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及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目前解决垃圾的最好办法。空塑料瓶应放入下面哪个垃圾桶()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答案】B【解析】【详解】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利用资源,所以废弃的塑料瓶应该放到可回收物的垃圾箱,故选B。2.下列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托盘天平 B.羊角锤C.镊子 D.铁皮剪【答案】C【解析】【详解】A.托盘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B.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C.在使用镊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D.铁皮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普通的遥控玩具汽车行驶时,其电动机的能量转换是()A.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将电能转化为动能C.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 D.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答案】B【解析】【详解】遥控玩具汽车行驶时,消耗电源提供的电能,电动机运转输出为动能,所以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宇宙星系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地月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D.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太阳系【答案】A【解析】【详解】八大行星按体积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宇宙星系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地月系、太阳、银河系、总星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5.如图改变电路中电流方向,则电磁铁()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C.磁性强弱改变 D.磁性强弱不变【答案】AD【解析】【详解】AB.由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所以改变电路中电流方向,则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由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与电流方向无关,所以改变电路中电流方向,则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AD。6.使用图中滑轮装置的作用是()A.只能省力B.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只改变力的方向D.既不能省力也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的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使用此滑轮组可以省力,最后一段绳子绕过的是定滑轮,起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7.酒精具有易燃性,其外包装上应贴的标志为()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酒精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详解】A、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B、该图标是易燃品标志,故正确;C、该图标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故选B。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事例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疏松土壤 B.森林净化空气C.银杏秋天落叶 D.蝗虫啃食庄稼【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详解】A.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烂有机物为食,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植物利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蚯蚓的粪便排到土壤中,可提高土壤的肥力等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A正确。B.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了空气,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正确。C.秋天气温降低,银杏适应寒冷环境,纷纷落叶,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D.蝗虫啃食庄稼,造成庄稼减产,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其最大刻度的物体温度B.测量液体温度时应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C.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D.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答案】D【解析】【详解】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避免读数误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错误;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太多,试管的倾斜度等,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11.对于生活中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正常步行时的步幅约为50分米B.冬天洗澡水温70℃人体感觉舒适C.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为550毫升D.初中生一只鞋印面积大约200米2【答案】C【解析】【详解】A.初中生正常步行时的步幅约为50cm,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洗澡水温约40℃,人体感觉舒适,故B不符合题意;C.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与一瓶矿泉水的容积接近,约为550毫升,故C符合题意;D.初中生一只鞋印长约20cm,宽约10cm,面积大约200cm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为研究鱼的呼吸速率与水温间的关系,某同学取25条相似的金鱼分为5组,分别放入不同水温的容器中,测出每分钟鳃盖开闭的次数。该研究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A.观察法 B.实验法C.控制变量法 D.调查法【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测量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详解】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所观察的对象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的观察和记录,该实验采用了观察法,不合题意;B.实验法是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该实验采用了实验法,不合题意;C.由“某同学取25条相似的金鱼分为5组,分别放入不同水温的容器中,测出每分钟鳃盖开闭的次数”可知,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D.调查法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该实验没有采用调查法,符合题意。故选D。13.“蝙蝠”是2020年热搜词之一,能判断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的依据是()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C.用翼飞翔 D.胎生产仔【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详解】蝙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没有翼,依靠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皮膜来滑行,能判断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的依据是胎生产仔,D正确。故选D。14.“中国最北红树林”位于乐清雁荡西门岛,岛上的红树林能防风护堤、净化海水,是珍贵保护物种。海水中的红树林四季常绿,花瓣线形,果呈卵状。由此推测红树林属于()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详解】A.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B不符合题意。C.裸子植物的特点是根茎叶发达,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无果实,受精过程不需要水,C不符合题意。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由题干表述“花瓣线形,果呈卵状”可知,红树林具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故选D。15.金秋时节蟹是公认的食中珍味,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下列四种蟹中亲缘关系最接近的是()目科属种寄居蟹十足寄居蟹寄居蟹寄居蟹青蟹十足梭子蟹青蟹拟穴青蟹江蟹十足梭子蟹梭子蟹梭子蟹大闸蟹十足方蟹绒螯蟹毛蟹A.青蟹和江蟹 B.寄居蟹和江蟹C.寄居蟹和大闸蟹 D.大闸蟹和江蟹【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详解】由表格可知:四种蟹都属于十足目,其中青蟹和江蟹同科,同属于梭子蟹科;四种蟹都不同属,四种蟹都不同种。因此,四种蟹中亲缘关系最接近的是同科的青蟹和江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用显微镜观察自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出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A.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B.刮取细胞太少C.漱口不干净 D.涂抹不均匀【答案】B【解析】【分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详解】A.视野中出现了气泡,造成的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A正确。B.视野中细胞排列较整齐,物像清楚,刮取的细胞不少,B错误。C.视野中出现了食物碎屑,是由于取材前漱口不干净造成的,C正确。D.视野中出现了细胞重叠现象,是由于涂抹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故选B。17.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4.06m、24.87m、24.88m、24.89m,则所测物体长度为()A.24.68m B.24.87m C.24.88m D.24.89m【答案】C【解析】【详解】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4.06m、24.87m、24.88m、24.89m,由于24.06m的准确值为24.0m,其它三次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24.8m,所以测量错误的是24.06m,应舍去,所以测量结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用50毫升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放入石块前应在量筒中要加入“适量的水”。根据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水的体积肯定不符合“适量的水”的要求的是()A15毫升 B.25毫升C.35毫升 D.45毫升【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知道,小石块的体积为10mL;量筒的量程为050mL。小石块与水的体积之和应小于50m1,所以适量的水应该小于40毫升,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9.物体结构不一样,承受力大小也不一样;(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戴安全头盔;图甲中的安全头盔利用___________形原理,提高物体承受力;(2)图乙是乐清湾大桥主体部分示意图,根据桥的结构该桥属于___________桥,利用该结构能提高桥的承载能力。【答案】①.圆顶②.斜拉【解析】【详解】(1)[1]头盔的形状是球面的,能够分散冲击力,保护头部,所以安全头盔利用圆顶形原理,提高物体承受力。(2)[2]观察图中桥的结构发现,乐清湾大桥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所以该桥属于斜拉桥。20.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某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铁生锈与水、空气的关系。(1)一星期后,装置___________中的铁丝锈蚀严重。由此实验证明,铁生锈与水、空气有关。(2)根据本实验结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答案】①.甲②.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洁净(或表面涂油、涂油漆等)【解析】【详解】(1)第一支试管中的铁丝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丝只能与水接触;第三支试管的铁丝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丝生锈,另外两支试管的铁丝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是与氧气、水充分接触;(2)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洁净;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如喷漆、涂油等);在铁制品表面镀其它金属等,均能防止铁生锈(合理即可)。21.《本草纲目》记载: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目前专家对枸杞“坚筋骨”给出了科学解释。服用枸杞水能增加肌肉耐力、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体重比等作用,起到“模拟锻炼”的效果。(1)枸杞水呈淡黄色,是因为枸杞果实内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遇水析出。控制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____。(2)久服枸杞起到“模拟锻炼”增强肌肉功能,肌肉属于生物体层次结构中的___________。【答案】①.细胞膜②.器官【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详解】(1)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枸杞水呈淡黄色,是因为枸杞果实内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遇水析出。控制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久服枸杞起到“模拟锻炼”增强肌肉功能,肌肉属于生物体层次结构中的器官。22.为了研究物质的变化,小科利用厨房中的米饭、白醋、小苏打、玻璃杯等物品做了一系列实验。(1)小科发现米饭经过一段时间咀嚼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2)小科把一勺小苏打放入盛有三勺白醋的玻璃杯中,观察到气泡产生。他将燃着的木条立即伸入杯中,他看到木条___________。【答案】①.化学②.熄灭【解析】【详解】(1)小科发现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他将燃着的木条立即伸入杯中,他看到木条熄灭。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观察工具,使用显微镜时:23.观察前要进行调焦,要使镜筒明显下降应调节图甲中___________。(填序号)24.观察时看到了图乙物像,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______。(填字母)【答案】①.5②.BCA##B、C、A【解析】【分析】图中,1是转换器、2是物镜、3是遮光器、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7是反光镜。【23题详解】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观察前要进行调焦,要使镜筒明显下降应调节图甲中的5粗准焦螺旋。【24题详解】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出现图C所示;此时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要放大物像,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出现A所示图象,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图像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清晰,即图乙。因此,观察时看到了图乙物像,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BCA。25.如图是菜场里常见到的4种贝壳食物,某同学根据它们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检索表1a两片外壳,方形…………甲1b两片外壳,?……………22a壳顶突出,放射线状……乙2b壳顶突出,同心层纹……33a黄褐色壳皮,褐色花纹…丙3b外壳青白色,灰蓝色轮纹………………丁(1)检索表中“?”处应填___________。(2)血蛤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答案】①.扇形②.乙【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详解】(1)图中动物的贝壳有两种:扇形和方形。据检索表“1a两片外壳,方形…甲;1b两片外壳,?…2”可知:“?”处应该是扇形。(2)血蛤是1b两片外壳,扇形,壳顶突出,放射线状,因此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乙。2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量圆柱体小木块的体积,采用如下方法;(1)方法一: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小木块的高h和直径d,通过公式计算出圆柱体小木块的体积;图甲中测得圆柱体小木块的高h为___________cm;(2)方法二:圆柱体小木块不能沉入水中,小科同学采用如图乙方法测量圆柱体小木块的体积,其中不需要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3)利用方法二测得圆柱体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答案】①.2.90②.①③③.5【解析】【详解】(1)[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示数为2.90cm,则圆柱体小木块的高h为2.90cm。(2)[2]图中可以用木块和金属环所在量筒中示数与金属环所在量筒中的示数之差,来测量圆柱体小木块的体积,即V④V②,所以不需要的实验步骤是①③。(3)[3]由图乙可知,④中量筒示数为63mL,②中量筒示数为58mL,则圆柱体小木块体积V=63mL58mL=5mL=5cm327.如图装置是伽利略在1593年发明的气体温度计,某同学利用气体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记录不同气温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结果如下表;气温(℃)182022242628水柱高度h(cm)28242016128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44444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温度计利用___________原理制成;(2)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答案】①.气体热胀冷缩②.温度每升高2℃,高度变化4cm【解析】【详解】(1)[1]该温度计为气体温度计,玻璃泡中的空气吸热或放热时,体积会膨胀或收缩,所以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每升高2℃,水柱高度下降4cm,所以该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28.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几代科学的坚持与努力。材料一: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并描述软木是由许多小室组成,状如蜂窝称之为“细胞”。实际上,胡克看到的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材料二:1831年,布朗在兰科植物的叶片表皮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材料三:1835年,德国科学家观察到动物细胞内的细胞核,并研究了动植物细胞的相似性。材料四: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动、植物各种组织和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和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1)材料三中指出“动植物细胞的相似性”,从现代细胞学说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是___________。(写出一个结构即可)(2)材料四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是指细胞要经过分裂、生长、___________、衰亡等过程。(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给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A.科学发展离不开工具和仪器技术的支持B.细胞学说中含有错误观点,没有意义C.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实验相结合D.细胞学说是由施旺和施莱登创立,应归功于他们两人E.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答案】①叶绿体##液泡##细胞壁②.分化③.ACE【解析】【分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③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详解】(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细胞的生命过程是指细胞要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衰亡等过程。(3)A.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故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与工具和仪器技术有关,A正确。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B错误。C.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C正确。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D错误。E.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E正确。故选ACE。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9.研究“桥梁抗弯曲能力”时,小科将5张纸分别折成不同样子,在其上方逐个放入垫圈直到纸片塌陷。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形状承载的垫圈个数361301637854(1)实验主要是研究___________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2)选择实验材料时,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___;A.选用厚度和材质都相同的张纸B.选择重量相同的金属小垫圈C.选择高低不同的木块做“桥墩”D.木块之间的距离要保持相同(3)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得出桥梁的承重能力。【答案】①.形状②.C③.最多能承受的垫圈数(塌陷时的垫圈数)【解析】【详解】(1)[1]将5张纸分别折成不同样子,其实质是改变了形状。(2)[2]探究抗弯曲能力与形状是否有关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相同,A.选用厚度和材质都相同的张纸是需要的,故A正确的;B.选择重量相同的金属小垫圈才能通过垫圈个数显示压力大小,故B正确的;C.实验中应该选择高低相同的桥墩,故选择高低不同的木块做“桥墩”是不合理的,故C错误;D.木块之间的距离越大,能够承受的抗弯曲能力会减小,因而必须要保持木块之间的距离相同,故D正确;故选C。(3)[3]实验中在其上方逐个放入垫圈直到纸片塌陷,通过最多能承受的垫圈数显示了桥梁的承重能力。30.夏天的夜晚,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声特别密集。蟋蟀的鸣叫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将15只种类相同且健康的蟋蟀随机等量放入三个内部温度不同的箱子进行测试;他发现:箱内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蟋蟀鸣叫的次数越多;(1)本探究基于的假设___________;(2)选用15只蟋蟀随机等量分配入箱的目的___________;(3)记录实验所测数据的表格中“?”处应求出___________。温度鸣叫次数(次/分)?第1组第2组第3组20℃

30℃

40℃

【答案】①.蟋蟀鸣叫的次数与环境温度有关②.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保持变量唯一③.平均值【解析】【详解】(1)[1]夏天的夜晚,环境温度较高,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声特别密集,即蟋蟀的鸣叫次数较多,所以本探究基于的假设是蟋蟀鸣叫的次数与环境温度有关。(2)[2]选用15只蟋蟀随机等量分配入箱,则每箱中蟋蟀的数量相同,即控制变量唯一;随机分配蟋蟀入箱,可以防止实验的偶然性,所以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保持变量唯一。(3)[3]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可以多次测量蟋蟀鸣叫的次数,求平均值,得到普遍规律,所以数据的表格中“?”处应求出平均值。31.小科发现快递配送时会将生鲜物品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保温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等器材,制作了两个材料不同其他相同的的保温装置如图所示;将装有等质量热水的两个烧杯分别放入保温装置,并将它们同时放在相同环境下开始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0102030405060708090100…泡沫706356504439342925222020棉花705240322724222120202020(1)小科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