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威宁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就成了“消耗战”。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摘编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材料二:一个人要形成一种读书观,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喜爱读书。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作为一生的习惯,甚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经常读书,持之以恒,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懂得读书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要读”的一种自觉。二是读好的书。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一些读书的体会和经验,能把这些体会和经验上升到一种读书认知,知道读什么书、读哪些书,哪些书是“好”的,它对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境界、格局有帮助,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这是“我知道读什么书”的一种理性选择。三是擅长读书。也就是形成了一套读书的经验与方法。如果读了不少书,但没有形成认知、经验与方法,没有达到理性自觉,何谈有读书之道、有读书观?擅长读书,这是一种我知道“怎么读”的“高峰体验”。四是善于用书。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有助于分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既会读书,又善于把读书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达到读书与实际活动的互动,这实际上是读书的一种延续。这是一种对“读在于用”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自觉。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提出了他的一种读书观。这种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关于“读书之用”,他简明扼要地概括为:“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关于“读书之选”,他明确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关于“读书之法”,他讲得很直白:“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他还强调读书要与讨论、作笔记结合起来:“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则可使人严谨”;关于“读书之辨”,他讲得清楚明白:“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唯英明容智者运用读书”,“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大部分人都读过书,都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其中一部分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观。其原因在于他们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对读书只有感性上的感知,而没有通过对读书活动和经历的思考与反思,而达到理性上的认知,也没有把读书看作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没有形成对“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怎样用书”“如何传道”等问题的系统看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之道或所谓的“读书经”。(摘编自韩庆祥《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读书,但所谈内容完全不同,材料一谈了读书时出现的流弊,材料二谈了读书观的形成。B.材料一认为书多了容易使读者不专精,更容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这表明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容易。C.材料一指出,许多人为装点门面而读书,读书以多为贵,不求甚解,这种人治学则自欺欺人,做人则趣味低劣。D.材料二认为培根的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常中,我们只有具备了读书的四个基本条件,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B.我们只会读书还不行,还要善于用书,因为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去运用它。C.关于读书之法,培根认为不同书有不同阅读方法,读书要与作笔记等结合。D.一些人没形成自己的读书观,只在于读书没从感性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知。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第一段采用总分结构,先指出读书有两大流弊,然后对其依次展开论述。B.材料二在论述读书的四个基本条件时,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论证结构清晰,条理分明。C.材料一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破立结合,提出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彻底的观点。D.材料二第三段采用例证法,详细论述培根的读书观,为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4.材料一的论证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陈明想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中国乡土社会,请你结合材料给他提几条读书建议。【答案】1.C2.D3.B4.①语言准确严谨:比如“至少”“许多”等修饰词及“固然”“尽管……却”“与其……不如”等关联词的运用,使论证语言准确严谨;②语言富有概括性和精炼性:概括举不去读柏拉图《对话集》和亚当·斯密的《原富》的例子,引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增强了论证语言的概括性、精炼性;③语言鲜明生动:将滥读书比作大量饮食、打“消耗战”、逛十里洋场,使论证语言变得鲜明而生动。5.①不要贪多,要精选书籍,读懂读透,比如可精选、细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②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③学习借鉴领袖、学者的读书经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所谈内容完全不同”不正确,两则材料都谈了读书的方法。B.“这表明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容易”不正确,原文没有比较读书的多与少哪个更容易,没对它们的难易程度做出比较,选项主观臆断。D.“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不正确,原文材料二第三段“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提出了他的一种读书观。这种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然后具体介绍了这四个观点,但并没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内容,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只在于读书没从感性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知”不正确,从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其原因在于他们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对读书只有感性上的感知,而没有……也没有……,更没有形成……看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之道或所谓的‘读书经’”分析,可知一些人没形成自己的读书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因为没从感性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知。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不正确,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语言特点的能力。材料一运用了语言准确严谨词语,比如“它至少有两大流弊”“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的“至少”“许多”等修饰词运用准确,恰当;“书籍固然可贵”“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的关联词语“固然”“尽管……却”“与其……不如”的运用,使论证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材料一“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概括举不去读柏拉图《对话集》和亚当·斯密的《原富》的例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典型的例子,引用古语“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古语作为论据,增强了论证语言的概括性、精炼性,体现了论证语言富有概括性和精炼性的特点;材料一“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就成了‘消耗战’”“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滥读书比作大量饮食、打“消耗战”、逛十里洋场,使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论证语言变得鲜明而生动。体现了论证语言鲜明生动的特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可提出读书不要贪多的建议,根据材料一“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可提出要精选书籍,读懂读透的建议,根据题干“了解中国乡土社会”可推荐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书是要做到精选、细读;根据材料二“一个人要形成一种读书观,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喜爱读书”“二是读好的书”“三是擅长读书”“四是善于用书”可提出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时要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的建议;根据材料二“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有助于分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既会读书,又善于把读书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达到读书与实际活动的互动,这实际上是读书的一种延续”列举的毛泽东的读书经验,“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提出了他的一种读书观。这种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列举的毛培根的读书经验,可提出学习借鉴领袖、学者的读书经验的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木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足球史铁生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户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梦?”“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浦去。望得见体育场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表明小刚、山子胳膊健壮,更突出了二人对观赛的渴望。B.小刚“笑容慢慢变得僵硬”是因为担心山子到时反悔,直接来抢夺自己手中的票。C.山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突出了他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来过体育场的心疼。D.山子对体育场的记忆有些来自他曾经的梦境,梦中他攀登了体育场很多很高的台阶。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不厌其烦地铺陈山子“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这种心理活动描写既能突出山子对观赛的极度渴望,也能反衬他自身现实与想象的差距。B.小说善于留白,写至“望得见体育场了”戛然而止,不直接写小刚和山子能否进入体育场观看球赛,给读者造成悬念,留下思考的空间。C.本文和茹志鹃《百合花》都以事物名字为标题,标题事物都有象征作用,“足球”象征着对中国足球的美好憧憬,“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的纯美。D.本文和作者的《我与地坛(节选)》文体不同,但都通过残疾人的视角直接观察、感悟人生,都在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美好诚挚的感情。8.小说结尾,在和山子的最后一番对话中,小刚的思绪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梦,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刚说梦,山子忆梦,请探究“梦”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6.B7.D8.①因为就一张票而发出遗憾的感慨;
②又因来到从没到过的体育场和听到山子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话而满足和兴奋;
③“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和“我老是梦见体育场”的话中充满憧憬和渴望。9.①通过写梦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小刚说梦折射出他想突破自身现实困境入场观球的渴望,山子忆梦凸显了他对能够尽情快乐踢球的极度渴望;
②通过写梦推动情节发展、完善小说结构:小刚说梦引发了山子忆梦,山子结尾的忆梦又照应了前面的回忆;
③通过写梦象征或点化主题:二人的足球梦,象征了中国球迷的足球梦,表达了对中国足球的企盼。【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到时反悔,直接来抢夺自己手中的票”错误。结合原文“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可知,小刚此时的表情是后面两次心理活动的折射,他觉得山子应该会说话算话,但后文并未提及选项的说法。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直接观察、感悟人生”错误。《我与地坛(节选)》是直接观察、感悟人生,本文则将对人生的感悟很含蓄地蕴含在叙事之中。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①“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因为只有一张票,但现在两个人去,所以,小刚发出遗憾的感慨;②“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但听了山子的话觉得满足和兴奋;③小刚说“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的话时脸上也现出笑容,并说他自己老是梦见体育场,表明了对看世界杯塞的憧憬和渴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情节语段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从人物上看,“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小刚说老是梦见体育场,并且看见有人在踢球找不到门,折射出他想突破自身现实困境入场观球的渴望;“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山子回忆他自己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自己很高兴,凸显了他对能够尽情快乐踢球的极度渴望。可见,通过写梦可以凸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情节上看,“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小刚说老是梦见体育场,引发了山子忆梦;“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山子结尾的忆梦,梦到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自己往上跑,又照应了前面的回忆。可见,通过写梦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照应,完善小说结构。从主题看,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但希望能到体育场看足球;山子梦见自己在体育场踢足球,腿上的肌肉结实了,而且踢得真不错。二人都有足球梦,也象征了中国球迷的足球梦,表达了对中国足球的企盼。可见,通过写梦还可以象征或点化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①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②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文本二:读柳宗元传王安石余观八司马③,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注】①质:典当,抵押。②诩诩:讨好取媚的样子。③八司马:指因参与唐顺宗时掌权者(即“用事者”)王叔文发起的永负革新被贬为司马的八个人,包括柳宗元、刘禹惕等。10.文木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尤贫A力B不能者C令D书E其佣F足相当G则使归H其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长官称侍郎。B.京师,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一般指国都,也用于指称天子的军队,文中是前一意思。C.白,文中指告诉、禀告,与《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白”意思不同。D.名,文中指姓名,与《琵琶行(并序)》“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名”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年间,柳宗元从永州被召回,接着又被贬到柳州,他按照柳州当地风俗,制订了教谕和禁令,还亲自讲授和指点他人写文章。B.柳宗元再次被贬刺史时,刘禹锡也同时被贬,柳宗元哭诉刘禹锡父母健在,不能跟着刘禹锡去更远的播州,愿意拿自己的柳州去换。C.柳宗元冒着风险为同陷困境的刘禹锡求情,文本一认为,这显示出柳宗元的节操义气,这让那些翻脸不认人、落井下石的小人感到惭愧。D.文本一“用事者”即文本二中所说的王叔文,文本一认为柳宗元是因王叔文而获罪,文本二认为柳宗元等八人是受了王叔文的诱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2)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14.文本二说柳宗元“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文本一是如何来表现柳宗元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CFG11.A12.B13.(1)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2)至今那些想要做君子的士大夫,都羞于提起他们,而喜欢攻击他们。14.①被贬永州,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诗作文;②被贬柳州,希望做出一点政绩,按照当地风俗,制订教谕和禁令。【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于)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其尤贫力不能者”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补后句子为“(于)其尤贫力不能者”,“其尤贫力不能者”是介词“于”的宾语,故在C处断开。“书其佣”动宾短语作“令”宾语,故在F处断开。“足相当”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其佣金”与宾语“其债务”,补后的句子为“(其佣金)足相当(其债务)”,此句句意、结构完整,故在G处断开。故选CF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最高长官称侍郎”错,最高长官应称尚书。B.正确。C.正确。白:告诉、禀告/显出白色(指天明了);句意: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D.正确。两个“名”都指姓名;句意:而他们的名字最终没有磨灭。/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柳宗元哭诉刘禹锡父母健在,不能跟着刘禹锡去更远播州,愿意拿自己的柳州去换”错,根据“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可知,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职,刘禹锡同样被贬到播州任职,因播州远刘禹锡家贫父母在堂,无法去播州任职,柳宗元希望与刘禹锡交换一下任职地点,而不是不能跟刘禹锡去播州。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下”,推广;“比”,到;“且”,将近。(2)“欲为”,想要做;“道”,提起;“攻”,攻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由“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可知,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诗作文;②由“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可知,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希望做出一点政绩,按照当地风俗,制订教谕和禁令。参考译文:
文本一: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的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
元和年间,他曾经按例被召回到京师,又和其他人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杷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困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平日街坊邻居互相仰慕讨好,一起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文本二:
以我看来,八司马都是世界上非同寻常的人才,被王叔文诱惑,于是落入不义的境地之中。至今那些想要做君子的士大夫,都羞于提起他们,而喜欢攻击他们。然而这八人,已经是困窘了,在世上不被人任用,但是处处都能够自强来谋求自己在后世(和平凡的人)有所分别,而他们的名字最终没有磨灭。然而那些所谓想要做君子的人,我大多都只见到他起初的想法,如果探求他们最终所做的,能够不随波逐流、附和世俗而与那些小人有所分别吗?对那八司马又议论什么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①本诗约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作于杭州,当时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写下这首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面对西湖之景,先对湖上风光做总体评价,向读者传达一种整体特色美B.诗人目光由远及近,由高而低,或写远景,或写近景,层次分明,清晰明快。C.诗人以幽丽的笔触,华美的词句和新奇精妙的比喻,写出西湖盛春景物之美。D.诗人一改前面对西湖美景的直接描写,结尾变换章法,来直接抒发留恋之情。16.诗人描写了“画图”的哪些具体景象?请简要概括。【答案】15.C16.①平铺如镜的湖水和湖水周围高低起伏的群山景象;
②峰峦上成排的重重叠叠、一派翠绿的松树景象;
③倒映湖心宛如珍珠一般璀璨明丽、熠熠生辉的明月景象;
④就像碧毯上的线头一样毛绒绒的抽穗早稻的景象;
⑤如同青罗裙带一般柔软舒展的新绿鲜嫩的香蒲景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西湖盛春景物之美”错误。从“春来”“早稻”“新浦”看,诗人所写应该是初春之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形象的能力。①首联中“乱峰”“水平铺”,写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可见,此处写出了平铺如镜的湖水和四周起伏的群山景象。②颔联中“松排山面”“千重翠”,写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可见,此处写出了山上成排的重重叠叠的翠绿的松树景象。③颔联中“月点波心”“一颗珠”,写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可见,此处写出了倒映湖心宛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明月景象。④颈联中“碧毯线头”“抽早稻”,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可见,此处写出了就像碧毯上的线头一样毛绒绒的抽穗早稻的景象。⑤颔联中“青罗裙带”“展新蒲”,写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可见,此处写出了如同青罗裙带一般舒展的鲜嫩的香蒲景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木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善用白描手法描写恬淡的田园风光,他的《归园田居(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写村落、炊烟就体现了这一风光特点。(2)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想象,描写了曹操当年顺江东下时壮观的行军场景。(3)小刚写文章写到即使自身先天条件不好但如果能坚持下去也能成功,此时他可以引用《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答案】①.暧暧远人村②.依依墟里烟③.舳舻千里④.旌旗蔽空⑤.驽马十驾⑥.功在不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暧、舳、舻、旌、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木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沿溪入谷,我们二人慢慢地走着,谈着,走到九溪十八涧的口上的时候,太阳已经斜到了去山不过丈来高的地位了。在溪房的石条上坐落,等茶庄里的老翁去起茶煮水的中间,向青翠还像初春似的四山一看,我的心坎里不知怎么,竟充满了一股说不出的飒爽的清气。忽而嘘朔朔朔的一声,在半天里,晴空中一只飞鹰,像霹雳似的叫过了,两山的回音,更缭绕地震动了许多时。我们两人头也不仰起来,只竖起耳朵,在静听着这鹰声的响过。回响过后,两人①地将视线凑集了拢来,更同时破颜发了一脸微笑,也同时不谋而合地叫了出来说:“真静啊!”“真静啊!”我们喝着清茶,不知不觉,竟把摆在桌上的四碟糕点都吃完了,老翁看了我们的食欲的旺盛,就又推荐着他们自造的西湖藕粉说:“我们的出品,非但在本省②,就是外省,也常有信来称赞、邮购的,两位先生冲一碗尝尝看如何?”大约是山中的清气,和十几里路的步行的结果罢,那一碗藕粉,竟使我们嚼出了一种意外的鲜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忽而的一声鸣叫,在半天里,晴空中一只飞鹰叫着,两山的回音,更缭绕地震动了许多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不期而遇(填“不约而同”亦可)②口碑载道(填“有口皆碑”亦可)19.①原句运用“嘘朔朔朔”的拟声词,准确地表现了飞鹰的声音特点,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山谷行走的真实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②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飞鹰的叫声比作“霹雳”,更形象地突出了飞鹰叫声的洪亮、雄壮。【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将视线凑集了拢来,更同时破颜发了一脸微笑,也同时不谋而合地叫了出来说”可知,两个人在听到鹰的声音后同时做出的反应,指眼神没有约定就凑集在一起,故此处应填写“不期而遇”或“不约而同”。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②处,根据后文“就是外省,也常有信来称赞、邮购的”可知,西湖藕粉外省的人也称赞,那么“在本省……”更应该是被称赞,故此处可填写“有口皆碑”或“口碑载道”。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口碑载道: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比较原句与改句的不同可知,两句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改句的第一个分句中删除了“嘘朔朔朔”;二是,改句的第三个分句把原句中的比喻改成了一般句。根据不同之处,缺少了拟声词“嘘朔朔朔”,模拟山谷中鹰的叫声,生动形象,让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把比喻句改为一般句,缺少了原有语句的生动性,原句用比喻写出了鹰的叫声的响亮,描写了鹰的叫声非常生动,反衬了山谷的寂静。(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吃辣真的太爽了,对于喜欢吃辣的人来说,水煮鱼、麻辣香锅、麻辣烫、麻辣火锅……简直是“痛,并快乐着”。辛辣的食物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常吃辣①。首先,补充维生素C。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再次,②。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辛辣食物与高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从而对高血压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有助于减肥。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所以吃的辣能提高代谢,③;但是很多人吃的辣比较油腻,反而可能发胖。虽然研究表明常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和疾病发生,妨碍健康。20.下列句子中的“可能”和“反而可能发胖”中加点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树随时有被风吹倒的可能。B.这件事是完全可能的。C.他可能正在来的路上。D.你可能为我捎点东西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C21.①对健康也有益处②预防高血压③对减肥可能有用22.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疾病发生,危害(或“妨害”)健康。【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反而可能发胖”中的“可能”,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A.“可能”,名词,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B.“可能”,形容词,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C.“可能”,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D.“可能”,能否。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文段整体语境是谈吃辣对身体健康有利。第一空,这里是让填写本段概括语,根据前文“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的语境意思与句式,以及后文提到的“常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的语境,可填:对健康也有益处。第二空,根据后文提到的“高血压”及“从而对高血压起到预防作用”,可填:预防高血压。第三空,根据前文“可能有助于减肥”“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所以吃的辣能提高代谢”的语境,可知该处要填写的内容“吃辣减肥”带有不肯定语气,可填:对减肥可能有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二:一是不合逻辑,“口腔溃疡、胃疼、腹泻”和“疾病”具有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可将“和”改为“等”;二是搭配不当,“妨碍”和后面的“健康”搭配不当,可将“妨碍”改为“危害或妨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Ⅱ中,小刚和山子腿脚残疾,却对足球情有独钟。对此,有人认为,他们敢于挑战身体的残疾,发展自己的爱好,爱好与自己身体不相符的运动,值得尊敬;也有人认为,他们的爱好欠妥,不切实际,应该做与自己身体相匹配的运动,不然会吃苦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走读生自觉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保证书
- 足疗店合作联盟合同协议
- 软件产品购买合同
- 软件维护更新协议
- 轻松掌握设备采购招标文件
- 轻质隔墙板购买协议
- 违反行业道德规范的承诺
- 酒店布草供应商采购协议
- 酒店餐具订购协议
-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 英国的宗教改革课件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3《回家的路》 人教版(共12张PPT)
- 投标保证金交付证明
- 质量问题投诉登记、处理台账
- 小班健康活动认识五官课件
- 施工单位履约考评检查表
- 中国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
-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情分析方案
- 【中学】主题班会:关爱他人 快乐自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