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5曹刿论战(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 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2.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5.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6.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7.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理解:8.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2023·甘肃天水·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①陈:国名。②渔: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9.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不能察(2)夫大国,难测也(3)其城郭高(4)则民怨上矣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1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两处)其城郭高沟油深蓄积多也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13.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自《小石潭记》)【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遂用之/遂迷,不复得路C.战则请从/请从吏夜归D.虽席地不容间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6.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1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19.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请降。(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注释】①掎(jǐ):牵制。20.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
(2)夫大国,难测也(3)一鼓作气
(4)乃敕各持一把茅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吾视其辙乱
其军始集B.必以分人
以火攻C.乃入见
乃先攻一营D.彼竭我盈故克之
已晓破之之术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24.“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与陆逊的看法不同,陆逊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对敌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2023·湖北恩施·统考一模)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2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驰之
驰:
(2)既克,公问其故既:(3)单于素闻广贤
素:
(4)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善:27.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得李广必生致之。2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所叙之事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甲文(1)军事才能卓越乙文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2)3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佯死”,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荆庄王①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荆庄王:楚庄王。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疲乏,疲劳。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①又何间焉②神弗福也③望其旗靡④荆庄王欲伐陈3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B.乃入见/乃悟前狼假寐C.公将驰之/兴兵伐之D.故逐之/何故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34.阅读上面两文,完成下面填空。①从[甲]文鲁国取胜和[乙]文陈国失败中可以看出,要想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因素是:。②[甲]文中鲁庄公和[乙]文中荆庄王的相似之处在于:。3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从曹刿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罄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④,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①荀营(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公将驰之()
②彼竭我盈()③皆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故()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②此善于用气者也。38.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39.你认为《曹刿论战》一文,“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40.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023·湖北恩施·统考二模)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部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①,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②适交,参佐③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选自《百战奇略·信战》)【注释】①十二更下:即十分之二的将士换防离去。②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③参佐:参谋人员。4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2)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3)参佐咸以贼众强盛
咸(4)一战大克
克4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划两处)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43.翻译下面的句子。(l)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44.【甲】【乙】两文重在刻画曹刿和诸葛亮的决策,对战争的场面却寥寥几笔,这体现了作者在材料处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45.【甲】【乙】两文都记述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分别分析鲁国和蜀国取胜的原因。(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③人。虽对人主④,必同而后言。毁誉⑤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追求。③假:看待、对待。④人主:君主。⑤毁誉:毁谤和称赞。4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B.又何间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C.得丧若一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D.虽对人主
故虽有名马(《马说》)47.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4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49.【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50.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2023·湖北黄冈·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乙]曹玮用兵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语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选摘自《梦溪笔谈》)5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小惠未遍②神弗福也③玮侦虏兵去以远④玮又使人谕之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54.用“/”划分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划两处)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5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两文中相关论述看,文中战斗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政治方面的原因是,军事方面的原因是后发制人,很有谋略,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①我车②,惧其侵轶③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④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⑤逐之。衷⑥戎师,前后击之,尽殪⑦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注释】①徒:步兵。②车:车兵。③侵轶:从后面突然袭击。④覆:伏兵。⑤祝聃:郑国大夫。⑥衷:中断,截断。⑦殪(yì):杀死。5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公将驰之②必以情③一鼓作气④患戎师5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郑伯御之B.登轼而望之
使勇而无刚者尝寇C.君为三覆以待之
虽不能察,必以情D.战于长勺
行者休于树5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60.曹刿、公子突二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境遇,却都同样有着赤诚的报国之心,请结合文段内容分别说说这种品质在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专题35曹刿论战(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 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2.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答案】1.D2.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意思正确即可)3.C4.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只,只是;B.到;C.告诉;D.叛乱/扰乱;故选D。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肉食者,身居高位要职的人。御,抵御。剧,厉害。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意思是: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故断为: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故选C。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写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写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祿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潁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5.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①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②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6.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①,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②,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7.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理解:8.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答案】5.击鼓进军拜访6.当权者目光短浅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8.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示例二: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公将鼓之”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三顾草庐”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肉食者鄙”重点词有:肉食者,指当权者;鄙,见识短浅。“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重点词:由,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7.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感叹自身命运坎坷。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其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愿意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行为的行为必定会载入史册,被后人铭记。8.本题考查拓展延伸,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人物的事迹,理解其精神。根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可知,国家面临强敌,曹刿认为当权者见识短浅,虽然只是平民,但是是选择了主动请见,可见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爱国精神;联系“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战中从容应敌,准确把握战斗与追击的时机,可见其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根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先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其诚意打动,追随先帝,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毕其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可见其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这种品格值得敬佩。【参考译文】《出师表》节选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2023·甘肃天水·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①陈:国名。②渔: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9.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不能察(2)夫大国,难测也(3)其城郭高(4)则民怨上矣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1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两处)其城郭高沟油深蓄积多也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13.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答案】9.(1)明察(2)推测,估计(3)外城(4)国君(君主;君王;统治者;统治阶层等。答“皇上”不得分)。10.B11.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12.(1)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1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两句都填上也可以。(2)都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等(答“取信于民”不得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察:明察。(2)句意:大国是难以估计的。测:推测,估计。(3)句意:城墙很高。郭:外城。(4)句意: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上:国君;君主;君王;统治者;统治阶层等。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A.动词,派遣/动词,出使;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凭借/连词,因为;D.代词,代指陈国/动词,到;故选B。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都是独立的主谓句,故断句为: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肉食者,指对古代礼制规定的食肉的统治者的统称;谋,谋划;间,参与。(2)听,听从;遂,于是;取,攻占。1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甲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从乙文“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可知,陈国因为“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导致了战争的失败。(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从乙文“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可知,楚庄王听取了大臣宁国的建议并采取了行动,攻下了陈国。据此,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他们都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参考译文】乙文: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自《小石潭记》)【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遂用之/遂迷,不复得路C.战则请从/请从吏夜归D.虽席地不容间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6.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1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19.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答案】14.回声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像北斗星可以15.C16.D解狐17.(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18.记叙、描写19.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解析】14.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句意为: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响,回声。(2)句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3)句意为: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斗,像北斗星。(4)句意为:您是问可不可以。可,可以。15.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白色的\没有装饰的。B.于是\却。C.请让我\请让我。D.即使\虽然。故选C。16.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助词,的。B.代词,代石牛。C.代词,这个官职。D.代词,指解狐。17.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重点词语:属,职分;可,可以。(2)重点词语:非,不是;子,儿子。18.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说明,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意思是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这句话把地势比作北斗星和蛇,生动形象,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19.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结合“‘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的内容可知,祁黄羊向国君推荐人才,并不避讳自己的仇人和亲人,也就是他的原则是唯才是举,可知他是一个唯才是举、没有私心的人。【参考译文】【一】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三】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答道:“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请降。(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注释】①掎(jǐ):牵制。20.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
(2)夫大国,难测也(3)一鼓作气
(4)乃敕各持一把茅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吾视其辙乱
其军始集B.必以分人
以火攻C.乃入见
乃先攻一营D.彼竭我盈故克之
已晓破之之术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24.“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与陆逊的看法不同,陆逊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对敌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答案】20.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2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推测,估计鼓起命令22.B2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凭诚心处理。(2)现在他(刘备)驻兵很长时间,没有占到我的便宜,军队疲惫,意气沮丧,又没有办法。24.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25.分析作战条件充分准确,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分析,“相守经七八月”中“相守”是谓语,“经七八月”是宾语,故在“月”后断句;“其诸要害皆已固守”中“其诸要害”是主语,“固守”是谓语,故在“守”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和我们对峙七八个月,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现在进攻不会顺利”可断句为: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2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1)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句意: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测:推测,估计;(3)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作:鼓起,振作;(4)句意:就命令战士每人拿一束茅草。敕:命令。2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都是代词,代指对方;B.介词,把/介词,用;C.都是副词,于是,就;D.都是音节助词,无实义。故选B。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狱(案件),虽(即使),必(一定),以(凭)”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今(现在),住(驻兵),不(没有),兵(军队),意(意气),计(办法)”要理解正确。2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与陆逊的看法不同,陆逊作出判断的依据是“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2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分析作战条件充分准确;结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结合【乙】文“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可知,陆逊分析作战条件充分准确;结合“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可知,陆逊善于把握作战时机。【参考译文】【乙】闰六月,陆逊要向蜀军发动进攻,部下将领都说:“发动进攻,应在刘备立足未稳的时候,如今蜀军已深入我国五六百里,和我们对峙七八个月,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现在进攻不会顺利。”陆逊说:“刘备是个很狡猾的家伙,再加之经验丰富,蜀军则集结时,他思虑周详,我们无法向他发动攻击。如今蜀军已驻扎很长时间,却仍找不到我军的漏洞,将士疲惫,心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现在正是我们对他前后夹击的好机会。”于是,下令先向蜀军的一个营垒发动攻击,战斗失利,将领们都说:“白白损兵折将!”陆逊说:“我已经有了破敌之策。”命令战士每人拿一束茅草,用火攻击,得胜;顷刻之间火势形成,又乘势率领各路军队全面出击,斩杀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和胡人酋长沙摩柯等人,攻破蜀军营垒四十多座。蜀将杜路、刘宁走投无路,只得向吴军请求投降。(2023·湖北恩施·统考一模)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之。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②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①络:用绳子编织成的网状物。②暂:突然。2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驰之
驰:
(2)既克,公问其故既:(3)单于素闻广贤
素:
(4)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善:27.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得李广必生致之。2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填空。所叙之事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甲文(1)军事才能卓越乙文李广被生擒后伺机逃脱(2)3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在对方辙乱旗靡时乘胜追击,李广“佯死”,见“旁有胡儿骑善马”便马上行动,甲乙两文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答案】26.驱车追赶已经一向(向来,平素)好27.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28.(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土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2)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29.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沉着机智,英勇善战30.做任何事情,要善于观察,并抓住最好时机及时行动。【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驰,驱车追赶。(2)句意: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既,已经。(3)句意: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素,一向(向来,平素)。(4)句意: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善,好。27.考查断句。句意: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广时伤病”的主语是“广”。“置广两马间络”省略主语“胡骑”。“而”表顺承。故断句为: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之。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气,振作士气。再,第二次击鼓。三,第三次击鼓。竭,衰竭。(2)得,捉往。必,一定。生致,生擒。29.考查概括事件与分析人物形象。(1)甲文第一段记录了长勺之战的经过,但并未详写战争的过程,只是写了在战争过程中曹刿两次阻止庄公的经过。第二段是战争取胜之后,曹刿向庄公解释自己不让他击鼓和追击的原因。可概括为: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战后曹刿论取胜原因。(2)根据乙文中的“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可得:沉着机智。根据“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得:英勇善战。30.考查阅读启示。根据甲文中的“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经过仔细观察,确定齐军不是假装失败来诱敌,所以才下令追击。根据乙文中的“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可知,李广假死,仔细观察,发现旁边的匈奴骑兵骑着一匹好马,捉住机会,夺马夺弓而逃。由此可得启示: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最佳时机及时行动。【参考译文】【乙】李广派遣卫尉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抓到李广一定要让他活着送过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李广跳起来骑到马上,把那个匈奴男子推下马去,抢了他的弓,策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之后碰到他的残余部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男子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荆庄王①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荆庄王:楚庄王。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疲乏,疲劳。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①又何间焉②神弗福也③望其旗靡④荆庄王欲伐陈3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B.乃入见/乃悟前狼假寐C.公将驰之/兴兵伐之D.故逐之/何故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34.阅读上面两文,完成下面填空。①从[甲]文鲁国取胜和[乙]文陈国失败中可以看出,要想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因素是:。②[甲]文中鲁庄公和[乙]文中荆庄王的相似之处在于:。3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从曹刿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答案】31.参与赐福,保佑倒下想,要32.C33.①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穷尽了。②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就疲乏了。34.取信于民(人和/得人心)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善于纳谏)35.示例一:曹刿在国家危难时能挺身而出,我们应学习他爱国,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精神。示例二:曹刿有政治远见,我们也要有长远目光。示例三:在作战过程中,曹刿能仔细观察,把握时机,谨慎从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间:参与。(2)句意为:神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3)句意为: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靡:倒下。(4)句意为: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欲:想,要。3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以:用,凭,靠/把;B.乃:于是,就/才;C.之:代词,它;D.故:所以/原因;故选C。3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一,第一次。作气,振作士气。再,第二次击鼓。竭,枯竭。(2)重点字词:城郭,城墙。沟洫,护城河。罢,完,尽。3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甲文,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乙文,从文中“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安定是治国之本。故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取信于民。或:人民的支持。(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由“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既克,公问其故”分析,鲁庄公虽然见识短浅,但他能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所以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乙文,根据“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庄王听之,遂取陈焉”分析,楚庄王能吃取宁国的意见,攻下了陈国。由此分析,鲁庄公和楚庄王都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善于纳谏。3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结合曹刿的优点,写出符合中学生身份的学习指出即可。结合“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看出曹刿在鲁国危急之时能挺身而出,足见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据此我们可以学习他爱国,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精神;结合“‘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voc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脸部注射剂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喷塑包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25年立项详细标准+甲
- 2025年中国清洁护肤保健品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一般固废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塑胶跑道施工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钢结构网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公司之间借款合同协议书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包装广告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股权协议书和合伙人协议书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幼儿园名师公开课:小班安全《超市安全我知道》微课件
- MOOC 英文技术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2年10月自考00850广告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工会委员会会议纪要
-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
- 2024年1月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
- (高清版)DZT 0284-2015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 驾驶员劳务派遣车辆管理方案
- 电缆大和小修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