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微专题6追及相遇问题
1.(1)“慢追快”型:/后=/,时,Ax最大。追匀减速运动的机车时,要注意判断追上时前
车是否已停下。(2)“快追慢”型:/后=,前时,Ax最小,若此时追上是“恰好不相撞”;若
此时还没追上就追不上了;若此时之前追上则是撞上。2.在已知出发点的前提下,可由,一/
图像“面积”判断相距最远、最近及相遇等情况。3.基本解题思路是:利用速度相等找位移
关系。
1.一步行者以6.0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公交车25nl处时,绿
灯亮了,公交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A.人能追上公交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
B.人不能追上公交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m
C.人能追上公交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
D.人不能追上公交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当公交车加速到6.0m/s时二者相距最近,此时公交车运动时间/=匕=6s,人运动的
a
距离x人=0=36m,公交车位移x车=+2=i8m,最近距离A%m=x车+回-x人=7m,故人
不能追上公交车,人、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A、C、D错误,B正确。
2.(2023•黑龙江双鸭市开学考试)两辆汽车A、B沿同一条直线同向运动,B车在前面遇到紧
急情况刹车,刹车开始时两车相距为x=30m,后面的汽车A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A追上B所用的时间约为()
A.1.0sB.4.0sC.5.0sD.5.2s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弧=12m/s,汽车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为——m/s2=-4m/s2,汽车B速度减为零时,运动时间九=丝=^~—s
A,1QB—4
=4s,运动的位移冲=,九=^X4m=32m,汽车B停止时,汽车A运动的位移切=以九
2
=12X4m=48m,则双=48m〈x+xB=30m+32m=62m,说明汽车B停止时汽车A没有
x+'B-X214
追上汽车B,设B停止后A追上B所用的时间为⑵则勿=■--------s"1.2s,所以A
以12
追上B所用的时间约为t=ti+t2=5.2s,故选D。
3.(多选)如图所示,图(a)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车的x-f图像;图(b)是丙、丁两
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的/一/图像,已知两车在f=3s时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且启动后有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向行驶
B.当/=叁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丙、丁两车在t=2s时刻相距最远
D.丙、丁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AD
解析位移一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
由题图(a)可知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小且启动后在G〜玄这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向行驶,在会
时刻两车相遇,故A正确,B错误;
依题意知,丙、丁两车在/=3s时并排行驶,
由题图(b)可知,3s以后,丙的速度一直大于丁的速度,两车距离将会越来越大,故C错误;
速度一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A(z
由题图(b)可知。丙=—=—m/s2=10m/s2,
AZ2
AM20-10u-
a丁=----=------m/s2=5m/s2,
△t2
可知两车在/=3s时,速度大小为,丙=30m/s,/丁=25m/s,
各自发生的位移为x丙=1x30X3m=45m,x丁=0^^^><3m=52.5m,
22
由于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
所以可知,=0时,丙在丁前方xo=xT—x丙=7.5m
设两车第一次并排时的时间为砧,
则有7.5+-X10XZo2=10/o+-X5/o2
22
解得/o=ls,或砧=3s(舍去),此时,丙的位移为x/=^X10XI2m=5m,
所以,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8=z丙一x丙'=45m—5m=40m,
故D正确。
4.“十次肇事九次快”,造成交通事故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违章超速行驶。一辆执勤警车
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匀速驶过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2.5s
警员将警车发动起来,然后以2m*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已知货车的速度为8m/s,试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从发动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
答案(1)36m(2)10s
解析⑴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由°/=匕可得/=4s
最大距离Ax=k(f+2.5s)—
代入数据解得Ax=36m
(2)追上时,两车位移相等,
因此有l\t'+2.52
代入数据解得〃=10so
5.一位医生赶到汽车站时,车已经沿平直公路驶离车站,听到呼喊后汽车立即以2m/s2的加
速度匀减速刹车,该医生同时以4m/s的速度匀速追赶汽车。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速度为8
m/s,减速前距离医生14m。求:
(1)医生追上汽车前,医生和汽车间的最远距离Xmax;
(2)医生追上汽车的时间t。
答案(l)18m(2)7.5s
解析(1)当医生和汽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汽,
此时由/汽=K)—afo解得/o=2s,
x九=Wo--ato2=12m,
xB=|/E/o=8m
两者最远距离Xmax—x汽+配—x医=12m+14m—8m=18m
Aiz
(2)汽车速度减为0的时间为九=a=4s
由0—42=-2QX
得汽车速度减为零的位移x=16m
医生追上汽车时的位移x'=xo+x=14m+16m=30m
x'
医生追上汽车的时间t==7.5s>"
/医
说明医生追上汽车时,车已停,所以医生追上汽车所需的时间为7.5s。
6.(2023•四川内江市一模)如图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距坡底60m
处的泥石流以4m/s的初速度、0.4m4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
率不变,之后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发动汽车共用了2s,汽车启
动后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情景简化为如图所示,求:
泥石流
(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和速度大小;
⑵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脱离危险。
答案(1)10s8m/s(2)0.5m/s2
解析(1)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介,速度大小为H,
由X1=%)£1+1Q访2%=%)+〃访
2
代入数据得九=10s,%=8m/s
(2)泥石流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汽车的速度加速至%时两者在水平地面的位移刚好相等才能脱离危险,
设汽车加速时间为t,
H2
故有,汽=%=/t,%汽=----,X泥=%«一九+25)=%汽
2a,
联立各式代入数据解得/=0.5m/s2o
7.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一货车以30m/s的速率超速行驶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40m处有
一自行车以5m/s的速率同道、同方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开始制动。(这段公路很窄,无法
靠边让道)
⑴若货车刹车后以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通过计算分析骑自行车的人是否有
危险?若无危险,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有危险,求出从货车发现自行车开始到撞上
自行车的时间。
(2)若货车司机发现自行车时,自行车也恰好发现货车,自行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
应时间),加速度大小为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民族学院《机器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医学科学研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新媒体艺术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结构疲劳与断裂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医学人文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一中2025年高三教学测试(二)英语试题含解析
- 嘉应学院《创新方法与实践(以竞赛导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二零二五年
- 油茶种植承包合同书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选择性必修共7册词汇表汇总(带音标)
- 智能移动焊接机器人设计案例及分析
- DB13(J)-T 8496-2022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标准
- 相扑场上的力量对决
- 抗生素合理应用课件
- 2024年广西广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化工生产操作工培训教材
- 预防人畜共患病课件
- 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的研究
- 肾移植围手术管理的课件
- 09DX004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