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给弟子鲍桂星的书信中,姚鼐明确提到其“平生论诗宗旨”是“镕铸唐宋”。此信开首有“今年闻与馆选,极欣慰”之语,鲍氏嘉庆四年成进士,馆选庶吉士,此时姚鼐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姚鼐在其言论中常用“镕铸”指示如何学诗。他评价业师刘大櫆的诗文“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熔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广泛向古人学习,甚至“古人之异体”也即相对立的因素都可为我所孕;二是形成自己的面貌,也即“成甚体”,二者即是明清诗学中一直争辩不休的模拟与脱化问题,在姚鼐看来,学诗的初始阶段是模拟,先模拟一家,达到“似”的程彦,再更换另一家;经过多次模拟,掌握多家的路径,自然能将古人之精华熔于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在坚持不懈的模拟基础上,才能脱化;不从稷烈入亭而急于求脱化,则不可能有所得。因为强调模拟,所以姚鼐对前后七子模拟之屈尽管有批评,但亦将其视为正宗:“比拟诚太过,未失诗人葩。”镁谦益讯讯七子的学诗方式,姚鼐痛诋之云:“近世人习闻钱受之偏论,轻讥明人之摸仿,庆不经模仿,亦安能脱化?”正因如此,姚鼐学诗“从明七子入”。模拟是学诗的基础脱化是高级阶段,而终极目标是追求“自成一体”的成效。对于由模拟到脱化的过程,姚鼐有深刻的体会。.学诗的第一阶段,是由不似到似。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初学者对前人之诗了解不深,故模拟时很难学得像,必然进入一个苦闷的境地。度过此种苦闷的阶段,才能有所心得,达到似古人的地步。所以由不似到似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又是必经之径。在《今体诗钞》中,姚鼐往往点出某诗学某人,并且指出模拟达到的阶段,如评储光羲《寒夜江口泊舟》、蔡毋潜《若耶溪逢孔九》及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云:“似孟公。”评丘为《题农金》云:“似右丞。”显然,达到似某人的地步已属不易。|由似到脱化,也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天启”才能实现。功夫是基础,模拟求似的阶段必须“多读多为”。而在由似到脱化的阶段中,功夫的作用虽不如前一阶段,但仍不能脱离。对于“天启”,姚鼐有时用“禅悟”来解释,他告诫侄孙姚莹云:“凡诗文事与禅家相似,须由悟入,非语言所能传……欲悟亦无他法,熟读精思而已。”熟读精思到一定的:程度,即可顿悟,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评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云:“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镕铸唐宋”即以唐宋两代诗人为模拟对象,姚鼐《今体诗钞》只收唐宋人诗。这些诗人有的选入一首或数首,有的则选入一二卷的篇幅。就入选规模来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诸人是他重点模拟的对象。姚氏企图在效法诣家的基础上,进而求叟,达到自成;一家的化境。他虽主张学诗先学七子,但又告诫冂生“勿沿习皮毛,使人生厌”。对于李商隐学杜“但幕其句格,不得其一气喷薄、顷挫精神、纵横变化处”亦深表不满。他最倾心黄庭坚学杜的路数,评《题樊侯庙》《徐孺子祠堂》云:二首从杜公《咏怀古迹》来而变其面貌。凡咏古诗,镕侍事迹,截对工巧,此西昆纤丽之体,若大家以自吐胸臆,兀做纵横,岂以匐事为尚哉!“镕铸唐宋”所包含的模拟与新变的关系,在明清诗坛往往是割裂的,且选取哪种学诗方式,同时也关涉着师法对象的选择。正如叶燮所言,学唐诗者如前后七子、王士禛多着意撰拟,故趋于“陈熟”,学宋诗者如公安派、览陵派及浙派等,多着意变化,故趋于“生新”二者互相搏斥,前后循环;“厌陈熟者,必趋生新;而厌生新者,则又返趋陈熟。”出于戏,旰受强调将两者融合;陈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若主于一而彼此交讥,则二俱有过。从学诗的方法来说,姚鼐的观点与之相近,并且在具体的路径上,比前人有着更为精微的探讨。姚鼐的时代,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唐诗人遵从七子及王士禛遗法,重模拟;而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诗人,崇尚杨万里,且追踪公安派,凸显个性而重变化,极力批评沈德潜宗唐诗风。他认为只要具有性情与天赋,无论什么时代都可以写出好诗。姚鼐对沈德潜并无太多评论性话语,毕竟沈氏论诗重模拟,强调有不变之法与至变之法,并通过效法前人,达到“其言自吾而立”的脱化之境,不过其诗模拟的成分大于脱化。而哀枚偏重变化,反对模拟。姚氏汲取两种诗学取向的经验与教训,力求形成第三种诗学高峰——清诗。(摘编自潘务正《姚鼐“镕铸唐宋”新论》)材料二: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墒自曹雪芹《红楼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鼐在给弟子鲍桂星的书信中首次提出了“镕铸唐宋”的论诗宗旨:一是学古人,二是“成其体”。B姚鼐认为模拟是学诗的初始阶段,通过多次模拟掌握多位诗人的写作路径,然后才能达到“似”的程度。C.因为姚鼐学诗是从对“明七子”的模仿开始的,所以当钱谦益讥讽七子学诗方式时,他极力给以批评D.沈德潜论诗注重模拟,认为效法前人是达到“其言自吾而立”的脱化之境的条件,这和姚和的认识一致。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爾以“似孟公”“似右豸”分别评价储光馥、綦毋潜、丘为的三首诗歌,意思是三人的诗歌创作已经到达了“似”的阶段。B.姚鼐评《春夜别友人》是“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不用“似小谢”而用“脱化”,说明在他看来此诗已有作者的面貌。C.《今体诗钞》只收唐宋诗人作品的行为,体现了姚彌“镕铸唐宋”是以唐宋两代诗人作为模拟对象的学诗宗旨1性灵派代表诗人武枚崇尚杨万见,追踪公安派,极力批评沈德潜宗肝诗风,是因为他更认可宋诗“生新”的特点。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产大抵学古人必始而迷闷,苦毫无似处。B.至其神妙之境,又须于无意中忽然遇之,非可力探。C.士苟非有天启,必不能尽其神妙。然苟人辍其力,则天亦何自而启之哉?D子美之诗,其才天纵,而致学精思与之并至,故为古今诗人之冠。4、请简要说明姚鼐“镕铸唐宋”理论的价值。(4分)5.请简要概括林黛玉和姚鼐在诗歌创作上的相似之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睡二指王愿坚①1935年,锁蛟岭……突起的峰峦、茂密的树林。一支不大的部队正沿着这丛林中的小路急匆匆地走着。这是个奇怪的行军行列:从队首到队尾扯着一条绳子,战士们一个个紧抓住绳子,脚步踉跄地往前赶。②这便是他所指挥的那支红军游击队。③这天,秘密交通送来了上级的命令:要他们立即动身赶到武功山区,和大队会合,共同进行一次大的战斗。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必须在五天内到达!但是,他们一离开根据地,就被敌人盯上了。敌人调动了沿途的军队和民团,前堵后追,紧紧地咬住不放。为了保存力量,如期到达指定地点,和敌人纠缠是不行的,他们只得钻进山林,兼程前进。④除了战斗就是赶路,日夜不停地赶路。谁负伤了,背起;谁脚上打泡了,扶起。衣服被划破了,一条条一片片地挂在身上,有的已经围上芭蕉叶子遮体了。煮饭的时间是没有的,战士们一边走着一边从粮袋里抓出把生米,再随手捋把嫩树叶子,一道塞进嘴里。但是,最难耐的还是困倦。一连三四个日夜没有合眼,谁的眼皮上也像坠了一块铅。一个个像喝醉了酒,东摇西摆地走;稍微一停步,队伍里就响起了鼾声。⑤人们多么需要睡一觉啊!⑥第四天上,他弄来了一些树皮搓成了一条长绳,人们抓着绳子走着闭一会儿眼睛。这也好不了许多:这一个,好像故意似的,身子一赳趄,一头撞到树干上,然后蓦地惊醒过来,揉着肿起的脑袋追上了队伍;那一个脸被树枝划破了;又一个脚被山石碰伤了……管它呢,总可以多少睡一会儿了。⑦疲困强烈地袭击着整个队伍。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⑧副支队长任丕祥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树,焦踩地喊道:“老范,给我半个班吧!我去给大家争取点时间睡一睡!”①“不!”他和任丕祥一样焦躁。为了睡觉而打仗,这不成;而且前面还有七八十里路。“要不,就让大家稍微打个盹,只睡……啥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话越说越低,眼睛合上了,扶着树干的手松开了,腿像被抽掉了骨头,身子沿着树干慢慢地滑下来,蓦地,咕咚一声裁倒在地上,口里还在喃喃地说着:“稍微……二指……”在他摔倒的时候,脸被石尖扎破了,殷红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但他丝毫也没有发觉。他睡得那么香,长长地打着鼾,脸上泛起满足的笑容。⑩他弯下身,把任丕祥的身体放平了些,把他脸上的血水擦了擦。他的心一阵紧缩:任丕祥是整个支队中数得着的硬汉子,他都撑不住了,那……就在这一刹那,他大声地喊道:“休息!”⑪说出这两个字时,他的心情是万分复杂的。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到来?这每一分钟的睡眠是要用同志们的血来换哪!他应该为这一百多人,为明天的战斗负责,可是……⑫看看大家都睡好了以后,他从一个战士的枪上抽出了一根枪探条,来到了一个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条笔直地插进土里。一条细细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两个指头按住地面,在阴影转移的方向二指远处画上了一条细线。凭经验,这是半个多钟头。⑬“等影子走到这里,我一定得叫醒他们!”他暗暗下了决心。然后又警惕地向远处眺望了一下,山路上空荡荡的,看杂敌人还远。⑭只到这时,他才觉得眼皮是那么沉重。⑮“就是困死也不能睡着了呀!”他找来了一节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喷,冷水像小雨似的洒下来,人清醒些了。可是喷了几次以后,这办法失去了效验。于是他又找来了两棵草棍儿,把眼皮撑起来,这样眼皮是不会垂下来了,可是过了不久,眼前又变得云遮雾罩了。⑯就在这时,眼前一簇黑点在晃动起来,他蓦地一惊,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在他目力所及的远处出现了一群人的影子。回头望了望那根枪探条、影子距离他画的线还有一指多。⑰“狗东西,来得这样快!”他咒骂着,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湿着眼睛,一面向睡觉的同志们跑去。⑱似乎在他一生中没有比叫醒这些同志们更困难的事了。怎么叫也叫不应。他刚把这个拖起,要拖那个的时候,这个又仆倒了。费了好大的劲才叫醒了三个人。“怎么办?”没有时间磨蹭了,他抬起脚向着任丕祥的腿上踹了两下,接着又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泼到他的脸上。⑲冷不丁打一个寒战,任丕祥醒来了。⑳“老任,赶快想办法把同志们弄醒,向苏家墟转移!”他气冲冲地说完,带着那三个战士,迎着敌人跑去。㉑当他向敌人打出了第一枪以后,好大一会儿,他才看见队伍瓒上背后那一道山岭……(根据王愿坚小说《休息∶删改)文本二:杨成武回忆录:夜行记(节选)走着,走着,突然队伍停住了。这是常有的事。遇到隘路、小桥,往往行军.受阻,前面的放慢了脚步,后边拉不开步子,得稍稍等一等,要是碰上了“拦路虎”,那等的时间更长,得等到前卫开辟好通路,才能让后续部队前进。一晚上,这样走走停停要碰上好几回。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动静。小白抓着马尾巴,已经发出了鼾声。马背上的病号,也沉沉地垂着脑袋进入了梦乡。再看看前面,队伍里的战士都在打盹儿,静悄悄地一个紧挨一个,后面的拉着前面的背包站在长长的羊肠小近上。“到底怎么回事?前面的障碍排除了没有?”站了好一会儿,我等不及了,朝前走去。当我来到前面时,几乎愣住了。哦,原来队伍断“线”了——前面的队伍早已踪影全无。现在原地站着的几十个人,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手拉着前面的背包。仔细一看,最前面那个小战士趴在弯角的地方睡着了,而后面的同志由于黑夜篆蒙看不清楚,以为又要停住等了,便习惯地站住了,时间一长,也就打起盹來。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部队以一种奇怪的行列行军,从队首到队尾都扯着绳子,是为了让战士们得到一点休息的时间。λ文本一中老范决心让战士们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唾二指”,折射了他此时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C.文本一通过描写红军游击队在敌人围追堵截下的艰苦行军,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D.文本二中队伍突然停住了,是在等前卫开辟通路,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几十个战士都站着睡着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运用“谁的眼皮上也像坠了一块铅”“一个个像喝醉了酒”等一系列比喻,形象地描写出战士们极度困倦的状态。8.本文详细描写硬汉任丕祥的睡态,他的睡态凸显了整个行军队伍的疲惫状态,这促使老范决心让战士们“唾二指”。C.两个文本内容相近但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D.文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不失生动。8.“可就是因为这,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在走上一道崖边时,一个战士因为睡得太沉,手一松,一失脚,掉下悬崖牺牲了……”这是文本一的一段话,请指出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并简要分析其在原文中的作用。(4分)9.王愿坚在《谜的启示》中说:“小说要用小去反映大,以部分去显示全体⋯⋯”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实现王愿坚这一艺术思想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闾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髭,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希至此再致废晞,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节选自《晋书·陈寿传》,有删改)材料二: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欤酒不节。植尝杂车行驰道中,开司马冂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救成。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因。(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材料三: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寻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米,逐以无传。(晋·裴启《语林》)注:《语林》是古小说集。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司空张华爱其才A以寿B虽不远C嫌D原情E不至F贬废G举为孝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是说“像对待老师一样”,与《师说》“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不同。B.“当以《晋书》相付耳”与“执手和着泪眼”两句中的“相”意义不同。C.“植既以才见异”与“若可寻觅千斛和见借”两句中的“见”意义相同。D.国,是指诸侯的封地,与《兼爱》中“诸侯各爱其国”的“国”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宦官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权,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心意依附他,但陈寿不委曲求全,因此屡遭贬谪。B.《晋书》评价陈寿“其为时所重如此”,是指夏侯湛撕毁了自己写的《魏书》和张华托书这两件事。C.《晋书》认为陈寿客观记载了丁仪、丁旗、诸葛亮和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少了。D.曹植能诗会文,丁仪、丁廙等人都来辅佐他,但是他饮酒无度,因此曹操取消了让他去救曹仁的命令。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4分)(2)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4分)14.《晋书》中记载的陈寿“索米作传’的事例,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不合事实的。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找到这样说的依据。(3分)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剝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霆败场固,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侩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新麦维陈谷”呼应题目中的“收麦”,一个“欲”字写出下收在望的期盼之情。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三夜”突出“阴霾”之长、“一竿”突出“晴日”到来之惊喜。C.颈联中用劳动者的“饥乏”和“苦辛”直接地写出了抢收新麦劳动场景的紧张与忙碌。D.尾联写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中,结束农事,平实的话语中流露出收麦后的喜悦。16.本诗字里行间里流露着诗人对外孙的真挚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明在看书时,看到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名言,想起了《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2)“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突出音乐感染力的名句,而琵琶演奏结束后的两句“,”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诠释。(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15年9月16日,杭州成功申办第19届亚运会。山水杭州拥有诸多景观,其中钱塘潮涌这一自然现象历经数千年,观潮已变成独特的人文景观。2018年8月6日,会徽“潮涌”发布。2018年9月2日,雅加达亚运会闭幕,亚运会进入“杭州时间”。亚运会已走过72个年头,回首1949年第一届新德里亚运会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断中国,还无法组建出一支体育代表团。直至197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踏上亚运赛场。那届比赛,中国军团拿下33枚金牌。1982年,亚运会再次回到印度新德里。这一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历史,以61枚金牌首次名列金牌榜榜首。正是源于在亚运会赛场的不断突破,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赛场后,由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摘得中国首枚奥运金牌。那届盛会中,郎平领衔的中国女排、独揽三金的“体操王子”李宁等人,成为中国一张张璀璨夺目的新名片1990年,中国迎来首个本土举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北京亚运会。观众席上红旗招展,群情激奋;许海峰在万众瞩目下,点燃主火炬;中国体育代表团狂揽183枚金牌。直到20年后广州亚运会,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东道主时,这一纪录才被打破。从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开始至今,中国军团已连续11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18.请为这段文字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个字。(4分)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19.下面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请从中找出两个中国元素,并说明其象征意义。(4分)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贾平凹《秦腔》)B.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都叫他“北京话”。(铁凝《哦,香雪》)C.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D.这个十五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叶雨婷《“探界者”钟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苏东坡有太多的佳句,一些句子人们常常能够①。在中国诗歌的海洋里似乎很容易找到一些绝妙的句子,它们一到相宜的场合就不邀而至,好像这是一种②:按理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天生如此,谁也无法更动无法超越。就像每个月份里按时出现的月亮和星辰一样,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在那里出没和闪耀。这些佳句中有一部分是同一个作者,他就是苏东坡。苏东坡是引用率最高的中国古代诗人之一,这不得不令人叹服。而实际上这些引用不过是③,在苏东坡诗歌绿色原野里,这不过是绽放的几片瓣朵罢了。历史记载中那些专门寻觅佳句的苦吟派、为一句妙语捻断数根须的诗人,却较少创造出如此绚丽和醒目的景致。在苏东坡这里,他与鱼鸟梅竹相亲,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孤鸿幽鹤共眠,诗文不过是人生旅途上时断时续的手记,佳句自然而然地流泻而出,它们较少刻意经营,也不受强烈理念的驱使,其中的大部分是兴之所至,所以流淌无碍,机缘巧合,具有天然的淳朴和睿智,丰沛多趣而从来不会“贫瘠”。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他与鱼鸟梅竹、清风明月、孤鸿幽鹤为伴,诗文是旅途上时断时续的手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有一批热血青年,他们厚植爱农情怀,勤练兴农本领,`甘”于田间,自找“苦”吃。2023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才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现^''“自,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1.B2.D3.C4.①姚鼐的“熔铸唐宋”理论强调模拟与脱化相结合,避免了明清诗坛中模拟与脱化割裂的问题,使学诗方法更加完善。②该理论以唐宋两代诗人为模拟对象,为学诗者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丰富的学习资源。③姚鼐对学诗过程中由模拟到脱化的阶段有深刻的体会,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强调多读多思、注重“天启”等,有助于学诗者提高诗歌创作水平。④姚鼐的理论汲取了沈德潜和袁枚两种诗学取向的经验与教训,力求形成第三种诗学高峰——清诗,对清代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①两人都强调学诗要以模仿为基础。林黛玉认为学诗要先读王维、杜甫、李白等人的诗,姚鼐主张学诗先从明七子入手,以唐宋诗人为模拟对象。②两人都认为学诗要注重立意,不能以词害意。林黛玉强调诗歌的立意要紧,词句是末事;姚鼐也认为形成自己的面貌是学诗的终极目标。③两人都认为学诗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思考。林黛玉认为学诗需要细心揣摩透热前人的诗作,姚鼐强调学诗要经历由不似到似、由似到脱化的艰难过程,需要多读多思。(二)现代文阅读Ⅱ6.A7.A8.位置:放在第⑩段“他的心一阵紧缩”之后。作用:①内容上,具体描写了战士因困倦而牺牲的场景,突出了行军的艰苦和战士们的疲惫,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②结构上,承接上文战士们极度困倦的情节,为下文老范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做铺垫。9.①文本一通过描写红军游击队在敌人围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子宫颈癌病人的护理
- 2025年汽车节油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第三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
- 2025年湿式氧化装置项目构思建设方案
- 2025年夹板模压门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
- 2025年专业仓储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建筑设备(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超声无损检测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意识流文学完整版本
- 缺陷精准定位研究
- 电子设备单次维修合同模板
- 会诊制度培训课件
- 贵州省语文中考2024-2025学年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
- 加固工程技术标
- 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附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温州高三三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死亡案件授权委托书
- 日常保安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