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39篇(2003-2023)目录2023年 3中国园林 3河流 52022年 8春雨 8凤兮凰兮 102021年 12“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12谁敢动我的杨树 152020年 18知了清韵(节选) 182019年 20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20活着 212018年 23蝙蝠鼠中仙 23题目:__________ 252017年 27量子卫星通信 27嘱托 282016年 30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30欧利和雏芳 322015年 34孔乙己 34你可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丰富 35法布尔的忠告 372014年 38麦琪的礼物 38水乡的桥 39恒久的滋味 402013年 42社戏 42五官并非“各自为政” 43生命中的碎珠 452012年 46回忆鲁迅先生 46带上灵魂去旅行 48八岁,一个人去旅行(节选) 492011年 52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52熠熠发光的虚拟现实技术 542010年 56范进中举 56世博会: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57教子无方 582009年 60敬业与乐业 60“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 61母亲 622008年 64背影 64电子时代的阅读 65城市里的树 672007年 69人生 69
2023年中国园林【材料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节选自《苏州园林》)【材料二】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批评苏州园林说:“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其在城中最著名之狮子林,虽石质玲珑,中多古木,然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以余管窥所及,不知其炒。”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正是苏州园林的缺失所在。山石为中国园林之骨架,最忌以石乱砌。在《园冶》的自序中,计成就提到不了解世人何以不做些真山,而要用石堆积,令人发笑。然而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式的假山处处皆是,似乎有意让人感到假山之假,体会到取得石块的困难与花费,而无意创造一真山之幻境。参观者除了感到园主的财富与人工之堆积外,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显然被忽视了。(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材料三】根据文献研究的初步结论,洛阳时代(注:南北朝到北宋)园林其园景为碎锦式组合。亦即一园之内,各具特色的景观多处,加以适当之拼凑,游园者乃穿过这些景观,逐个欣赏,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可以说是江南时代(注:南宋到明末)园林最重要的贡献。在明代的文献中,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地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园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15.上述三则材料,依次介绍了“江南时代”园林的三个特点:①___;②___;③___。16.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洛阳时代、江南时代的园林有什么不同?17.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假山和池沼,接着分说假山,再介绍池沼,脉络清晰。B.材料二以“狮子林”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处处皆是,忽视了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C.材料三以时间为顺序,介绍“洛阳时代”至“江南时代”的“水池”在园林中的特征及地位。D.材料二中沈复和计成对假山的一些批评,可以用来印证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假山的评价。【参考答案】15.①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②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③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江南时代园林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讲究景物的空间组合。16.洛阳时代园林,园景为碎锦式组合。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江南时代园林,艺术上有了统一的手段,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各景之间相结合,创造不同之景观。17.D【15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可知,写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结合材料二“过分人工化与脂粉气,正是苏州园林的缺失所在”可知,写苏州园林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可知,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结合第二段“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地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园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可知,江南时代园林讲究景物的空间组合。【16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段“其园景为碎锦式组合”“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可知,洛阳时代的园林中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圃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结合第二段“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可以说是江南时代(注:南宋到明末)园林最重要的贡献”可知,江南时代的园林艺术上有了统一的手段,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各景之间相结合,创造不同之景观。【17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D.材料一写假山的堆叠讲究自然之趣,材料二写假山含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因此材料二中沈复和计成对假山的一些批评,不可以用来印证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假山的评价。故选D。(2023年山东枣庄)河流申平①半夜,猎人在山间的离棚里被什么声音惊醒了。②他感觉热浪灼人,探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山林起了大火!他连枪都没顾上拿,连滚带爬就开始逃窜。③大火快速推进,猎人一路狂奔!他逃命的方向,就是山下那条河。④他扑通一声跳进水里,这才大喘了一口气。转过头,他看见大火携带着轰隆隆的咆哮和毕毕剥剥的声响,正朝河边扑来。猎人惊恐至极,他移动身体,开始向河对岸游去。这时借着火光,他突然发现河里出现了更为恐怖的一幕。⑤当野兽,野兽!河里到处都是野兽!⑥啊呀呀,原来野兽也知道跳水逃命啊!他在山里打猎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野兽。整个河面上,乌泱乌泱的,到处都拥挤着逃命的生灵,黑暗中也分不清啥是啥。而且在他背后,还不断传来噼里噗噜下饺子一般的声响。⑦猎人的本能使他立即伸手去肩上取枪,这才想起枪没有带出来。好在,他的腰里有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立即拔出来,紧紧地握在手里。这时他已经看清,在他的周围,游动着许多平日难觅踪迹的猎物,它们近在咫尺,只要他挥刀刺出……⑧不过他很快就收起了匕首。因为他发现,此时此刻,周围所有的动物都已经混为一体。无论大小强弱,它们好像什么都不顾了,只管拼命向对岸游去。是啊,现在最要紧的是逃命,打猎还有什么用呢!⑨但是动物们很快折返回来。猎人发现,对岸是峭壁,根本就爬不上去。所有的野兽只好顺流而下,寻找着容易攀登的地方。⑩大火已经烧到河边来了,火舌喷吐,几番想跃过水面。但是因为这里水面宽阔,都没有成功。河里的动物们更加惊慌了,它们挤挤挨挨,加速往下游冲去。⑪猎人此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他被众多动物推着往前走,前面就到了一个壶口。他抬头望去,暗叫不好。只有灵长类的他才能看出,壶口这地方有多危险。就在壶口两岸,生长着许多树木,其中有几棵大树,树枝互相伸向对岸,几乎就要相接。如果大火烧到这里,只要轻松一扑就过河了……⑫不行,不能让大火过河,那样谁都活不成了!猎人听见自己叫了一声:让开!就挥舞着双手,拼命向壶口游去。一路上他的身体与其他动物碰碰撞撞,不同动物的面孔在他眼前闪过:老虎的脸,狗熊的脸,大象的脸,野狼的脸……什么脸他都不在乎了。他一口气游上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⑬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快,猴子反应过来,它们吱吱叫着,成群结队爬到岸上,开始上树去掰树杈,还有在底下拔小树的。第二个反应过来的是大象,这些大家伙,上来就用象鼻猛推大树,而且它们还懂得不能往水里推的道理。接着,野猪、狗熊、老虎等动物也上岸了,它们用嘴和爪子开始帮忙。猎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物竟然如此聪明!⑭事实马上证明,猎人的决策是多么正确。他们刚刚弄完,大火就扑过来了。这地方虽然河道狭窄,但是因为没有了草木,火舌扑了几次都失败了。⑮河流载着所有生灵继续向前推进。⑯前面就到了一处地河。说是地河,其实就是水流通过山洞。这条地河,猎人平时根本不敢靠近。大白天那里都是黑云缠绕,传说有恶龙把守。现在要不要进呢?他犹豫着,转身看着身后的大批野兽,再看看顺着河岸一侧追过来的大火,他咬了咬牙,心想就是今天了,就算是刀山也得往前闯了。⑰猎人硬起头皮,开始往山洞里游,眼睛渐渐适应黑暗。但是他的眼睛却远不如动物的眼睛明亮,嗅觉也远不如动物敏锐。动物们一进山洞,就立刻感到阴风扑面,气味不对。而且洞内到处怪石嶙峋,暗藏杀机。等到猎人闻到一股腥臭味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⑱陡然,前面的水面巨浪翻腾,就听见哗啦啦一声巨响,有一个巨大的怪物跃出水面,拦住了去路。猎人抬眼看去,不由倒抽一口凉气:但见眼前昂首挺立的,竟是一条白色巨蟒。它头似磨盘,眼如灯盏,血盆大口里吐出的芯子嘶嘶作响。啊呀,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恶龙啊!⑲身后的动物立刻潮水般退却,它们互相冲撞践踏,哀叫声声。猎人也想跑,但是他浑身发抖,胆战心惊,根本跑不了。他只好拔出匕首,与巨蟒对峙,又朝身后吼叫:不要怕,一起来跟它于呀!⑳动物们当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是却被他的气势鼓舞了。它们重新聚拢在他的身边,要时形成了一个方阵,一起与巨蟒对峙。㉑啊——!猎人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叫起来。随即,所有的动物开始用自己的声音大叫起来,㉒哇——!呜——!呕——!嗷——!㉓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混在一起,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㉔那条巨蟒好像真的被击中了。它的身体晃了几晃,然后就缩回水里,并且掉头向前游去,它瞬间变成了带路的向导。㉕猎人大吼:走啊!到山那边就安全了!他带领所有动物跟着巨蟒向前游去。前面,隐约有光亮出现。猎人知道,那里,就是地河的出口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期)18.根据提示,把小说情节内容补充完整。避火下河→遇到峭壁→①___→闯入地河→②___→找到出口。19.简要概括小说中猎人这一形象。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1.下列对小说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以“逃生”为叙述主线,通过峭壁、壶口和地河三处场景的转换,高潮迭起,一波三折。B.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洞察入微的心理描写,将人与动物的友谊渲染地淋漓尽致。C.小说结尾对猎人和众野兽是否顺利脱险留有空白,给读者思索的空间,充满艺术的张力。D.小说运用“碰碰撞撞”“挤挤攘攘”等大量叠词,语言生动,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2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小说故事情节,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考答案】18.①砍树断火②巨蟒拦路(或共战巨蟒)19.①猎人是善良的人,灾难面前不忍杀害动物;②猎人是有担当的人,能勇敢跳到对岸去砍树,主动带领动物们逃生;③猎人是勇敢的人,能与巨蟒对峙。20.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猎人和动物们声音的高亢嘹亮,表现了猎人和动物们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勇气和力量。21.B22.示例:在灾难面前,猎人主动放弃眼前猎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与动物们逃生过程中,共同对抗蟒蛇,寻找出路,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必须懂得学会尊重自然,与动物和睦共生的主题。【18题点津】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①空,依据⑫段“他一口气游上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⑬段“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快,猴子反应过来,它们吱吱叫着,成群结队爬到岸上,开始上树去掰树杈,还有在底下拔小树的……猎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物竟然如此聪明!”可以概括为:砍树断火。②空,依据㉑段“动物们当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是却被他的气势鼓舞了。它们重新聚拢在他的身边,要时形成了一个方阵,一起与巨蟒对峙。”、㉓段“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混在一起,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可以概括为:共战巨蟒(或巨蟒拦路)。【19题点津】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⑦段“这时他已经看清,在他的周围,游动着许多平日难觅踪迹的猎物,它们近在咫尺,只要他挥刀刺出……”、⑧段“是啊,现在最要紧的是逃命,打猎还有什么用呢!”可知,他是一个善良的猎人;依据⑫段“不行,不能让大火过河,那样谁都活不成了!猎人听见自己叫了一声:让开!就挥舞着双手,拼命向壶口游去。”“他一口气游上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砍,猛砍!”可以概括为: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猎人;依据⑲段“他只好拔出匕首,与巨蟒对峙,又朝身后吼叫:不要怕,一起来跟它于呀!”可以概括为:他是一个勇敢的猎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20题点津】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依据“宛如霹雳在山洞里炸响,惊天动地,穿云裂石,直击前面的巨蟒。”可知,此处将人类和动物的声音比作霹雳在山洞里炸响,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依据㉑段“啊——!猎人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叫起来。随即,所有的动物开始用自己的声音大叫起来,”、㉒段“哇——!呜——!呕——!嗷——!”可知,这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猎人和动物们的声音的嘹亮高亢,声音之大、之响起,从而表明了猎人和动物们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致痛恨敌人、众志成城的勇气和力量。【21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辨析内容的能力。B.“将人与动物的友谊渲染地淋漓尽致”表述有误。依据全文内容可知,尤其是依据⑬段“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它们用嘴和爪子开始帮忙。”已以及⑲——㉔内容可知,这些内容表现了在危险面前,猎人和动物们共同与火灾搏斗,临危不惧的表现刻画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从而体现了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故选B。【22题点津】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的能力。依据“链接材料”中的“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人类面对灾难,应学会齐心协力应对挑战。而本文主要刻画了在火灾面前,猎人和动物们共同面对,勇敢战斗,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的场面。从而进一步说明:人类必须懂得学会尊重自然,与动物和睦共生这一主题。是小说主题得以深化。(2023年山东枣庄)2022年春雨【材料一】南北春雨下出不同性格刘浩①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季风区。一年中,伴随着季风的变化,大陆上的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故有“小雨润如酥”“春雨贵如油”等说法;江南地区的春雨较多,正所谓“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春季的江南是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激战的主战场,既容易出现连绵的阴雨,也容易出现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那么,华北和江南的春雨为何性格如此不同呢?②春季是冬季风转向夏季风的过渡时节,虽然总体趋势是冬季风慢慢变弱、夏季风逐渐强盛,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两军对垒、互有胜负,呈现拉锯战的态势。当冷空气在春季南下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③第一种情况是干冷空气强劲,暖湿空气柔弱。强劲而干冷的西北风以“短、平、快”的特点快速掠过中东部地区,此时,华北地区的天气现象就表现为大风、降温。其间,如果某地有水汽条件并且存在辐合上升运动,就可能产生短时弱降水。在江南,强冷空气推着柔弱的暖空气东移南撤,形成了冷锋锋面,锋前区域往往会被阴雨笼罩,而后冷空气快速过境,江南地区蓝天重现。④第二种情况是暖湿空气北上,然后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先北上,渐次占领江南和华北,上述地区近地面风向以南风为主。俗话说“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春季的冷空气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在关键区积蓄到一定程度后会大举南下。由于暖湿空气比较强势,所以冷空气南下的进程阻力较大、行进缓慢,“打太极式”地慢慢推着暖湿空气南撤。在这种情况下,华北表现为连续两三天的绵绵细雨,十分有利于夏粮生产。可惜这种天气形势并不常见,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会渐次减弱、变性,抵达江南时,与盘踞此处的暖湿空气势均力敌,甚至会形成静止锋,此时江南地区降水多,持久且猛烈。⑤综上所述,当春天的冷空气南下时,华北多数情况下只是刮刮风、降降温,落几滴微雨;而江南则会发生冷暖空气的激烈对峙,从而产生持续性降雨。(选自《百科知识》2022.04A,有删改)【材料二】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qiān惟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15.材料二《红楼梦》选段中,寥寥数语描述了华北春雨“少”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阐释这一特点的成因。(3分)16.材料一运用大量诗句、俗语、气象术语和多种修辞手法,各具独特的说明作用。请从俗语和拟人的角度,简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7.对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暖湿空气北上、江南华北南风为主
→
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南撤,华北绵绵细雨
→
形成静止锋、江南降水持久猛烈B.暖湿空气北上、华北绵绵细雨、干冷空气南下
→
江南华北南风为主、形成静止锋
→
暖湿空气南微、江南降水持久猛烈C.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南撤、华北绵绵细雨
→
暖湿空气北上、江南华北南风为主
→
形成静止锋、江南降水持久猛烈D.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南撤、江南华北南风为主
→
形成静止锋、江南降水持久猛烈
→
暖湿空气北上、华北绵绵细雨【答案】15.因为在华北,南下干冷空气强劲、北上暖湿空气柔弱,如有水汽辐合上升,就会产生短时弱降雨,因而降水“少”。(3分。意思对即可)16.俗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以“还礼”的生活经验,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华北春季冷暖空气交替、你来我往的一种气候现象。“不是吃素的”“打太极式”等拟人手法,把冷暖空气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冷空气南下受阻、冷暖空气交锋、行进缓慢的气候状态。(4分。俗语、拟人的效果各2分,扣文简析,意思对即可)17.A
(3分)(2022年山东枣庄)凤兮凰兮陈毓①刘平安惊呆了。他没料到40年前——不,掰着指头算,是41年前——看到的画面能重现眼前。②41年前的一个旱上,他因为早读迟到,担心老师责罚,索性不去学校。他走向学校后面的树林,一路思索旷课的理由。③他在树林中坐下,腾挪身体,确保不被槐树刺扎到。他听见林中扑扑有声,抬头,就见一只鸟携着一团光辉飞过眼前,落在不远的小空地上。紧接着,另一只鸟携带又一团光辉飞了过去。两只鸟,两只他从未见过的、那么好看的鸟啊!刘平安想惊呼,却像被人卡了脖子,他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担心呼出的气被鸟闻到。他在地上半蹲半跪,眼睛大睁,嘴巴半张,欢喜不像欢喜,倒像是恐惧。两只鸟儿翩翩起舞,在那小小的空间里盘旋低回。鸟儿前后相随,一只鸟翅膀上带起的风托起另一鸟的翅膀,仿佛是诚意给刘平安展示它们的美与好,又压根没打算和他交朋友。于是,鸟双双飞出那片矮树林,携带两团光,一刹那就飞没了踪影。④飞跑回教室,他急切地把喜悦和大家分享,他讲得上气不接下气,因此显得格外啰唆。他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做梦呢!肯定早上被美梦拖住了才迟到的。”⑤让刘平安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惦念了41年的鸟又被自己撞见了。⑥这天一早,他正在坡地除草,向那边眺望,他看见黄河在远处弯成一道大水湾,朝阳照得河水光明,河滩幽暗。幽暗处,站着十六棵有着巨大树洞的老柳树。他熟悉那些柳树,就是不走近,那些树洞也如在眼前。⑦正看着,眼前飞过一道彩虹,接着又一道彩虹。天啊!可不正是自己41年来无限怀想又欲说还休的鸟!41年的回想,那鸟的形象早已超越第一天所见,甚至比第一天所见还要清晰。而且,他早在心里给那两只鸟起了名字:凤凰。⑧刘平安这一次悄悄的。他其实也不知把发现的甜蜜分享给谁,孩子们离家去城里生活了,老了的窑院现在只住着他这个将老的人。好在还能自食其力。他种地,地长庄稼,粮食养活他。⑨现在,凤凰来了,这是啥兆头啊!他欢喜,也有点儿蒙。他抬头看黄河,黄河如他几十年看见的那样。尽管世上日新月异,黄河的水还在那里流淌。他也还在地里种了收,收了再种。这叫他心安。鸟是有翅膀的,他没有办法不让鸟走。他也不在乎拿自己看见的和谁证明什么了,鸟要飞走就飞走吧。“欢迎你们再来。”他朝着鸟消失的地方喊一声,自己都笑了。⑩而让他大为惊叹的是第二天他又看到了那些鸟,这次是五只。不久后的一天,他又数了一遍,有八只鸟。“哎呀,”刘平安在心里喊,“这可了不得了!”刘平安想,他得招待这些稀客,地里的庄稼离成热还早得很,他得给鸟开点吃的。他想,鸟都是爱吃谷子麦子的吧。他有的是谷子麦子。⑪一大早去地里,刘平安给布袋里装了一碗金黄的小米。他把小米分五个地点撒在昨天看鸟
的地方。之后他静下心来,像往常那样照管他的地,不多走一步路,不探看一次。这一天,他没等来鸟,一只也没来。但下一个早上,他发现他撒下的小米一粒不剩。是不是那些鸟吃了?他有点儿拿不准,正在发愣,一道彩虹忽然降落到他的眼前。⑫“哎呀!”刘平安按住了惊呼,却坐在了地上,鸟
离他太近了,近到他可以看清鸟的眼神——安静,明亮。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⑬刘平安大受鼓舞,他照旧用他的小米招待那些鸟儿。这天,他亲眼看见一只鸟(他相信这一只雄鸟)打头儿飞来,吃他撒下的小米。后来又飞来三只,它们吃了一阵,确定安全,其余的鸟才都过来,一边啄食,一边不时地张望。这一次是十只。最多的一次,有十二只。⑭这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刘平安已经是柳林湾鸟类保护站的管护员,唯一的管护员。每天早晚他要定时投食两次,他看护的鸟群已经发展为三十只了。保护站还得到了政府补贴,刘平安也不担心自家的粮食不够养活自己和鸟了。⑮他现在也知道,被他喊作凤凰的鸟,是红腹锦鸡。⑯美好的事情招引人。现在,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来保护站拍鸟,他可不能让他们乱走动。到了鸟的地盘,鸟就是主角,他让摄影的人躲进他搭建的摄影棚,刘平安就在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投食。⑰只见他在大树根和石头上撒玉米、小米、小麦,一边投食,一边张望,像是说:“来吧,安心吃,都是给你们的。”(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6期,有删改)18.“印象中国·黄河文化”栏目组来到“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寻找“黄河守护人”。请根据小说内容,提炼2则关于刘平安的素材,供摄制组采访使用。(4分)19.对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吉祥、太平、再生等内涵,小说以“凤兮凰兮”为标题,暗含了黄河人鸟和谐、生机盎然的美好主题。B.第⑫段“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一句中,“对视”这一细节传神之至,营造了人与鸟默契相通、心有灵犀的美好境界。C.文章从两年前第二次遇见“凤凰”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叙写41年前第一次撞见“凤凰”,叙述方式单一,削弱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效果。D.小说以刘平安与“凤凰”几次相遇为叙述明线,以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改善为叙述暗线,这样,双线并行,故事生动,主题含蓄。20.第⑥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21.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4分)【答案】18.示例:(1)刘平安小时候上学路上初次撞见“凤凰”;(2)刘平安与黄河相伴,几十年一直住在窑院,自食其力;(3)刘平安两年前再次撞见“凤凰”,开始喂养、保护它们;(4)现在,刘平安成为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唯一的管护员。(4分。能够紧扣小说关键事件,答出2则,每则2分;语言准确简洁,意思对即可)19.C
(3分)20.描绘了黄河坡地开阔、古老而富有生机的景象,提供了人鸟相遇、相守的大背景;河滩的幽暗衬托了“凤凰”彩虹般的美,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蕴含着黄河生态环境良好、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主题。(4分。能够从景物特点、情节、主题等方面的2点回答,扣文简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以特写镜头定格画面结尾,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突出了刘平安爱鸟、护鸟的鲜明形象;凸显了柳林湾生态良好、人鸟无忧、未来美好的主题。(4分。能够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方面的2点回答,扣文简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22年山东枣庄)2021年“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段梅红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5.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餐饮浪费,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______________;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厨房浪费、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16.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不能删除,为什么?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8.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深有感触,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国家脱贫了,吃喝不愁了,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有情可原。据此,班级拟开展以“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为主题的一次辩论会,请你为辩论会拟写一则辩题。辩题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オ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参考答案】15.(1).酒水浪费(2).校园浪费16.不能删除。“仅”“就”表限制,强调仅仅是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已经很大了,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去掉与原文不符合,“仅”“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7.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校园浪费很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18.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从而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1)结合第3段“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归纳答案:酒水浪费;2)结合第4段“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归纳答案:校园浪费。【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的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仅”“就”。“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强调仅仅餐桌这一项,浪费量已经很大很大,如果去掉,就无法凸显别的方面还有很大的浪费。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这是举例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这是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校园浪费很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オ第一,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分工相符合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细,故专业也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样趋于细化,趋于更高,因此对人才专业化的要求是十分明显的。第二,专才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比全才更具有吸引力。而在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与实现,也落实在单一领域。因为全才的个人作业缺乏效率,分工把精力集中于个别的领域,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第三,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与社会之间则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全才选择面广,却只能被选择一次,而且还有不确定性。“机会每个人都能遇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兑现。”全面广博只是炫耀的资本,分工细化的现代社会,要求的是高精尖的人才,也就是专才。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第一,通才更能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和变化。现代社会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更加多元化的,而通才的综合能力更高,更能应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其次,就业市场是一直变化着的,通才会比专才更能适应变化。打个比方,今天我作为一个继精通编程又精通金融的通才,而你只是一个精通金融的专才,在金风暴来临的时候,我们同时失业,可是我仍然可以找一份编程的工作,而你短时间内却难以再找到新工作。显而易见,通才比专才更能适应就业市场的突发状况。第三,通才的高度适应性能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能促进社会的高效良性运行。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化,因此,我方承认高度分工确实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高度整合才是高度分工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带来高效良性的运转,而通才对于高度整合的更强适应性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综上所述,基于通才个人的高度适应性与能够实现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因此,我方强烈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2021山东枣庄)谁敢动我的杨树蔡楠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的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咯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的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8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他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⑪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⑫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⑬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选自《芒种》2021年第2期,有删改)19.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在(1)(2)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1)_______→种白杨树→(2)______20.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21.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2.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⑪段中两个加点“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1)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2)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23.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参考答案】19.(1).坡堤挖坑(2).舍命护树20.“白杨树”既是主人公名字,也是他种植的树木的名称。暗指他把自己辛勤种植养护的白杨树看作自己生命一般重要,突出他的责任担当的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21.这一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表扬人物快乐愉悦的心情。暗指“白杨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给坡堤带来的变化。22.(1)表现出白杨树对女儿的愧疚之情,觉得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女儿的要求。
(2)表现白杨树内心的坚决,坚决保护这片林地不作丝毫妥协的决心。23.结尾刻画了白杨树舍命护树的场面,让故事陡生波澜,给人强硬的震撼。突出了老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也要为家乡留下一丝青山绿水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梳是理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相应的位置找准内容概括作答即可。第一空:此处概括的内容在“捡废品包堤”这一情节后、“种白杨树”前,对应的是第7自然段,这一节是白杨树老人在坡堤上挖坑刨土准备种树的过程。再仿照给出的例子,用4-5个字概括出主要内容:坡堤挖坑;第二空:此处内容发生在“种白杨树”之后,对应的是10-13自然段,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是儿女们在大树成长后准备伐树购房却遭到白杨树死命阻拦。用4-5字可概括为:舍命护树。【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白杨树”是主人公的名字,作者这样的取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再联系主要内容,故事主要写老人种植、保护白杨树的故事,所以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能体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主题的表现上,以树作人名,似乎寓示着人即树,树即人,人把树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这便充分体现了主人公为给家乡留下蓝天绿水的护树的担当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上述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主题。线句描写的是“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水清澄澈,鱼跃蛙鸣”的美景,这是白杨树老人辛苦8年营造出的新的环境,美丽、和谐,充满诗情画意;这优美的景色表现的是白杨树老人内心的愉悦、快乐,为这片林子给家乡带来的新的变化而高兴;表现了他通过劳动给坡堤一带来的改变,这也是他后来坚决不让子女们卖钱的原因。【22题详解】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1)第一处的“转”出现在老人面对孩子提出用树换钱时。从前文知,为了给他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这让老人觉得他亏欠家人很多,心有愧疚。所以面对孩子的意见,他虽然不同意卖树,但内心却又无法直接面对,所以“转”过去,不忍心看到孩子的失望与难过。(2)这一处的“转”出现在孩子们不肯放过那些成长的树木,执意要砍伐。老人虽然觉得有愧于他们,但对家乡的责任与担当,对青山绿水的维护,让他觉得必须让孩子们曾是死心。于是转身直接面对孩子,直面问题,表达的是他坚定的护林之心。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3题详解】本题考查结尾的妙处分析理解。可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体现等方面分析。内容上,这段刻画的是老人用自己生命来保护树木的情景特写,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撼,震撼于老人的坚决;从主题情感上,这一特写场景正是老人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从结构上,这一段并没有总结全文内容,而是意犹未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耐人寻味。根据上述分析回答,注意言之有序。(2021山东枣庄)2020年知了清韵(节选)秦自民①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②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蜕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③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为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④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100多颗。产卵造成新梢枝条组织损伤,切断了树枝的运输系统,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样树枝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水分不足而慢慢枯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许知道蝉是害虫。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说他当年亲手栽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因为没人照料,如今无数的鸣蝉已经将原本翠绿的树叶破坏殆尽了。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蝉虽然伤害树木,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选自《百科知识》2020.6B,有删改)14.从本文第③段看,中国古代蝉又被赋予了“君子”的哪些品格?(3分)15.选文②③段中,多处列举了一些朝代节点,请简要分析这两段说明顺序的运用。(3分)16.选文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的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17.“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能够反映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结合选文第⑤段,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植物→蝉→螳螂→黄雀B.露水→蝉→螳螂→大山雀C.植物→蝉→大山雀→黄眉D.露水→蝉→大山雀→螳螂【参考答案】【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蝉。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②③两段采用了时间顺序,先后列举了“商周”“先秦到汉代”“汉晋时代”“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这样的词语,依次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第④段主要说明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最后一段反映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根据第③段“正直清高,与世无争”,“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等有关语句概括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第②段介绍“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和第③段介绍“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为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可以看出这两段按照时间顺序顺序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从第④段“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可以看出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从“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可以看出这这句话把“蝉的成虫和若虫”比作“树木吸血鬼”,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这是比喻。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看,这是打比方。从“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100多颗”,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可以看出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根据“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植物→蝉→螳螂→黄雀。
故选:A。
答案:
(1)正直清高、与世无争、贞洁之士;文雅、洁白、廉洁、简朴、诚信;出污秽而不染、洁净、高洁。
(2)采用了时间顺序,先后列举了“商周”“先秦到汉代”“汉晋时代”“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这样的词语,依次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
(3)主要说明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
(4)A。【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2020山东枣庄)2019年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有删改)13.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3分)14.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5.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16.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参考答案】13.(1)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2)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3)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4.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3分,意思对即可)15.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2分。意思对即可)16.D(3分)(2019山东枣庄)活着沙爽①台风将至的那天下午,我原本与客栈的老板娘约定,要搭她的车去海鲜市场,但是到银滩走了一圈回来,我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先去市区逛逛。②烈日当空,灼热的空气纠缠成一个巨大的、白光闪闪的线团,把海滩、街道、路旁的海鲜大排档、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一股脑地裹在里面它在燃烧,闷声不响,让空气几近微呛。我在客栈后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矿泉水,顺便打听一下去市区的公交车路线。按照店主的指点,我斜斜穿过马路,打算去对面的站点等车。③马路正中的绿化带里稀稀落落种了些行道树一或者说是灌木,因为这条路显然是新建的,移植来的植物还未长成气候。接近十字路口,有一棵树倒是长得高大,而且居然还在开花。我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嗯?怎么可能?我踏上石阶,捏住一枚尖尖的树叶。那灰绿色的叶片像极了柳叶,但是既厚又硬,接近蜡质,而背面几乎是银灰的。④竟然是,一棵夹竹桃。⑤我停在那里仰头看它,一时间简直喘不过气。天太热了。在十一月,这异乡的阳光和街道恍如幻觉。违①多年,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桃红的花朵吐出我多少年前就无比熟悉的粉黛香气。旁边枝上的那一小簇刚刚开败花瓣的边缘变成了枯褐色,但靠近花心的地方还是红的,像灰烬里包裹着一颗跳荡的心。⑥夹竹桃,我祖母偏爱的花。许多年里,我们家一直养着几棵。它们似乎很容易成活,至少繁殖相当简易—在空酒瓶中注入清水,剪下筷子长的一截枝条插入瓶中,瓶口用湿泥封住。如此静置一两个月,枝条下方会生出雪白的长根,入春便可移进花盆。祖母和母亲常持此瓶馈赠邻里和亲友,如对方欣悦收下,她们便满面春风,谆授以养殖之法,仿佛热心得过分的送子观音。在我看来,这种花寻常得近乎贫贱,花的香味也像一个土气村姑,为什么她们如此热衷于让它芳泽远播、香火绵延?⑦总的来说,这种叫夹竹桃的植物喜欢活着,喜欢繁衍像被切成两段的蚯蚓,不仅不会死去,反而执意要以双倍生还一—原始的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当年我不太喜欢这花,但是也说不上讨厌;我只是觉得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⑧事实是,我在二十岁上罹患抑郁症而不自知。有一天我和父亲拌了几句嘴,一转身,听见旁边的房间里,祖母低声责备我父亲:“孩子上次差点救不回来了你不记得?”我想,大概没有人比祖母更害怕我会死去,虽然她从来不曾问起。⑨后来我慢慢忘了想死这件事,也许是体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趋于正常,如同植物茎管里流淌的隐秘汁液—造物在其中加入了何种成分,用以催生花朵或删除落叶?为什么夹竹桃执意在身体里暗藏毒汁,仍不能阻止娇嫩的花苞被蚜虫啃啮?这世界只呈现它的物理表象,却很少暴露它幕后的主使者。⑩再后来祖母住的老房子拆迁,那时冬天已近,祖母问我要不要那棵夹竹桃它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相比于这个高度,它脚下的粗陶花盆实在太小,还不知何时磕掉了半只手掌大的一块,浇水时总会有一半水淌到外面。它看上去相当营养不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见我犹豫着没有答腔,祖母叹口气,说:“没人要就只能扔了。”⑾其实我不喜欢这花还有一个原因:它冬季也不落叶,必须移入室内。那么多个冬天,房间里虽然生着炉子,仍能看得见口中呵出的白气我眼见它的叶子落满厚厚的灰尘,谁能一枚一枚地擦洗它们?这些积灰的叶子开始自暴自弃,先是变得枯干,然后卷翘起来,但是仍然并不肯脱落,就那样用千百只枯干的指头戳住你,让你知道,有这样一种活着祖母盼望她回迁的新居可以铺上地暖,脚踩在上面,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人老了,骨头深处蚀开深广的空洞,怕冷,怕风,怕前后左右的沟坎和凄清。但那片回迁楼整整建了六年,内中的曲折千回百转,之后又因资金缺欠,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我的祖母,终是没有等来她的新居。⑿那棵她希望可以托付给我的夹竹桃呢?祖母故去,许多事情再也无从问起。注释:①暌违:分离,不在一起。②血清素和多巴胺: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和人的感觉有关,会影响人的情绪。1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分)18.请分别从夹竹桃、祖母和“我”的角度,谈谈你对文题“活着”的理解。(6分)19.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及作用?(3分)20.阅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21.联系文章,参照下面两则材料任一形式,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寄语(不超过45字)。(3分)材料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材料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参考答案】17.夹竹桃。(2分)18.(1)从夹竹桃来说,不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能够呈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2)从祖母来说,祖母一直极力呵护着“我”,希望“我”像夹竹桃一样好好地活下去。(3)从“我”来说,由夹竹桃身上受到生命的启发,同时,更充满对祖母关爱我活下去的感激、怀念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天气的极端炎热状态,交代了夹竹桃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下文夹竹桃的出现作铺垫。(3分。意思对即可)20.运用动作、神态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和母亲对邻里与亲朋欣然接收夹竹桃时的激动与喜悦(1分),表现了祖母和母亲对夹竹桃的偏爱(1分)(3分意思对即可)21.答案说明:寄语,寄托希望的话语。能够围绕文章话题、参照两则材料形式仿写,主题明确,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鼓舞即可(3分。意思对即可)(2019山东枣庄)2018年蝙蝠鼠中仙秦自民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⑩,。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eq\o\ac(○,11)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eq\o\ac(○,12)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eq\o\ac(○,13)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4.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3分)15.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16.选文第eq\o\ac(○,1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17.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3分)【参考答案】14.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3分。意思对即可)15.B(2分)16.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分。说明方法能答出“举例子”即得1分,作用阐述恰当2分。说明方法只答“打比方”,作用阐述恰当,本题只得2分)17.示例: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3分。答案应为过渡句,关键词要有“回声定位能力”和“飞翔能力”,意思对即可)(2018山东枣庄)题目:__________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3
- 客服工作总结(集锦15篇)
- 2021学生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 JCT2550-2019泡沫混凝土自保温砌块
- 初中的我作文汇编5篇
- 2024年度智能仓储系统施工委托合同3篇
- 钢贸金融学知识之托盘业务
- 2024年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征用协议示例版B版
- 公司个人原因辞职报告合集6篇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 专题1 第2单元 第3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学实录 苏教版选修4
- GB/T 33609-2017软质泡沫聚合材料滞后损失试验方法
- 现当代文学习题(北大、复旦版)
- CypTube激光切割软件用户手册V6.4.0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区域检验中心项目构建书-定稿
- 肺栓塞最新版课件
- 股权转让情况明细表
- 安装手电筒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过程开发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