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难点)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恐龙图片,谈话导入:2.5亿年前,地球上的霸主是恐龙。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恐龙留下的遗迹中,我们能发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科普世界,去一探究竟吧。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三巨头。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骨骼(ge)鸟臀目(tun)岛屿链(yǔ)深渊(yuān)褶皱(zhe)携带(xie)覆盖(fu)(2)词语释义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褶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携带:随身带着。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覆盖:遮盖。
(3)词语辨析
“天衣无缝"和“完美无缺”两个词都有“十分完美"的意思。“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侧重指事物的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什么缺漏或弱点。“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天衣无缝”则不能。
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本文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板块构造学"的科学原理。2.学习阅读以论证为主的科普说明文。
3.体会作者准确平实、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恐龙无处不有》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2.分组讨论: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明确:(1)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思考: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气候。)
第二、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2)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坚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3.理一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及说明顺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结构文章的)答案示例: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已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境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已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境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4.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答案示例: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点明中心,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14):举例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佐证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主旨。
第三部分(15):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新的证据,结束全文,突出主旨。
二、再读课文,内容探究
1.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示例: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2.第1自然段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开篇突发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用“紧密相连"产生影响”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暗示了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3.第2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举例子,介绍南极发现了恳龙化石骼,从而说明一个科学领城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4.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案示例:举例子,说明在南极及地球的其他大陆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也都"遍布”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呼应文题。
5.第4自然段中“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方法
答案示例:世上许多事物都存在互相联系,应当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想问题。6.第5自然段在结构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过渡段,前一部分承接上文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一部分用设问引出大陆
漂移假说。
7.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人类的好多未解之谜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
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8.第6自然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互强。因为“漂移”是指漂得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
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境运动而一起运动。如聚换成“迁移",就不悟当了。
9.第7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何效果
答案示例:第一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一个“驮”字形象地说明板境运动的情况及对大陆的影响,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后两句用下定义、作论释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泛大陆及其形成和分裂的过程。本段形象地说明了大陆板块“分—聚—分"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10.第8自然段中“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语言有何特点试作简析。
答案示例:列数字,“四十多亿"2.25亿”等具体说明了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的次数之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给人以科学依据的充分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句中的“大约"一词表示推测,国为年代久远所以不能用准确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试分析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几乎”与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答案示例:“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填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望表推侧,因为这望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确定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符,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12.第11自然段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插号望面的文字是举例子补充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更令人信服。从中
也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发现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13.第13自然段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答案示例:“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填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运用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强调南极的寒冷和南极动物命运的悲惨。
14.如何理解第14自然段中“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这句话
答案示例:“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说明南极有丰富的化石,只是被冰雪层覆盖。这是作者的
推测,表现了他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种。
15.第15自然段中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总结了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重大意义,突出了主旨,照应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这表明每一
个科学新发现都会引起新的思考,成为新的科学研究的基础,或者由此开辟出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或者为
已有的研究、假说提供新的证据,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向前发展。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示例: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
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2.“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哪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案示例: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
3.为什么要写恐龙化石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示例:写恐龙化石是为了利用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给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有力证据,进而说明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4.“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示例: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5.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答案示例: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由此推断“泛大陆"
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6.简要概括《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的主旨。
答案示例: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不同领城的科学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生谈启示,师小结)
这篇科普文章重在说明事理,采用逻辑顺序,层层解剖,作者正是把化石和南极联系起来思考,才会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生存,如何越过大洋的。由此可见,善于联系是研究发现的必要前提,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品质,我们才能在不经意的地方获得独到发现。
五、随堂训练
六、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有
科学发现:南披发现了恐龙化石生物学)
产生疑问:南披的恐龙来自哪里联系紧密
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相互启发地固学)
研究价值:证明了地壳运动理论
第二课时
学习《被压扁的沙子》
本文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原理。2.学习阅读以论证为主的科普说明文。
3.体会作者准确平实、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4.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一、课前复习
《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用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逻辑顺序。主要内容是:依据在南极发现感龙化石的事实,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二、新课导入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科学界历来说法不一。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阿西莫夫的解释。通过预习可知,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是哪两种假说呢它们存在哪些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三、自主预习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铱(yI)彗星(hui)尘埃(āi)
抵达(di)劫难(jie)二氧化硅(guī)
趋势(qū)膨胀(pengzhang)追溯(siu)衍射(yǎn)
(2)词语释义
劫难:灾难;灾祸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大。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词语辨析
“趋势"和“趋向”两个词都指“事情的发展方向"。“趋势”除了指事情发展的方向外,还可指历史发展的动向和江河水流的动向。“趋向"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向,但有动词用法,指“朝着某个方面发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答案示例:恐龙灭绝的原因。2.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3.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答案示例: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4.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
答案示例:“大灭绝”是指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大劫难"指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而引起火山喷发、大火、潮汐大浪等一系列灾难。
5.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答案示例:“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
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6.什么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答案示例: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
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7.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答案示例: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
(1)科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证明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2)有力的事实证明: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证明了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
(3)严密的推理证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8.《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
说"。
9.作者思路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简析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在首段提出了一个与题目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读完这段文字,读者感到仿佛是在讨论前一篇未了的话题。的确,它与前文的论证方法异曲同工。作者正是通过“被压高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灭
绝原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城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城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城产生影响"。
2.第二段提到金属铱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说明了地球可能遭到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3.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
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4.第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示例:举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5.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和“火山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示例: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
响,因为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6.第1~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答案示例: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科学家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7.第7~17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特证进行分析,得出恐龙灭绝是由于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的结论。8.第7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采用举例子、作论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照应题目)并解释了其形成原因。
9.第8自然段“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并不"以至于”“最后"等词语的使用,增强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使作者表述的意思层层推进。
10.怎样理解第10自然段的介绍说明
答案示例: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斯石英只存在于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准确直观,令人信服。插号中的句子是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这个句子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11.第1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而科学地说明了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备巨大的压力。12.第13自然段第一句话中连用“似乎”与“肯定",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答案示例:“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似乎”表猜测的语气,“肯定"表不容置疑的语气。之所以用“似乎”,是因为作者并没有亲眼目睹斯石英出现在地壳深处,只好用猜测的语气。之所以用“肯定",是国为根据科学理论,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备巨大的压力,而地亮深处就存在着巨大的压力。
13.第16自然段“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一句中的“确实"有何表达效果答案示例:“确实”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检测的结果,语言准确、严谨。
14.第17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以雄辩的事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控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种。
15.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答案示例: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
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16.简要概括《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的主旨。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对“被压高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恐龙灭绝是由于撞击造成的,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六、体味语言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答案示例:“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2.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答案示例:“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答案示例:不能删。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4.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答案示例: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5.即非常纯的沙子。
答案示例: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6.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答案示例: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7.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答案示例:“确实”一词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的检测结果,语言准确、严谨。
七、本课小结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令人信服。地球的秘密还有很多,期待同学们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发现。
八、比较阅读
1.与短文《恐龙无处不有》相比,两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答案示例: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
不同之处是,第一篇短文由一个问题悟出另一个问题;第二篇短文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的一个。
2.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示例: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
3.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同一个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答案示例: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两点结论:这两篇短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4.本课的两篇文章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的异同。答案示例
(1)说明内容:《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高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国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2)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
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国到采的逻辑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化妆品区域代理协议范本2篇
- 2024年度音乐教学暑期工合同:艺术学校与合作教师
- 2024年水果进出口贸易合同6篇
- 2024年江苏修复事故车交易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ISO9000质量认证咨询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准备合同6篇
- 2024年度山东省企业与员工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合同2篇
- 2024年北京新能源车指标租赁及车辆上牌指导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间商品购销合同3篇
- 2024年扇灰油漆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施工合同履行监督协议3篇
- 2024年标准牛奶采购合同
- 合成生物学应用于新药开发
- 酒店运营管理 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单病种管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铅锌矿矿山供电系统设计与节能改造研究
- DZ∕T 021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正式版)
- 启航计划培训总结与反思
- 《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
- 变电站隐患排查治理总结报告
- 车辆救援及维修服务方案
- 三体读书分享
- 《肾内科品管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