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绩效管理_第1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_第2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_第3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_第4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1"\h\u27863一、预算绩效目标及指标编制方法 217160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编制 268271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运行监控知识 4221962四、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操作细则 5818116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问题 6429893五、绩效评价流程、分析框架及底稿管理要求 782152二、绩效分析框架体系(以二级绩效指标为基础) 8021303三、底稿编制及归档 81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一、预算绩效目标及指标编制方法1、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第1步: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的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明确该项目支出的功能特性。第2步:依据该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从而确定该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绩效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第3步:将项目支出的总体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从中总结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一)产出指标1.数量指标:反映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量,预期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其数量,如购买设备数量、绿化养护面积、补贴人数、建筑规模指标等。(实际完成率)2.质量指标:是指项目预期的质量等次和质量实现程度,如质量合格率、质量达标率、考核优良率。3.时效指标:反映项目预期工作进度,如计划进度完成率、完成任务及时率、工期指标、工程形象进度等。通用指标:完成任务及时率=(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100%。4.成本指标:反映预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如总成本、单位造价成本、单位功能成本、人均培训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通用指标:预算完成率=实际支出金额/预算安排金额*100%。(二)效益指标反映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的、前述相关产出所带来的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由单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填列。可进一步细分为:1.经济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有经济效益产生的项目必须在经济效益指标下设定反映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三级指标。如促进农民增收率或增收额、采用先进技术带来的实际收入增长率、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乘数、休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率(或增长额)等指标;没有经济效益产生的项目不需要设定。2.社会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公共产品或服务预期可以产生的社会效果,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要根据项目实际,在社会效益指标下设定反映项目预期社会效益的三级指标。如购置的物品、设备、信息系统等项目,可设定“利用率(使用率)”为三级指标,反映项目购置的物品、设备、信息系统等的预期利用情况或使用频率。又如“回应率”,反映某一天某一时间点前接获的污水渠淤塞投诉,在同日做出回应的百分比。再如“接受免疫注射学生比率”、“接受药物疗程后的结核病人痊愈率”等等。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指标可根据可研报告设定。3.生态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有环境效益产生的项目必须在环境效益指标下设定反映项目预期环境效益的三级指标。如“污染物排减量”、“废水排放达标率”、“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废弃物再利用率”、“水电能源节约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指标。而相关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都有设定。没有环境效益产生的项目不需要设定生态效益指标。4.可持续影响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带来影响的可持续期限,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现行管理体制是否满足长远发展需要;日后的运行成本是否高昂或需求不旺,使项目运行难以为继而无法长远发展;项目实施后预期对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持续产生的影响。可持续影响指标对于中长期项目是指项目实施后3年或以上的影响,对于年度项目是指项目实施后1-2年的影响。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产生的项目,必须填写对经济、环境预期的影响,否则可不用填写。可持续影响指标可实行定性分析,在“指标内容”处详细说明填列项目实施对未来各方面影响。如“项目持续发挥作用的期限”、“对本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三)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标:反映项目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对相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根据实际细化为具体指标,如“受训学员满意度”、“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社会公众投诉率/投诉次数”等。注意:单位填报满意度时,必须自行填报对象或公众的数量,可考虑定量或一定比例。如发放调查问卷30份,满意度90%。第4步: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如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以前某年度的数值、平均趋势、类似项目的现今水平、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绩效标准,并依据项目预期实施进展,结合预计投入的资金规模,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第1步:对部门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履职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第2步:结合部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预计部门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总体绩效目标,以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即对履职业绩和履职效果以绩效指标进行表述。第3步:依据部门所要实现的总体绩效目标,结合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并从中总结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第4步:通过收集相关的基准数据,如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以某年度的数值、平均趋势、类似项目的先进水平、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年度预算总体安排,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如“人均三公经费”水平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或者比上年下降5%。

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编制1、概念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指依据预算部门和单位编制的项目预算、经上报财政部门审核后批复设定的绩效目标,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和公平性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检验、比较、分析和评判。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项目支出主要是指用财政性预算资金安排的有关项目支出,对财政性资金所占比重超过项目总支出50%以上的项目或虽不足50%但占控制决定性作用且金额较大的项目也应纳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这一范畴。2.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依据是预算设定的绩效目标,因此,其评价模式应该包括项目支出事中跟踪评价和项目支出事后绩效评价二种。3.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性目标内容进行评判。2、评价目的和方式(一)目的根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需要,可以对其项目支出进行事中绩效跟踪评价,也可以进行项目支出的事后绩效评价,但其二者评价目的会有所侧重,不尽相同。项目支出事中跟踪绩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评价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的“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绩效目标执行偏差和管理漏洞,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慢、绩效水平不高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积极可行的评价建议和纠偏措施,确保项目支出预算按计划、按进度、按规定有序推进实施,确保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同时,也为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强化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依据,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项目支出事后绩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检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揭示项目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项目支出预算资金管理使用效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财政管理效率质量,为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强化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依据,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二)方式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按照评价部门划分,可以分为预算单位自评价、预算部门评价和财政部门评价三种方式。预算单位自评价是指由预算主管部门组织部门本级和所属系统预算基层单位对财政预算批复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预算部门评价是指预算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运用规范合理、科学完整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本部门的相关重点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财政部门评价是指由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组织的对预算部门相关重大项目支出开展的绩效评价。必要时财政部门可委托第三方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按照评价时间划分可分为事中跟踪评价和事后绩效评价二种。3、评价对象和范围(一)对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象包括财政预算安排的所有预算项目支出,其不仅包括单项预算项目支出,如一项货物采购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商品和服务类项目的支出,而且还包括部门单位所有的项目支出;同时还还包括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以及涉及财政预算资金和相关管理活动的如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主权财富基金、政府债务形成的支出项目等。具体来讲:1.预算单位自评价开展的项目支出对象主要包括纳入部门单位预算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所有项目支出。2.预算主管部门评价项目支出的对象可以根据财政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要求以及部门自身管理工作的需要,优先选择部门年度预算中重点支出项目和与履职相关的重大改革发展支出项目,同时也可以再随机选择一些一般性支出项目进行同步评价。预算主管部门评价重点项目总体要坚持评价全覆盖,原则上应以5年为一个周期。3.财政部门评价项目支出的对象是根据财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重点选择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项目以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实施期长的支出项目。对重点项目应周期性组织开展绩效评价。(二)范围1.内容范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预算资金执行情况、项目绩效延伸监控和其他情况的评价。2.时间范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期限范围可按年度时限对其进行绩效评价,也可以对项目支出执行过程的中期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或者待项目完全实施结束后对整个项目支出进行事后绩效评价;对于实施期5年及以上的项目,应适时开展中期和实施期后绩效评价。3.单位范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单位范围应包括涉及此项支出实施及使用的单位或项目绩效事项延伸部门单位及群体受众对象等。4、评价原则和依据(一)原则1.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应当按照规范的评价程序,坚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科学公正、客观规范的反映。2.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制度要求,依法依规予以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3.坚持绩效相关的原则。项目支出评价应坚持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反映项目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和可持续影响情况,使评价结果与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并能够真实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4.坚持激励约束的原则。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最终形成的结果要与部门单位及财政预算安排、改进地方财政和部门预算管理、相关财政预算政策制定和调整等方面进行实质性挂钩,要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导向,做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秀有效的要优先安排项目预算、低效较差的要压缩削减项目预算、无效不合格的要进行问责追究。5.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对其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时,应坚持一盘棋,统一规划、明确职责、突出重点、相互衔接,避免重复浪费。预算单位自评价由项目单位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要求,自主制定计划实施,即“谁支出、谁自评”;预算部门评价和财政部门评价须在预算单位自评价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二)依据1.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2.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有关联的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计划和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系统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其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和要求;3.项目支出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相关文件规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项目决策的可研报告等资料;4.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专业技术规范,国家颁布的行业业务政策规定、行业技术标准等;5.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项目实施方案,财务和会计资料,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资料;6.项目立项政策依据和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申报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预算分析、合同或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7.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本级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机关或社会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稽核报告以及绩效评价指标所取得的原始凭证资料等。5、评价方法和程序(一)方法1.预算单位自评价方法总体采用目标比较法,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自评价表格中的总体目标和各项绩效指标逐项进行评价分析。自评价得分总分可根据单位自评价表(按照财政部文件明确规定的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格式设计填报)设定的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形成,其中:定性指标分析得分主要是根据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分为未达到年度指标值并且效果较差、部分达到实现年度指标值并具有一定效果、达到完成年度指标值三个档次,在此基础上,可按照该指标的对应分值区间0%-60%、60%(含)-80%、80%(含)-100%合理计算确定指标分值。定量指标分析得分主要是通过各项指标实际完成值与年初指标值相比,如果是完成指标值的,就按该指标所赋的全部权重计算分值,同时对其完成值高于指标值较多的,还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分析结果如发现是由于年初指标值设定明显偏低造成的,那么就要按照偏离程度进行适当调减分值;对于未完成指标值的,要按照完成值与指标值的完成比例相应计算记分。2.财政部门评价、预算部门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询问查证法、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标杆管理法、公众评判法等。根据项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总体也应采用目标比较法,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绩效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绩效完成等情况进行分析评判,并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表逐项进行计算得分。(二)程序1.预算单位自评价工作步骤程序(1)根据本级财政部门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搞好项目支出自评立项,确定自评工作计划;(2)按照计划,及时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制定自评工作方案,明确评价工作重点内容和评价步骤方法;(3)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搞好项目支出绩效自评;(4)及时填报项目绩效评价自评表(财政部统一格式,可充实补充),写好绩效自评报告;(5)按照要求将自评报告和自评表上报财政及其主管部门,并针对自评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改进预算管理,提高支出绩效。2.财政和部门以及第三方的评价工作步骤程序(1)立项与计划。根据年度绩效评价计划,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年度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2)下发通知文件。结合评价项目时间安排,及时下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通知或统一下发文件;(3)搞好调研,认真研究制订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4)按照工作方案,及时组织实施;精心收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数据资料,搞好取证;并进行现场调研、察看、走访、座谈;(5)通过现场实施,及时检查核实各项评价指标评价资料收集整理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推进完成情况,编制绩效评价各项指标评分工作底稿,分析形成初步结论;(6)撰写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征求意见稿,及时与被评价部门(单位)交换意见;(7)补充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并形成最终结论报告;(8)按照计划规定要求正式提交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9)抓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搞好评价问题的落实和整改,并建章立制,改进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10)根据项目管理规范要求,及时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档案,搞好项目评价档案归档工作。6、评价内容1.预算单位自评价项目,其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预算编制确定的项目支出总体绩效目标、分阶段目标、各项绩效明细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对绩效目标和各项绩效指标完成较好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分析,肯定成绩、推广做法;对未完成绩效目标或偏离绩效目标较大的项目要分析并说明原因,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切实加以整改。2.财政和部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项目支出预算投入的决策情况;二是项目支出预算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三是保证项目支出实施的相关财务、业务管理制度办法的健全性及执行情况;四是项目支出实施管理情况;五是项目支出实现的产出情况;六是项目支出所取得的效益情况;七是项目支出社会满意度情况;八是其他需要评价的相关内容。7、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一)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设定预算单位自评价指标是指单位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编制申报,上报财政部门审核后,经财政预算批复下达时所确定的各项绩效指标,主要包括项目总体目标、分期分项目标实际完成率指标以及项目的产出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效益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三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可根据项目支出的具体情况逐项明细分解设定。预算单位自评价指标评价得分权重可由各单位根据项目支出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计划执行率或完成率和三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设置为:项目支出预算目标执行率或完成率权重占10%、项目支出的产出指标权重占50%、项目支出的效益指标权重占30%、项目支出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权重占10%,但这一划分比重不是固定不变的,如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一级指标权重也可以做出适当地调整。至于二、三级指标应当根据项目各项具体指标的重要程度、项目实施是中期还是事后阶段等因素细分确定,以达到准确反映项目的产出和效益。财政和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项目决策、项目和资金管理、产出和效益方面进行细化设定。一级指标可按项目决策、项目过程、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设定。(二)三级指标可按下列共性框架设定:项目决策一级指标下设:项目立项(立项依据充分性、立项程序规范性)、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资金投入(预算编制科学性、资金分配合理性)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项目过程一级指标下设:资金管理(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合规性)、组织实施(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项目产出一级指标下设:产出数量(实际完成率)、产出质量(质量达标率)、产出时效(完成及时性)、产出成本(成本节约率)4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项目效益一级指标下设:项目效益(实施效益、满意度)1个二级指标(2个三级指标)。对于上述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其三级指标进行补充细化。按照上述财政和部门评价指标框架,设置评价得分权重时应重点突出结果导向,产出、效益指标权重不应低于60%。但是,同一项目处于不同实施阶段时,如事中跟踪评价与事后绩效评价,其指标权重设置必须体现差异性,其中,事中跟踪评价重点关注决策、过程和产出,事后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重点关注产出和效益。(三)评价标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通常包括项目预算制定的计划标准、国家公布的行业系统执行标准、过去实际发生且执行的历史标准、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确认或认可的其他标准等,以用于对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8、评价报告(一)预算单位自评价报告(参考提纲)**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1.项目支出概况:①项目支出的主要内容;②项目支出的总目标和年度目标;③项目支出的主要绩效。2.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①项目支出资金投入情况分析:(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根据年初项目支出申报绩效目标及明细绩效指标逐项分析)。③项目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1)数量指标;(2)质量指标;(3)时效指标;(4)成本指标。④项目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可持续影响。3.项目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4.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偏离的原因分析和下一步改进措施。5.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整改和公开情况。(二)财政及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参考提纲)**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1.项目基本情况。①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背景,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项目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等。②项目绩效目标。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项目的阶段性目标。2.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①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3.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工作情况。①项目支出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评分表)。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分析:(1)项目决策情况;(2)项目过程情况;(3)项目产出情况;(4)项目效益情况。4.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评价建议。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7.评价结果应用和公开。(三)结果应用1.项目支绩效评价结果可采取评级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满分百分制考核,并按得分多少划分四个等级,即:90(含)-100分的为“优”、80(含)-90分的为“良”、60(含)-80分的为“中”、60分以下的为“差”。2.预算单位项目支出自评价的结果,主要通过项目支出绩效自评价报告和自评表的形式予以反映,并按照本级财政部门要求,随同部门单位财务决算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结果,切实做到数据真实、内容完整、权重合理、结果客观。在此基础上,预算单位要注重加强自评价结果的分析、整理,对自评结果较差、预算执行率偏低的项目,要认真剖析、查找原因,提出积极可行的整改措施,真正将自评价报告分析结果作为本单位制定完善相关项目支出政策和改进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自评价结果的作用。3.财政和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主要通过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的形式予以体现,这就客观要求撰写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必须做到评价依据充分相关、评价分析深刻透彻、评价内容逻辑清晰、评价报告结构合理、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在绩效评价报告完成工作情况下,一方面要建立绩效评价问题整改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报告结果情况反馈被评价部门和单位,明确评价问题整改要求和时限;被评价部门(单位)应当按要求及时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送整改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制定完善财政政策、提高改进财政预算管理和安排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支持评价等级为优和良的项目预算及部门预算优先安排;对评价等级为中和差的,要促使其加以整改、改进管理、完善政策,并根据项目支出评价具体情况相应核减项目或部门预算;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根据评价具体情况相应调减预算或整改到位后再予以安排,对评价发现的项目支出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取消或削减,对长期沉淀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规定统筹安排亟需支持的领域。(四)结果公开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情况纳入本部门决算和政府决算之中,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依法予以公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和结果还应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运行监控知识1、什么是预算绩效管理?所谓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2、如何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⑴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仍是预算管理,是利用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方法等对现有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⑵预算绩效管理的主线是结果导向,即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始终以年初确定的绩效目标为依据,始终以“绩效目标实现”这一结果为导向开展工作。⑶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强化支出责任,“用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⑷预算绩效管理的特征是全过程,即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之中,实现全方位、全覆盖。⑸预算绩效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四个环节紧密相连,即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的有机统一,一环扣一环,形成封闭运行的预算管理闭环。⑹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改进预算管理,控制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⑺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位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范畴,在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框架下展开。3、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是什么关系?⑴两者具有相同的本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本身仍属于预算管理的范畴。另外,讲求绩效是预算管理的应有之义,而预算绩效管理则是针对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问题,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⑵预算绩效管理依托于预算管理改革。我国当前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使得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合规性不断提高,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同时,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也可进一步促进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⑶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随着预算管理模式的发展而发展。预算管理模式是在综合考虑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确定的,具有较强的时代特性,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则植根于预算管理模式之上,既要与其相适应,又要随着预算管理模式的发展而调整、完善。4、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有哪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或称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主体,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⑵预算部门。各预算部门是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本部门及指导下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下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⑶中介机构、专家学者。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学者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⑷社会各界。社会各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主体,包括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代表等,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监督。"5、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什么?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或称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范围,涵盖了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其中:⑴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的资金。⑵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既包括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也包括部门自有资金。另外,非政府预算部门(如企业)因受扶持获得财政资金后,由其配套安排的部分自有资金等,也属于此范围。但也可以看出,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存在一定重复,主要是受现有预算管理实际的影响,尚没有一个概念能全面概括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范围,如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中,社保基金预算等尚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部分资金,如部门自有资金,以及非预算部门(企业)安排的配套资金等,又不属于政府预算管理的范畴。因此,用两个并行的概念进行描述,虽有交叉和重复,却可全面表述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范围。6、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五有”归纳,既描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也概括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其中,绩效目标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运行监控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实施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7、预算绩效管理如何分类?根据预算资金性质和内容的不同,预算绩效管理有以下主要分类:⑴按预算资金的性质,可分为预算收入绩效管理和预算支出绩效管理。⑵按预算支出的范围,可分为基本支出绩效管理、项目支出绩效管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⑶按预算支出的级次,可分为本级支出绩效管理和上级对下级转移支付绩效管理。⑷按预算支出的功能,可分为各种功能性支出绩效管理,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绩效管理、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科学技术支出绩效管理等。"8、什么是预算支出绩效管理?预算支出是国家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是以预算支出为对象,以预算支出的性质、范围、投入、产出、效果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发展过程看,一般先从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做起,条件成熟后,逐步将预算收入纳入绩效管理的范畴。9、什么是项目支出绩效管理?项目支出是预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的预算支出以外,财政预算专项安排的支出。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以项目支出为对象,以项目实施所带来的产出和结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预算单位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尤其要以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与部门履职密切相关的重大和重点项目作为重点。10、什么是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部门整体支出是指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中所包括的全部支出,既包括基本支出,也包括项目支出;既包括财政资金,也包括自有收入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是以部门预算资金为对象,以部门所有支出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部门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11、为什么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的有力手段?首先,有利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经过十几年探索和实践,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预算编制时产出和效益目标不够明确,预算执行进度较慢、效率较低,预算执行结束后缺乏科学问效等,也制约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融入绩效理念,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统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必将大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其次,有利于构建较为规范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侧重抓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抓财经纪律的执行,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关注不够。随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在关注有多大“蛋糕”可分配、分配到什么地方的同时,逐步关注花钱的效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这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公共财政体系全面完善。"12、什么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就是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一是绩效目标管理,部门(单位)申请预算时,要按要求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依据明确、相对具体、可衡量,并在一定时期可实现。财政部门应加强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试点范围项目的绩效目标审核,将其作为预算安排的前提和主要依据,并在批复部门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二是绩效运行监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对绩效信息适时进行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现预算支出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三是支出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要认真分析和积极利用决算数据,对预算支出的实际绩效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四是评价结果应用,要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发挥实效。五是预算绩效监督,要充分发挥绩效监督的作用,建立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与预算安排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健全制衡机制,强化对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运行全过程的绩效监督。13、如何理解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制的结合,即在预算编制时,要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将设定的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和主要依据,并随同部门预算一并批复,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二是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结合,即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原则上,评价结果好的要继续支持,评价结果差的要减少甚至取消该项预算安排,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14、如何理解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结合,即在预算执行中,在关注预算资金支付进度和合规性的同时,也要关注资金预期效益的实现程度,确保预算支出绩效不偏离目标并如期实现;二是绩效评价与预算执行的结合,即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地评判预算执行的产出和结果,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15、如何理解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监督的有机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监督的有机结合,就是要大力借助监督检查的力量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编制监督,重点检查绩效目标设置,确保科学合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重点检查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切实督促其整改落实;加强绩效评价监督,重点检查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监督,重点检查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情况、向政府报告情况以及结果公开情况,不断提高绩效监督质量。16、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什么内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绩效评价的主体;二是绩效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三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核心支撑。"17、什么是绩效评价的主体?所谓绩效评价的主体,就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按照现行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主体。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学者、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18、为什么要把预算部门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从当前预算管理体制看,预算部门既是部门预算编制的主体,也是预算执行的主体,当然也应成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为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负责。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看,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尽快树立绩效理念,增强部门自身绩效意识,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提高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这需要各预算部门的广泛参与。另外,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预算部门也需积极使用,作为预算部门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19、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绩效评价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财政部门主要从宏观层面、部门层面、重大支出层面等开展绩效评价,包括财政政策或整体规划评价、部门整体支出评价、重大民生项目评价(特别是上级对下级转移支付)等,侧重于完善财政结构、促进部门履职、落实民生政策等。同时,财政部门也可对部分部门自评项目进行再评价。预算部门主要针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各项支出开展绩效评价,既包括部门重点项目的评价,也包括对下属单位的整体评价等,侧重于提高项目资金效益,促进部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履行特定职能等。"20、什么是再评价?所谓再评价,就是财政部门根据需要,在预算部门(单位)开展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工作。再评价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授权委托的机构组织开展。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对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结果的审核确认。相应的再评价可以采用预算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也可以根据需要另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21、为什么要开展再评价?开展绩效再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对预算部门(单位)自行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检查验证,以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促进预算部门(单位)自行评价的公正性;二是从不同角度对重点项目进行评价,更加客观地评判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22、什么是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又称社会评价,是指由与评价对象无隶属或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力量组织实施的评价活动。当前可借助的第三方力量:一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专家学者;二是各类院校和研究机构;三是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行业咨询公司等。23、引入第三方评价有什么意义?在绩效评价中引入第三方评价,对于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是第三方评价力量较之政府和公共项目管理者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有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二是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仅依靠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第三方所具有的人才、理论和学术优势以建立长效机制,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三是随着预算公开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预算支出绩效也更为关注,让“保密账”变成“明细账”,更要成为“民心账”,要求政府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第三方评价力量,促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24、什么是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资金运行及绩效目标的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的控制和管理活动。25、相关部门在绩效运行监控中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在绩效监控过程中,预算部门负责对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运行绩效的监控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财政部门负责在预算部门自行监控基础上的重点检查工作,督促预算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26、为什么要开展绩效运行监控?通过预算绩效运行监控,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项目运行是否偏离既定的绩效目标,从而及时做出调整,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另一方面,监测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和形成的报告能够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资料,也可作为判断项目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依据,从而发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公正的评价。27、收集绩效运行数据的要求是什么?预算绩效运行数据信息的收集,要以设定的绩效目标为核心,以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为重点。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信息收集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以解决绩效指标不能对绩效目标进行全面表达的问题。另外,要将收集的信息和情况尽可能进行量化处理,为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奠定基础。28、如何形成绩效运行监控报告?绩效运行监控报告是在分析绩效运行数据信息基础上形成的,首先由具体实施单位编制,然后层层向上汇集,按照预算管理级次逐级汇总,形成绩效运行监控的总体报告。绩效运行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根据情况多次进行。考虑绩效运行监控需要、与其他管理工作衔接及工作量等因素,对于年度预算项目,应当按合理的期限进行绩效运行分析,报送绩效运行监控报告。29、如何通过绩效运行监控促进绩效目标的实现?在年度绩效运行监控时段内,对预算资金绩效运行情况实行全过程监控。30、相关部门在绩效评价实施中的具体职责是什么?绩效评价实施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需要对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预算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或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支出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预算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落实财政部门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支出管理。31、如何确定绩效评价对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对象,一般由财政部门在批复本年度部门预算时予以确定;预算部门在向下属单位批复预算时,也可在财政部门确定的绩效评价对象之外,选择其他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预算执行中也可根据财政工作实际需要而确定新的绩效评价对象。上级对下级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的具体对象,一般由上级财政部门在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时予以确定;执行中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新的转移支付资金评价对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在确定绩效评价对象时,需一并对绩效评价的组织和实施主体予以明确,并对绩效评价的开展提出基本要求。32、收集的绩效评价基础信息资料主要有哪些?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和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收集基础信息资料,主要包括:(1)被评价单位基本概况,如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2)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3)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4)被评价单位总结分析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报告;(5)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6)其他必要的相关资料等。33、财政第三方如何开展现场勘查?评价小组指派评价人员深入被评价单位,有必要时到项目实施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验证。评价人员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进行考察、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座谈询问、对照查证复核等方式,对项目有关情况和基础材料进行核实,掌握第一手评价资料。被评价单位要按照评价工作组的要求,指派熟悉项目情况的财务及业务人员,积极配合评价人员做好勘查工作。34、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是什么关系?预算执行结束后,预算单位或资金具体使用单位要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交绩效报告。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绩效报告主要由预算部门或实施单位撰写,并应当对绩效报告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以绩效报告为基础,开展相应的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绩效报告与绩效评价报告相比,前者更侧重于绩效结果的如实反映,后者更加侧重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问题原因的分析以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等。35、绩效评价的结果有哪些主要应用方式?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二是合理安排预算;三是报告评价结果;四是公开评价结果;五是纳入政府考核;六是实施绩效问责等。

四、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操作细则绩效指标库建设阶段应围绕“职能-任务-项目”的主线,结合部门核心职能、重点工作内容及资金支出方向等,搭建行业特点明显、履职目标清晰、重点工作突出的本行业、本领域预算绩效指标库。主要包括归纳职能、分解任务、梳理项目、设置目标、设置指标、提炼核心等内容。1.归纳职能。以“三定方案”为基础,梳理提炼履职内容,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归并同类职能,对部门职能职责进行归纳、提炼。2.分解任务。以归纳后的部门职责为基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部门职能职责和中长期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和近年工作情况等,梳理履行职能应开展的主要工作任务,做到同一职能下的工作任务不漏、不重,且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3.梳理项目。绩效指标库建设应与预算部门项目库紧密结合,绩效指标库既要涵盖有预算安排的项目,也要考虑部门职能中有但暂无预算安排的项目,兼顾绩效指标库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绩效指标库建成后,各部门申报预算时,直接选取绩效指标库中对应的绩效指标,补充完善后形成新增项目或延续性项目绩效指标等。4.设置部门整体绩效目标。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应突出部门核心职能,根据部门职能职责、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设置整体绩效目标。其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分为中长期目标和预算年度目标,根据部门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设定部门中长期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中长期目标具有稳定性;在中长期目标的引领下,突出分年度工作重点和任务,根据部门年度计划设定年度绩效目标。部门整体支出中长期绩效目标及年度绩效目标两者的核心指标应保持一致性,突出部门核心职能。5.设置部门整体绩效指标。部门整体绩效指标是体现部门职能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核心指标。指标选取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部署,以部门职能职责为依据,结合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体现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核心工作。6.设置项目绩效目标。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应遵循确定项目总目标并逐步分解的方式,确保不同层级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统一衔接、协调配套。首先应明确项目总体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立项依据、实施目的、重点工作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相关财政支出的政策意图等,研究明确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目标。绩效目标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计产出、效果和满意度,并与部门行业规划、职能职责、项目工作重点、支出内容等相匹配。7.设置项目绩效指标。细化任务清单,根据任务内容,分析投入资源、开展活动、质量标准、成本要求、产出内容、产生效果等设置绩效指标。牵头部门根据工作计划,指导建设部门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设置本行业、本领域绩效指标。绩效指标体系主要由绩效指标、指标值设定依据和数据来源、指标解释、绩效指标取值标准等内容构成。绩效指标设置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1)指标设置。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中长期规划、部门考核要求、资金管理办法等为基础,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具体要求,对项目(包括专项债资金等)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设置具体的项目预算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原则上不超过三级,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一级和二级指标的名称固定,三级指标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细化。①产出指标设置方法。产出指标为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包含的二级指标有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等。产出指标的设置应当与主要支出方向相对应,原则上不应存在重大缺项、漏项。②效益指标设置方法。效益指标为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能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情况,包含的二级指标有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性设置和细化。③满意度指标设置方法。满意度指标是反映服务对象和项目受益人认可程度的指标。根据项目内容准确定位服务和受益对象,设置满意度指标。如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度、扶持企业满意度、放射源污染问题投诉次数等。满意度指标一般适用于直接面向社会主体及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其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支出,其他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不设满意度指标。(2)指标来源。绩效指标的来源主要有政策文件、部门日常工作、社会评价等方面。业务部门结合项目实际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和数据。①政策文件。部门和单位可以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或本部门在某一个领域制定的有明确统计口径和规范的目标、规划、计划、工作要求中提炼绩效指标库。②部门日常工作。各类考核中明确的考核指标;部门对实施项目的考虑和工作安排,经规范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后形成部门工作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中的指标;部门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经常使用且有统计数据支撑的统计指标。③社会机构评价、新闻媒体报道等。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非政府组织、公益机构、新闻媒体等对公共服务质量和舆论情况等长期或不定期跟踪调查,形成的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认度的指标。④其他参考指标。可以参考或选用绩效目标管理、重点绩效评价和部门管理中使用的绩效指标。如按照上述来源难以获取适宜指标,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创设指标。如可以立足我国管理实际,借鉴国外政府绩效管理、学术研究、管理实践等经验,合理创设相关指标。(3)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指标值数据来源。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期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应尽量避免主观因素,采用数据或事实来判断目标预期实现情况,通过收集国家和行业标准、同类项目或行业水平、历史数据平均值、往年数据峰谷值、变化趋势等,明确绩效指标的中期或年度指标值,切实发挥绩效指标对预算编制执行的引导约束和控制作用。避免选用难以确定具体指标值、标准不明确或缺乏约束力的指标。8.提炼核心指标。提炼核心指标是体现部门核心职能、重点工作的重要路径,过多的指标不利于突出绩效管理的重点,同时也会带来绩效管理成本增加。在绩效指标设置过程中,部门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部门考核要求和中长期规划等,区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从初步搭建的绩效指标库中明确核心指标。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应充分考虑核心指标的比例和权重。原则上单个项目的核心指标不超过8个。9.形成指标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汇总部门一、二、三级绩效指标,进行科学编码,搭建指标库。在指标库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参考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或上级部门的相关指标库,力求指标库的规范性和适用性。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问题1、什么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绩效评价的主体有哪些,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其中:财政部门负责拟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需要对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或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支出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预算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落实财政部门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支出管理。3、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3)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4)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4、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3)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4)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5)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6)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7)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8)其他相关资料。5、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哪些?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6、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7、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2)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3)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4)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5)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8、什么是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填报。预算部门年初申报预算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年度预算;执行中申请调整预算的,应当随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9、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2)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3)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4)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5)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6)其他。10、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什么要求?(1)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2)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3)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11、什么是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12、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哪两类?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1)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2)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13、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遵循什么原则?(1)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2)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3)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4)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5)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14、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哪些?(1)计划标准。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2)行业标准。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15、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16、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17、什么是比较法?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18、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19、什么是最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20、什么是公众评判法?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21、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遵循什么原则?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22、绩效评价组织方式包括哪些?绩效评价组织方式包括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组织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23、评价机构和参与评价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哪些问题?(1)对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业务文件等要严格保密;(2)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公正;(3)不得在规定的程序之外,对评价工作施加导向性影响;(4)不得干预和影响项目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5)不得谋取不正当利益。24、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1)确定绩效评价对象;(2)下达绩效评价通知;(3)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4)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5)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6)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7)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8)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9)建立绩效评价档案。25、项目评价通知的内容有哪些?项目评价通知包括评价项目、组织方式、评价目的、评价时间安排、评价方法及相关工作要求。26、绩效评价组织机构如何构成?其职责是什么?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单位应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评价组织机构按照“谁评价,谁确定”的原则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评价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整个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协调工作,负责制定评价工作方案,选择评价机构,审核评价报告等。27、评价机构的形式有哪些?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组织方式和要求选择评价机构。评价机构有三种形式:(1)由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内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价组;(2)由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可在绩效评价专家库中选取,对于重大项目的评价,选取时应考虑人大、政协及相关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3)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评价,中介机构应在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库中选择。28、如何制定评价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目标,拟定评价工作的具体评价方案、评价规则。主要内容有:评价项目、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负责人、选取评价方法、工作时间安排、准备评价资料及有关工作要求等。方案设计后,要经评价组织机构的所有成员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在确定具体指标时,应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商定。29、评价实施阶段的程序有哪些?(1)收集基础资料;(2)评价资料分析;(3)评价人员打分;(4)形成评价结论。30、报告汇总阶段分为哪几步?(1)撰写评价报告。评价组织机构对评价程序、评价资料分析、评价人员打分、评价结论、问题与建议进行审查,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填列绩效报告或绩效评价报告;(2)上报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撰写后,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并在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3)建立评价工作档案。评价组织机构应及时收集整理评价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和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评价工作结束前,应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评价工作档案并归档,以备存查;(4)年度汇总。年度终了后一个月内,当年实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预算部门,应将项目评价情况整理汇总,形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情况汇总表》报财政部门。31、绩效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基本概况,包括预算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2)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3)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4)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5)说明未完成绩效目标及其原因;(6)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32、绩效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基本概况;(2)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5)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6)评价结论及建议;(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33、绩效评价结果应采用何种形式设定?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34、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如何挂钩?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35、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有何要求?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36、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中的职责是什么?中介机构参与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职责包括,对财政项目支出资金运行过程和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对财政试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的重大项目的前期评价和运行结果评价。37、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独立于委托方和绩效管理对象的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社会组织或中介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等。38、中介机构选用的基本原则?(1)资质必备原则。中介机构及其人员的从业资质和资格,是能否准予加入绩效评价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保证。(2)信誉优先原则。信誉良好,执业规范,专业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中介机构将优先安排承担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3)公开选用原则。根据评价工作涉及的范围和项目的类别,通过招标等方式,公开选定合适的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4)注重实绩原则。对中介机构承担的评价工作实施业务和业绩跟踪,通过考核建档管理,建设高水平的评价队伍。39、绩效评价专家应具备什么条件?(1)熟悉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2)具有丰富的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3)具备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关领域的执业资格;(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5)符合绩效评价要求的其他条件。40、专家在绩效评价中的权利有哪些?(1)对被评价方相关情况的知情权;(2)对绩效评价方案的修改建议权;(3)对绩效情况评价的表决权;(4)取得相应的报酬权;(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41、专家在绩效评价中的义务有哪些?(1)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为委托方提供真实、可靠和详尽的评价意见;(2)按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独立或共同撰写绩效评价报告;(3)不得擅自向外泄露绩效评价的相关资料和有关情况;(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42、绩效评价时,专家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回避?(1)专家接受聘用委托时,遇到与被评价方有利害关系或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性等情况的,应主动提出回避;(2)被评价方认为评价专家与本单位有利害关系或存在影响公正性等情况的,也可提出回避申请,但需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3)专家是否需要回避,由委托方审定。43、什么情况下,财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