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目录
第一章传播概述......................................................................................................................................1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8
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14
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上)..............................................................................................................20
第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下)..............................................................................................................27
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33
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38
第八章传播效果的探索........................................................................................................................45
�
�
�
第一章传播概述
一、单选题
1.“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
A.《北史》B.《唐史》C.《宋史》D.《元史》
2.把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依据是()
A.传播的范围B.传播的规模C.传播的空间D.传播的手段
3.媒介最基本的功能是()
A.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B.维系社会
C.促进思维D.传承文化
4.发生周期不规则的传播类型是()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5.有一种观点认为传播是传者试图改变受者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共享说B.仪式说C.符号说D.影响说
6.德弗勒的传播模式对以往线性传播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循环机能B.控制机能C.反馈机能D.噪音机能
7.传播的功能可以分为工具性传播和消遣性传播,下列学者中强调消遣性传播的是()
A.李普曼B.皮亚杰C.斯蒂芬森D.拉斯韦尔
8.赖特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功能”说基础上添加的功能是()
A.监测环境B.协调社会关系C.传承社会遗产D.提供娱乐
二、多选题
9.传播的线性模式包括()
A.拉斯韦尔模式B.德弗勒模式C.申农一韦弗模式D.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E.布雷多克模式
10.布雷多克为拉斯韦尔5W模式添加的环节是()
A.讯息B.情境C.媒介D.受者
E.动机
11.传播的四大功能是指()
A.协调社会各个部分B.监测环境C.传承社会遗产D.提升科技水平
1
�
�
�
E.调节身心
12.拉斯韦尔把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
A.传递信息B.监视环境C.协调社会D.舆论监督
E.传承社会遗产
三、名词解释题
13.“自我达成的预言”
四、简答题
14.控制论模式有哪些不足?
15.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并克服其负功能?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传播”一词至少在1400年前就出现了,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以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注意区分“人类传播”二分法和四分法的分类依据。二分法的着眼点:传播的技术、手段。人
类传播可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四分法的着眼点:传播的范围、规模(即参加者的多少、空间的大小)。
人类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媒介最基本的功能是传受信息,即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际传播的发生周期。结合下表进行识记。
需注意的是,选项B,群体传播是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其传播频率、发生周期具
有一定规律。故本题选A。
2
�
�
�
5.答案:D
解析:“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此
说的优点是正确地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现象。
故本题选D。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
该模式对以往线性传播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传播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关键
看传者对“反馈”重视的程度如何。故本题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播“二功能说”的相关代表人物。
故本题选择C选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赖特提出的大众传播功能的相关观点。需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辨别拉斯韦尔、赖特等人
的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不同观点。具体参考下图,选择D选项。
3
�
�
�
9.答案:ACE
解析:线性传播模式即单向传播模式,只有从信源到信宿的信息输入,而没有从信宿传回信源的反馈输出。
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布雷多克的7W模式都属于线性传播模式。选项BD,属
于双向传播模式。故选ACE。
10.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多克的“7W模式”。考生需识记该模式与5W模式的区别。
相较5W模式,添加了情境(在什么情况下)和动机(为了什么目的)这两个环节。故选择BE。
11.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传播的四大功能。考生可结合下表识记。
4
�
�
�
故选ABCE。
12.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查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三功能说”。考生需识记。
故本题选择BCE。
13.答案: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一个论点,认为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
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14.答案:(1)首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2)其次,
循环性的表述,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3)
最后,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
15.答案:首先,从受者的角度来说,一是不可轻信大众媒介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二
是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包括人际信息来源),在比较、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其次,
从传者的角度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之又慎地防止对环
境作歪曲的反映。最后,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并以此贡献于社会,
切实地帮助大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
【延伸知识点】
1.信息传受的第一个层次是()
A.解码B.感知C.理解D.释码
2.最先明确界定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传播模式是()
5
�
�
�
A.德弗勒模式B.丹斯模式C.拉斯韦尔模式D.申农一韦弗模式
3.拉斯韦尔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
A.对谁B.说什么C.取得什么效果D.通过什么渠道
4.马莱茨克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中有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
A.“媒介的压力”B.“环境的压力”C.“工作的压力”D.“个性的压力”
5.下列传播模式中,属于社会系统模式的有()
A.丹斯模式B.德弗勒模式C.赖利夫妇模式D.马莱茨克模式
E.竹内郁郎模式
6.名词解释:亲身传播
7.名词解释:托马斯公理
8.简述传播模式的主要作用。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感知、认知,可以看作是传播,即信息传受的第一个层次,接
下来的是表述,则是第二个层次。
2.答案:C
解析: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认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了5大要素和环节,
即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
效果(withWhateffects)。该模式率先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拉斯韦尔的5W模式。5W即传播过程中的5环节(要素)。考生需识记各个环节。
6
�
�
�
其中,第三个环节是媒介分析,即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故本题选D。
4.答案:A
解析:从传者一方看,记者也好,编辑也好,总是面对着从大量材料中(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内容选择”
的任务,这似乎尽占了主动性,但其实不然。他们有“讯息的压力”(即根据内容决定适合的形式:新闻、
评论、照片、漫画等)和“媒介的压力”(即必须注意各种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的特点)。
5.答案:CD
解析:社会系统模式包括: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6.答案:亲身传播是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体,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
式。
7.答案:“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这是美国社会学者W.托马斯的一
段话,被称为“托马斯公理”。
8.答案:简洁地体现和表述各种传播理论,使人们不陷入纷繁的细节,能快捷、清晰地观察到传播现象的本
质和深层次部分。
7
�
�
�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一、单选题
16.达尔文开创非语言传播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A.《物种起源》B.《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C.《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D.《体态语言》
17.“传播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18.霍夫兰把心理研究方法引入传播研究领域,侧重研究()
A.传播效果B.传播过程C.传播符号D.传播心理
19.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的是()
A.安东尼奥·葛兰西B.斯图亚特·霍尔
C.G·默多克D.西奥多·阿多诺
20.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
A.传播与环境的关系问题B.传播与信息的关系问题
C.传播与人的心理问题D.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
21.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目的是()
A.解释社会变迁B.理解社会变迁C.预测社会变迁D.控制社会变迁
2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
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
二、多选题
23.勒温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贡献,集中表现在他创立了()
A.把关人理论B.场论C.劝服论D.群体动力论
E.两级传播理论
24.下列流派中,属于批判学派的有()
A.芝加哥学派B.法兰克福学派C.伯明翰学派D.哥伦比亚学派
E.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
三、名词解释题
25.《舆论学》
8
�
�
�
26.拉扎斯菲尔德
27.“文化工业”
28.芝加哥学派
四、简答题
2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0.传播学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案&解析————
16.答案:C
解析:题中关键词是“非语言传播”。达尔文的学说推动了非语言传播研究的开展,使其作为传播学的一
个重要方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开创了非语言传播研究领域,
对传播学影响深远。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播学”概念的提出时间。传播学萌芽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得到发展,至40年代
成形。具体来讲,“传播学”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前,尚未有人提及,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社会
科学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知识互融(传播学奠基人对该学科的建设)而被提出。故选A。
18.答案:A
解析:霍夫兰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引入了控制实验法),
并且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究。他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魔弹论”效果观,
提供了重要依据。故选A。
19.答案:D
解析: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
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他们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造
了批判的传播理论。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其中,西奥多·阿多诺是法兰
克福学派的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人。故选D。其他选项,属于批判学派中,其他
流派的代表人物。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播学的主要流派——经验学派的研究内容(兴趣)。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
9
�
�
�
集中于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如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研究、库利的“镜中我”研究等。探索如何通过传
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体现出其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故本题选择D选项。
21.答案:B
解析:批判学派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社会变迁。
22.答案:B
解析: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发起,联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北
京广播学院,组成科研、教学和实践三结合的调查组,对北京地区的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开展综
合调查,调查受众接触传媒的行为特点、兴趣偏好、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等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
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
2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传播学奠基人勒温的主要贡献。考生可结合下表中其他学者的主要贡献进行识记。
选项C,属于霍夫兰的调查研究。选项E,属于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理论。故选ABD。
24.答案:BCE
解析: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文化演变的差异,以及学者们的学术立场
和研究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
传播学研究逐渐具备了批判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批判学派内部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体系,包括传播政治经
济学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又称伯明翰学派)和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学派。AD项,属于经验学派。故选BCE。
25.答案:由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所著,1922年出版,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作之一。在此书中,李普曼提出
了如今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还提出了“虚拟环境”和“刻板印象”两个概念。
26.答案:美国社会学家,他主持了伊里调查等研究项目,率先将数学方法引进传播研究,并提出了两级传
播等重要观点,为传播过程和效果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
�
�
27.答案: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提出,“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
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它诞生于发达的工业社会。
28.芝加哥学派诞生于社会学系的土壤,最早开始了微观层面的、实证主义的、改良性质的社会研究。并使
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他们认为社会的存在、人类的存在,都离不
开传播,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29.答案:(1)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许多重要
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之中寻找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
(2)弗洛伊德影响了学习理论,而有些传播学理论,如霍夫兰的人格研究,正是从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
(3)弗洛伊德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
(4)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造了批判的传播理论。
30.答案:(1)论证方法:经验学派通过演绎论证,批判学派通过归纳论证;(2)研究重点:经验学派试
图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批判学派试图整体理解行为模式;(3)研究方法:经验学派更多地使用定量方
法,批判学派更多地使用定性方法。
【延伸知识点】
1.西梅尔把社会传播网络形容为()
A.信息车间B.意见酒窖C.思想仓库D.舆论厨房
2.我国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得到正式确认的年份是()
A.1977年B.1987年C.1997年D.2007年
3.被公认为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者是()
A.勒温B.霍夫兰C.李普曼D.施拉姆
4.第一次明确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个概念的著作是()
A.《宣传与推行》B.《宣传、传播和舆论》
C.《宣传与传播世界史》D.《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5.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传播学译著是()
A.《传播学原理与应用》B.《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C.《传播学原理》D.《传播学概论》
6.名词解释:《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11
�
�
�
7.名词解释:传播学经验学派
8.名词解释:“把关人”理论
9.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理论研究的贡献。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西梅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社会的人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
社会就好比是一张巨大的传播网络。在人际交往中,要了解一个人行为改变的症结所在,就要了解他所处
的连接点。西梅尔把这个传播网络形容为一个“舆论厨房”。
2.答案:C
解析:对于中国大陆的新闻与传播学而言,1997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在这一年,传播学的学科地位
得到了正式确立。这一阶段(1997-2007),传播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3.答案:D
解析:1947年,施拉姆前往伊利诺伊大学,担任传播研究所所长、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主编、伊利诺伊大
学校长助理。无疑,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者,是第一个将自己
认作是传播学者的人,最早在大学中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者。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的相关著作。1946年,拉斯韦尔和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
论》一书出版,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本题需注意其他选项,它们都是拉斯韦尔不同
时期的作品。其中,《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是拉斯韦尔的代表作之一。
本题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播学发展阶段的成果。1984年,第一部传播学译著在中国出版,即施拉姆与波特的
《传播学概论》。选项ABC,属于其后国内学者撰写的传播学著作,是推进传播学本土化的一次尝试。故
选D。
6.答案:《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是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传播学科来说,是一部纲领性
的力作,它提出了传播学的两个重要理论: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
12
�
�
�
7.答案:从广义上理解,经验学派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
辨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界,经验学派通常指称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派,他们多采用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
8.答案:“把关人理论”是勒温创立的。该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内容有无效果,或能否被受众接受,既取
决于传者,又取决于处在两者之间的那个守门人,如报社把关的老总或编辑。之后,休梅克将“把关人”
进一步定义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
9.答案:(1)最早开始微观层面的、实证主义的、改良性质的社会研究,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
研究具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2)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3)构筑了后来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13
�
�
�
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
一、单选题
31.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始于()
A.符号的出现B.字母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文字的发明
32.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并推动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传播形式是()
A.口语传播B.文字传播C.印刷传播D.电子传播
33.15世纪40年代,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术以及印刷机的问世,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
它们的发明者是()
A.蔡伦B.古登堡C.毕昇D.富兰克林
34.广播真正成为大众传媒的时间是20世纪()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5.打破传者主导的传播模式,使传受关系产生质的变化的是()
A.文字传播B.印刷传播C.电子传播D.网络传播
36.融合了电脑、互联网等技术的智能手机被称为()
A.“第二媒体”B.“第三媒体”C.“第四媒体”D.“第五媒体”
37.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有“热媒介”和“凉媒介”之分,其中属于“凉媒介”的是()
A.广播B.电影C.报纸D.电视
38.2002年,我国首次以产业形式实现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融合的协作网站是()
A.南方网B.千龙网C.星尚传媒D.第一财经
二、多选题
39.口语传播的特点有()
A.表述的自由性B.受到时空的限制
C.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D.传播内容能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存在
E.利于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
40.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主要探讨了()
A.媒介的性质B.媒介与人体的关系C.媒介的偏向D.媒介与权力的关系
E.媒介的“凉”、“热”性质
41.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有()
14
�
�
�
A.技术融合B.经济融合C.社会或组织的融合D.文化融合
E.全球融合
三、简答题
42.简述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
43.简述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向的观点。
44.简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
45.为什么说网络传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解析————
31.答案:C
解析:语言产生于人类交流的动机,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
端。
32.答案:C
解析:印刷传播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使报纸、书籍、杂志在社会上迅速普及。其技术条
件,印刷术的发明,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即将到来。故选C。本题易混淆项是B项,文字出现以后,人类
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该阶段的积极意义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有历史记录
的文明社会。
33.答案:B
解析: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34.答案:B
解析:随着收音机的需求量在美国大增,制造商开始大批量供应,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到了30年代,广播
真正地成为了大众媒介。
35.答案:D
解析:在网络传播时代,传统传者主导的传播模式已被打破。受众不仅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可以自
主地寻找和接收信息,同时也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中的一员,可以主动地发布信息。传播的传受关系发生了
质的变化,传播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5
�
�
�
36.答案:D
解析:随着与电脑、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手机日益成为继“第四媒体”——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37.答案:D
解析:麦克卢汉以凉和热对媒介类型进行了分类。热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
对降低的媒介,如广播、电影、书籍、杂志、演讲、报纸等。凉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因而接受者
的参与度随之提高的媒介,如电视、电话、交谈、讨论会等。故选D。
38.答案:B
解析:2002年,北京开办了一个传统媒介协作网站“千龙网”,首次以产业的形式实现了电视、报纸、广
播和网络的融合。紧接着,上海九家单位联合成立的“东方网”和广东以报业集团与广播电视、出版单位
联合打造的“南方网”,都成功实现了跨媒介的融合。2003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成立“第一财经传
播有限公司”,推出“第一财经”这一品牌。随后,它又在上海星尚传媒有限公司的推广中,组建“星尚
传媒”产业群。故选B。
39.答案:ABC
解析:口语传播的特点有:
(1)口语具有表述的自由性。口语可表述过去、现在和未来,具体与抽象,在表述上不受时空的限制。
(2)口语传播主要依托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
交流,传播距离及空间有限。因此,口语传播只能在同一时间和一个有限空间里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
口语传播又受到时空的限制。
(3)口语使用的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DE
项为干扰项,排除。故选ABC。
40.答案:CD
解析:英尼斯认为,媒介的产生会改变或影响文化的进程和历史的发展。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或媒介形态的
改变,往往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他认为,媒介对社会心理、社会
形态和文明的进程,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他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其主
要理论有媒介偏向和媒介与权力的关系。
41.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詹金斯阐述的媒介融合的五种形式。主要有:
16
�
�
�
考生可识记为:全球最奢(社会)华(文化)的寂(技术)静(经济)。故选ABCDE。
拓展:高登描述的媒介融合的形式:(1)媒介科技融合(基础);(2)所有权融合;(3)战术联合;(4)
结构融合;(5)信息采集的融合;(6)新闻呈现方式的融合。
42.答案: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
叠加状态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知识的增加和积
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43.答案: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特性。前者指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如黏土、石头和羊皮纸等,
较适合于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后者指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等,较
适合于克服空间的障碍。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持的特性来控制时间,就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
控制空间,二者必居其一。
44.答案:(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的作用是延伸人体的
器官,凡是具有延伸人体功用的东西都是媒介;(3)媒介的凉热之分: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接受者参与
度较低的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凉媒介”;(4)地球村: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使世界几乎缩小成为了一
个一体的村落。
45.答案:(1)从传播主体看,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受模式,传受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播主体从一元走
向多元,从“媒体”走向“全民”。
(2)从传播内容看,网络和数字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使得传统媒体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传播
内容从“单一”走向“复合”。
(3)从传播方式看,网络传播没有了固定的信源、传者和受者,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互动性大大增
强。
(以上三点每小点2分,举例部分视情给0~4分)
【延伸知识点】
1.印刷传播容易打破权力的集中和垄断,是因为印刷传播具有()
17
�
�
�
A.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B.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
C.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D.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
2.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出现在上世纪的()
A.四十年代B.五十年代C.六十年代D.七十年代
3.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
A.地球村B.人性化趋势C.娱乐至死D.对手机的哲学解读
E.补偿性媒介
4.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有()
A.信息量巨大B.信息传输安全C.技术融合D.信息双向流动
E.超越时空限制
5.互联网之所以能消解少数人对信息的控制权,是因为它带来了()
A.去中心化B.双向互动性C.权威性D.系统性
E.开放性
6.文字传播有哪些特点?
7.简述媒介融合的前景。
8.如何评价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库利曾指出印刷媒介的特性:表达性、记录永久性、迅速性、分布性。印刷传播对于改变文字传播
时代的社会结构有重要影响,即它打破了少数人通过文字垄断进而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进行垄断的状
况,使承载着教义和知识的精神产品空前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提供了面向全社会同时大规模传
播信息的可能。这符合库利所说的印刷媒介的分布性特征。
2.答案:C
解析:1960年9月26日,肯尼迪和尼克松在芝加哥的CBS演播室里,进行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候选
人的电视辩论。一定程度上,电视直播促使了肯尼迪最后的胜出。故选C。
18
�
�
�
3.答案:BDE
解析:莱文森的媒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性化趋势,即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趋势是越来
越人性化,技术模仿甚至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并模仿或复制人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2)补偿性媒介,
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以往媒介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而人
类决定着媒介的进化。(3)对手机的哲学解读,莱文森指出手机把因特网作为自己的内容,成为超越因特
网的新媒体。选项A,属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选项C,属于波茨曼的媒介观点。
4.答案:ACDE
解析:目前,互联网和手机正在成为使用最普遍、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的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
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量巨大;(2)技术融合;(3)信息双向流动;(4)超越时空限制。
本题选ACDE。
5.答案:ABE
解析:互联网能消解少数人对信息的控制权的原因: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双向互动性、开放性。
6.答案:(1)克服了口语的转瞬即逝性,在时间上能长期保存信息,便于记忆、储存。(2)克服了物理空
间和距离的局限,可实现大面积的传播。(3)文字记录的精确性,使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
确切可靠的依据。
7.答案:(1)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2)受众需求使媒介产业融合进一步向跨媒体集团方向发展。
(3)媒介融合将对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8.答案:(1)一反传播学界的传统思路,把大众传播的媒介技术本身当作传播巨大社会影响的根源,开创
了一种新的研究传统;
(2)技术决定论者,强调媒介技术本身的形式和特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认为媒介的产生往往会导致社会
文明和整个社会进程的改变;
(3)基本概念缺乏严格的科学界定,在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上存在不足。
19
�
�
�
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上)
一、单选题
46.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西方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政治媒介化B.媒介独立于政治C.媒介政治化D.媒介依附于政治
47.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认为媒介应当既监督政府、又受民众和政府约束的理论是()
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48.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观点的公开市场”,一是()
A.报刊必须对社会负责B.“真理必然战胜谬误”
C.报刊必须对政府负责D.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49.根据“媒介三种体系”理论,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最公开、最直接地把新闻媒介当作()
A.政治的工具B.教育的工具C.娱乐的工具D.法律的工具
50.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新闻伦理准则的文件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的
()
A.《新闻工作者守则》B.《新闻工作者道德律》
C.《新闻界信条》D.《国际新闻道德公约》
51.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形成的前提是()
A.新闻业的职业性B.新闻业的独立性
C.新闻业的自律性D.新闻业的利益性
二、多选题
52.新闻舆论监督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主要表现为()
A.道德谴责B.诫勉谈话C.社会劝诫D.行政记过
E.舆论制约
53.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内在价值基点是公民享有()
A.言论自由B.经济自由C.出版自由D.信息获取自由
E.交往自由
54.传播对社会的作用体现在()
A.协调社会关系B.监视社会环境C.塑造社会形象D.监督市场秩序
E.促进个人的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题
20
�
�
�
55.“第四权力”
56.新闻专业主义
四、简答题
57.为什么说政治对大众传媒有决定性影响?
58.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
59.为什么说社会责任理论比自由主义理论前进了一步?
60.以美国为例分析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媒介伦理建设的历程。
————答案&解析————
46.答案:A
解析: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主流媒介在商业化背景下,实现了对政治系统的主导,即政治媒介化。这主
要表现为,媒介议程主导政府议程,媒介报道主导政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结局,以及媒介主导政治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卫生保安工作总结
- 印刷品包装质量检测技术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夺分金卷)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带答案ab卷 (一)
-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大纲
- 分布式能源系统合作开发合同(2篇)
- 通关08 跨学科主题专练(解析版)
-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
- 2025聘用劳动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 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经济学原理》题库(含参考答案)
- 广州社会保险退款申请表
- 2024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200道附答案(基础题)
- (正式版)SHT 304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热效率设计计算方法
- 2008年10月自考00928罪犯劳动改造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2024年中储粮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树人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 2023-2024学年《Web开发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