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红楼梦(9)两份资料_第1页
四大名著红楼梦(9)两份资料_第2页
四大名著红楼梦(9)两份资料_第3页
四大名著红楼梦(9)两份资料_第4页
四大名著红楼梦(9)两份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四大名著导读系列之红楼梦《红楼梦》目录作品简介作品鉴赏人物介绍读后感悟壹贰叁肆第一章作品简介-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作品介绍-作品简介-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作品简介-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灵感和起源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后,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第二章人物介绍-人物介绍-荣国公贾代善贾母贾赦贾政贾敏贾琏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林如海主要人物关系图贾珠元春迎春赵姨娘探春李纨贾环妾(王夫人的妹妹)(王夫人哥哥的女儿)(其中牵涉的四大家族:贾家、王家、薛家、史家。其中贾母是史侯的女儿)-人物介绍-宁国公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蓉惜春主要人物关系图-人物介绍-贾宝玉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人物介绍-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人物介绍-薛宝钗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父亲(薛姨父)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香院,后迁居与东北上一处幽静的房所。因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故据推测,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没多久便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人物介绍-王熙凤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人称凤姐、琏二奶奶,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出场时打扮彩绣辉煌,笑语先至,宛若神妃仙子。因美丽容貌和娇艳气度,曾引贾瑞为其倾倒。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治理宁国府和打理荣国府上下事务时也可见她具有惊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治家手段,原文中描述王熙凤“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因其深爱丈夫贾琏,故而十分善妒,暗中算计害死尤二姐。王熙凤在高鹗续后四十回中的结局为病逝于贾府。第三章作品鉴赏-作品鉴赏-红楼梦中有诸多谐音暗示,名字非常有讲究有作者的用意,请举出一些例子大荒山无稽崖:暗示荒唐无稽青埂峰:暗指情根十里街:暗指势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即是“渺渺茫茫”贾雨村:假的,下雨天的乡村之言甄士隐:将真事隐去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暗指“原应叹息”。四个人的结局都不好-作品鉴赏-从文学技法的角度,如何评价作者写《红楼梦》?《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第二,作者对第一次出场的人物,善于用简洁的笔墨准确描绘其形态外貌,又深刻揭示其性格特征,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人物的基本特性在第一次露面时,就深深扎在读者的脑海中。文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非常出色。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外貌。众星捧月似地前呼后拥,这位年轻、风流、得势、有权的主儿,就从文中活脱脱地站了出来。

-作品鉴赏-《红楼梦》对我国文学有什么贡献和影响?其一:《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此之前的文人小说都bai被认为是不入流的,知道《红楼梦》才让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有了一席之地;其二:书中包罗万象,不仅包括了服饰、民俗、建筑、饮食,更有做人处事之道、针砭时事之言、人际世故之法,简直就是一部人文民俗的百科全书;再者,其中包含的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从世界文学是看来,也是罕见的;其三: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更是从感情方面是读者震撼,从而使其在为学史上有非常高的人气;何况,诱因作者曹雪芹未能完成整部书籍,他的朦胧色彩更是无数文学家追捧。总而言之,它在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四章读后感悟-读后感悟-正如蒋勋所说:《红楼梦》是一本写青少年的书。里面的贾宝玉林黛玉等这群富家子弟,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我们能看到他们非常稚嫩的一面。比如黛玉一点事情就容易哭哭啼啼。小孩子心性还在。第一遍读红楼,看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第二次看开始佩服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对其他人物开始注意起来。第三次看一首好了歌和注解,就让人感慨是太无常,都是浮云。对书中的佛、道等哲学非常感兴趣,觉得细枝末节都暗藏着智慧,《红楼梦》真的是一部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中国四大名著导读系列之红楼梦谢谢聆听红学红楼梦经典解读目录十二花语贰十二判词壹宝玉之爱叁现代解读肆壹十二判词注:①“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②“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薛宝钗注:①“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②“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史湘云注:“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王熙凤注:“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注:“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贾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注:“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相逢”虎兕是虎与犀牛争斗,应该是说宫中遭遇事变, 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注:“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贾探春注:“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贾惜春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注:“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与孙绍祖,被丈夫凌辱致死。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判词贾迎春注:“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注: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第二层是因为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金玉质”金玉喻贵重之意。《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古凡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为喻,质是本体。金玉质,即本体十分贵重,如金玉般宝贵和纯洁。喻妙玉身份。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判词妙玉注:“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迫被贾珍奸淫而自尽。秦可卿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贰十二花语芙蓉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也。”“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众人抽花名签子行令。黛玉抽到的就是一枝芙蓉,题著“风露清愁”四字,并系著一句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林黛玉比作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着花时。平时露低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以芙蓉比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林黛玉)牡丹(薛宝钗)牡丹,以浓艳芬香著称,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在百花中居特殊地位,又称“花王”。宝玉生辰那天晚上,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薛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诗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海棠(史湘云)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写湘云酒醉眠卧芍药丛中,活脱脱便是一幅“海棠春睡图”。而在第六十三回中,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则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昙花(贾元春)昙花,仙人掌科。肉质植物。常用来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败落也快。迎春花(贾迎春)迎春花是木犀科的落叶灌木。由于它耐寒性、适应力特强,常在早春带雪冲寒开花,故名“迎春”。如果说,迎春花是最早开放的花朵的话,那么迎春恰恰是大观园最早出阁的闺女。可惜她迎来的不是明媚的春光,却是金风萧瑟的晚秋。杏花(贾探春)杏花三月盛开,红红白白,明艳烂漫,为春天增添色彩,大有闺阁之态。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当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曼陀罗(贾惜春)曼陀罗花,夏秋间开。花冠呈漏斗状,形大色白,单生叶腋或枝叉间,多野生,也可供栽培。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广群芳诗》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看来,此花与佛门有缘。《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看来,此花与佛门颇为有缘。《红楼梦》里的贾惜春,好与出家人交厚,如妙玉、智能儿等,并最终“勘破三春景不长”,落发为尼。故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来比拟惜春正合适。

罂粟花(王熙凤)罂粟夏季开花,有大红、桃红、红紫、纯紫、纯白等色,灿然艳丽。

《红楼梦》里的琏二奶奶,当家人王熙凤就像罂粟花。她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王熙凤是一个劣迹昭著、罪恶累累的悍妇。但是她也是荣国府里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智囊和灵魂。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风,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也许相去不远吧!牵牛花(贾巧姐)牵牛花,俗称喇叭花,农村山野最为常见。

第五回宝玉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画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云:“势败休云贷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刘氏”当然是指刘姥姥,“巧”字是双关语,是凑巧,也指巧姐。姐生于七夕,又因村妪刘姥姥得名,最后与板儿结婚,像牛郎织女那样度日子,真是一连串的巧合,她与生长在农村里的牵牛花大概有不解之缘吧!

仙客来(秦可卿)仙客来属樱草科,原产波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