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部分复习讲义_第1页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部分复习讲义_第2页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部分复习讲义_第3页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部分复习讲义_第4页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部分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历史常识

一、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1861-1894,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4、民族危机加深【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

J【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

5、戊戌变法【1898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1919、

1921]

7、国民革命【1924-1927,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

I8、国共对峙十年【1927-1937,八七会议、土地革命,长征,

遵义会议】

9、抗日战争【1937-1945,七七事变,敌后根据地建设】

10、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七届二中全会】

二、中国现代率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1978】

j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78-1

I4、新中国的外交【1971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

三、世界现代率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凡尔赛和约】

2、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91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929-1933,1933-1939】

’4、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波茨坦会议-联合国】

5、冷战【1947-1991,杜鲁门主义、苏联解体】

6、世界多极化趋势【第三世界,三足鼎立】

17、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东欧、苏联解体、欧盟成立】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19C闭关锁国政策,外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

2.战争导火索:1839.6林则徐虎门销烟

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其

殖民地。

3.结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口岸;

③向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

④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约;

⑤英国在中国进行出口货物纳税,中国需与英国共同商定。

4.总体影响

①政治上。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

到破坏,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收到冲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

分;

③思想文化上。一部分知识分子萌发向海外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有一定

冲击;

④社会矛盾上。地主阶级VS农民阶级-外国资义VS中华民族、封建主义VS

人民大众。

=>中国由封建社会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救亡图存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虎门销烟;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史上第一部较详细介绍世界历史、

地理的著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1860

英法,在俄美支持下发达的联合侵华战争。

英法,乘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借亚罗号事件、西林教案事件,联手进攻清政府。

英国人称之为“亚罗号战争”。

1.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1856-1858联军抵达天津海域为止;

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1858大沽口战役-1860北京条约。

2.1858.6,桂良、与英法俄美,签到《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外籍传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

③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行。

3.1860.10,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焚毁圆明园、静宜园等。雨果谴责“两个强盗的

胜利

4.1860.10,签到中法、中英《北京条约》

①开天津为商埠;

②开放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③准许英法招募华工;

④割让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三、救亡图存运动

(1)农民阶级

1.三元里人民抗争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

1.林则徐、魏源-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2.奕近、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兴办工业;

■筹划海防;

■兴建西式学堂;

(3)民族资产阶级

1.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运动;

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2.孙中山-革命派;辛亥革命;

通过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3.陈独秀-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学习民主科学,走思想救国之路;

(4)无产阶级

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到军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打到国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

第二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2.兴。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51.1,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1853,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

3.衰。1856,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1864,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遇

1.《天朝田亩制度》

解决生产资料和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就有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愿望。

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②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意义: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

洪仁轩,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①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②评价: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趋势;

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其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第三节洋务运动

1.又称自强运动,1861-1894,清政府内洋务派在全国掀起的改良运动。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政府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冯桂芬,最先对洋务事业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后张之洞《劝学篇》总结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内容

①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福州船政局;

②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③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④新式教育:建立同文馆,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失败标志:19C90S,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5.失败根原: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第四节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为19c末,日本侵略中国&朝鲜的战争。

开端:1894.7.25光绪二十年丰岛海战;

结束:1895.4.17《马关条约》签订。

1.战争进程

①平壤之战。叶志超(清军统帅)-不战而降;

左宝贵(回族将领)-以身殉国。

平壤沦陷。

②黄海海战。北洋水师,黄海vs日本舰队;

丁汝昌(水师提督)-坚持抵抗;

邓世昌(致远舰管带)、林永生(经远舰管带)一一殉国;

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

③辽东战役。聂士成-率军抵抗;旅顺大屠杀、北洋门户洞开;

④威海卫战役。刘步蟾、杨用霖、丁汝昌一自杀殉国;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2.签订《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派领事驻扎,日本轮船

可驶入;

④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机器可进口、产品免征杂税;

⑤日本暂占威海卫。

3影响

①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清政府大举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半厂,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

狂潮;

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指1900.8.14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

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1.1900年,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

2.1901.9.7,奕助&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

①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②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③列强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④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⑤将总理衙门该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节戊戌变法

一、定义

指1898年6月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

运动。

1.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发动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叙述严峻形势,

提出变法主张。一一对清廷触动不大,引起全国轰动,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2.发展一一1898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要求变法。

1898年康有为在京发起组织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的政党性质。

3.百日维新。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目标:推行君主立宪制。

内容: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

4•评价。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管理制度,

是一场进步改良运动、爱国救亡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六节辛亥革命

指1911年(宣统三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发动基础: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成长;

目的: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

意义: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

二、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

同盟会”。

纲领: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

1.爆发:1911.10.10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

2.成果:1912.1.1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3.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评价: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到推动作用。

第七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1915)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激进民主

主义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开始标志:1915.9,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

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俄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运动旗帜:“民主”与“科学”

4.作用: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通知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潮流;

②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④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

伟大力量

二、五四运动(1919)

1.指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

国运动。

2.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提出“外

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要求严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

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一一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

3.意义: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青年学生一先锋,工人阶级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比辛亥革命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⑤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1.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一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前期探索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随后,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相机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法日留学生的先进分子,组成共产主义组织;

3.必要准备

1921年3月,俄共远东局&共产国际,建议支持召开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

议。

。发表了党的宗旨、原则的宣言;

。制定了临时的纲领;

。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工作计划;

。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集团和军队的态度

4.正式成立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1922中共二大)

1.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党的最高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3.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

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八节国民革命(1924-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国三大1923广州

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问题;

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

2.国民党一大1924广州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二、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中国

2.对象:吴佩孚(两湖)、孙传芳(江西、福建、浙江)、张作霖(山东、北京、

东北)

3.结果:打垮吴佩孚,消灭孙传芳,进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反动统治;

1927年,国民党迁都武汉(由广州)。

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27

1.阴谋策划阶段: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

2.失败。©1927.4.12,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②“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李济深、钱大钧、古应芬

③“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

大会议,公开与共产党决裂,大肆屠杀。一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

破裂。

第九节国共对峙十年1927-1937

一、武装反抗

1.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领导,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2.八七会议。①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坚决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③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

④毛泽东: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意义:a.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b.给正处于思想胡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c.由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弊端:a.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出现;

3.秋收起义。

①文家市决策。重新制定一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

②三湾改编。一一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的最早一次成功探索。

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1.井冈山会师一一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

2.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便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13年,江西瑞金成立。

三、长征1934-1936

1.路线:瑞金一强渡湘江一遵义会议一四渡赤水一南渡乌江一抢渡金沙江一抢渡

大渡河一飞夺泸定桥一翻越夹金山一翻越六盘山一达到吴起镇

2遵义会议01935贵州遵义

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领导;

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标志着党从幼稚》成熟。

四、日本局部侵华

1.九一八事变。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抗战。

2.华北事变。1935《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

是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改变了两党关系,为第二次合作提供可

能。

3.一二•九运动。1935.12.9,学生举行“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

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西安事变。1936.12,张学良逼蒋抗日。

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和平,由分裂对峙-合作的序幕。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十节抗日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七七事变。1937.7.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2.南京大屠杀。1937.12.13.

二、国共合作抗日

1.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①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捷;

②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一一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胜利;

③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④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一一二战同盟国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⑤豫湘桂会战:夺取大陆交通线

2.敌后抗日根据地

①洛川会议。1937,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百团大战。八路军vs日军,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③根据地建设。a.统一战线政权一三三制;

b.土地政策一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大生产运动;

d.整风运动一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

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抗战胜利。1945.8.15

第十一节人民解放战争

一、重庆谈判:1945.10.10,蒋毛签订《双十协定》。

二、解放战争进程

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5进攻中原解放区;

2.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进攻陕甘宁、山东解放区;

3.三大战役:1948.9-1949.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覆灭;

5.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

三、七届二中全会

1.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城市;

2.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意义

①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

②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

③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推动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保证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政、思、理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二章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四、新中国的外交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1949年9月,人民政协一届全会,在北京召开。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平今北京(首都),公

元纪年

二、巩固政权的措施

1.土地改革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地主阶级被消灭。

2.抗美援朝。1950-1953

1950年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干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人民志愿军

10.19隐蔽入朝。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三、过渡时期1949-1956

1.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

级阶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1.提出对苏联经验加以分析,不能盲目照抄。

1956.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八大,社义改造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

人民,对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间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间

的矛盾;

本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

中共八大,刘少奇,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经济体制上的正确想法。

中共八大,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

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

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

1957.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敌我之间的矛盾&人

民之间的矛盾。

6.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的意见。

党的八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与民主党派)

7.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

1956.1,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一、历史的转折

1.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的思想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实行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1.改革。

1978年安徽凤阳,包干到户,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标志;

党的十二大,农村改革全面开展;

1991十三届八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双层经营体制一作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制度稳定下

来。

2.开放。

开放顺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南三角洲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十二大一一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2.十三大一一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南方谈话一一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形成。

4.十四大一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一国两制

1.《告台湾同胞书》1979和平方式;

2.邓小平vs撒切尔,香港问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第六届人大二次会议,1984,“一国两制”基本国策;

4.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第四节新中国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印度、缅甸政府。

二、国际地位提高

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今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今发表联合公报

第三章世界现代史

r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冷战

六、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

一、两大军事集团对立

三国同盟:1882,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国]

三国协约:1907,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协约国]

二、导火索一一萨拉热窝事件

1914.6.28,奥匈帝国皇太子一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

青年一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

奥匈帝国,1914年7月,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进程

1.马恩河战役。(西部战线)

1914.9.5-9,英法vs德意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2.凡尔登战役。“绞肉机”----战的转折点,德意志走向失败。

3.日德兰海战。一一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

四、结黑: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五、巴黎和会

1.《凡尔赛和约》1919.6.28,目的凡惩罚、削弱德国。

2.国际联盟的成立。-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为二战后的联合国取代。

六、战争性质及影响

1.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

2.影响:①造成极大的损失、破坏、灾难;

②造成欧洲的分裂、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变化;

③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诞生苏维埃俄国;

④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⑤导致三大帝国崩坍。

第二节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十月革命

1917年二月革命后,1917年11月7日。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及由马克思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一一苏维埃俄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军事共产主义]

1.国内贸易国有化。

2.余粮收集制。

3.产品配给制。消费合作社/消费公社

4.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三、新经济政策1921-1929

,征收粮食税今余粮收集制;

/允许外资企业接手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一一1929斯达利上台后取消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四、斯达利模式一一工业化和集体化

,全盘农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

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

和企业的人、财、物。

/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第三节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L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表现: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

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二、罗斯福新政1933-1939三R新政

Relief:救济;Recovery:复兴;Reform:改革。P77

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一、战争进程

西部战场:欧洲及北非战场;东部战场: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