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单元目录T单元选修 1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T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T5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T6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10)】T1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项目内容精兵方面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集训。简政方面整顿各根据地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具体标准各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
——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二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作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甚至还亲自着笔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并在撰述《抗战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名篇章中多次阐述了精兵简政的重要性。《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并进而推动精兵简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努力,“精简”工作成效显著,对此民主人士李鼎铭在《边区政府简政总结》中对作了高度的评价。——摘编自《困局与应对: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的历史意义。(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9分).【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抗日根据地改革·精兵简政【答案】(1)依据材料“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集训”精兵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依据材料“整顿各根据地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简政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执政能力;同时军队减少,政府官员的减少能起到克服物质困难,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持续发展(2)依据材料“作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甚至还亲自着笔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并在撰述《抗战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名篇章中多次阐述了精兵简政的重要性”可以得出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精兵简政的重视;依据“《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可以得出通过广泛舆论宣传为精兵简政做了思想准备;依据“《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可以得出用制度和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精兵简政的贯彻与执行,同时成果的取得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参考答案:(1)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执政能力。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克服物质困难,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持续发展。(6分)(2)①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精兵简政的重视。②通过广泛舆论宣传为精兵简政做了思想准备。③用制度和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精兵简政的贯彻与执行。④精兵简政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每点3分,满分不超过9分)【思路点拨】本题属解题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熟知抗日根据地改革的具体措施。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T127.(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10分)(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4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答案】答案:(1)君主立宪。(2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6分)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2分)(2)现代化史观。(2分)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3分)(3)促成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起到思想启蒙作用。(4分)解析:(1)主张及背景由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从材料一中的“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可准确地归纳出钱穆对戊戌变法不足之处的看法。(2)由材料二的“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可知其史观(视角);第二问要突出其历史地位及后续影响。(3)从材料三的“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浓缩。【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T1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材料二新加坡改革大事记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价提供给民众。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外交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材料三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据网络资源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9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答案:(1)刚摆脱殖民统治,求发展巩固独立成当务之急;“星(新)马分治”;国小、自然资源缺乏。(6分)(2)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注重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以保障民生;注重政府廉政建设;依法治国;重视教育,强调国民素质的提高;积极依托区域优势,走区域经济集团化道路;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照搬西方模式。(9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2)结合材料二、三新加坡改革的具体措施,从经济、政治、社会、教育、法律、习俗、外交等方面总结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11)】T1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的。土司制度的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材料二、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无常,长期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3分)意义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6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改土归流【答案】答案:(1)实质:以土官治土民(或者回答:笼络控制)(3分)意义: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的统一,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边疆的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2)原因:国家实力强大、西南地区土司统治残暴、战争频繁、阻断交流、不服中央、势力强大。(5分)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分)解析:(1)从材料“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可以的得出羁縻政策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或者回答:笼络控制),也可以得出羁縻政策的意义。(2)从材料“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可以归纳出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加强中央集权是明清改土归流的根本目的。【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T1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魏书·食货志》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通过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面临哪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策。(6分)(3)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6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答案】:(1)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3分)(2)问题:隐瞒人口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分)对策: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加强政府对人口的直接控制。(4分)(3)肯定说:(6分)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否定说:(6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级官吏想方设法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特别是将贷款强行摊派给不需要贷款但有偿还能力的富户,而不愿贷给真正需要的贫农,由此引起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百姓对新法自然也就怨声载道。(言之有理,均可赋分)。解析:(1)“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即可分析出,“(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统一度量衡。(2)分析材料“籍贯不实”“富强者并兼有余”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户籍管理、土地兼并,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均田制。(3)是开放性题目,从利民与否解答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历史卷·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1)】T1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9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知识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1)诗赋成为进士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9分)(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造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3分)根本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3分)解析:(1)“弊端”从材料中“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可分析出教学内容缺乏实践,科举存在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教育改革的内容作答即可。(2)“借鉴”从材料三“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可分析出借鉴科举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批判式吸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根本原因”结合18世纪末的英国、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英国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科学制和近代的文官制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历史卷·届广东省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0)】22.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知识点】T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财政改革【答案】D解析:A项应为庆历新政,故排除;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强调积极开源,反对消极节流,故排除C项;B项中“剥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独立……皆编制定式”即可选出D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中措施的理解。T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10)】T244.(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孙中山在一次讨论中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905年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倘更自为削弱,噬脐无及。”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指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也。”他说:“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转引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材料二孙中山:“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又何为起而拥护之?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余请郑重说明之。……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据谢扶民《中华民国立法史》(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孙中山支持《临时约法》的原因,并列举孙中山“以一身荷护法大任”的表现。(7分)【知识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想·《临时约法》【答案】(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一可直接概括出不满、批评;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中“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概括出《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民国的标志和民主政治的基石;从材料二中“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临时约法》是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破坏共和、倒行逆施的有力旗帜;第二小问表现联系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政体进行斗争的史实可列举出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参考答案:(1)态度:不满、批评。原因: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责任内阁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地方制度不完善,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地方权力过小,不利于革命力量);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8分)(2)原因:《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民国的标志和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破坏共和、倒行逆施的有力旗帜。表现: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7分)【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对《临时约法》的态度以及孙中山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具体措施,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回答。历史卷·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知识点】T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和孔子【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说明当时他们的思想与现实差距较大;A、B、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柏拉图和孔子比较认识和理解。T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10)】T3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8分)【知识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战后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理【答案】(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中“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可概括出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还可以从德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在欧盟内部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概括出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从材料二中“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等信息概括出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从材料二中“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等信息概括出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从材料二中“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参考答案:(1)态度: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4分)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成为欧盟核心力量。(3分)(2)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8分)【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对德国一集日本处理的措施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论证观点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解读信息。历史卷·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1)】T3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湿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9分)【知识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答案:(1)原因:德国对外扩张对法国构成极大威胁。意图:确保自身安全;加强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后果: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6分)(2)“东西”:苏台德区。政策:绥靖政策。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9分)解析:(1)“主要原因”从材料中“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可分析出,法国对意大利的让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侵略威胁到法国的利益;“意图”从材料中“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可分析出,法国的退步是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欧洲大陆的地位;“直接后果”从材料中“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和所学历史史实可分析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2)“东西”从材料二中的“布拉格”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是苏台德地区;材料一、二中的法国和英国都是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是绥靖政策的表现。“消极影响”从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加速二战的爆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综合归纳,并对所学绥靖政策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T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10)】T4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戊戌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1903年12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曾承认自己“向年鼓吹破坏主义,而今者反对破坏主义”,“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粱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直到“皇族内阁”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灭。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投靠袁世凯。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1915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材料二在清末,不论是暴力的革命运动,还是和平的立宪运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旨在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的历史运动,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革命性的运动,从梁氏那些鼓吹“立宪”的言论看,也正是“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联系他一生思想活动看,他是把追求宪政与追求富国联系在一起的,“此志终生未变”,因而这也是应当肯定的。——摘自耿云志崔志海《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思想变化的突出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梁启超的原则。(6分)【知识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梁启超【答案】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中“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粱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特点可从时代的变化、中国国情、目的等角度来分析。(2)评价历史人物应把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这是基本的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3巩固练(原卷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2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
- 三年级安全环境教育教案1-9
-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至三章】
- JEDECJESD22-B101C-2015外观检查标准
- 主要贸易术语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2024年
- 2024年河源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
- 2024年天津客运资格证考多少道题合适
- 2024年上海市公寓房预定合同
- 2024年西安客运资格证考试内客
- 平菇栽培技术课件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解决问题(加法)》教案
- 高考复习:探究文言文阅读主观题 课件(23张PPT)
- 不良事件报告与分析课件
- 柴油发电机烟囱计算
- 三重一大实施细则解读专题培训课件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5.倍的认识(23)- 人教版 20张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沪教版
- 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含计算公式新表格)
- 肿瘤姑息治疗
- 班主任交流会发言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