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1页
《故都的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2页
《故都的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3页
《故都的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4页
《故都的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瑾: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之性劲且刚。能使群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秋霜。秋天的特点:多姿多彩充满豪情坚强孤傲导入课文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天的特点:悲凉不堪、伤感凄苦、孤寂落寞秋有声——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色——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形——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这位作家,他却独爱秋天,且更爱北国的秋天。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故都的秋》来一探究竟吧!—郁达夫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了解文章脉络。2.抓住“清、静、悲凉”来赏析故都之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并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3.品味本文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体会作者在秋景中寄托的感情。学习目标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作者介绍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敞,读书人也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多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避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心情苦闷,创作灵感枯竭,于是寄情山水,过起了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遣了现实带给他的苦闷。

这期间,他写下多篇游记,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饱尝了故都的“秋味”。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自由的文体,以抒情、记叙等方式表达。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②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分类: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写景抒情散文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等寄寓在景物中,从而抒发情感的散文。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①借景抒情。②形散神不散。(“形散”行文自由,“神不散”始终以写景抒情为中心)③语言优美,诗情画意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三问”:①写什么景?②抒什么情?③怎样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技法1.识“文眼”。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2.抓线索,理思路,明立意。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5.品味散文的语言。6.领会作品的内涵。散文的分类叙事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抒情性(写景)散文:《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哲理性(议论)散文:《散步》题目释义

“故都”表明作者写作的地点,指“北平”,“都”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作者不说北平的秋天,说“故都”,是要表达深切的眷恋之意。;“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核心。“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故都的秋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1、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故都的秋景的?故都的秋和南国秋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清——清闲;静——安静;悲凉——悲伤、凄凉)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文眼故都的秋1-2:北国和南国秋天的对比3-12:具体写故都秋景13、14:再写对故都秋的眷恋

2、梳理文章,说说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哪几个文段是直接描写故都秋景的?写了故都秋景的哪几幅画面?(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任务二:绘秋景议秋感秋槐落蕊(4段)小院秋晨(3段)秋雨话凉(7-10段)秋蝉残鸣(5段)秋日胜果(11段)小院秋景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日奇果图1.每幅图作者从什么感官角度出发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2.表达作者什么感情?阅读3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场景?有何特点?赏析小院秋景图(3)

1、一椽破屋一碗浓茶2、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3、青天下驯鸽的飞声4、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5、喇叭似的蓝色牵牛花6、疏疏落落的秋草悠闲而又荒凉、衰败、沧桑听觉冷色调清冷、衰败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视觉,高远清爽静色调:清声音:静景物:悲凉请阅读第4段,作者如何写落蕊图的?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的寂寞、凄凉情怀。赏析秋槐落蕊图(4)“铺得满地”“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极微细极柔软”“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静悲凉主观感受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白居易《早蝉》意象:蝉1.高洁品质的象征者。《蝉》虞世南垂绥s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悲秋思绪的代言者《礼记》:“仲夏之月蝉始鸣,孟秋之月寒蝉鸣。”3.哀时伤逝的触发者4.困顿失意的自喻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赏析秋蝉残鸣图(5)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作者运用反衬、以声衬静,渲染了故都秋天冷清、寂静、悲凉的氛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清静悲凉秋雨话凉图灰沉沉的天底下、一阵凉风、青布单衣、都市闲人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手法情感:表达作者对秋雨的赞美之情。赏析秋雨话凉图(6-10)【清冷、清淡、清闲】【安静】【悲凉】冷色调拟声词以声衬静语气词为什么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思考①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象、悠然闲适的互答,更富有故都的地方特色。②他们的对话展现出故都之秋清闲的特点,表露了作者在谈到百姓生活时的愉快心情。赏析秋雨话凉图(6-10)写了北方的果树哪些特点呢?从视觉上表现“清”“静”得特点,与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情感体验相一致赏析秋果奇景图(11)数量多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形状颜色冷色调观秋色—冷色调青天、蓝朵、秋草、落蕊、灰沉沉的天空、青布衣衫、淡绿微黄的枣树秋景小结这几幅图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听秋声-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秋蝉残声息列索落的秋雨悠闲的都市闲人声清静品秋味-主观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悲凉思考:第13节作者如何表达对故都秋的热爱的?本体喻体特点特点喻体本体南国之秋黄酒白干北国之秋稀饭馍馍鲈鱼大蟹黄犬骆驼比喻、对比:衬托出北国之秋色彩更浓,回味更长温和刚烈稀薄厚实清淡浓郁娇小阔大

1.“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故都秋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古都之秋的无比眷恋和挚爱之情,也流露了深沉的忧思。任务三:深探究悟秋心直接抒情1.悲凉本身就是一种美,可以让人热爱。2.故都的秋,悲凉得浓烈而透彻,寻常而易感,更让人难以自拔。3.因为此时此刻的北平,是故都。我已离开很多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4.因为这是1934年的北平,是在日寇步步紧逼之下的故都。

2.为什么“我”会热爱和眷念着北平的“悲凉”呢?主题归纳全文紧扣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通过情景交融的方法,将故都的秋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完美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既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风物,也在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切眷恋和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同时也流露出他颠沛流离、饱尝人间愁苦的忧郁、孤独心情。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1段)记叙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2—13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久向往品味赞美

眷恋小院秋景3.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凉,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作业二:运用本节课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