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积累意识】1.《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2.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迁移法齐师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查字典望其旗靡mǐ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mí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3)靡:【归纳意识】3.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比较意识】4.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品鉴意识】5.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C.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D.征于色,发于声
征:征服。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观点。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D.孟子的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特点。(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仗之、伟、允之任也。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B.至于斟酌损益
益:益处C.以告先帝之灵
告:祭告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奉命于危难之间C.先帝知臣谨慎 D.恐托付不效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15.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链接材料】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6.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许: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B.且:年且九十
先驱日:天子且至C.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9.文章最后一段以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作用?20.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礼赞“三牛精神”: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愚公具有的“三牛”精神。(任选其中一牛分析即可)(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C.良多趣味
良:甚,很 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2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2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27.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链接材料】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概括:评析:(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8.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31.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随心所欲
欲擒故纵B.月色入户
家喻户晓
夜不闭户C.念无与为乐者
念不忘
一念之差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异乎寻常
寻根究底33.把选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4.选文中“怀民亦未寝”中“亦”字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35.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各是怎样从侧面表现月光皎洁的?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西泠:西湖的一座小桥。③摩荡:荡漾。(2021·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④非学无以广才()37.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38.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3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0.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41.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42.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人名)。4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 B.有龙则灵(神异)C.斯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44.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45.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6.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4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顾问
奋不顾身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身许国C.庶竭驽钝
再而衰,三而竭
竭尽全力D.至于斟酌损益
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4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9.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50.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链接材料】(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儃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儃(zhān):稠粥。(2021·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文】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B.委而去之
委托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阻D.亲戚畔之
背叛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53.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2021·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5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C.屠暴起
暴:突然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5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5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
把酒临风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那?其真不知马也!5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60.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链接材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张九成①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鲜③,求一于百千。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③鲜:读作xiǎn。(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
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
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6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专题12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积累意识】1.《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2.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迁移法齐师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查字典望其旗靡mǐ①倒下;②华丽,美好;③无。mí①糜烂,破碎;②奢侈,浪费。(3)靡:【归纳意识】3.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比较意识】4.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品鉴意识】5.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答案】1.儒2.军队跟从(跟随)倒下3.围绕“政治和军事”或“判断力和执行力”回答4.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5.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示例二:“未可”(或“可矣”),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左传》,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根据“齐师伐我”可知,句意为: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师,军队;(2)根据“战则请从”可知,句意为: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从,跟从(跟随);(3)根据“望其旗靡”可知,句意为: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靡,倒下。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第①段“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由此可知,在政治方面,体现了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根据第②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战斗过程中,曹刿不急于进攻和追击;在军事方面,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根据第①段“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里,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体现了“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表现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②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可知,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根据第②段“未可”“可矣”可知,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展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表现了鲁庄公的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的特点。【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C.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D.征于色,发于声
征:征服。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观点。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D.孟子的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特点。【答案】6.D7.(1)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8.D【解析】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D.“征于色,发于声”的意思是: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征:征验、表现。不是“征服”。故选D。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苦(使……受苦)、劳(使……受到劳累)、饿(使……受到饥饿)其体肤”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入(指在国内)、则(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恒(常常)”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拂,同“弼”,辅佐。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D.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故选D。【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仗之、伟、允之任也。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B.至于斟酌损益
益:益处C.以告先帝之灵
告:祭告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奉命于危难之间C.先帝知臣谨慎 D.恐托付不效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答案】9.D10.A11.B【解析】9.考查词语释义。D.句意: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慢,怠慢。故选D。10.考查古今异义。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古义与今义均为“危险困难”;C.古义与今义均为“慎重,小心”;D.古义与今义均为“交付,委托”;故选A。11.考查内容理解。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中的“当”是应当的意思。由此可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尚未完成。故选B。【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15.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链接材料】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答案】12.B13.(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14.C15.①开头以山水比喻引入,使文章不显得突兀;②末尾引用古人话语结尾,意味无穷;③中间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④文末引用孔子“何陋之有”的言论,暗含“君子居之”的含义,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解析】12.本题考查词义理解。A.“有仙则名”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出名。而“名之者谁”意为:给它起名的是谁。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选项理解有误;C.“谈笑有鸿儒”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儒”旧指读书人,所以“鸿儒”在这里指博学的人。选项中“‘鸿儒’是指当官的人”有误;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素”在文言文中可指不加修饰的,故“素琴”意为“不加装饰的琴”。选项“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理解有误;故选B。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1)句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2)句重点词:丝竹:指弦乐器与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使……劳累。1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其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即指“陋室”,而“仙”与“龙”指的是美好的品德。选项中“以‘仙’‘龙’比陋室”有误;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及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文中并未突显作者的杰出才能,选项理解有误;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选项中“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理解有误;故选C。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探究。解答此题,抓住链接材料中关于“铭”的特点的叙述,联系本文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叙述即可。根据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在开头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德馨,引入自然,不显突兀;阅读文章可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陋室周围环境景色的描写,淡雅素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屋主人交往人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表现了生活情趣的高雅。这三者共同表现了主人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感;文末“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引用了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中的后半句,使文章意味无穷。同时,藏起前半句“君子居之”,简介表明了自己就是真正的君子,能够居在陋室。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参考译文】陋室铭: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链接材料:铭,就是名,记述它的功德。又:叙述其功绩之高,让其可以扬名。(铭)多是用来警诫自己,陈述功业和恩德。清代的李扶九评论解释《陋室铭》一文说:“小小的短文,方法无不具备。凡是铭,多数是警示自己,这篇铭却自得自夸,体格稍有变化。”(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6.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许: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B.且:年且九十
先驱日:天子且至C.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9.文章最后一段以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作用?20.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礼赞“三牛精神”: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愚公具有的“三牛”精神。(任选其中一牛分析即可)【答案】16.B17.D18.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19.说明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肯定。20.结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内容,可见愚公并非是为了一己之利才移山的,愚公具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解析】1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辨析。A.许:动词,赞同/数词,表示约数,左右;B.且:副词,将要/副词,将要;C.固:形容词,顽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D.亡:通“无”,没有/动词,逃跑;故选B。17.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意思是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正确划分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故选D。1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以,凭借;残年,残余的岁月;余力,剩下的力气;曾,连……都;毛,草木;其,助词,加强反问语气。19.考查文段的作用。结合“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内容可知,以神话结尾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大山。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三牛”精神是指“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作答时,结合文章内容,抓住体现愚公精神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示例一:结合“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内容可知,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具有“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示例二:结合“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内容可知,愚公在人手不足,工具简陋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开始移山,并坚持不懈,可见他具有“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C.良多趣味
良:甚,很 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2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答案】21.D22.A23.D【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D.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幽静。故选D。22.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故选A。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本文第②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③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之时”“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清荣峻茂”蔚为奇观。第④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故文章第②~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误。故选D。【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2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27.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链接材料】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概括:评析:【答案】24.D25.(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26.B27.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示例1: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示例2:不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见溪流却不知其源,这应是不游尽;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写了对环境的感受,未写内心的贬谪之愁,这应是不写尽。【解析】24.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D.“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表述有误,“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而“隶而从者”意思是跟着同去的人,“从”为“跟从、跟随”;故选D。2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见,看见;下,向下;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2)句重点词语: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2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表述有误,联系文章内容可知,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C.“‘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表述有误,作者观鱼后坐潭上,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中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映了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D.“‘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表述有误,联系文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的内容可知,“斗折蛇行”写溪身,“犬牙差互”写岸势;故选B。27.(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认真审读材料,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通过材料中“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的内容可知,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不写尽不游尽”的观点。(2)考查对链接材料的理解和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时,围绕链接材料中“不写尽不游尽”的观点和“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的评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不论是否赞同,均应表明观点,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并言之有理。示例一:赞同。文章第三段写“西南而望”,只突出溪水若隐若现、岸势参差不齐,并没有写清楚其源头,此所谓“写尽妙境,不如不写尽为更佳”;第四段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表明作者一行并没有游尽小石潭,此所谓“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示例二:不赞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只描写了溪流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却没有描写或探究它的源头,这应是不游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指描写了作者对环境的客观感受,没有触及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失意和凄苦之情,这应是不写尽。【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8.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31.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答案】28.B29.(1)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30.A31.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解析】2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故选B。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1)染:沾染(污秽);濯:洗;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压力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合同2篇
- 全新解聘劳动合同模板下载3篇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甲方品牌持有者与乙方制造商之间的品牌授权使用协议
- 2024年度租赁合同条款和租赁标的详细说明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许可范围和许可费用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合同:企业人才招聘、培训、评估全面解决方案3篇
- 2024年度广告制作与发布合同:品牌宣传广告系列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的投资金额与投资方式
- 2024年度互联网公司产品发布会租车合同
- 2024年度工业园区车位租赁合同
- ZDC30-1.2型跑车防护装置说明书
- 保健食品注册及质量标准要求(1)
- 对“结合能”的几点辨析(修正版)
- 口腔黏膜病图示PPT医学课件
- 高支模施工验收(完整版)
- 隧道初支、衬砌背后脱空处理修改
-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填申请表-附表
- 半导体专业实验补充silvaco器件仿真
- 反击式破碎机说明书
- 共青团中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