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内环境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后神经兴奋时Na+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2.下列各项特征中与多细胞生物统一完成生命活动无关的是()A.细胞的分化 B.细胞的调亡C.细胞成分稳定不变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患病的概率是5/8C.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基因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轴突越长,传到突触前膜的神经冲动就越弱B.刺激强度越大,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C.只要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就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5.进行实验探究时,为减小误差、增加可信度,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研究课题增加结果可信度的操作A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B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与多匹白马(bb)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C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绘制遗传系谱图D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同一计数板上的菌数多统计几次,取平均数A.A B.B C.C D.D6.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秸秆焚烧对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选择山东济宁玉米样地和大豆样地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某种土壤小动物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月份火烧后的玉米样地未火烧后的玉米样地火烧后的大豆样地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0518918118018606162180221231071522371832730828947226345009263378310396103004113914001126130428730912127285228340A.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C.秸秆焚烧会提前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D.焚烧秸秆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7.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细胞呼吸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A.若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为1:3,则该组织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1:2B.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主要进行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地利用葡萄糖产生ATPC.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缺氧条件下可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D.呼吸过程中释放的大部分能量用来维持体温8.(10分)质子泵在泵出H+时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下图为某植物根细胞通过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输H2PO4-和NO3-的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B.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H2PO4-和NO3-的跨膜运输C.质子泵同时具有酶的功能和载体蛋白的功能D.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和根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二、非选择题9.(10分)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KH2PO41.4gNa2HPO42.1gMgSO4·7H2O0.2gFeCl20.1gX1g维生素微量琼脂15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pH在__________步骤后;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2)图1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运用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4mm3,观察到图2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1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10.(14分)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乙高产),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1)A是__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__。D是具有耐盐优良性状的幼芽,D长成的幼苗需要选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C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________过程,愈伤组织在分化形成幼苗,整个培养过程要在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3)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如此,这项新技术在克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障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还是震撼人心的。(4)已知甲、乙植物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甲—乙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11.(14分)预防新冠肺炎(COVID-19)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一类吞噬细胞。请回答:(1)自扩增mRNA合成的原料是_____,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细胞的方式是___。(2)过程④、⑥都能独立进行是因为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____,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3’→5”’或“5’→3”’)。(3)抗原肽被呈递到树突细胞膜表面后,与____接触并使其活化,最终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获得_____,具备对病毒的免疫力。(4)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___,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____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12.如甲图所示,某同学将浸过肝脏研磨液的相同大小的滤纸片放入15mL的质量分数为3%H2O2溶液中,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4片滤纸片放入质量分数为3%H2O2溶液中,每隔2分钟观察一次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然后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乙图曲线。若将滤纸片改为2片,请在乙图中绘制出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曲线。_____________(2)若要乙图中的a值向上移动,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若要利用甲图装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补充下列实验步骤:①取三个相同且洁净的装置,编上1、2、3号。每个装置中放入4片浸过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②分别向装置中加入_______________,摇匀后静置5min。③分别向装置中加人_______________,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预期实验现象:略实验结论:酶活性的发挥需要最适宜的pH。(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活化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神经细胞未受刺激的时,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详解】在反射过程中,刺激从感受器开始,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到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有关,一般不会影响静息电位,即使考虑静息电位,当细胞膜外Na+浓度增大,膜外正电荷增多,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变大,B错误。突触后神经兴奋时Na+通过钠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是被动运输的过程,C正确。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作用到突触后膜上,不需要血液运输,D错误。【点睛】易错警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一般是指神经纤维离体情况下,在神经纤维的中间的某点刺激时会双向传导,但在体内的反射过程中,必须是单向的。2、C【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A、大部分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正确;B、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死亡的细胞要及时更新,细胞凋亡需要以细胞为单位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对多细胞生物的生命稳定性起重要作用,B正确;C、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同时,其内在成分不断发生变化,C错误;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不同的细胞分工合作,实现生物体功能上的协调,与多细胞生物统一完成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3、D【解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都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5个体由于父亲患甲病(aa),本人不换甲病,所以甲病基因型是Aa,本人患乙病,但生下了不换乙病的孩子,所以其基因型是(Bb),所以本人基因型是AaBb。【详解】A、根据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患有乙病,但孩子有不患乙病,所以基因型为AABb,又Ⅱ5个体基因型为AaBb,则三代3号是1/2Aabb,1/2AAbb,与Ⅲ2号患有甲病基因型是aa,父亲不换乙病(bb),本人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Bb,Ⅲ2号基因型是aaBb因此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概率为1/2,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1/4-1/2×1/4=5/8,由于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可当一个胎儿看待,故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5/8,B正确;C、Ⅱ5个体基因型为AaBb,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因血小板中无细胞核,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中的基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作为一个选择题,只需看D答案,明确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作为基因检测的样本,但如果要计算B选项,需要考生分析出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在分析基因型计算概率,难度极大。4、D【解析】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由于Na+和K+的流动引起的,与神经元的轴突的长短没有关系,A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量与刺激强度没有关系,B错误;C、递质与后膜结合引起后膜电位的改变需要一定的递质的含量,C错误;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后膜电位的改变,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需要考生在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中理解其影响因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全有”或“全无”的特点。5、D【解析】

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确定某表现型的基因型实验时,应进行多组杂交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调查某遗传病应选在家系进行,为避免误差,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便于分析;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重复实验,取平均值。【详解】A、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A正确;B、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时,应与多匹白马(bb)杂交,尽可能地避免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理论上样本容量越大越接近真实值,B正确;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C正确;D、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应重复实验,而不是重复计数,D错误。故选D。6、C【解析】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表格数据:未火烧后的玉米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火烧后的玉米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10月份才达到最大值;同样,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火烧后的大豆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10月份才达到最大值。这说明秸秆焚烧会推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详解】A、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则7~8月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火烧后玉米样地的土壤小动物减少率高于火烧后大豆样地,则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B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秸秆焚烧会延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C错误;D、焚烧秸秆属于人类活动,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C。7、D【解析】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a和3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都是6a,而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氧气的吸收总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总量之比是6a:(6a+0)=1:1,A错误;B、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呼吸将葡萄糖不彻底的分解,释放少量能量,所以能快速地利用葡萄糖产生ATP,在短时间内维持生命,但无氧呼吸产物乳酸等有毒,会导致乳酸中毒,所以细胞仍然是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量多,细胞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在缺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物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C错误;D、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大部分能量转化成热能,用来维持体温,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有二个用途:一部分是用于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另一部分是释放的热能,为后续生命体的代谢提供一个温度恰当的环境。8、C【解析】

由图可知,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同时利用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主动运输的方式。【详解】A、运输H2PO4-和NO3-的载体蛋白种类不相同,所以二者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A错误;B、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ATP,而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H+运输,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变小,进而影响H2PO4-和NO3-的跨膜运输,B错误;C、质子泵能够水解ATP,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运输H+,具有载体蛋白的功能,C正确;D、题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两种运输方式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题意,判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二、非选择题9、碳源氮源选择溶化高压蒸汽灭菌法平板划线法少106【解析】

据图表分析:1、图A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2、表中所给的培养基配方是细菌的固体培养基配方,表中已知成分中缺少碳源和氮源,必须由X物质提供。3、微生物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该先调整pH,再灭菌,对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详解】(1)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看出,所给的物质中不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因此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可以由X提供。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一般要先溶化再调节pH值,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2)B图为平板划线法;运用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繁殖形成。(3)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25个中格有400个酵母菌,25个中格的体积是0.4mm3,所以1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400÷0.4×1000=106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平板计数法和尿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等内容,意在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10、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并非每个细胞都能表达出耐盐性状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无菌再生出新的细胞壁不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两个亲本的性状远缘杂交不亲和六【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主要应用了细胞工程的技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在去除细胞壁的时候常常使用酶解法,图示中A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B表示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形成杂种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物,其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幼苗。【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A过程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是甲、乙两个原生质体经过融合产生的,所以B是融合的原生质体;D是具有耐盐优良性状的幼芽,D长成后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所以要进行选择;(2)由杂种细胞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脱分化过和,再经过再分化过程;整个过程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再生细胞壁的形成标志着细胞融合的成功,这意味着两个融合的原生质体重新构成了一个植物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不足之处是不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两个亲本的性状;(4)由于该项技术仅仅是对两个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那么原来的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便进行了简单的加和过程,即有6个染色体组,所以形成的植株为六倍体。【点睛】该题的难点是通过图示结合细胞工程的相关过程,分析图示中各项环节的具体过程、操作步骤等,并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1、四种核糖核苷酸RNA复制酶编码区胞吞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5′→3′T细胞记忆细胞等细胞核RNA酶【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自扩增mRNA包括翻译区和非翻译区两大区域,其中翻译区又分为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经脂质体包装后,自扩增mRNA可侵入或者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树突细胞,经过一系列过程后合成抗原肽。【详解】(1)构成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