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_第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_第2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_第3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_第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的主要课程。(二)教学目的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三)教学时数1、开课时间:第五学期;2、规定学时:68课时;3、规定学分:4学分。(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适时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五)面向专业新闻学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传播的责任,掌握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对新闻采访的指导意义。(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传播的责任与面临的危机,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新闻采访的认识。重点为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对新闻采访的指导意义。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责任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二、新闻传播的责任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3、高扬爱与人情味,健全社会。第二节理解新闻采访的可能理论空间一、什么是新闻采访二、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1、人人是演员2、剧班3、前台与后台4、演员品性三、在新闻采访中验证1、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社会互动在两种角色进行2、新闻采访中的双主都会以较为理想的方式展开对话四、欧文•戈夫曼的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1、采访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2、采访中的“表演”因素永远存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的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章记者纵横(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记者的历史和记者的类型,掌握记者的责职和素能。(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记者的发展历史,中外现代记者的出现及发展,记者的类型划分以及记者的责任。重点为记者现代记者发展的历史条件以及记者的职责。第一节记者的历史一、泛新闻时期的“记者”这是对近代新闻事业出现以前历史的一种描述,因为在那个时期,新闻事业并未独立成为一种社会认可的职业,而是渗透于诸如社会交往,文学作品,书信往来等表意形式中。二、近代职业新闻记者的出现一般认为,历史上最早的职业记者诞生于16世纪的威尼斯。他们专事收集信息,传布新闻,遇有重大事件,还发行专门的新闻书。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出现如果说18世纪是政论记者的时代的话,那么,19世纪则是事件记者的时代。这一历史的变化一般人认为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是以商业性报纸的出现,成为其历史背景,大众化的意识显然占据了绝对优势。我国第一个纯粹的新闻记者要算黄远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中国新闻事业的成熟期。到了40年代未时,中国社会所拥有的新闻文化积累就显得十分丰富了,50年代以后的发展则进入了一个时期,80年代以后理论在反思中逐渐立体化。第二节记者的类型与职责一、记者的类型1、按照新闻传播手段划分2、按活动场所与工作之别划分3、按采访领域来划分4、按采访地域来划分二、记者的职责1、采集新闻信息2、选择与汰弃材料3、制作新闻作品4、联络编辑三、记者的素能1、记者的人生观2、记者的智能结构(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采访意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五种采访意识,明确采访意识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含义,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重点为采访意识在新闻采写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第一节信息意识一、“信息”一词的渊源和涵义二、树立信息意识涉及新闻采访报道的几个理论性问题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3、开发与传播信息资源的关系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1、广辟新闻信息源2、增大新闻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第二节受众意识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得更好的问题二、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受众对象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第三节监督意识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二、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1、采访难,要知难而上2、用法律保护自己三、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四、要掌握批评报道艺术1、抓典型报道2、抓对比报道3、抓追踪报道第四节未来意识一、树立未来意识,重点要落实在搞好预测侄报道上,给受众展示个人来世界1、与回眸性报道不同2、区别于预告性新闻二、预测性新闻的种类1、就预测的范围而分为宏观与微观预测新闻2、就预测的时间长短而言,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新闻三、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1、重根据2、重比较3、重辨证第五节竞争意识一、竞争的日的与态势1、目的:占领市场,争取更多的受众,发展自己,状大自己2、态势:愈趋激烈二、记者竞争的舞台1、有形2、无形三、竞争的方面主要是独家新闻四、竞争要注意的问题1、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2、形成合力(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6学时。第四章 发现新闻线索并获准采访(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线索含义及获得新闻线索的方法,掌握新闻敏感及其能力的培养。(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线索的定义、来源,新闻敏感的含义及其培养。重点为新闻敏感及其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一、何谓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提示新闻的信号,它向你传递一个信息,告诉你哪里有新闻。二、新闻线索的来源1、多数新闻线索是要靠记者自己捕捉2、联系人可以提供许多新闻线索3、由编辑部获得新闻线索4、党政文件与领导人讲话也能供给新闻线索5、从各种会议中找新闻线索6、从查询急救电话中获得线索7、从其他新闻媒体上获得新闻线索第二节批判性思维与新闻敏感一、新闻敏感的表象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含量、角度、层面的一种综合能力。二、批判性思维与发觉力之养殖我们需要强势批判性思维,我们更愿意在此进一步充实强势批判性思维的意涵。三、赢得访问机会一旦记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采访要旨、对象和主题时,接下来就要具体的实施。(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4学时。第五章采访的准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报道形式的选择,在采访计划的制定方面熟练应用了解采访前的物质准备和发稿准备。(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采访前的准备,包括思想的准备、采访计划以及采访必备的物质准备和发稿准备。重点为采访计划的制定。第一节采访前的思维准备一、报道形式的选择与考虑采访者在全面开展采访中,应当有最终的表现意识,借着这互渗的思维,他应该而且可能考虑到必要的资讯与其形、色、貌、神,甚至事件的“气息”。二、必要的知识与情况的准备记者在采访前必须有一定的准备,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与情况,否则一定失败。三、制定必要的采访计划.1、选择采访对象2、慎选采访角度3、考量报道范围、重点、步骤、时间4、选择访问方式5、拟定采访的开头、过度、结尾方法6、设计问题第二节行动准备一、物质准备必要的物质准备是赢得采访成功的保障之一。二、发稿准备与时间竞赛的新闻记者们当然要做好发稿的准备工作,这也是确保采访报道这个系统工程全面成功的重要一环。三、其他准备1、选什么地点去采访2、着什么装束3、身心调整(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六章采访的方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直面采访与书面采访的采访方式。(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采访两种具体的采访方法。重点为采访方法的具体运用。第一节直面采访一、类型1、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和采访,即个别别访问2、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开座谈会或调查会等二、原则1、平等作为采访者,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也没有上下级之别。2、因人而异记者的访问对象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千差万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访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3、主动权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记者,不等对方谈完,就打断对方炎话,二是对主谈话不着边际,记者却不加以引导。第二节书面采访一、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1、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的情况下,征得采访对象同意,用书面进行采访。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了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这时可用书面采访3、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二、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1、说明采访意图,要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2、要设计好问题3、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写信向对方的支持表示感谢。(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3学时。第七章采访行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行为,新闻采访中的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聆听、记录等各环节。(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采访与人际交往理论,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以及采访中的具体沟通。难点是对采访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理解与运用;重点是采访中的具体沟通。第一节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与新闻采访1、人际交往理论2、作为人际交往的新闻采访二、与采访对象融洽相处1、通过非语言技巧生动地表现魅力2、通过设计获得成功三、采访中的强硬之道1、强硬的态度里去掉恶毒•2、坚持自己十分重要3、艺术的转移与过渡4、讲求一定策略第二节采访的具体沟通一、通过提问探测信息1、提问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提问的艺术形式二、倾听与观察1、通过聆听获取信息并积极反应2、反复观察三、记录实践1、记录的价值2、记录的形式3、用笔记录4、录音记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4学时。第八章特殊的新闻采访(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记者招待会采访的特点与要求;掌握摄影采访的技巧;了解广播报道形式、电视采访的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摄影的题材和文字写作、记者招待会采访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劣势比较。重点为新闻摄影图片的文字说明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劣势比较。第一节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一、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简史记者招待会起源于西方,天津市人民政府是我国最早建立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地方政府,是我国最早建立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地方政府,目前每年“两会”期间都要举行记者招待会。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的特点和要求1、采访特点2、采访的要求第二节摄影采访一、理解新闻摄影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文字图形合一性、人文特性二、新闻摄影的题材1、突发性现场新闻2、悲剧题材3、快乐事件4、社会问题5、日常生活事件6、科学与艺术7、自然界新闻8、新闻人物9、体育新闻三、新闻摄影的体裁1、图片新闻2、插图照片3、专题摄影4、摄影特写四、摄影采访的要求与一些技巧1、让抓拍成为主要手段2、摄影器材并不决定一切,但确实重要第三节广播采访一、广播新闻的特点1、优势(1)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2、弱点(1)缺乏形象(2)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3)稍纵即逝,难看深层理解二、报道形式1、现场口头报道2、包叠式报道第四节电视采访一、镜头前采访的特性1、强烈而立体的现场感2、显在的当下性3、一次性完成4、人本化的采访5、独特的镜头运用二、镜头前采访的艺术1、做好各种准备工作2、到达现场后快速反应3、快速沟通4、完全沉浸在谈话以及所有敏感问题之中的采访5、学会即兴提问三、“脱口秀”节目采访在电视新闻采方中,面对镜头采访的特别个案是指包括人物访谈,问题访谈,谈话类新闻在内的那些特殊的采访形态。它们同样是记者或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共同面对镜头发掘的新闻形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8学时。第九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掌握新闻不失实报道的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新闻的失实报道。重点为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不失实的新闻写作的方法。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1、确有其事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3、新闻报道的层次真实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一、体制性失实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二、经济性失实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意1、故意失实2、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一、确实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五、描写要有分寸感六、要注明新闻来源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原因;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写作为何要用事实说话和新闻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重点为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方法。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胜于雄辩3、事实最符合爱众的需要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2、选择就是在说话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第二节 如何用事实说话一、选择典型事实说话1、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4、有的放失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三、运用背景材料说话1、善于联想2、善于对比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一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写作的受限制和新闻写作的时效性、可读性和针对性(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写作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新闻写作的时效性、可读性和针对性。重点是通过阅读具体作品理解新闻写作的可读性和针对性。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一、新鲜1、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2、学会在报道中把戏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的明显的不甘落后摆在读者的面前。3、等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二、快速三、简短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一、具体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二、生动1、生动与具体联系在一起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三、通俗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一、加大信息量二、加大,知识含量三、挖掘思想深度(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作品阅读讲解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二章新闻角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角度的含义、选择新闻角度对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掌握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角度的含义、如何找到最佳的新闻角度。难点为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二、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一、根据1、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2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二、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以旧写新找角度2、以小见大找角度3、虚中觅实找角度4、逆向思维找角度5、发散思维找角度6、统摄思维找角度7、全局高度找角度(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2学时。第十三章消息写作重要环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消息体裁的特点;了解导语的类型;掌握消息的主体和消息的结尾方式、导语的修辞方法以及新闻背景的写作。(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消息报道体裁的特点、优势;信息的结构、消息各部分的写作以及消息中新闻背景的运用。重点、难点为消息的写作。第一节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一、消息体裁的特点1、简据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二、消息体裁的优势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第二节消息的导语一、导语的定义的任务1、导语的定义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2、导语的任务(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3)导语为全篇定音二、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1、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2、将最具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1)最新鲜的材料(2)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3)选用最为趣,最富胃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3、炼字炼句,力求简短4、力求优美生动三、导语的大致类型1、概述型导语(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2)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2、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3、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4、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四、导语修辞技巧1、设问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2、拟人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之“话”起来3、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4、对比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1、直呼2、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3、惊警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第三节消息主体与结尾一、主体重任在肩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1)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2)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2、补充导语,是主体更丰满(1)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2)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3、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主体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4、添加“作料”,会读者兴味不减(1)运用“色彩”(2)打开包袱中的包袱二、主体的结构方式1、倒金字塔结构2、纵向结构3、横向结构4、点面结构三、消息的结尾1、消息结尾的特点它们特点是以事实结尾2、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1)材料典型,意味隽永(2)首尾关照,巧妙呼应(3)稍加议论,画龙点睛第四节消息的新闻背景一、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1、何谓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2、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以背景语言加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5)借背景显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可读(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二、精选背景材料1、明确目的,抓住重点2、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3、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三、巧妙穿插1、插入导语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开路。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2、导语之后接背景段3、分散插入主体之中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写作实践、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教学。(四)教学时数10学时。第十四章具体消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报道事件的注意事项和消息的种类;理解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和写作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动态消息的写作、简讯的写作、预测性消息的写作、服务性消息的写作、解释性消息的写作。(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具体消息的写作要求、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消息的具体写作。重点、难点为各种消息的具体写作。第一节事件性消息一、报道事件性消息的基本使命1、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1)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2)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3)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2、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二、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耠廓不清楚(2)忽略了某些必然交待的细微部分,令整个模糊不清(3)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2、勿做表面文章3、见事见人(1)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2)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3)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1)不要煽情(2)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3)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4)关注事件成因三、动态消息1、动态消息的特点(1)动态消息太多一事一报,篇消息只写一件事(2)动态消息更强调“客观笔法”(3)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2、动态消息的写作(1)关于捕提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2)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3)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四、简讯1、简读的特点与地位2、简讯的特点;文字简略;结构单一3、简讯的地位(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2)简读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4、简讯的写作(1)撮要(2)讲究文字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一、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二、非事件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三、预测性消息1、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2、预测性消息的价值3、预测性消息的写作四、服务性消息1、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2、服务性消息的写作(1)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2)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3)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4)亲切、自然第三节描写性消息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1、定义: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2、功能: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发挥形象的感势力,震撼力1、大背景意识,即全局性背景2、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3、巧妙开篇,引人入胜1、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2、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1、花絮的特点:用“边角碎料”作“点缀”2、花絮的作用3、花絮的写作1、新闻素描的特点:以描为基调2、新闻素描的写作1、简笔描写2、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3、描中有叙,叙描结合。二、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1、简笔描写2、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3、描中有叙,叙描结合。三、新闻素描1、新闻素描的特点:以描为基调2、新闻素描的写作四、花絮1、花絮的特点:用“边角碎料”作“点缀”2、花絮的作用3、花絮的写作第四节分析性消息一、分析性消息的写作1、观点、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