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中医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中医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中医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中医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医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肠痈

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2-94)。

(1)症状:以发热,右少腹疼痛拘急为主要症状。早期伴有轻

度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食欲减退及便秘,可有头痛、头晕、

乏力等前驱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2)体征:右下腹“天枢穴”附近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

腹肌紧张或可扪及包块。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

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

(3)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

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

①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

或阵发性加剧。

②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

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③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

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2)体征:

①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

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试验可

能阳性。

②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③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必要时B超

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

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肠道瘀滞证(瘀滞型/初期):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反跳痛

或刺痛,或可触及包块,压痛或反跳痛,轻度发热,皖腹胀闷,恶心

欲呕,大便秘结,舌质红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或

弦涩。

2、热盛酿脓证(湿热型/酿脓期):腹痛剧烈,弥漫性压痛及反

跳痛,恶寒或寒战,高热,烦渴欲饮,或满腹膨胀,呕吐不能食,大

便秘结或似痢而不爽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而

洪大。

3、热毒蕴肠证(热毒型/溃脓期):全腹疼痛,触痛明显,有反

跳痛,或可扪及局限性包块,发热口渴、恶心欲呕,暧气纳呆,大

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络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三、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术前辨证论治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肠道瘀滞证: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宽肠。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红藤煎加减。

大黄10g(后下)桃仁10g牡丹皮10g冬瓜仁20g

芒硝6g(冲)午红藤30g当归尾10g正川苜8g

(2)热盛酿脓证:

治法:清热利湿,祛瘀排脓。

方药:意及附子败酱散加减。

生意仁30g败酱草30g附片5g桃仁10g

牡丹皮10g炒白芍10g枳实10g生甘草6g

(3)热毒蕴肠证: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透脓°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透脓散。

大黄10g(后下)牡丹皮10g桃仁10g冬瓜仁20g

芒硝6g(冲)生黄芭15g穿山甲5g皂角刺10g

(二)术后中医诊疗

1.气滞证:

症状:术后腹胀,肛门未排气,舌红,苔薄黄或白腻,脉弦。

治法:行气导滞。

方药:四逆散。

枳壳10g柴胡10g芍药10g甘草6g

2.气虚证:

症状:术后头晕眼花,心慌胸闷,不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细。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四君子汤。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

(三)术后中成药治疗:黄黄精口服液。用以补血养气,固本止

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

胃不壮。

(四)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阑尾穴(双侧),配穴:高热痛甚加曲池、内庭,

有包块者加天枢(双侧),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脱,腹胀不舒加大肠

俞。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小时,每隔15分钟强刺激1次,1

日2次。

2、耳针:阑尾穴、交感、神门、大肠等,每次选用2-3穴,强

刺激,留针30分钟,1日2次。

四、护理

1.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节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

2.卧床休息,一般平卧位,有腹膜炎者半卧位。

3.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

食、普食,且以清淡为主。

4.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痛、腹胀、体温、二便、

体征、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o

临床痊愈:右下腹疼痛拘急症状消失,无压痛及反跳痛,手术创

口愈合良好。

显效:右下腹疼痛拘急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手

术创口基本愈合。

有效:右下腹疼痛拘急症状好转,压痛及反跳痛减轻,手术创口

部分愈合。

无效:右下腹疼痛拘急症状、压痛及反跳痛无改善,甚或加重肠

痈愈后而复发。

六、难点分析

肠痈(急性阑尾炎)妁中医治疗的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群

众进行健康教育,普及肠痈(急性阑尾炎)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该病

的知识了解程度。出现症状时及早就诊。二是减少热盛酿脓证和热毒

蕴肠证病例发生的比例,当肠痈初期时,运用中医的方法,及早干预。

石淋(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石淋

西医病名:泌尿系结石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2-94)。

(1)症状: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

心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体征: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作肾系B超检查,或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

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2005版,中

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制定,叶章群、张晓春等主编)

(1)症状

①疼痛:腰部钝痛多为肾盂较大结石如铸形结石,剧烈运动后

可有血尿;肾绞痛则常为较小结石,有镜下或肉眼血尿,肾区叩痛

明显。

②感染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尿,急性发作时可有畏寒、

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2)体征:一般情况下,肾结石患者没有明确的阳性体征。或

仅有轻度的肾区叩击痛。肾绞痛发作时,患者躯体屈曲,腹肌紧张,

脊肋角有压痛或叩痛。肾绞痛缓解后,也可有患侧脊肋角叩击痛。

肾积水明显者在腹肌放松时可触及增大的肾脏。

(3)辅助检查:尿液检查、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尿

路结石常用的方法。B超检查可对肾内有无结石及有无其他合并病

变作出诊断,确定肾脏有无积水。对X线不显影的阴性结石以及一

些通过常规检查无法确定诊断进而影响手术方法选择的尿石患者,

需要进行CT检查。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下焦湿热证

证见腰部胀痛,牵引少腹,涉及外阴,尿中时夹砂石,小便短

数,灼热刺痛,色黄赤或血尿,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汗出。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湿热夹瘀

证见腰酸胀痛或刺痛,小腹胀满隐痛,痛处固定。小便淋漓不

畅,尿色深红时夹砂或挟有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脉

弦涩。

2、虚实夹杂

(1)气虚湿热

证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小便艰涩,时有中断或夹砂石,皖

腹胀闷,纳呆或便滤,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

(2)阴虚湿热

证见腰酸耳鸣。头晕目眩,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小便

艰涩,尿中时夹砂石。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术前辨证论治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下焦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剂:八正散加减

木通5g瞿麦10g扁蓄10g车前子12g

滑石15g桅子9g大黄9g(后下)甘草梢6g等

(2)、湿热夹瘀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淋。

方剂:石韦散合失笑散加减

石韦15g金钱草30g海金砂20g(包煎)车前草20g

蒲黄8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

(3)、气虚湿热证

治法:健脾补肾,利湿通淋。

方剂:四君子汤合石韦散加减。

生黄英15g炒白术10g白云苓10g海金砂20g(包煎)

鸡内金15g石韦15g篇蓄10g

(4)、阴虚湿热证

治法:滋阴降火,通淋排石。

方剂:六味地黄汤合石韦散加减。

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泽泻10g

白云苓10g牡丹皮10g石苇20g篇蓄10g

2、中成药治疗:三金化石散。用于结石病患者利水排湿,健脾

开胃。

3、针灸疗法

1、治则:清利湿热,排石通淋。

2、处方:肾俞、京门、阴陵泉、三阴交、委阳、天枢、中极。

3、治法:肾俞、京门,平时用补法,如绞痛发作用泻法;余穴

均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10T5分钟。

(二)术后辨证论治

1.气滞证

症状:术后腹胀,肛门未排气,舌红苔薄黄或白腻,脉弦。

治法:行气导滞

方药:四逆散

枳壳10g柴胡10g白芍10g甘草6g

2.气血亏虚证

症状:术后头晕眼花,心慌胸闷,不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

当归10g熟地10g川茸10g白芍10g

四,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可

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

五,疗效评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7-94)o

临床治愈:砂石排出,腰部胀痛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

消失。

好转:腰部胀痛症状改善,X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

未愈:腰部胀痛症状及X线检查结石无变化。

六,难点分析

石淋(泌尿系结石)的中医治疗的难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

小型结石的排石,提高结石排除率,强化排石效果;二是对较大的

结石,不能排出的结石,研究中药溶石的方法;三是对多发结石的

病人进行结石复发的预防性指导。

乳痈(急性乳腺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乳痈

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L2-94)、参考《中医外科学》(刘忠德主

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

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

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

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触及署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

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

版MDavidC.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的第三或第四周。

(2)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

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

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

乳期更剧。

(5)患侧腋下常有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时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

1、郁滞期: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

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症状。

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口渴,便秘,舌淡红或红,苔薄黄,

脉浮数或弦数。

2、成脓期: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如鸡啄,

呈搏动性,有压痛,疼痛肿块中央渐软,有应指感,可伴壮热,口渴

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

脉数或滑数。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3、溃后期:急性脓肿成熟,可自然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一般

溃后脓出通畅,局部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若脓流不畅,

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

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若有乳汁从疮口溢

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收口缓慢,至断奶后方能收口。

(三)证候诊断

1、气滞热蕴证:乳汁排泄不畅,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

胀疼痛。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口渴,便秘;舌淡纥或红,苔薄黄,

脉浮数或弦数。

2、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中央渐

软,有应指感。或切开后引脓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

可伴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干,脉数或滑数。

3、正虚邪恋证:溃破后乳房肿痛减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

稀,愈合缓慢,或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面色少华,全身乏力,

头晕目眩,或低热不退,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三、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术前辨证论治

1、外治法

(1)、淤滞期:

①中药外敷法:用金黄散(黄苓、黄连、黄柏、五倍子各30g,

青黛、冰片各1.5g)以冷开水或醋调敷;或用大黄、芒硝各等份研

末,适量凡士林调敷。

②中药熏洗热敷疗法:以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洗、

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汽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或用蒲

公英煎汤沾湿毛巾趁热外敷于乳房或患处等中药塌渍治疗。

(2)、成脓期:

①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

显处及时穿刺抽脓,采用注射器针简穿刺抽吸脓液。

②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脓腔的低

垂位及时切开排脓。

(3)溃后期:

若溃后乳漏收口缓慢,可用药捻引流治疗。以五五丹(熟石膏、

升丹各15g)药捻,插入窦道至脓腔深处,以腐蚀管壁,脓净则改用

生肌散(五倍子30g、白矶(飞过)1.5g、没药、乳香、孩儿茶各3g)

纨条,直至愈合。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热壅证(郁滞期)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剂:瓜篓牛茅汤加减

全瓜萎15g牛号子10g天花粉12g生黄苓10g

炒山桅10g金银花10g连翘壳10g皂角刺10g

青皮6g陈皮6g柴胡10g生甘草6g

(2)、热毒炽盛证(成脓期)

治法:清热解毒,托毒透脓

方剂:透脓散加味

生黄芭15g穿山甲5g正川苜10g当归尾10g

皂角刺5g赤芍10g蒲公英30g丝瓜络10g

(3)、正虚毒恋证(溃后期)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剂:托里消毒散加减

文党参10g生黄黄15g当归尾10g正力茸10g

炒白芍10g炒白术10g白云苓10g金银花10g

香白芷10g生甘草6g

3、中成药治疗:贝萎开郁丸。有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止痛之功

用。

4、揉抓排乳手法

手法: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

适应症:气滞热壅型乳痈,20至40岁,病程小于7天,哺乳期

妇女,伴发热恶寒,体温39o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或有乳头破碎,

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经诊

断尚无成脓。

操作方法:

手法:揉法、散法(抹推、拿捏)。

取穴及部位: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内关、梁丘、足三里、

太冲,乳房。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乳部搽以少量润滑剂,

以免揉抓时擦伤皮肤。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

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以扩张输乳管,疏通该部淤乳,继而采

用五指指腹揉、推、挤、抓的手法,按摩患乳部硬结肿块,沿放射状

从乳房向乳晕部揉抓。随后,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

不断轻拉揪提,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

为度。同时可辅以按揉膻中、乳根、灵墟、足三里、,拿肩井,点按、

内关、梁丘、太冲穴5—10分钟。若按摩前先行热敷,效果更佳。

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五天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

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初起,局部肿痛,瘀乳明显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