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两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
功:建立功勋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曰:其‘恕’乎!
欲治其国者B.人而不仁
就有道而正焉C.诸侯之相攻国者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见贤思齐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小子何莫学夫《诗》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③一日克己复礼
④物有本末
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⑦跨者不行
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③⑤⑥⑦B.①③⑤⑦C.②④⑥⑧D.②④⑤⑧4.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为之于未有;④察此何自起;⑤敏于事而慎于言;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A.①⑥/②③⑤/④/⑦B.①②/③⑥/④/⑤⑦C.①②/③④⑥/⑤/⑦D.①⑥/②⑦/③⑤/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C.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D.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6.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回答问题。材料一: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泰,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忠佞不并立。立人之廷者,谗不必忧,讥不可避,而必为国除蟊贼以安社稷,斯国之卫也。虽然,食其禄不避其难,居其职不委其责,去而隐,屏而在外,则亦终远小人而不与为缘尔,非取于必胜以自快也。所恶于佞者,恶其病国而已不可浼也,非与为仇雠而必欲得位以与胜也。汲黯之恶张汤,允矣。君任之以讽议,则攻击之无余,以报君之知。既无言责,而出守外郡,则抑效忠于淮阳而臣道以尽。复固请为中郎,补过拾遗,以冀与汤争荣辱,何为者邪?引国家之公是公非为一己之私恨,干求持权,以几必胜。或曰:“屈原放而不忘萧艾之怨”,非乎?曰:“屈原,楚之宗臣也,张仪、靳尚之用,楚国危亡之界也,而黯岂其伦哉?婞婞然属李息以攻排而必快其志气矜焉耳非君子之道也。”(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减)【注】①萧艾之怨:指对品质恶劣的人的怨恨。出自《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萧艾,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婞婞然[A]属李息[B]以攻排[C]而必快[D]其志[E]气矜焉耳[F]非君子之[G]道也。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表示顺承,与《过秦论》“赢粮而景从”的“而”用法不同。B.治,治理得好,与《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意思不同。C.安,使……安定,使动用法,与《种树郭橐驼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的“安”用法相同。D.荣辱,荣与辱,此处偏指“荣”,与《兰亭集序》“静躁不同”的“静躁”用法相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楚怀王一度重用屈原,却对他始信终弃,听到上官大夫对屈原的谗言,先是疏远,最终放逐了他。B.司马迁认为,楚怀王被张仪、郑袖等迷惑欺骗,以致国家受损,自己也客死秦国,为人耻笑,是他不辨忠奸的结果。C.王夫之认为,忠臣和奸臣势不两立,忠臣应该不忧谗避讥,要替国家铲除奸贼,保卫国家,做国家的忠实卫士。D.王夫之认为,汲黯憎恶张汤与其斗争是可以的;但不该离职后仍想方设法操控权力,打压张汤,逞强争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穆A之于晋B相与之C久也D相信之E深也F相结之G厚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C.鄙,指“把……当做边邑”,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D.济,表示“渡过水流”,与《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14.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兴八首①(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16.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运》中明确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并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的情态的句子是“
,
”。(4)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
,
”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2)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作者认为总是有坚固的城墙,没有好的将领依然无法保卫家国的两句是:“
,
?”(3)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
”。(4)《过秦论》中贾谊用“
,
”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后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体系,亦是我们的先民仰观俯察的宇宙发现,更是“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心灵觉悟。从本质上说,(
)。在这里,时间成为天地众生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关联与呼应。我们的先人出于对天道自然的尊崇和敬畏建立了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衍生出既具有繁衍生息又具有薪火相传特质的文化伦理。因此,在古代蒙学教材中,开篇即是“天地人”三字,以此对儿童作最朴素的生命与时空的哲学启蒙。二十四节气为现代教育所提供的其实是一张大自然的“时间表”,是上天为人间设定的时令和节律,可惜的是,学校教育对这种自然的时令和节律视而不见,我们的时间表仿佛成了“课程表”。风声听不见,雨声听不见,鸟语更是听不见,偌大的空间里只有铃声才是提醒时间的唯一信号。将二十四节气的种子植入学校教育,就是将现代教育从知识与课程的某些病态占领中解放出时间和空间,将教育的“自然之维”全面敞开,让年轻一代从一种认知与独白的“物化视界”走向理解和对话的“生命视界”。时间打开,空间亦打开,才可能谈得上课程的打开。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的“自然时间观”是二十四节气提供的B.“自然时间观”是二十四节气提供的,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C.二十四节气提供了“自然时间观”,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D.二十四节气所提供的是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的“自然时间观”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红楼梦》里的灯;从样式到材质、都凸显着精致与富贵。(2)(红楼梦)中开篇第一回写到的节日就有元宵节。在这个因“灯”而起的节日中,英莲也因为
①变成了香菱、度过了悲惨的一生。灯既是实用照明的生活用品,
②,在《红楼梦》中被广泛提及。当然,阵仗和体量最大的非元春省亲莫属了,所谓“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3)元春省亲的元宵节,大观园变成了“灯的海洋”,简直就是
③。元妃进入大观园,感受到的是“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4)在元妃省亲中,大观园中的彩灯“皆系纱绫紥成,精致非常”,其制作的主料是软硬两种材质,“软”的是纱绫羽毛,“硬”的是玻璃贝壳。纱绫之类的高档丝绸制品,像刘姥姥那样的底层穷苦人连穿也穿不起,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却用来制作花灯这样的“一次性用品”。(5)元妃省亲中的灯,有挂在石栏上的花灯,有悬挂在树枝上的造型灯;有花朵形状的,有叶子形状的,有果实形状的。还有一种是漂浮于水面上的,模拟的是水生植物如荷花、水生动物如凫鹭等等:还有一种是放在船上的各种盆景样式的花灯。连石兄也不禁在书中感慨“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22.请用三个主谓短语分别概括第(3)(4)(5)段中“灯”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4字。六、作文23.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世。
(《兰亭集序》);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⑥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材中很多名句不仅丰富着我们的语言知识,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启迪作用。读完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泮”:消解。句意: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故选C。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表揣测,大概/代词,自己的。句意: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B.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C.均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句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D.句尾语气词,无意义;兼词,“于此”。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积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故选C。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小子,古今异义。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句意: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②可以,古今同义,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句意:有志向的人志向不可以不弘大,处事不可以不刚强。③一日,古今异义。古义:一旦。今义: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句意:一旦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④本末,古今同义,事物的根本、枝末。句意: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⑤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句意:从天子到普通的老百姓。⑥天下,古今同义,指普天之下。句意:治理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⑦不行,古今异义。古义:不能远行。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句意: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⑧恻隐,古今同义,指同情、怜悯之心。句意:没有同情心,不是人。①③⑤⑦是古今异义词。故选B。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①判断句,“非……也”表判断。句意: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②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③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未有为之”。句意:在没有出现的时候去处理它。④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察此自何起”。句意: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⑤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⑥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⑦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者”。句意:有一个善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的宋国人。①⑥判断句,②③⑤状语后置句,④宾语前置句,⑦定语后置句。故选A。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句意: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句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故选A。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做事勤勉,说话谨慎。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句意: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见不贤而内省自也”。句意: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①②相同,③④相同。故选C。7.CEF8.D9.A【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忿恨不平地嘱托李息来攻击排挤张汤,必定要满足自己的心志,这是自夸傲气罢了,而不是君子之道。“婞婞然”作“属”的状语,A处不断开;“李息”属于兼语,既作“属(通“嘱”)”的宾语,又作“以攻排”的主语,B处不断开;“而”引出下一句子,故应在C处断开;“其志”作“快”(使动用法)的宾语,E处断开;“气矜”谓主谓结构,“焉耳”为句末语气词,表限止语气,且“非君子之道也”为判断句,F处断开。故选CEF。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而”,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修饰。句意: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B.正确。“治”,与“乱”相对,形容治理得好。/动词,治理。句意: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C.正确。“安”,都为使动用法,使……安定。句意:一定要为国家铲除奸贼来使社稷安定。/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D.“用法相同”错误。“荣辱”,荣与辱,此处偏指“荣”。/“静躁”,安静和躁动。句意:以期望与张汤争荣耀。/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楚怀王……最终放逐了他”错,从文中“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王怒而疏屈平”“长子顷襄王立……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看,最终怒而放逐了屈原的是楚顷襄王,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参考译文:材料一: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忠臣与奸佞之臣势不两立。在君主的朝廷上做臣子的人,不必忧虑别人说坏话,不能躲避别人的讥讽议论,一定要为国家铲除奸贼来使社稷安定,这才是国家的忠实卫士。虽然这样,吃国家的俸禄却不逃避灾祸,居于职位而不推诿相应的责任,被罢去后归隐,被贬斥后安心在外,也终究是远离小人而不与他们沾边罢了,而不是一定要取胜他们来使自己的内心感到快慰。人们憎恶奸佞之臣,是憎恶他们危害国家,而自己不容被玷污,并非是要与他们结下深仇大恨,而务必要争得职位以便与他们争胜。汲黯憎恶张汤,是得当的。皇帝委任他负责劝谏议论,(他)就不遗余力地攻击奸佞,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等到没有了进谏弹劾的责任,外任郡守后,就应该在淮阳尽职效忠朝廷,而作为大臣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可是汲黯)又坚决请求担任中郎,(为朝廷)补过拾遗,以期望与张汤争荣耀,为什么呢?他把国家的公是公非引为个人的私恨,极力设法把持权力,以求必胜。有人说:屈原被流放却没有忘记对君主重用小人的怨恨,不对吗?回答说:屈原是楚国的宗室贵胄,张仪、靳尚被楚王重用,是在楚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汲黯难道是屈原一类的人吗?他忿恨不平地嘱托李息来攻击排挤张汤,必定要满足自己的心志,这是自夸傲气罢了,而不是君子之道。(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减)10.BDF11.A12.B13.(1)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14.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句式对称,应各自独立,在它们前后断开,即在BDF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理解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C.正确。“肉食者鄙”的“鄙”指目光短浅、见识浅陋。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当权的人目光短浅。D.正确。句意: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烛之武反客为主”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可知,围绕着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离间晋国的联合行动,他先坦言郑国亡定了,接着指出,若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灭掉郑国无形中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和实力,而相对削弱了秦国,这不能不让秦穆公对伐郑是否将损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问,从自己利益出发,秦国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国力相对削弱。没有“反客为主”,而是完全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析。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第二个“封”,边界;“阙”,使动,侵损、削减;“焉”,哪里;(2)“惟”,只;“退”,使……撤退;“置戍”,设置戍守;“移”,改变。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乙文是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一文的节选。从“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可知作者认为诸侯国之间的结盟或争斗,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利”字。即为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因为利益的不同分道扬镳,甚至干戈相向。结合乙文中“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可知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参考译文:(甲)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乙)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开,(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15.A16.尾联中的“同学少年”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一个个都飞黄腾达,却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心怀国家,励志高远,一腔青春热血,神采飞扬。【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忘却了忧愁”错误。诗人流落在外,壮志难酬,虽观赏美景,却心忧天下,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漂泊之感。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尾联意思是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的悲愤之情。《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描写出同学之间的友谊,表现出当代青少年的积极。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1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蛾儿雪柳黄金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经理人聘用简单合同范本
- 2024版校园招聘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机场导视标识供应合同
- 2024年度生物医药制品销售合同
- 北京工业大学《综合商务英语(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工业大学《微积分(Ⅰ)》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边坡工程物资采购与供应合同
- 2024版电影发行与放映合同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风险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投资
- 二零二四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合同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提高地下车库防水层铺设一次验收合格率(QC成果)
- 光伏并网逆变器调试报告(正式版)
- 《英语期中家长会》PPT课件.ppt
- 化工安全隐患大排查内容
- 月亮的味道精品(课堂PPT)
- 中英文版送货单
- XX制药厂生产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 铁路超限货物运输线路建筑限界管理规定
- 广东医械所国家中心检验报告(模板)
- 超声腹部检查手法图解(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