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D/0D/wKhkGWbjcp6AMc93AAKJLtDclWQ683.jpg)
![《兼爱》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D/0D/wKhkGWbjcp6AMc93AAKJLtDclWQ6832.jpg)
![《兼爱》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D/0D/wKhkGWbjcp6AMc93AAKJLtDclWQ6833.jpg)
![《兼爱》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D/0D/wKhkGWbjcp6AMc93AAKJLtDclWQ6834.jpg)
![《兼爱》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D/0D/wKhkGWbjcp6AMc93AAKJLtDclWQ6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墨子》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梳理文章思路,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3.感受墨子的情怀,结合当下思考
“兼爱”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逻辑学集大成者。
墨子出身卑微,是一个熟悉木工技巧的工匠,后来成为一位博通古代典籍的“士”。在当时“百家争鸣”中,是唯一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生活在文人气息浓厚的鲁国,他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创立了墨家学派,聚徒讲学,与儒家抗衡,在当时影响很大,世称“儒墨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篇》走近墨子
1.哲学成就:①创立墨家学说。 ②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
2.科学成就:“科圣”【小孔成像实验、“墨子号”量子卫星】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②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
③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鸢(风筝)
3.军事成就:
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小孔成倒像,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2016、8、161时40分,酒泉发射中心,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文化自信主要成就《墨子》其书
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该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主要作品主要思想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且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国家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②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③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④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背景探寻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广大劳动人民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墨子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以……为:把……作为治:治理;事:事务所自起:兴起的原因;
自:从;
起:兴起焉:于是譬之如:这好比攻:治疗弗fú:否定副词,相当于“不”。何独:何尝然:这样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比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研读文本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标题解读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是用比喻者(喻体)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本体)之理的论证方法。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己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构成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客体(类体)方式比喻比较要求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只在某一点相似;喻体可以虚构。本体与客体性质相同;相似点多多益善;客体材料客观真实。效果说理形象和具体化说理严密性和逻辑性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察:明察,考察当:同“尝”,尝试孝:孝敬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亏:使......受损失自利:自己得利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
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弟弟爱自己,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臣下爱自己,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混乱。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即使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慈:慈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主不慈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兄长爱自己,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君主爱自己,不爱臣子,所以使臣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虽至:即使是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室:家窃:偷窃利:使……得利“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贼”2:动词,伤害家:卿大夫的封地国:诸侯的封地乱:侵夺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全、齐全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即使是在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劫夺别人以利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起源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各自的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他自己的封国。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部都在这里了。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乱”主要指什么?明确: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思考探究(第二段)2.《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之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即: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三段)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若使:假使若:像,如
犹:还视:看待恶wū施:怎么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弟子:弟弟和子女亡:同“无”,没有
有:同“又”细察它从哪里产生的?都起源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子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盗贼又没有了。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三段)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若:像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还有大夫间相互侵扰封地,诸侯间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像自己的封地,谁还会侵犯呢?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标题解读思考探究(第三段)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论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论证方法:①假设论证。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从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治乱的观点。
②对比论证。与第2段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第一个“恶”:怎么第二、三个“恶”:动词,憎恨,讨厌则:就劝:鼓励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译文: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国家,相互憎恶就会使天下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这里啊。标题解读思考探究(第四段)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天下乱天下治不相爱兼相爱君臣父子不爱不慈贼窃异室大夫乱家诸侯攻国盗贼无有家不相乱国不相攻君臣父子孝慈→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分析原因指明方法课堂小结
《兼爱》围绕“兼相爱”的观点,分析了兼爱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导图引路,理清文脉兼爱
提出问题: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践行兼爱之道分析问题:乱“皆起不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2)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夫、诸侯之间相乱、相攻视人家国若其家国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父与子、兄与弟、君与臣,都是更加爱自己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他人,诸侯、大夫自爱自己国家和家庭,而不爱他人的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主旨归纳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
兼,本义,一手执两禾,
有兼顾、全部之意。墨子“兼爱”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斯人已逝,思想和精神永存。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弹出一支支悦耳动听的妙曲;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兼相爱,交相利,奏响生命的最美和弦。墨子“兼爱”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现实意义“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相爱怎么做?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墨家?(1)墨子历史认识的局限性。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能行得通吗?
再者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思维拓展(2)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等级社会,自然亲情和人伦纲常被视如神圣。君权神授、君主就是法律、父权制、家长制和人情网等得到绝对认同。在这方面,儒家“爱有等差”的原则直接为宗法等级辩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儒学在汉代和南宋两次被奉为官方哲学便是明证。与此不同,墨子的兼爱要求视人之国、人之家乃至人之身若视其国、其家和其身,这淡化了人、己之别,直至隐蔽了吾之君、吾之父优于人之君、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兼爱中流露的天与人、上与下的平等、互惠和互利原则冲击了在上者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孟子抨击墨子的兼爱思想是禽兽逻辑,指出“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爱自己的孩子,总比爱兄弟的孩子要多一些;爱兄弟的孩子,也总是比爱邻居的孩子要多一些。这是常理,也是常情、常识。这不需要讨论,每个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证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和大众心理。由此,儒家与墨家一传一绝的不同命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样看来,孟子的观点是对的。我们基于血缘而形成的亲疏关系,是符合人性的。而墨家这种爱在乎人情,却走了极端,太过于理想化了,爱父母和爱陌生人一样,这超越了人性本身,太难以实现了,甚至会成为“伪善”。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墨家?(3)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
兼爱”虽然不是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下的标准,却也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4)中国人注重前者、热衷于义,淡漠后者、耻于言利。
孟子的“何必曰利”符合中国人耻于言利的大众心理和价值取向,为历代统治者所提倡,墨子的尚利倾向却为中国人所不耻(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儒家与墨家不同的历史命运可以在其对中国人心理倾向和价值评判的一迎合、一逆忤中得到解释和说明。(5)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令统治者忌惮。
墨子出身平民,他的思想和利益需求自然充满了民本的特点,他的草根精神是统治者所畏惧的,更何况,墨家自己有一个3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令统治者忌惮。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墨家?拓展延伸——立足现代,心存“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0 Welcome to our home (Lesson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少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至2031年中国鸡比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全棉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五连衣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消防安全记心中
- Y财险湖北分公司车险理赔的诉讼风险管理研究
-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 煤自燃基元反应特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
- 内蒙古部分地区牛羊副结核病的病理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 郑州市乡村生产性养老地选址及景观设计研究
- 新建冷却塔布水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门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4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 胸外科讲课全套
- 2024年下半年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限公司中层干部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医疗器械GSP相关
- 202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届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流感课件名称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