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战国】《孟子·告子下》)【乙】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宋】苏洵《管仲论》)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时卫国大臣。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
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3.【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4.【甲】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说说批评了管仲什么。(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天下》)【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5.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 D.必无受/利地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征于色
言和而色夷B.百里奚举于市
东市买骏马C.孙叔敖之知
五十而知天命D.请寝之丘
战则请从7.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A.以其境过清 B.咨臣以当世之事C.可以一战 D.属予作文以记之8.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9.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2023·湖北咸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①,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②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食不重来: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形容生活俭朴。②墟:成为废墟。③若;你。10.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为国患(忧患) B.愿王释齐先越(希望)C.让子胥(谦让) D.王始不从(听从)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伍员貌忠而实忍人。1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吴国走向灭亡的原因。(2023·湖南娄底·统考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5.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借)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区域、地域)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使……受痛苦)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战争的攻守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9.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2023·安徽芜湖·统考三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帝疾大渐①,遗诏曰:朕②膺③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④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选自《明史·太祖本纪三》)注:①渐:加重;②朕:指明太祖朱元璋;③膺:受;④恶:厌恶,讨厌。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1)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2)先苦其心志: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
(3)日勤不怠:_____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22.甲文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述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句子填空);乙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诏,明太祖说他此时明白了一个“万物自然之理”,请你猜猜,在此语境中可能指_______意思。23.甲文和乙文中都提到一个国家的昌盛,需要“法家拂士”和“文武臣僚”的辅佐。请你从我们学过文章中找出一个这样的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功绩。(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人恒过()
②而后喻()③其母引刀裂其织()④以此诫之()2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
尝射于家圃B.而死于安乐也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复进
乃不知有汉D.以此诫之
以钱覆其口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2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两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2023·河南焦作·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本二]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曾益其所不能()(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0.[文本一]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意思,与下面对联中的哪一联含义相近?并用简明的语言概述理由。上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下联: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31.[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即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与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字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3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被任用。B.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苦C.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D.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过错33.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A.而乐亦无穷也 B.言和而色夷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可计日而待也3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以排比句列举六位历史名贤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增强了文章气势,有力地证明了磨难造就人才的观点。B.乙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助自己的君主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品行。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证明了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甲文中“管夷吾举于士”与“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士”都指的是贤士;乙文中,“贞观”是年号,“太宗”则是皇帝的庙号。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3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入则无法家拂士()②与百姓同其劳()3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悉以咨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又数刀毙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B.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C.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D.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40.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行拂乱其所为(2)女忘会稽之耻邪?41.【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___。42.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甲】【乙】两文给你怎样的启示。(2023·广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必先苦其心志()
⑵而后喻()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4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tǎng):倘若。4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犹宜将护()
⑵傥遽自放纵()
⑶诚自古所希()4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4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B.【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言。C.【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归纳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D.【甲】【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4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①,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②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食不重来: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形容生活俭朴。②墟:成为废墟。③若;你。50.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为国患(忧患) B.愿王释齐先越(希望)C.让子胥(谦让) D.王始不从(听从)51.请用“/”给文中面线的句子断句。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52.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吴国走向灭亡的原因。(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①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②。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③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④是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注释】①奏:同“奏”,会后。②与:同盟者。③綦(qí):标准。④伯:同“霸”,诸侯的盟主。53.下列对文段中相关词语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选拔、任用”的意思,此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旨在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提示“故”后的内容是对前文所举事例的论述与总结。C.“行拂乱其所为”中的“乱”是“扰乱”的意思,其与“猿鸟乱鸣”“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两个“乱”意思相同。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中的“作”是“有所作为”的意思,此句话是从主观因素提出的造就人才的观点。5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5.下面是小文在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做的读书笔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她将批注补充完整。例句批注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以左边的句子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同为谈及国家强盛的话题,请简要分析两个语段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战国】《孟子·告子下》)【乙】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宋】苏洵《管仲论》)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时卫国大臣。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
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3.【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4.【甲】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说说批评了管仲什么。【答案】1.使……受苦。扰乱。将,将要。本来。2.①所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②国家因为一个人而兴盛,因为一个人而败亡。3.人要学有所成,必须刻苦努力,毫不松懈,经受艰难困苦磨练。4.批评管仲在任时没有培养出贤能的接班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①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苦:使……受苦。②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乱:扰乱。③句意:萧何将要死时。且:将:将要。④句意: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固:本来。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以下重点词语:①动心:使他的心受到震撼;忍性: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②以:因为。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推而广之,就是人要想成功,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像这些人一样,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乙文中“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可知贤人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可是管仲却没有这样做,所以在这里是批评管仲在任时没有培养出贤能的接班人。【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乙】我看史䲡,因为不能使卫灵公任用贤臣蘧伯玉和斥退宠臣弥子瑕,为此死后进行了尸谏;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天下》)【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5.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 D.必无受/利地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征于色
言和而色夷B.百里奚举于市
东市买骏马C.孙叔敖之知
五十而知天命D.请寝之丘
战则请从7.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A.以其境过清 B.咨臣以当世之事C.可以一战 D.属予作文以记之8.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9.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答案】5.A6.C7.B8.B9.(1)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解析】5.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A.句意: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句中“天”是主语,“降”是谓语,“大任”是宾语,而“于”是介词,和“是人”构成一个介宾短语,不可分开。正确断句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选A。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译为“脸色”;B.都译为“集市”;C.通“智”,智慧/知道;D.都译为“请允许”;故选C。7.此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以:介词,用,拿。A.连词,因,因为;B.介词,用,拿;C.介词,凭借;D.连词,来,用来,表目的;故选B。8.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原文内容有大致了解,叙事部分理清事件的脉络,议论部分可结合事件推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表述有误,根据乙文“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可知,孙叔敖死后,楚王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并没有接受,而是按照其父所说的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故选B。9.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1)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2)知:知道。恶:厌恶。以……为:把……作为。【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2023·湖北咸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①,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②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食不重来: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形容生活俭朴。②墟:成为废墟。③若;你。10.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为国患(忧患) B.愿王释齐先越(希望)C.让子胥(谦让) D.王始不从(听从)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伍员貌忠而实忍人。1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吴国走向灭亡的原因。【答案】10.C11.D12.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13.①使他身处贫困之中,是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②伍员(伍子胥)表面忠厚,实际却是残忍的人14.国外:有越国这样时刻图谋复仇的敌对国家。国内:重用太宰豁这样嫉贤妒能、排除异己的佞臣;而像伍子胥这样的忠臣良将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解析】10.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C.句意:(吴王)责备伍子胥。让:责备;故选C。11.考查文言虚词。A.于:介词,从/介词,给;B.乃: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而: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并列;D.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故选D。12.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该句意为:大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极力劝阻,后来您作战有功。“王前欲伐齐”主语是“王”,谓语是“伐”,宾语是“奇”,这是完整句子,单独断开;“员强谏”主语是“员”,谓语是“谏”,是完整句子,单独断开;“已而有功”中主语省略了,是“王”,谓语是“有功”,句子完整。故可断句为: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本句重点词:(1)空乏:使……穷困;拂乱:使……不顺;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通“增”,增加。(2)貌忠:容貌表面忠厚;实:实际;忍人:残忍的人。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由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国家灭亡是因为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联系乙文中“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可知,在国外,吴国有时刻准备复仇的敌对国家越国;联系乙文“与逢同共谋,谗之王”“今若反以谗诛我”可知,在国内,吴王重用嫉贤妒能、排除异己的佞臣太宰豁,并且听信了他“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的谗言,逼得忠臣良将伍子胥身亡,因而最终走向灭亡。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参考译文】【乙】吴王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我听说勾践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希望大王暂时放弃攻打齐国,先攻打越国。”吴王不听,于是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军,俘获了齐国的高、国氏返回吴国。(吴王)责备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要太高兴!大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豁听到这些话,就多次与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并趁机进谗言陷害伍子胥:“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却是残忍的人,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管不顾,怎么可能真心顾惜大王呢?大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极力劝阻,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大王不防备他,他必定会作乱。”(豁)还与越国大夫逢同合谋,向吴王进谗言诬陷伍子胥。吴王开始并没有听从,于是就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听说伍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齐国的鲍氏,吴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等伍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辅佐你父亲成就霸业,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将吴国的一半分给我,我没接受,此事作罢,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要杀我。唉,唉,你独自一人必然不能维持这个国家!”伍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要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2023·湖南娄底·统考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5.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借)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区域、地域)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使……受痛苦)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战争的攻守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9.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答案】15.D16.B17.C18.(1)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施行仁政的君王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2)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19.示例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理解: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人和”才能得到广泛支持。事例: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bì)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变强。最终项羽兵败,刘邦取胜。示例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理解: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miǎn)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事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最终兵强马壮,具备复仇的条件。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解析】15.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再结合语法等进行断句。D.句意为: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故断句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节奏划分不正确;故选D。1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句意为: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域:限制。解释有误;故选B。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能力。C.“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表述有误。依据①段“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可知,这是从个人角度论述“生于忧患”的道理。依据②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这是从国家角度论述“死于安乐”的道理。所以,全文内容是从个人到国家依次进行论述的。故选C。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遵循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词语有:(1)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同“叛”,背叛;故:所以;必:一定。(2)然:这;生于忧患:生:使……生存;死:使……死亡。19.本题考查理解主旨和举例的能力。依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其意思是“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做设么事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因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和支持越多,力量越大;胜算越大;反之亦然。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事例:清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依据“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可知,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和刘禅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事例: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再如蜀国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别灭后被司马昭俘获。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最终亡国。(2023·安徽芜湖·统考三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帝疾大渐①,遗诏曰:朕②膺③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④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选自《明史·太祖本纪三》)注:①渐:加重;②朕:指明太祖朱元璋;③膺:受;④恶:厌恶,讨厌。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1)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2)先苦其心志: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
(3)日勤不怠:_____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22.甲文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述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句子填空);乙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诏,明太祖说他此时明白了一个“万物自然之理”,请你猜猜,在此语境中可能指_______意思。23.甲文和乙文中都提到一个国家的昌盛,需要“法家拂士”和“文武臣僚”的辅佐。请你从我们学过文章中找出一个这样的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功绩。【答案】20.这个使动用法,使……苦同“增”增加懈怠,懒怠21.(1)(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被人了解。(2)无(怎)奈出身贫苦低微,没有像古人那样博学多闻。2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即将离开人世(意对即可)23.示例:诸葛亮。他在刘备去世后尽心竭力辅佐刘禅,在《出师表》中建议刘禅要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不能偏私,真的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是一个真正的“法家拂士”。(意对即可)【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为: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是,这,这个;(2)句意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苦,使动用法,使……苦;(3)句意为: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4)句意为:日日勤劳,不敢懈怠。怠,懈怠,懒怠。2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1)重点词:征,征验、表现;色,脸色;发,抒发;喻,晓喻,明白。(2)重点词:奈,无奈;起自寒微,出身贫苦低微;博知,博学多闻。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甲文讲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道理;根据乙文“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可知,意思是:今日懂得了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难道还有什么哀念之情吗?根据乙文“帝疾大渐,遗诏曰”可知,高皇帝疾病大大加重,遗诏说;由此可知,“今得万物自然之理”指自己即将离开人世。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法家拂士”起着辅佐君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根据乙文“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可知,内外文武百官同心协力辅佐政事,来安定国内的百姓,“文武臣僚”可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是国家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法家拂士’和‘文武臣僚’的辅佐”可知,历史人物为:司马懿。示例如下:司马懿,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是一个真正的“法家拂士”。【参考译文】乙:高皇帝疾病大大加重,遗诏说:我承担天命三十一年,心里总是为国家和百姓的安危而忧虑,日日勤劳,不敢懈怠,致力于为百姓谋利益。怎奈出身贫苦低微,没有像古人那样博学多闻,好善疾恶,远远比不上他们。今日懂得了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难道还有什么哀念之情吗?天下人归顺皇太孙,最适合于登皇帝位。内外文武百官同心协力辅佐政事,来安定我的百姓。(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人恒过()
②而后喻()③其母引刀裂其织()④以此诫之()2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
尝射于家圃B.而死于安乐也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复进
乃不知有汉D.以此诫之
以钱覆其口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2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两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答案】24.犯错误。了解、明白。割断。告诫、劝勉。25.C26.①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错误。②从此之后,孟子就不再遗忘了。27.【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明理,自然巧妙。【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过:犯错误。(2)句意为: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喻:了解、明白。(3)句意为: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裂:割断。(4)句意为:以此来告诫孟子。诫:告诫、劝勉。2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在/介词,在;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却;C.副词,才/副词,竟然;D.介词,用/介词,用;故选C。2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字词有:(1)恒,常常。过,犯错误。(2)自,从。是,此。喧,遗忘。27.本题考查理解表达方式的能力。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甲】文,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运用类推的逻辑方法说明深刻道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章紧凑,神完气足。【乙】文,主要讲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为。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的方式说理,水到渠成,自然其妙。【参考译文】【乙】孟子年轻时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然后再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之后,孟子不再因分心遗忘书中的内容了。(2023·河南焦作·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本二]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曾益其所不能()(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0.[文本一]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意思,与下面对联中的哪一联含义相近?并用简明的语言概述理由。上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下联: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31.[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答案】28.同“增”,增加匹敌相当29.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30.与下联含义相同。材料的下联意思是上天想要降福于这个人,首先要用小的灾祸、困难挫折去警示和告诫他,让他经过挫折的考验后才会有所作为,与本句含义相同。31.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文本一说“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文本二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②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文本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文本二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解析】28.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不断增加他的才干。曾:同“增”,增加。(2)句意: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敌:匹敌,相当。2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征,表现;色,脸色;发,流露;喻,了解。3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意思是:如果上天(命运)要想给你灾祸,那么肯定会先给你一点小小的幸福,让你沾沾自喜从而有点骄傲。所以,当你得到一点幸福的时候不要那么欣喜;炫耀,要懂得受持;如果上天(命运)要想给你幸福,那么肯定会先给你一点小小的磨难挫折,让你提高警惕从而有点敬畏。所以,当你受到一点困难的时候不要那么担忧,要懂得自救。“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说的是困难能够让人有所作为,讲的是“微祸”“福人”,故对应的是下联。3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文本一“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点出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文本二“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可知,宋昭公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缺少直言进谏的贤臣,即缺少“法家拂士”;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文本一“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文本二“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宋昭公出逃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参考译文】【文本二】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出逃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即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与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字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3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被任用。B.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苦C.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D.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过错33.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A.而乐亦无穷也 B.言和而色夷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可计日而待也3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以排比句列举六位历史名贤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增强了文章气势,有力地证明了磨难造就人才的观点。B.乙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助自己的君主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品行。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证明了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甲文中“管夷吾举于士”与“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士”都指的是贤士;乙文中,“贞观”是年号,“太宗”则是皇帝的庙号。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答案】32.D33.B34.D35.(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才干。36.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解析】32.本题考查实词解释。D.句意是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过”,犯过错。故选D。33.本题考查虚词解释。“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句意是:所以古人尊重君子而轻视小人。“而”,表并列。A.句意是:而乐趣也无穷无尽。“而”,表因果。B.句意是:言辞谦和而脸色平易。“而”,表并列。C.句意是:千里马嘶鸣,食马者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而”,表转折。D.句意是:可以计算着日期而等待了。“而”,表修饰。故选B。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管夷吾举于士”句意是: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士”指狱卒,并非指“贤士”。故选D。3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36.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是:我讲这话,希望你们训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犯严重的过错。“朕发此言”是主谓句,句意完整需断句;“欲公等戒勖子弟”是“朕发此言”想要“公等”作出的动作,即:劝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无愆过”是“朕发此言”想要的最终结果,“使”前需断句。据此断句即可。【参考译文】【乙】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这是什么缘故?”司空房玄龄说:“这是因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过着富贵生活,并不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太宗说:“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之于君主,我则要归罪于臣下。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无才无德,靠祖父、父亲的资荫就做上大官,不修身养性,只爱奢侈放纵。君主既然幼弱,臣下又没有才能,遇到国家倾危不能匡正扶持,怎能不发生祸乱?隋炀帝记取宇文述在自己当晋王时的功劳,把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提升为高官显位,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报效,反而叛逆弑君。这难道不是臣下的罪过吗?我讲这话,希望你们训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犯严重的过错,就是家国值得庆幸的了。”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大臣中间受恩深重者的子孙,后来都谋反,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够感恩戴德,杨玄感、宇文化及之流,都是小人。古人所以要看重君子而鄙视小人。”太宗说:“你说得对!”(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3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入则无法家拂士()②与百姓同其劳()3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悉以咨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又数刀毙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B.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C.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D.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40.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行拂乱其所为(2)女忘会稽之耻邪?41.【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___。42.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甲】【乙】两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37.指在国内劳作、劳动38.B39.A40.(1)使他做事不顺。(2)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41.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42.合乎情理即可【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中没有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和足为辅弼国君的贤士。入:在国内。②与百姓同其劳: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劳:劳动,劳作。3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之:结构助词,的。A.代词,指前面诸葛亮所举荐的人;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狼;
D.动词,到,去;故选B。3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分别从吃、穿、对待人才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写越王,所以分别断开。故断句: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故选A。4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注意:(1)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乱:扰乱。(2)女:通“汝”,你。忘:忘记。之:的。耻:耻辱。邪:语气词,吗。4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甲文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六位贤士都是出身贫苦、处境艰难,经过自己的奋斗,最终都有所成就。结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球类球胆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运动帽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2025届辽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长丰县第二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药用铋制剂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4年度珠宝设计合同珠宝设计合同
- 计算机终端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标的具体描述
- 辔头马具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 工程材料品牌变更申请单
- 高等学校学生食堂伙食结构及成本核算指导意见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 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 企业常见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参考)
- 心脏电除颤发展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