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_第1页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_第2页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_第3页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_第4页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C)。A、总统决定B、法院判决C、国会立法D、委托立法3、下列(D)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A、例行政策B、常规政策C、程序性政策D、初始政策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C)。A、地理环境B、国际环境C、经济环境D、政治环境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A).A、政策法律化B、延长政策期限C、打击反对力量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C)。A、西蒙B、林布隆C、詹尼斯D、戴伊

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A、传统政治学B、传统经济学C、社会学D、管理学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中。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零起点法D、对演法

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C)。A、专家会议法B、正负表决法C、德尔菲法D、同意表决法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D).A、对演法B、哥顿法C、头脑风暴法D、零起点法12、下列人物中(C)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A、查尔斯?奥?琼斯B、大卫?罗宾逊C、佛瑞斯特D、安德森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B)。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评终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C)。A、政策监控B、政策检查C、政策评估D、政策执行

、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A).15

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委托评估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B)。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外部评估D、高等院校评估17、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A、计划与准备B、组织与实施C、总结与报告D、搜集信息18、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D)。A、信息资料B、评估标准C、评估方法D、评估报告19、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A、学术团体评估B、高等院校评估C、委托评估D、专家评估1

20、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针对政策效果进行的评估通常称为(C)。A、政策分析B、政策反馈C、后评估D、前评估21、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A、威尔逊B、伊斯顿C、戴伊D、内格尔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

B、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

C、正确的政策会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

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23、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环境是(C).A、地理环境B、政治传统C、经济环境D、国际环境24、提出满意模型的学者是(A)。A、西蒙B、詹尼斯C、林布隆D、托马斯?戴伊

2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A、西蒙B、詹尼斯C、林布隆D、戴伊

2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

27、“因为„„所以„„",因为A=B,B=C,所以A=C,这种思维方式属于(B).A、经验思维B、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创新思维28、首因效应又称为(D)。A、新因效应B、晕轮效应C、定型效应D、先头效应29、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B).A、新闻效应B、黄灯效应C、红灯效应D、乐队效应3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3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A).A、确定政策目标B、评估政策方案C、拟定政策方案D、择定政策方案32、前评估是指(B)。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33、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D)。A、职员要求公司老板发放交通费B、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C、群众强烈要求电视台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D、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3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35、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C)。A、社会动员B、媒体宣传C、体制内运作D、公众参与36、下列选项中,(C)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A、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C、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社会公正原D、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37、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B)。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前评估D、委托评估2

38、外部评估的最主要形式是(D).A、学术团体评估B、咨询机构评估C、高等院校评估D、委托评估39、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C)。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C、博弈法D、个人判断法40、委托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属于(A)。A、外部评估B、内部评估C、正式评估D、前评估41、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C)。A、生态变迁B、自然灾害C、国际冲突D、科技变革42、“因为„„所以„„”,因为A=B,B=C,所以A=C,这种思维方式属于(B)。A、经验思维B、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创新思维43、在预测活动中,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将意见

处理后得出预测结果,这种预测方法称为(C)。A、博尔达计数B、正负表决法C、德尔菲法D、专家会议法44、人们把决策过程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B)。A、新闻效应B、黄灯效应C、红灯效应D、乐队效应45、《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是下列哪位学者的著作(B)。A、罗尔斯B、诺齐克C、莫尔D、柏拉图46、从实质上说,博弈论是一种(D)模型。A、团体B、过程C、渐进D、理性

、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证实了(C)的存在.47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从众效应D、定型效应48、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C)。A、利益集团B、政策受益者C、政策影响和制约的对象D、知识分子49、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最基本的公共政策形式是(C).A、总统决策B、最高法院判决C、国会立法D、司法命令50、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51、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C)。A、外在创始型B、内在创始型C、动员模型D、自发模型52、把政策制定看作“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主要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的学者是(D)。A、伍启元B、托马斯?戴伊C、艾斯顿D、德罗尔53、下列人物中鼓吹“地理因素说”的是(D)。A、欧文B、圣西门C、傅立叶D、孟德斯鸠

54、下列不能作为官方决策者的主体是(D).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法院D、利益集团

55、“最少受惠者最多得益”是(A)的核心思想。A、罗尔斯B、诺齐克C、奥尔森D、弗朗西斯

56、提出相对报酬量观点的学者是(C)。A、伊斯顿B、克朗C、亚当斯D、汉森

57、拉斯维尔在创立政策科学时,提出(B)。A、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B、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C、公共政策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

D、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3

58、“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中.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零起点法D、对演法59、领导者的微服私访属于政策评估中的(B)。A、正式评估B、非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委托评估60、理性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D)。A、社会人B、政治人C、复杂人D、经济人

61、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基础是(B)。A、阶级性B、合法性C、合理性D、优越性62、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C)。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精英模型D、团体模型63、―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体现了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观点(A)。A、传统理性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渐进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64、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B).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立法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65、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我得你必失B、你得我必C、我得你不一定失D、你我得失没有关联性6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C)。A、延长政策期限B、强制执行C、政策法律化D、政策升级67、―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D)。A、基本政策B、具体政策C、经济政策D、元政策68、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A)。A、变动性B、稳定性C、强制性D、独立性

69、―公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是什么公平,而是人们被给予了哪些权利",该观点体现了哪位学者的思想(B).A、罗尔斯B、诺齐克C、安德森D、伍启元

70、―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A、哥顿法B、零起点法C、对演法D、头脑风暴法71、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A)。A、淘汰投票制B、博尔达计数C、孔多塞标准D、正负表决法72、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B)的存在。A、光环效应B、从众效应C、乐队效应D、旁观者迷73、―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A、新闻效应B、旁观者迷C、颂歌效应D、黄灯效应74、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B、加权简单多数法C、同意表决法D、赞成投票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75一理论模型(C).A、渐进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传统理性模型D、过程模型7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A)。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

B、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C、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D、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77、下列机构和组织中不属于思想库的是(D)

A、兰德公司B、野村研究所C、布鲁金斯学会D、奥姆真理教78、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B)。4

A、计划与准备B、组织与实施C、收集信息D、总结与报告79、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法属于(D)。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80、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B)。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81、斯图亚特?内格尔对公共政策的看法是(C).A、公共政策是政治家判定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B、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C、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的决定D、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8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最基本的公共政策形式是(B)。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法院决定D、政党政策83、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C).A、三权分立B、四权分立C、议行合一D、两权并行84、下列选项中明显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D)。A、常规政策B、例行政策C、定型化政策D、象征性政策85、公平方程式“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的提出者是(B).A、罗尔斯B、亚当斯C、诺齐克D、克朗

86、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A、矮子协会B、巨人集团C、自然之友D、野村研究所87、尼采曾说:“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小组来讲,却成为一种规律.”他的论断揭示下列哪种理论模

型的后果(B)。A、精英模型B、小组意识模型C、系统模型D、渐进模型88、传统理性模型对人的假设是(A)。A、经济人B、道德人C、行政人D、社会人

89、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C)模型。A、团体B、过程C、理性D、渐进

90、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A、政策问题的确立B、政策议程的建立C、政策方案的择定D、政策目标的确立91、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A、设计政策方案B、选择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评估政策方案92、由群体成员对所有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胜出,这种择案方法称作(D)。A、正负表决法B、孔多塞标准C、博尔达计数D、同意表决法93、一票否决制又被称作(C)。A、淘汰投票制B、正负表决法C、全体一致原则D、否定表决法94、下列择案方法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A、博尔达计数B、两两对比法C、孔多塞标准D、成对表决法95、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D).A、巴以冲突B、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

C、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96、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A、多数原则B、赞成投票制C、等级决定制D、末位淘汰制97、认知均衡理论的提出者是(D)。5

A、海森堡B、海德格尔C、海默D、海德

98、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A、客观和中肯B、极端和绝对C、相对和主观D、以上都不对

99、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属于心理压力中的(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前后冲突100、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D)的存在。A、晕轮效应B、光环效应C、定型效应D、从众效应

10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A、拉斯韦尔B、伊斯顿C、韦伯D、安德森

102、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政策学者是(C)。A、威尔逊B、伊斯顿C、戴伊D、内格尔

103、认为“政治是社会中的弱肉强食”的观点属于(A)。A、社会达尔文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虚无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104、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B、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

C、正确的政策可能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

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分为(C)。105、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B、长期政策、中期政策和短期政策

C、权力型政策、妥协型政策与博弈型政策D、实质性政策与象征性政策106、我国特区经济政策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表现了政策的(B)特征。A、稳定性B、倾斜性C、合法性D、普遍性

107、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A、西蒙B、詹尼斯C、林布隆D、戴伊

108、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是(B).A、北京大学B、布鲁金斯学会C、北京市小动物保护协会D、地方律师事务所109、精英理论与下列哪种观点近似(A).A、英雄史观B、自然史观C、唯物史观D、历史虚无主义120、“摸石头过河”体现了哪种模型的观点(B).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精英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121、在美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C).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D、政党决策122、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12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C)。A、自然灾害B、生态变迁C、国际冲突D、科技变革

124、主张适用熟悉的方法处理陌生的问题,以及用陌生的方法处理熟悉的问题,这种观点属于下列哪种方法(C)。A、头脑风暴法B、零起点法C、哥顿法D、对演法

125、在预测活动中,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将意见

处理后得出预测结果,这种预测方法称为(B)。A、博尔达计数B、德尔菲法C、正负表决法D、专家会议法1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D、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127、基于某种成见对人作出判断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效应被称为(D)。6

A、光环效应B、从众效应C、反衬效应D、定型效应128、下列社会问题中,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D)。A、贫困问题B、民族矛盾C、政府权力滥用D、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129、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130、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C)。A、社会成员B、媒体宣传C、体制内运作D、公众参与131、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C)

A、权力B、政策功能C、政府D、责任

132、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心理倾向属于下列选项中的(B)。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定型效应D、反衬效应13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的是(B).、生态变迁C、国际冲突D、武器技术的重大进化A、战争B134、下列对美国政党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执政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

B、在野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C、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其政策方针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D、在野党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影响力

135、5理性优化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A)。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道德人136、公共政策的广义合法性是指(D)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和接受

137、定型化政策不同于下列哪种政策(C)。A、程序性政策B、例行政策C、反馈政策D、常规政策138、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B).A、稳定性B、变动性C、合法性D、合理性

139、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句话体现了下列(A)的观点。A、传统理性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渐进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140、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A、替代B、合并C、分解D、缩减

141、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是(C)。A、执行的灵活性B、执行的协调性C、执行的有序性D、执行的时限性142、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A)。A、两两对比法B、博尔达计数C、正负表决法D、同意表决法143、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称作(B)。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反衬效应D、黄灯效应144、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C).A、政策方案的设计B、政策方案的择定C、政策议程的建立D、政策方案的实施145、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D)。A、设计政策方案B、预测政策效果C、分析国际形势D、确定政策目标146、―一致并不一定是好事‖反映了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C)。A、理性模型B、满意模型C、小组意识模型D、渐进模型147、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A)。A、政府B、功能C、组织D、政策

7

148、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者是(B)。A、经济人B、行政人C、自然人D、道德人

149、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D)。A、巴以冲突B、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

C、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150、种族成见是下列哪种效应的表现(C)。A、乐队效应B、首因效应C、定型效应D、新闻效应151、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D).A、地区成见B、职业成见C、性别成见D、指鹿为马152、下列现象中属于政策终结的是(B)。A、工人罢工B、中国电信免收手机入网费C、学生罢课D、微软公司与苹果公司价格大战153、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A).A、评估报告B、政策目标C、评估标准D、评估说明书

154、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属于(D)。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155、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是(B)。A、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B、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C、政策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D、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156、下列对委托评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C)。A、被委托的对象只能是营利性机构B、被委托的对象只能是非营利性机构C、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营利性机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机构D、被委托的对象只能是高等院校157、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D).A、非正式评估B、委托评估C、前评估D、正式评估

158、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学者提出政策评估要注重(A).A、政策价值B、政策效能C、政策效率D、政策效益

159、对于某个特定的政策过程来说,其最终阶段的活动是(C)。A、政策监控B、政策评估C、政策终结D、政策创新

160

织功能看,政策研究组织以(A)为目标,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A、改进政策制定B、提高政策效率C、保障社会公正D、发现问题161、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是坚持(D)

A、客观公正B、维护真理C、有利于经济发展D、实事求是162、共政策的(C)为求回答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价值分析D、可行性分析163、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是建立在(B)的基础之上的。A、科学B、理性C、超理性D、伦理

164、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A、政策信息咨询B、决策咨询C、理性咨询D、经验咨询165、策具有(D)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A、合法性B、合理性C、有效性D、稳定性

8

166、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B)

A、政策断裂B、政策僵化C、政策均衡D、政策失效

167、下列哪项政策不属于政策替代(C)

A、利改税的政策B、费改税的政策C、改革开放政策D、医疗保险代替公费医疗168、(A)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

的目的.A、政策缩减B、政策分解C、政策合并D、政策替代169、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A)

A、渐进性的B、补充性的C、删减性的D、修正性的二、多项选择题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E).A、人大决定B、基本法C、一般法律D、地方性法规E、宪法2、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DE)。A、立法机关B、政党C、利益集团D、行政执行机关E、法院3、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ACE)。A、胡弗研究所B、联想集团C、兰德公司D、肯尼迪政府学院E、野村研究所4、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A、妥协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5、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ABD)。A、自然灾害B、生态变迁C、国际冲突D、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E、战争6(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ABC)。A(研究对象B(概念体系C(研究方法D(研究机构E(研究目标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步骤通常的安排是(AD)。A(从经验观察开始B(从经验概括开始C(从理论开始D(从假设开始8(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ABCD)。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D(马克斯?韦伯E(托克维尔9(在90年代,公共政策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ABE)。A(伦理取向B(管理取向C(民族取向D(理想取向E(政府改革取向10(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ABCD)。A(学会的成立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机构的设立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政府的关注

11、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CD)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B、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

E、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12、一般说来,政策议程的主要阶段包括(AD)

A、公众议程B、政党议程C、媒体议程D、政府议程E、专家议程

9

13、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ABCDE)

A、决策者B、执行者C、专业学术团体D、研究机构E、政策目标群体14、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AC)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B、学校禁止学生抽烟喝酒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

D、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作日E、街头出现了许多染成金发的中国少年1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从众效应的有(BD)

A、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B、谢利夫的光点实验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

E、我思故我在

16、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D(公共伦理

17(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由哪几个层级构成.(ADE)

A(中央政策B(省政策C(市政策D(地方政策E(基层政策

18、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有哪几部分组成(BCD)A(立法决策B(党的政策C(人大决策D(行政决策E(司法政策19(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

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20、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BCD).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C(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21、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22、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C、评估政策方案D、宣传政策主张E、政策对象范围的扩大

23、美国学者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为标准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类型包括(CDE)

A、自上而下型B、自下而上型C、外在创始型D、政治动员型E、内在创始型24、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ABCDE)

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C、客观原则D、效益原则E、可行原则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E).A、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终结B、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调整

C、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延续D、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E、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26、依据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如下哪些基本类型(ABCD)

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社会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E(优抚政策

27(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ABC)

A(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B(战略––––策略––––战术

C(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D(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28(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BCD)10

A(工业政策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正常政策E(社会保障政策29(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的数量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分为(AC)。A(单项目政策B(双目标政策C(多目标政策D(确定型政策E(不确定型政策

30(后行为主义时期,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公共政策学在方法论上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BCD)。A(行为主义方法论B(公共选择方法论C(博弈论D(个案研究法E(历史唯物主义

31、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ABCDE)

A、政治价值观B、组织价值观C、个人价值观D、公众价值观E、意识形态价值观

2、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CDE)

A、中央政策B、反馈政策C、权力型政策D、妥协型政策E、博弈型政策

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童话《皇帝的新衣》C、群体狂想症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32、下列对政策终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DE)

A、政策终结与一般自然现象中终结无异B、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C、当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时,可以终结政策

D、当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时,可以终结政策

E、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33、下列对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

B、政策诉求主体希望能够建立相应的公众议程

C、客观上一般不涉及公众D、其主要特征是―体制内运作‖

E、其扩散的对象不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

3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ABCDE)A、关联性B、主观性C、人为性D、历史性E、动态性

35、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ABCDE)

A、政治领袖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E、政府部门本身36、在现代政府构成中,(ABCD)等都会成为政策问题的提出者.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军队E、公民

37、边界分析法往往有下列哪些步骤组成。(CDE)

A、相关性分析B、层次性分析C、饱和抽样D、诱导性提高E、边界估计38、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为如下哪两类(AB)

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行政议程D、司法议程E、立法议程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A、宪法B、基本法C、超出基本法律性质但仍包括在现行宪法界定范围内的其他法律

D、人大决定E、地方性法规

40、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ADE)

A、立法机关B、选民C、利益集团D、领袖人物E、行政机关

41、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ABCDE)。A、描述评估对象B、阐述评估目的C、建立评估标准D、选择评估方法E、确定评估目标11

42、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ABD).A、种族成见B、职业成见C、指鹿为马D、性别成见E、没有最好,只有更好43、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BDE)

A、国际冲突B、生态变迁C、战争D、自然灾害E、意外的人为事件

44、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B)

A、问题的针对性B、未来的预期性C、公平性D、效率性E、可选择性45、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BC)A、从主观愿望出发B、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C、切实可行D、志存高远E、降格要求46、确定政策目标要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实事求是B、面向未来C、系统协调D、明确具体E、伦理考量47、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原则(ABCDE)

A、紧扣政策目标B、规划多重方案C、方案彼此独立D、方案要有创新E、方案切实可行48、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

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D、以法律形成颁布所有政策E、政治体系的合法化49、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常规政策的是(BCD)

A、激进型政策B、例行政策C、程序性政策D、重复性政策E、反馈政策50、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CD)

C、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D、环保团体要求政府出台节水政策

E、公众要求各大媒体关注生态环境

51、创新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ABCDE)

A、思考的独立性B、方法的独特性C、目标的前瞻性D、思维的发散性E、形式的超常性52、基本政策具备下列哪些特征(ABCD)

A、层次性B、广泛性C、稳定性D、权威性E、多变性

53、下面关于评估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有(ABCE)

A、评估目标即评估工作的出发点B、它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评估”这个问题

C、它能决定政策评估的法子方向、基本内容和选择标准D、它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行政三方面

E、它主要涉及政治、行政和方案三方面

54、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E、照抄照传55、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包括下列哪几项内容(BCD)

A、组织集体商议B、确定政策执行机构C、选人用人D、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E、选定监督机构56、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是(ABCDE)

A、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B、政策环境的变化C、人们认识的深化

D、政策偏差的产生E、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57、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ABCDE)

A、经费B、人力C、信息D、权威E、执行保护58、以既定政策为参考对象,执行偏差矫正的途径主要有(ABC)

12

A、政策修正B、政策增删C、政策更新D、政策废弃E、政策悬置59、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走向一般可分为下列哪几种(ABC)

A、政策延续B、政策革新C、政策终结D、政策评估E、政策反馈60、公共政策的评估主体包括(ABC)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B、专业机构和人员C、政策对象D、所有公民E、检察机关61、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AD)

A、事实标准B、客观标准C、真理标准D、价值标准

62、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括下列哪几个要素(ABCDE)

A、评估者B、评估对象C、评估目的D、评估标准E、评估方法

63、政策评估的过程对比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对比分析(ABD)

A、“始-终"对比分析B、“始-中”对比分析

C、“中—终”对比分析D、“有—无”对比分析E、“正-误”对比分析64、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包括(AE)

A、职业政策分析人员B、政策执行者

C、标准设立者D、目标群体E、决策者

65、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E)

A、经济上的可行性B、政治上的可行性

C、行政上的可行性D、法律上的可行性

E、技术上的可行性66、按照政策咨询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下列哪些类型(DE)

A、理性咨询B、经验咨询C、感性咨询D、决策咨询E、政策信息咨询67、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主要有(ABCD)

A、研究咨询功能B、参与决策功能C、政策协调功能D、人才开发功能E、开拓视野功能68、政策信息咨询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准确全面的原则B、客观公正原则C、最小努力原则D、优势放大原则E、有限理性原则69、在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做出评估后,该项政策的去向存在有下列哪些可能性(ABC)A、持续B、调整C、终止D、变更

70、政策调整的原因很多,其中突出的因素表现在(ACD)

A、决策者的价值取向B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性C、政策环境D、政策资源E、政策效果71、政策调整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包括:(ABCDE)

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D、方案调整E、关系调整72、一般来说,推动政策终止的力量主要有(ABCE)

A、反对政策者B、明智领导者C、锐意改革者D、政策受益者E、政策评估者

13

73、政策终止有助于促进政策的优化,主要表现在(BC)

A、政策功能的优化B、政策人员的优化C、政策组织的优化D、政策效果的优化

74、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B)

A、问题的针对性B、未来的预期性C、公平性D、效率性E、可选择性

75、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BC)

A、从主观愿望出发B、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C、切实可行D、志存高远E、降格要求76、确定政策目标要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实事求是B、面向未来C、系统协调D、明确具体E、伦理考量77、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原则(ABCDE)

A、紧扣政策目标B、规划多重方案C、方案彼此独立D、方案要有创新E、方案切实可行78、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

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D、以法律形成颁布所有政策E、政治体系的合法化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1)管制功能。(2)导向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2、简述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答:(1)地理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4)社会变迁。(5)国际环境.3、简述渐进模型的特点.答:(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4、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5、简述政策评估的功能。答:(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去向的主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6、简述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答:(1)政治价值观。(2)组织价值观。(3)个人价值观.(4)公众价值观。(5)意识形态价值观.7、简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答:(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

(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14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

(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8、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答:(1)一致性思维。(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9、简述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答:(1)经费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10、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答:(1)权力与责任。(2)政策功能(服务与管制)。(3)相关组织。11、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

关制定和发布。(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12、简述用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准则。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2)认定重要层面(3)符合社会现实(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5)指导调查与研究(6)提出一定的解释(

13、简述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在政策执行中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是对执行的最基本要求。(2)实施反馈控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3)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复杂的、无先例可循的工作,只能在执行中摸索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并运用管理学的反

馈控制原理不断地对目标进行修正,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4)注意政策整合;各政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政策之间整合不好,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

源,因此加强政策整合是很重要的.14、简述政策规划中的主要思维方法。答:(1)经验思维。(2)直觉思维。(3)逻辑思维.(4)创新思维。15、简述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16、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答:(1)外在创始型。(2)政治动员型。(3)内在创始型。17、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18、简述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答:(1)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

识会有不同的解释。15

(2)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3)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在遇到满意方案时便会终止其搜索行为.19、简述政策终结针对的主要情况.答:(1)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2)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3)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4)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20、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答:(1)权力与责任;政策终结预示着相应权力的丧失和相关责任的放弃。(2)政策功能;政策终结意味着相应服务的停止或相关管制的撤销。(3)相关组织;政策终结通常伴随着相关组织的缩减或撤销。21、简述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答:(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22、简述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答:(1)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2)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与范围。(3)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23、简述政策执行群体中的个体互补包括的内容.答:(1)知识互补.(2)能力互补。(3)年龄互补。(4)性别互补。(5)个性互补。24、简述政策执行的功能.答: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政策执行的首要功能就是通过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按照政策既定目标进行努力。2)检验政策成效;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能对政策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完善政策。(

(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制定一项新的政策往往要依据先前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上来的信息,在分析

先前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新的政策.25、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26、简述大众传媒成为现代社会中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原因答:(1)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2)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3)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4)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27、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某种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2)双趋冲突;是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28、简述政策评估的分类。答:(1)从评估的活动形式上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2)从评估机构的权力、地位角度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类型。((3)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与后评估两种类型.29、简述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包括的内容.答:(1)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2)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政策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4)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5)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30、简述政策终结所针对的情况。16

答:政策终结一般针对以下四种情况:

(1)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2)发现政策背离了政策目标.(3)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4)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31、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32、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择优标准。答:(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现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33、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4、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35、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答:(1)执行者的认识缺陷,执行者的认识缺陷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执行者对政策的认识问题,导致对政策的消极或抵触的态度。第二,由于理解错误而导致对政策的错误执行。(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如果政策执行者把自己所代表的局部或个人利益的损益作为政策执行的参数,就会出现政策执行

偏差。(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A组织结构不合理;B领导的管理水平低;C执行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差;

D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4)执行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执行者在执行之前没有很好地领会政策意图或没有做充分的政策宣传。3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答: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最主要的职能和作用就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策职能作用,为政府机关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2)作为知识的积累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出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17

(5)作为宣传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3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8、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及其相互关系?答:(1)元政策也称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2)基本政策指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3)部门政策指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4)它们之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39、简述我国目前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答: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主要由下列几方面构成: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监察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40、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制定政策和组织实施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现其职能的基本手段,而公共权力机关在使用这一手段时也就对它的功能做了设定,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种:(1)管制功能:就是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论述题1、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182、试述政策终结的地位和作用。答:(1)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二是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2)政策终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3、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答案要点: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政策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1)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需要而产生。(2)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3)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4、试述政策终结的措施.答案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做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5、试述政策规划的过程。答:政策规划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不仅是政府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2)政策方案的设计;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3)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的方案的评估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测性评估,二是可行性评估.(4)政策方案的选择;即在对政策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该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择案规则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6、试述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答:(1)必要的政策资源,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权威等资源。(2)顺从的目标集体;政策目标群体是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成功与目标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3)正确的执行策略;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充分利用各种执行手段,并重视成本效益分析.(4)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有效执行政策要求执行者具备优良的素质,包括政治、品德、能力、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另外,还要努力形成执行队伍的互补,包括工作人员在能力、知识、性别、年龄、个性等方面的互补。(5)形成有效的沟通;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主要指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间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换,在实践中克服了有关沟通的障碍能够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7、试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答: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1)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2)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公共政策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8、试述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标准.答:要点:(1)这种模型能够排列并简化现实;(2)这种模型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认定重要层面;(3)这种政策模型符合社会现实;(4)这种模型能够提供有意义的沟通;(5)这种模型能够指导调查与研究;(6)这种模型能够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9、试述政策合法性的内容。19答案要点:(1)从广义角度而言,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该过程分为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部分。(2)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政策合法性意味着决策主体合法、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以及政策法律化。10、试述政策终结的障碍.答案要点: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他们认为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二是政策执行者,当原来政策带给他们的权力、尊严和利益被取消时,他们自然会努力抗拒;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益,自然会站在政策终结的对立面。(2)组织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机构也会寻求自身的发展和扩展,当政策终结不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时,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会增大。(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面临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对势力会很自然地联合起来,形成利益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4)法律方面的障碍;政策的废止、组织的撤销都须经过法定的程序,而将失败的政策在法律程序中曝光,会使人们对立法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5)资源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中已投入的巨大成本会因政策终结而付诸东流,另外,政策终结行为本身也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11、试述社会问题的含义。答:(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一种可能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客观条件是政策问题存在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条件。(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由人们来加以定义的,如果某种状态并不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认定为社会问题,那么这种状态就不构成社会问题.(3)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如果问题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一般不构成社会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2、试述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答:要点:政策终结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政策的行为,具体而言,政策终结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替代;替代是指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旧的政策没有解决或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2)合并;政策合并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终止的政策内容合并到一项已有的政策当中,二是把两项或两项以上被终止的政策合并为一项新的政策.(3)分解;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4)缩减;指采用缩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是有效缓解因政策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13、试述我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答:(1)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它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在当代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看,党的政策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形式应是其唯一的形式,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20?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是高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限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其立法决策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宪法;第二,基本法律;第三,法律;第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五,人大决定.?行政决策,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策。当代我国行政决策包括五种形式:第一,行政法规;第二,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第三,部门规章;第四,地方性规章;第五,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2)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指导下进行,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从形式上看,我国的地方政府有省、市、县、乡四级,鉴于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而基本上是执行政策,,其它三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称为“地方政策".我们将乡政策从地方政府中划出称为“基层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中央政策具有明显的全局性,称之为宏观政策,地方政策具有明显的中观性,基层政策则是微观政策。14、试论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及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功能。答: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1)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个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2)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途。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3)物质准备.物质准备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4)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包括确定政策执行机构,选人用人和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这三项内容。(5)政策实验。它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政策实验既可以验证政策,及时反馈信息,又可从中得到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为政策的全面实施取得经验。政策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其步骤大致包括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总结实验结果三个阶段。(6)全面实施。政策的全国实施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15、试述绝大部分政策变通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答: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刚性的限制。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或修正的政策,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2)现行政策的制约。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某种形式的延续.(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21(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因而排除了任何根本上的变革,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变革的能力就越小。(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经费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6)社会稳定的需要。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16、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有哪些,答:社会中的政策问题往往很多,但真正能进入政策议程的并不多。一个政策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一定的条件,许多政策问题不能进入政策议程是因一定的障碍因素所致。(1)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有:A、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B、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而专家学者的察觉则不然,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C、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上述两个条件都仅属一些特别的条件,他们并不能经常地发挥作用,即使能经常地发挥作用,也并不是经常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正常、民主、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过程相配合才能奏效。只有如此,一些有可能变得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并不必非要等到特别严重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必非得权威人物的认可、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2)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主要有:A与进入政策议程条件相反的条件可构成障碍因素。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轻微的程度,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B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和程序上的限制,凡不合乎社会既得利益者的价值规范或不合乎社会制度或程序要求的问题都很难进入政策议程.C一项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还有一定程度上与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的关系。1、案例分析我国南方某乡政府召开扩大会议商讨同外省Y县进行农业贸易往来事宜.刚上任的刘乡长希望通过大家的赞成和支持干一番事业,副乡长王某另有其它打算,对这一提案谨慎对待。会议开始,主持人刘乡长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李说:“自古以来Y县人狡猾,诡计多端,实在是不好惹„„”老杨说:“上次从报纸上看到,Y县人与外地人打了经济官司,从这件事上足可以看出这桩买卖太难做,弄不好落个血本无归„„所以我坚决反对”小王伸了伸懒腰,满不在乎地说:“我不了解这方面的事,„„我随大流„„"副乡长王某:“这件事还须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七嘴八舌,刘乡长坐不住了,他看了看表说,对于大家的意见我们会进一步分析,然后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做出具体安排,今天先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