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2023全国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23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答案D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②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每点2分,①与②③是总分关系,意思对即可)(2022新高考Ⅰ,15—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1.A2.(6分)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2021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D2.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每点3分)(2018北京,14—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答案(1)D(2)A(3)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尾两句的意思是:正是梅花开放、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还要不断传递消息。这是对未来的抒写。选项中“怀念过去”理解错误。(2)B.写入蜀路上会遇到赤壁美景,不是用典。C.写蜀道难行,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作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无望其早归之意。D.劝说李正之不要儿女情长,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诗歌鉴赏“要新诗准备”是说“请用诗写下一路上的美好景色”,后面即路上看到的景色,有“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3)本题考查兼具基础性和综合性。主要考查诗歌语言的相关知识,以及借助前人评论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体现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学科素养。“龙吟虎啸”和“和缓”相对,分别指稼轩词的豪放和细腻。如上阕的气势、下阕的意境,都给人以“龙吟虎啸”的豪迈之感;又通过“须相忆”等,抒发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有“和缓”之感。(2015山东,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解析(1)鉴赏词句中的关键词,首先要弄懂词义。本题中,“湿”用作动词,沾湿;“迷”,使动用法,使……迷路。然后结合词句内容理解关键词的表达效果。风清露冷,弄湿了行云;沙水一色,使归艇迷失了方向,描绘出一片苍茫浩渺之景。最后指出由关键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2)鉴赏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知人论世,这首词的作者张元幹是宋代爱国词人。其次要结合语境,分析词句内容。“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两句的大意:心中沉闷极了,只想一醉方休,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起舞闻鸡酒未醒”一句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闻鸡起舞是为了报效国家,却是在“酒未醒”之时;“潮落秋江冷”一句写眼前之景,让人倍感凄凉。最后总结出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015重庆,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解析(1)这是一道炼字炼句题。“高卧”二字是解题的关键,从此二字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悠闲自在和放松的;对“插”字分析时要注意对意境画面进行描述,并将山峰陡峭挺拔的特点概括出来。(2)联系前句“乱篙撑处”可知,这里是指水中景象,而非山间景象;再联系下阕的第一句“天开”“画屏”,可见江景之美,所以着一“怕”字,来表现自己的担心,从而衬托出江景之美,写出了对江景之喜爱。分析时要联系具体诗句。(2014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答案(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词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要理解描写景物的词句,体悟景中所蕴含的情感;还要指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在结构、主旨表达、抒情方面的作用。(2)本题考查分析词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词中末尾两句,主要是动作描写,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点,结合上文景中所含之情,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分析时,要翻译词句,由动作归纳、提炼体现词中人物情感的肢体语言。(2014广东,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注]。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答案(1)主人公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扁舟越过林杪,船帆比沙鸥还小),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离去)。(2)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景物形象的能力。前四句描写的是在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词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天边晚云片片,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整个送别的画面充满悲凉寂寥之感。(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可先解说词句意思,后概括作者情感。看这时的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朋友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朋友多聚片刻,这里的“怪”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怪”的反常心理,把词人的离愁别绪抒发到了极致,表达了词人对朋友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赏析]这首词描写送别情景,抒发离愁别绪。前四句描写了一幅凄清惨淡的送别画面。春天的江水满满当当、渺茫无边,高高漂送一叶扁舟,好像从堤岸外的高高的树梢上飘过。天空弥漫的乌云叫人看了愁绪满怀,地上青草漫无边际,遥望那一叶扁舟的布帆已经变得比水面的沙鸥还要渺小。不着一个愁字,而离愁别绪充斥其间,可见作者融情于景手法之高妙。词人曾经在康熙年间进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做幕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备尝颠沛流离之苦,这首词便是他幕僚生活的一个缩影。“春江渺”一句点明时节、地点和场景,可谓凝练至极,引发读者想象。“断送扁舟过林杪”极力渲染春水之涨。水面越是辽阔无边,越能够衬托出扁舟以及舟上行人的孤单寂寞,越能写出送行者对行人前途的担忧和牵挂。“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除了上述作用外,还显示送行者遥望之久,依依惜别,牵挂之深,离愁之浓。词的最后三句“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采用拟人手法,看似无理,实则有情,确属最妙,把词人的离愁别绪抒发到极致。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读罢此等性情凝聚的词篇,怎能不为之黯然销魂!(2014安徽,8—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解析(1)“番腾妆束闹苏堤”,写西湖苏堤上游人如织,妆束漂亮,争相赏春;“凌波寸不移”,写游湖的女子定步不移,驻足凝神极尽其惜春之情;末两句写游人直至暮色渐起,才三三两两结伴叫船,带着无尽的留恋之情和伤春之感回程。(2)以“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写暮春时节百花逐日凋零、芳春即将逝去的情景;以花落如雨、柳絮沾泥的具体场景,写尽了暮春时节触目皆是的凋残之景。点面结合,暮春之景跃然纸上,伤春之情充溢字间。答题时,一要回答点与面的具体内容及两者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二要回答点面结合之景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014辽宁,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此句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2)(示例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句的意思是“卷起帘子,把春愁全部放出去”。春愁本来是抽象的,在句中却承受了“放”这个动作,这是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具体的感觉,再结合比拟的表达效果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评价赏析诗歌内涵的能力。“喜”是指春日美景使人欣悦自得,春愁已被放出,“对黄鹂语”充满恬淡悠然的情趣;“絮影香,春在无人处”,虽无人但充满了春意的美感;诗作未成固然可惜,但是梨花如雨也让人倍感欣喜。“愁”是指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抓住“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中的“无侣”“自对”,体会作者内心的孤寂;“春在无人处”,意即无人品赏春光,体现惜春之感;想要吟诗却又被恼人的飘落如雨的梨花打断未而未能完成,体现一种遗憾。作答时,分别以“愁”与“喜”为核心,结合全词中能够表现出“愁”与“喜”的具体词句进行分析即可。亦可辩证理解为既有“喜”也有“愁”。(2013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1)本词发端便以一往情深的笔触追忆当年与同僚纵情棋戏,猎射驰驱的豪迈戎马生涯。第三句由前两句回忆而折入现实,如今无人记得当年豪情壮志,愤慨之情便油然而生。因此上阕最后两句便描绘出了两类人物的两条道路,以此对比,词人的深沉孤愤与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全面展现。(2)本词为作者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表现的是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之情。下片前三句写湖上生活,无拘无束,占断烟雨。第四、五句借用典故翻出新意:官家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属闲人,何用官家赐予?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谁又稀罕官家赐予?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蓄积而出。拓展延伸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两种。用事是指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以此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或抒发个人的某种意绪和表达某种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寓意于言外。诗歌鉴赏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词从南郑的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这段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作了生动追忆。第三句折入现实,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那份豪情壮志,如今有谁还记得?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做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下阕紧承“渔父”二字,从小船写起。“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八尺长的轻小舟船,只有三扇低矮的篷窗,恐怕只能容下词人一人。但是,词人却说它“占断洲烟雨”,别有新致。最后两句引用贺知章的典故。词人用略带嘲讽的口吻,打趣贺知章受皇恩所赐得以清闲归乡,实是用以自嘲。自嘲更能表现自己对最高统治者的夷然不屑,愤慨不平之情喷然而出。(2013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注释准确解读作品。词人贬任异乡,同第友人远道来访,词人回顾过去金銮同第,意气风发,而如今官老天涯,久别之喜、宦海沉浮之悲自然托出。而朋友又将赴任阆州,离愁难尽。其情其感尽显。(2)解题时要从写法、效果及景情的关系角度入手,对词作进行赏析。下片承上片宦海之悲、离多聚少之愁写起,由“闻说”而入传说,对友人远去之地赋予神话般的美丽,以虚幻之景慰藉友人,同时又以远望不见君家而寄离恨,其飘逸之感、灵动之意全面展现。(2013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案(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解析(1)首先应关注诗句本身,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肖像,更要注意诗句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精神风貌。本词中的人物意象即词人的自我形象。上阕一、二句是对词人的外貌刻画,结合词人所处时代来看,词人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短发长须、眉毛棱角高突,病容憔悴怪异,这与当时人们的长辫有明显差别,这也正是词人精神思想的表现,表示出自己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说明自己不忘明朝遗民的身份,体现了词人的勇气和傲岸的民族气节。尽管此时生活环境恶劣艰苦,但自己的意志就如山上石罅中生长的青藤一样坚韧顽强。(2)“折腰”一词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的典故,故“折腰”指做官。解答时首先解释清句子的表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可以分析出“久矣”是回想自己从前做官与陶渊明有同样的“久在樊笼”之感;“谢无能”既是才拙的自谦之语,又是厌恶尘世的牢骚之词,借此表明自己不屑于清廷的笼络,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结合“字字冰”也可联想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字字如冰可消酷暑,又表现词人初衷不变,晶莹、澄澈、纯净的志节。(2012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1)此词调名与词题一致,“思远人”即主旨。前两句写林叶转红,菊花开遍,又到了晚秋时节,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客。“晚”字暗示别离之久。(2)下片前两句写闺中人泪珠弹洒不尽,当窗滴进砚台,遂以泪研墨,和泪作书,以诉思念之切,泪湿红笺。词人不言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说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痴人痴事,慧心妙语,用意深厚。(2012福建,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快乐。解析(1)解题时,宜从内容、描写手法、情感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内容上,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柳宗元《江雪》中那位“孤舟蓑笠翁”在“独钓寒江雪”的场景。因而,可以根据“箬笠”“蓑衣”等意象,明确答出诗人笔下所勾勒的人物形象。同时,应点明意境的特点——简约空明,以表现其精妙所在。手法上,应从描写手法入手,找出环境与人物内心、行为动作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答出以动衬静,以动作反映心理的特点即可。思想感情上,除了把握整个意境所要传达的感情,还要关注句中的细节描写所体现的人物内心世界,如一个“但”字传达出了钓鱼翁内心宁静的特点。(2)要分析诗人在词中表现了渔翁怎样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渔翁生活场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渔翁生活在一个高远空旷、清幽宁静的类似于世外桃源的环境中,生活虽然简朴,只是平凡的茅舍竹篱,但却有自得垂钓之乐和家庭和谐欢愉之美,由此便不难理解诗人的情感:对渔翁简朴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倾慕。(2012江西,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15篇
- 常州2025版二手房过户税费处理与过户手续办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在线教育管理系统定制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监督合同3篇
- 水电工程2025年度施工安全评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LED显示屏户外广告位租赁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海鲜餐饮业特色菜品开发与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电子合同承诺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零售企业兼职销售员劳动合同3篇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新员工入职培训测试题附有答案
- 劳动合同续签意见单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义
- 2024年保育员(初级)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目录版)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矩阵式管理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
- 检验科主任就职演讲稿范文
- 人防工程主体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