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010203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文体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主题明确而集中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课题释义故都的秋表明描写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是描写的内容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故都故都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件,日本侵占了东北全境。1933年1月,攻陷了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地——山海关。2月23日,日军调集关东军第六、第八师团等部及部分伪军共10余万人,兵分三路向热河进犯,不到10天的时间就攻陷了热河省会承德。1935年1月18日,日军诬称驻守热察边区的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有碍行政,要求将察哈尔省沽源以东、长城以北地区划归热河省。随后,不断地向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相继制造了两次“察东事件”。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7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郁达夫本身是浙江人,在到达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作者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有声,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色,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课文结构: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用对比手法写出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指出北国之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出对北国之秋的热爱。第二部分(3~12):共分六层。第一层(3):小院秋景。第二层(4):秋槐落蕊。第三层(5):秋蝉残鸣。第四层(6~10):雨后话凉。第五层(11):北国秋果。第六层(12):议论赞美。第二部分(3~12):描摹了故都北平的清秋景象,集中描绘了五种景况。第12段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美北国之秋。第三部分(13~14):用对比的手法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到2段点明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征,运用对比手法,写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结尾部分也用对比手法,写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黄酒白干稀饭馍馍鲈鱼大蟹黄犬骆驼
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南国的秋北国的秋本体喻体黄酒白干甘甜可口回味不永稀饭馍馍食之有味
不浓易饿鲈鱼大蟹黄犬骆驼玲珑小巧逗玩邀宠味美细腻剔刺而食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有味耐饥如秋之隽永可大快朵颐得秋之爽气跋涉千万里有秋之阔远平淡稀薄柔美狭仄(短)浓烈厚实刚烈大气文章一共写了五幅故都秋景图。故都秋景图小院秋景图(3)秋槐落蕊图(4)秋蝉残鸣图(5)秋雨话凉图(6-10)清秋佳果图(1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秋景图1、小院秋景图清——“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静——“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悲凉——“一椽破屋、破壁腰中”“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第二幅:秋槐落蕊图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静——“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第三幅画面:秋蝉残鸣图清——蝉声凄清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蝉的残鸣。悲凉——残声的微弱第四幅:秋雨话凉图清——秋雨凄清萧瑟静——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悲凉——“灰沉沉的天、“天可真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第五幅画面:秋果奇景图清——秋枣颜色淡绿微黄静——“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悲凉——“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思考: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又有“悲凉”之情夹杂其中。观点一:这与文章的主旨有关。观点二:这与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关。观点三:这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有关。作者为什么围绕“清、静、悲凉”这三个特点来描写故都的秋。生平经历: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他曾经被日本人辱骂为“东亚病夫”个人性格:忧郁、沉寂的性格。文学观念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2段)记叙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佳日秋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品味向往赞美眷恋总写(13-14段)总写(1-2段)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本文通过作者对北平秋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四制
- 轻钢墙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保湿防水润唇膏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隧道冲洗施工方案
- 内江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聘员额人员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五年级英语下册
- 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年产20吨间苯三酚原料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亳州2024年安徽亳州涡阳县招聘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9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消防用电安全培训
- 绞车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基层法治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 DBJ51T 108-2018 四川省建筑岩土工程测量标准
- 2025年国家保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解析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CB/T 3784-1996木材产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 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共1000题)
- 303093 池国华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3版)》思考题和案例分析答案
- 学校安全工作记录表
- 产科运用PDCA循环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