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4.2.2章节,重点探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功能,以及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此外,课程还将详细介绍营养物质如何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组织和器官,对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帮助学生建立起消化系统与人体营养摄取之间的联系,理解消化吸收过程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生理学知识相融合,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培养其生命观念。其次,通过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再者,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观察,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最后,通过关注消化吸收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生物学学科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强调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胆囊等器官的组成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举例:讲解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如何开始淀粉的消化,胃中的胃蛋白酶如何分解蛋白质,小肠如何成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2)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淀粉的分解、蛋白质的降解、脂肪的乳化等。

举例:详细阐述淀粉如何从口腔开始,经过胃和小肠,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如何被胃蛋白酶分解,最终转化为氨基酸;脂肪如何在小肠中被乳化,通过胆汁和胰脂肪酶的作用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3)营养物质的吸收:介绍营养物质如何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强调吸收过程的关键性。

举例:解释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如何增加吸收面积,促进营养物质的高效吸收。

2.教学难点

(1)消化酶的作用与特点:消化酶的专一性、活性受温度和pH值影响等特性。

举例:解释为什么消化酶具有专一性,以及不同消化酶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

(2)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小肠绒毛、微绒毛、粘液细胞等结构与营养物质吸收的关系。

举例:阐述小肠绒毛如何增加吸收面积,微绒毛和粘液细胞如何参与吸收过程。

(3)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消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举例:简要介绍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能量,以及这些能量如何被身体利用。

(4)消化吸收异常与疾病:探讨消化吸收不良可能导致的问题,如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腹泻等。

举例:分析消化吸收异常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结合课本中的图文资料,以生活实例辅助讲解,如用面包、鸡蛋和黄油等食物为例,说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消化酶的特性、小肠结构与功能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实验法:安排观察消化实验,如观察面包在唾液中的消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化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使用动画和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酶的作用、小肠绒毛的结构等难点内容。

(2)教学软件:运用生物学教学软件,如虚拟实验室、互动问答等,增强学生对消化吸收过程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虚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实验操作,了解消化吸收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消化吸收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权威的生物学网站和在线课程,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发布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预习指南、在线视频、互动问答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预习指南自主学习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观看视频了解消化过程,完成互动问答检验预习效果。

-采用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预习指南、在线视频、互动问答平台。

-作用和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消化和吸收有初步的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分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中深入学习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课堂导入,通过PPT展示消化系统的图片和食物消化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随后进行讲解、组织讨论和实验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PPT和动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动手进行消化实验。

-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PPT、动画、实验材料。

-作用和目的:通过直观展示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具体分析:

-讲授法用于讲解消化酶的特性、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等难点内容。

-讨论法用于分析消化酶的专一性和小肠绒毛的作用,促进学生思考。

-实验法通过观察食物在消化液中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消化过程。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知识总结和拓展研究任务,提供网络资源链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查阅资料、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知识,并进行拓展研究。

-采用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手段:网络资源、思维导图软件。

-作用和目的: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具体分析: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研究,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探讨消化吸收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知识点梳理1.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胆囊等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道与消化腺的协同作用。

2.食物的消化过程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经过胃和小肠,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小肠中的胰蛋白酶和肠腺蛋白酶将其转化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小肠中的胆汁和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3.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绒毛、微绒毛、粘液细胞等。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

-营养物质吸收的关键性: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电解质等的吸收。

4.消化酶的作用与特点

-消化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影响: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范围。

-消化酶的调节: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5.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能量利用与身体生理功能的关系。

6.消化吸收异常与疾病

-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腹泻等疾病的原因和影响。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7.生物学实验方法

-观察面包在唾液中的消化过程。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中,我尝试将生活实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如通过食物消化的具体例子来讲解消化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利用多媒体和互动问答平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课堂讨论环节有时时间控制不够精准,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此外,部分学生对消化酶特性和小肠结构的理解仍显不足。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

1.优化课堂讨论环节,提前准备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同时严格把控时间,确保教学进度与效果。

2.加强对消化酶特性和小肠结构的教学,通过更多实例和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难点知识。

3.开展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消化系统组成

-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

-消化过程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酸+甘油

-吸收机制

-小肠绒毛、被动扩散、主动运输

②重点词句

-消化酶:专一性、活性

-小肠结构:绒毛、微绒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