25万元例1
某企业2010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200万元,经注册会计师核查,当年“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了通过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公益性图书馆捐赠37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2)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扣除的公益性捐赠,必面符合这三个条件:①看性质:公益性②看途径: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③看数额:会计利润总额的12%以内。例2
某居民企业2008年度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总额3000万元,发生销售成本2200万元、财务费用150万元、管理费用400万元(其中含业务招待费用15万元),上缴增值税60万元、消费税14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4万元、教育费附加6万元,“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罚款7万元、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地区捐赠8万元。该企业在计算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准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的金额是多少万元?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所称公益事业是指:(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企业转让各类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允许扣除。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准予扣除。(14)有关资产的费用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折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碱锰电池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条令.新亮点-内务条令解读
- 2024年度卫生间工程承建协议
-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条款
- 2024宾馆租赁与管理协议
- 2024年产品销售与购买具体协议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精美课件
- 2024年食品加工定制服务协议模板
- 造价课件八工业管道
- 驾驶员车辆管理制度15篇
- 大学体育与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吉林师范大学
- 脱不花三十天沟通训练营
- 小学三年级八班家长会课件
- 初三家长会数学课件
-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PPT
- GB/T 34474.1-2017钢中带状组织的评定第1部分:标准评级图法
- GB/T 25071-2010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与代码
- 核医学在血液与淋巴系统中的应用
- 第一章 符号的世界和符号学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