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猫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7课 猫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7课 猫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7课 猫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7课 猫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17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我”家养三只猫的经历,刻画了三只形态、性格和命运各异的猫。并通过描写自己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这也体现了此单元的人文性目标——人类的自我反思以及对动物、生命的思考,语言饱含深情,富含哲理。1.运用默读技巧,勾画、摘录文中的重要信息,概括三只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2.揣摩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3.结合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1.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习高超的描写手法。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第一课时猫,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很多家庭中都养过。很多作家也有养猫的爱好,人与猫朝夕相处,养着养着便生发出诸多的情感,他们往往诉诸笔端,比如老舍、夏丏尊、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位作家叫郑振铎,他用笔描绘出了不只一只猫的鲜明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郑振铎的《猫》。chàng污涩一缕怂恿蜷伏怅然诅骂红绫

zǔlíngsèsǒngyǒnglǚquán懒惰lǎnduò凝望畏罪潜逃惩戒虐待屋脊chéngnüèjǐníngqián冤枉yuānwang叮嘱

dīngzhǔ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弯着身体趴着。悲楚:悲伤凄楚;悲苦。惩戒:惩罚之以示警戒。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妄下断语:胡乱、随意地作出判断。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其主要著作有《取火者的逮捕》《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古本戏曲丛刊》等。《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整体感知,厘清结构1.默读课文,摘录相关信息,完成表格。(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限时4分钟。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2)带领学生明确所填信息,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填写表格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

外形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

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性情很活泼活泼有趣、会爬树、一点儿也不怕生人、会捉鼠忧郁、懒惰家中地位很受人喜欢全家人都喜爱它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若有若无结局病死被捉去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2.概括内容。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说说课文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事。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第二部分(3—14):第二次养猫的情景。第三部分(15—34):第三次养猫的情景。讲述内容:课文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使用特定句式进行表达。1.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猫,请用第一人称介绍自己。句式:我是主人家的第

只猫,我……2.假如你要领养其中一只猫,你要领养哪一只。参考下面的句式,说说你的理由。句式:我要领养第

只猫,因为……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只猫的特点,使用教师给出的句式,组织语言,交流展示。1.示例:我是主人家的第一只猫,我是被从隔壁要来的,有着花白的毛,像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我很活泼,很受家人喜爱,但是我不幸病死了,我的主人还为此难过、酸辛。2.示例:我要领养第二只猫,因为这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会爬树、扑蝴蝶,也不认生,更重要的是会捉肥大的老鼠。本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梳理了文章结构。课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下节课,我们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的情感。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这节课,我们将聚集于课文生动的语言,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态度,并思考造成不同情感态度的原因。(一)品析语句,朗读体会。1.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先批注并自读体会,再在班级内展示,并进行朗读分析。(1)①重读“花白”“很”“白雪球”“滚来滚去”等词语,体会第一只猫漂亮的毛色和滚来滚去时的活泼可爱,表现出主人对它的喜爱之情,带着一点儿宠溺的语气读。②这是逗猫的场景,朗读时关注动词“扑”“抢”,语气轻快灵动,语速稍快,体现出第一只猫的活泼可爱和主人对它的喜爱。③“看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暖暖地”语速缓慢,重读“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体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朗读指导】(1)第一只猫: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②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2)①虚词“又”“也”印证了“太活泼”的评价,要重读;动词“扑”“捉”“跃”“跑”等,语气要轻松活泼。展现出活蹦乱跳的小猫形象。②重读“居然”,表现出主人的惊喜、出乎意料,更加喜欢这个能捉老鼠的猫。【朗读指导】(2)第二只猫: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②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3)①写猫的毛色,重读“并不好看”,表现出作者的态度。②重读“更觉得难看”,表现出作者对第三只猫不喜欢的态度。③重读虚词“仍”,表现出作者一直以来对猫的不喜爱。“也”“终日”也要读出不满的语气。【朗读指导】(3)第三只猫: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②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③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2.结合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态度的差异。对于前两只猫,“我”和家人甚是喜爱,对于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主人的态度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二)勾画语句,体会情感。1.要求迅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在三只猫亡失后思想、情感变化的句子。失去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失去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失去第三只猫: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酸辛——怅然地,愤恨地——更难过得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二)勾画语句,体会情感。2.比较思考:既然“我”和家人都喜欢前两只猫,不喜欢第三只猫,那么为什么反而失去第三只猫“更难过得多”呢?2.论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留养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特地从舅舅家要来的。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来得更随意,甚至令人有些无奈。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有一身白雪球似的花白的毛,很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相比之下,第三只猫从外貌就不讨人喜欢。论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并没有如前两只猫一样,给家人带来许多欢乐。论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是若有若无的,大家不大喜欢,不大注意它,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是全家的宠物。“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得多”,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枉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内部,从字里行间体会了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态度,并思考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对于前两只猫,“我”和家人甚是喜爱,对于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作者的态度在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第三课时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及家人对三只猫的不同的情感态度。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三只猫,探究“我”使猫蒙冤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1.分角色朗读,明确第三只猫“被冤枉”的来龙去脉。(1)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第17—29段,并说说第三只猫死后,“我”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有事实依据吗?(1)一开始“我”认为是这只猫咬死了芙蓉鸟,“我”很愤怒,并给了它一顿严厉的“惩戒”。没想到冤枉了它,我又非常难过和愧疚。(2)没有事实依据。我根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判定芙蓉鸟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2.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当张妈叫道“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时候,“我”和妻是什么反应呢?2.勾画出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很愤怒,并打了它;妻子也坚定地认为是这只猫咬死了芙蓉鸟。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③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3.第三只猫是如何洗脱罪名的?(画出原句)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1.阅读课文第30—34段,思考“我”自责、难过的原因。①无端猜忌,妄下断语;②盛怒施暴,残忍虐待;③猫死屋脊,无法补救;④无法辩诉,以强凌弱。2.第二只猫亡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不同。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二只猫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愤恨之情。“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自责与悔恨。他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到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的感情。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3.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