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文言文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文言文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文言文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文言文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2.文言文二则

【文本解读】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课文,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这两则短小的文言文,讲的都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课文共四句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二部分讲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破琴绝弦”“不复鼓琴"。全文通过遇知音的欣喜与失知音的悲痛,体现了音乐之美,以及知音之间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这则文言文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教材中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课文下面的注释,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资料袋”中的资料,可以用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背景,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了一件趣事,这则小故事流传甚广,其意直接指向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也即真知来自实践。课文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打开了解读的另一个视角——传递美感体验的艺术视角。《牛》这样的美术作品,给不同的观赏者所带来的美感体验是千差万别的,从人的认知感受规律逐步体会与斗牛相关人物的不同美感体验经历,正是作为文本解读的必经之路。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在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品读重点句想象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结合“资料袋”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伯牙鼓琴

一、创设情境,回顾方法

1.导入:在古代,中国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分别是琴、棋、书、画,所以又称为文人四艺,或秀才四艺。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聆听琴声,去体会一个有关于知音的故事。

2.师:请同学们回顾之前的学习,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步骤。

提示:学习文言文要先读准,再读通,最后读懂。

二、初读古文,扫清障碍

1.出示课题:伯牙鼓琴

师提示学生关注课题中的重点字“鼓”,结合注释理解,并出示诗经中的句子“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加深理解。

师顺势提问:通过预习,你对“伯牙"有了哪些了解?

出示伯牙的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楚国人,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俞伯牙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后来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师;他刻苦学琴,寄情山水,于自然中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法。

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是俞伯牙的作品。

师: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谁?

2.出示语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师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主人公分别在干什么?

预设:“伯牙"在“鼓琴”,“锺子期"在“听”。

师引导学生思考:锺子期在“听"什么?文中的“之”指的是什么?

预设:“之"指的是锺子期在听伯牙“鼓琴”。

师:这则文言文讲的就是伯牙、锺子期和琴的故事。

3.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言文语言的停顿和韵律。

读不准的地方可以做出标记,查阅工具书或与同伴交流解决。

(1)关注文言文中的语气词。

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通过注释了解“哉"的意思,“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文中的“啊"。

预设:文言文中“乎”常跟在形容词或叠词的后边,表示停顿。

师:读句子,试着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2)关注文言文中的多音字。

出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结合注释读准多音字“少”和“汤"。“少”是“一会儿,不久"的意思,在课文中读shǎo;通过部首和注释理解“汤汤”的意思是“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所以在这则文言文中读shāng。

出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预设:出示注释,理解“以为”的意思是认为,读wéi;第二个“为"读wèi。

师:扫清了障碍,同学们再来读这则文言文,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设计意图:同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中很多字的读音和现在存在差异,生僻的字词也很常见,对小学生而言,朗读存在很大障碍。因此教学时要先帮助学生扫清字词读音上的障碍,在正确朗读的前提下,掌握正确断句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再读古文,理解大意

1.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试着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时可以与同伴交流解决。

师引导学生回顾学生文言文的方法:借助学习经验;借助插图;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2.师生交流。

(1)出示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预设:伯牙弹琴时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弹琴时志在流水,锺子期又赞叹道:“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

(2)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文语言凝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请你展开想象,锺子期听者伯牙的琴声时,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师:通过想象画面可以加深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

预设:过了一会儿,伯牙指尖一转,原本雄壮激昂的乐曲变成了舒缓明快的曲调。锺子期闭目倾听,琴声拂过他的心田,他仿佛看到了江河水势浩荡,掠过平缓的江岸奔流向前,翻起莹白的水花,令人心怀激荡,久久不能平静。锺子期不禁赞叹:“妙啊!好一条江河!”

(3)师顺势提问:伯牙是“琴仙”,他寄情山水,在他的琴声中子期还可能感受到怎样的景色?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_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_____________,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乎若_________________。"

师:“巍巍乎若太山”可以用AABC式的词语“巍巍高山"来概括,“汤汤乎若流水”也可以概括为“汤汤流水"。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

预设:习习清风、皎皎明月、蒙蒙细雨、皑皑白雪、潺潺小溪、茫茫夜色

师:仿照课文,将句子补充完整。

预设: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善哉乎鼓琴,蒙蒙乎若细雨。

3.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把文本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情感或哲思的铺垫过程。)

四、三读课文,品知音情

1.师:在课前的预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伯牙的身份是楚国的上大夫,是“琴仙”,而子期的身份是樵夫。而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伯牙的琴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时,也能立刻感受是到琴声“汤汤乎若流水”,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出示阅读链接资料: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师:同学们现在理解“高山流水"这个词的含义了吗?

2.师:所以当子期去世后,伯牙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你能从原文中找到伯牙不再鼓琴的原因吗?

预设: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是啊,知音已逝,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够为之鼓琴的人了。

3.师:故事的开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饱含遇知音之喜;故事的结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充满失知音之悲。让我们再来读这个故事,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

4.出示学习提示:

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被人尊称为“琴仙”,你同意他为了锺子期“终身不复古琴"的做法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预设:世间知音难觅,“终身不复古琴”表现了伯牙对锺子期的深厚情谊,这样的深情世间绝无仅有。伯牙用“破琴绝弦"的方式祭奠知音,此等品性、此等深情令人动容。

师顺势提问:薄暮冥冥,淫雨霏霏,伯牙抱琴站在锺子期的墓前。他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心中有千言万语。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他会对锺子期说些什么?

5.配乐朗诵古文,尝试背诵。

6.师: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在后世诗人的作品中也常用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出示阅读链接中诗句,加深对故事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书戴嵩画牛

一、回顾已学,理解题目

1.师:上节课我们讲到“文人四艺”,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艺"吗?“伯牙鼓琴”是一则与“琴"有关的文言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则与“画”有关的文言文。

2.出示课题:书戴嵩画牛

师引导学生关注“书"字,结合“书湖阴先生壁”理解“书"的意思是“书写”,并顺势提问:联系已学,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

3.出示资料:

题跋: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的文字。我们学过的《书戴嵩画牛》《书湖阴先生壁》《题西林壁》都属于这一文体。

师:“书戴嵩画牛"就是书写在戴嵩的名画《斗牛图》上的文字。

二、初读古文,扫清障碍

1.师:这则文言文的作者是我们的“老熟人”苏轼,回顾之前的学习,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预设: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师:我们学过苏轼的哪些诗词呢?

预设: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三上)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三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三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四上)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言文语言的停顿和韵律。

读不准的地方可以做出标记,查阅工具书或与同伴交流解决。

3.师生交流。

(1)读准课文中加拼音的字:字“蜀”“拊"搐”“谬"奴”“婢"。

(2)关注课文中的多音字: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曝书画

出示注释,结合这些字在文中的意思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预设:“处士”指有德才而不愿意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没有做官的士人,所以读三声;“以百数"就是说杜处士所拥有的宝贝可以用“百”来计算,读三声。

4.师:扫清了障碍,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文言文语言的停顿和韵律,并试着小声跟读。

5.学生练习读古文。

(设计意图:这则文言文多音字多,注音字也多,对于几个容易读错的词语要“扶"一把,带着学生理解字意选择读音,而书中有注音的字则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和课堂中的反复读来巩固。)

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试着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时可以与同伴交流解决。

2.梳理故事。

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位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又是围绕着什么而展开故事的呢?

预设:故事的主人公是杜处士和牧童,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围绕着戴嵩的名画《牛》展开的。

师: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杜处士有一幅戴嵩的名画《牛》,牧童凭借经验指出画中的错误。

3.添加细节。

(1)出示第1自然段。

教师引导: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尤所爱”具体体现在哪里?

预设:锦囊玉轴(通过注释了解: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

预设:常以自随(联系上下文了解:经常把这幅画带在自己身边。)

师:展开想象,杜处士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带着这幅画呢?、

(2)出示文段:文言文短小精悍,文中常有省略,请你联系上下文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推敲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出示文段:文言文中除了省略,还有许多代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两个“之"分别指什么。

一日(杜处士)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牧童)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不可改也。

(4)出示句子:

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师:文中有两处“笑”,这两处“笑”分别是谁的笑?又是为什么而笑呢?

师引导学生想象:杜处士和牧童在笑的时候分别有怎样的动作和什么?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5)出示句子: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结合插图,说说两牛相斗时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预设:“掉"在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4.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当时说话人的神态、动作等的细节,试着分角色读一读牧童和杜处士对话部分的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牧童和杜处士面对一幅画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