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1页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2页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3页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4页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时间在流逝》师生五年级上课时间1课时内容分析13.2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活动1:太阳来计时13.2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活动1:太阳来计时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时间在流逝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时间在流逝活动2:活动2:用光影来计时技术与工程领域17.3工具可以更加精准、便利和快捷技术与工程领域17.3工具可以更加精准、便利和快捷活动3活动3:思考与反思标准分析古人利用天体运动规律计时科学知识目标古人利用天体运动规律计时科学知识目标燃香实验技术与工程领域燃香实验技术与工程领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目标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目标资料搜集和查阅,了解古人计时的方法、工具资料搜集和查阅,了解古人计时的方法、工具资料收集、分析资料收集、分析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目标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计时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计时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本质观科学本质观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解释建构能力不能理解古人计时工具为什么可以计时针对具体的某种计时工具能解释其原理举一反三,对不同计时工具进行解释,但缺乏整体性、概括性能对已知的所有计时工具进行归纳、总结、解释基本操作实验能力不能完成燃香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完成实验,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实验,借助数据解释燃香可以帮助古人计时的原因学生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解释建构能力多数处于水平2-3之间,基本操作实验能力处于水平2-3;(2)在五年级上册光和影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研究。这将成为本课研究太阳钟的基础。(3)学生的创造意识比较弱,大多会依赖说明书学习目标通过收集资料,感受古人计时的方法,理解这些计时的方法是古人利用天体运动规律。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燃香时间,分析、理解燃香可以用作计时的工具,是因为其燃香燃烧速度是均匀的。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分组实验:燃香实验:秒表、香、火柴、记号笔、记录单等。目标与环节活动过程课堂观察(学生言行表现)环节1:古代人借助自然现象判断时间目标1:感知古代人的细心观察和智慧引入:现在几点了,你怎么知道?聚焦: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这些计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从而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描述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帮助古人计时的,以及为什么可以用来计时关键词: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植物变化、动物的行为,影子的变化、星星和月亮总结:古代的人通过对自然现象进行细心观察,发现规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行为,形成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判断时间,安排生活和劳作。思考:借助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有什么不足吗?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关键词:太阳的限制,间隔时间长,变化、不准确等时间:8分钟。开展形式:讨论交流。学生举例说明古人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想象来判断时间,并描述理由——聚焦是否意识到有规律变化2、分析借助自然现象计时的不足环节2:古代人的计时工具目标2:资料搜集和查阅,设计、制作日晷,理解太阳光影是怎么记录一天的时间的,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过渡:古人也发现利用这些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有时不准,有时不方便,有时相差很大。他们就在思考能不能利用自然规律制作一种计时工具,专门来测量时间。探究活动一:最早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日晷910((1)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结构、原理(1((2)拓展:晷面的刻度所表示的时间关关键词:时辰圭表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结构、原理拓展:认识工作的原理:夏至日的正午,影长是最短的;冬至日的正午,影长则最长。以正午时“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总结:日晷和圭表都是利用太阳下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两者统称为太阳钟。思考:利用太阳钟来计时,有什么不足吗?学生发表想法,关键词:无太阳、笨重、不准确、大概时间时间:10分钟开展形式:全班交流、分享关注学生查阅资料的情况——日晷、圭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太阳钟计时的不足环节3:燃香计时目标3:明白技术的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这个过程会不断变化、进步过渡:看来太阳钟也有不足,智慧的古人不断寻找更多的计时方法。比如古人会用燃香来计时。聚焦:为什么燃香可以计量时间?关键词:燃香速度、均匀探究活动二: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燃香燃烧的速度均匀1、学生设计实验方法1、对比多只香,燃烧完需要的时间方法2、一只香平均分成几段,对比各段燃烧的时间2、分享、交流关键词:比较相同长度燃香所需的时间,燃香长度、粗细一样,无风的环境。学生实验提示:(1)将橡皮泥放在矿泉水瓶盖内当做底座燃香平均分成四份,做好标记:(3)点燃线香,分段计时。分别记录燃香燃完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的时间。分享、交流总结:相同长度燃香燃烧的时间大致相同,说明燃香燃烧的速度是基本均匀的。古人利用燃香燃烧速度是均匀的规律性变化,来计量时间。5、拓展:蜡烛也会燃烧,可以用蜡烛来计时吗?学生研讨:时间短,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概时间6、总结:同学们,古人细心观察自然现象,发现规律,并以此为经验判断时间。可是通过观察现象来判断时间存在不足,人们不断的探索、寻找更多的计时方法,如咱们今天认识的太阳计时、燃香计时,它们有优点也有不足。古人还用到了哪些新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呢时间:20分钟开展形式:分组实验,全班交流讨论。学生解释古人采用燃香计时的方法的原因设计实验证明燃香燃烧的速度是否均匀关注学生持续实验、记录作业设计思考:古人还用到了哪些新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板书设计时间在流逝古人——自然现象判断时间太阳东升西落、植物、动物、影子不足?自然现象计时工具太阳日晷不足圭表3、燃香计时课后反思备注十二时辰划分时辰对应的现代时间子23:00——1:00丑1:00——3:00寅3:00——5:00卯5:00——7:00辰7:00——9:00巳9:00——11:00午11:00——13:00未13:00——15:00申15:00——17:00酉17:00——19:00戌19:00——21:00亥21:00——23:00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又称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2小时。古人根据中国\o"十二生肖对照表"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时辰的由来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三、古代利用光影计时的工具【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的装置。又称“日规”。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分出12大格,每大格代表2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等。赤道日晷更常见它的晷面是与赤道平行的,它的两个晷面上都画有表示时间的刻度线。朝北的面我们成为上面(或前面);朝南的面成为下面(或后面)。由于一年中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同一点的角度不断发生变化,春分以后到秋分以前,上晷针(指北的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上晷面上,秋分以后到第二年春分以前,下晷针(指南的晷针)会产生影子投射到下晷面。所以,春分以后看上晷面来计时,秋分以后看下晷面来计时。【圭表】因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大约在27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用日影来测量时间的仪器——圭表。使用时,把“表”竖立于太阳光下,让“表”的影子投到平放的“圭”上,就可以计时了。圭表是利用太阳光长短变化来记录时间的。【方尖碑】最早的方尖碑为古埃及中王国时代SenusretI树立在Heliopolis的红色黄岗岩方尖碑,到了新国王时代出现了大量的方尖碑。方尖碑投射下去的影子长度以及方向变化,大致让人们知道是什么时辰。方尖碑只是一种简陋的工具,不是特别精妙。【影钟】通过观察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古埃及人制作了影钟。有人认为在《涅菲尔提预言》中,提到太阳离开了人们,人们不知时辰,因为没有人测算太阳的影子,这可能暗示了古埃及有某种用影子计时的工具。19王朝法老塞提一世在abydos的衣冠冢中,第一次描述了影钟,包括影钟结构,以及影钟的部件的尺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