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对夏墟的探索调查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确认,从殷墟甲骨的发现到对商王世系的研究,夏商两代的历史终因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而成为信史。考古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里,有着百米宽度的古城基址、莫角山大面积垫土、大型玉器墓葬和综合性水利工程系统,类似的大工程遗址还有很多。这说明,考古发现()A.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B.反映中华文化同源共祖C.凸显了文明地域性特征 D.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中国)。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即便进入历史时期,文献记载也多有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考古学研究成果对于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这种强大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可见,考古发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同源共祖”,排除B项;凸显了文明的地域性特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现的意义和影响,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里耶古城北护城壕中出土的20余枚“户籍简”中的户主前均冠以“荆”,说明其是“荆(楚)”的遗民。而在已公布的里耶秦简户籍资料中,秦统一后迁陵县“一邑二里”户口中的记录均未见“故六国”标记。秦及汉初以户籍为依据“名田宅”,不同身份等级的“编户”,拥有田宅的数量“各以差次”。据此可推知,秦及汉初()A.政府控制区域扩大 B.赋税制度出现变革C.地方行政制度完善 D.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及汉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户籍制度,秦朝成功实现“故六国”遗民身份向国家编民身份的转化。同时,秦汉户籍制度还与授田制相结合,为秦汉时期的“小农社会”打下了基础,并确保赋役和兵员来源,维护秦汉“大一统”国家形态的稳定,这反映出当时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D项正确;“政府控制区域扩大”只是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排除A项;“赋税制度出现变革”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地方行政制度完善”说法不准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3.下表是根据《通典》所载的唐天宝八年(749年)诸道各仓所储粮数。这反映出当时()正仓(石)义仓(石)常平仓(石)北方六道关内18225615946211373570河北1822516175446001663778河东15891807309610535386河西70206538840331900河南5825414154297631212464陇右27278020003442850南方四道剑南223940179722870710淮南688252484087281152江南9788256739270602030山南143882287166849190A.政局变化深刻影响经济格局 B.北方经济仍有一定优势C.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749年诸道粮食最盛产的首推河南、河北,次则关内与河东,再次乃及江南、淮南。由此可推知,当时北方的经济应远远胜于南方,B项正确,排除D项。安史之乱(755年12月至763年2月)后,北方地区社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人口的往南迁移,增加了对南方土地的开发,北方诸道各仓所存蓄粮均数倍于南方的局势被打破并逐渐发生变化,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唐朝实行两税法是在780年,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4.王夫之说:“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说到一个‘诚’字,是极顶字,更无一字可以代释,更无一语可以反形……尽天地只是个诚,尽圣贤学问只是个思诚。”这一观点()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所谓的“诚”就是“实有”,它是客观事物的实际存在及其规律的总称,是表示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具有“物质一般”的含义,这表达了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肯定私欲的正当性及批判君主专制体制,排除B、C项。故选D项。5.洪秀全在分析“万国一家”的原则时说:“尧舜病博施,何分此土彼土;禹稷忧饥溺,何分此民彼民;汤武伐暴除残,何分此国彼国;孔孟殆车烦马,何分此邦彼邦。”这反映出洪秀全()A.初步具有了近代外交理念 B.理性反思传统闭关锁国政策C.重视革命的农民阶级本性 D.宗教思想体现中西文化融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的一些观念揉进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体现中西文化融合,D项正确;太平天国缺乏近代外交理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思想,未涉及洪秀全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并未重视革命的农民阶级本性,排除C项。故选D项。6.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记载的“左祖右社”的礼制,在兴国寺的遗址上辟建为社稷坛。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1914年,北洋政府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后为纪念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这说明近代中国()A.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 B.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C.公民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D.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将曾经的皇家祭坛“社稷坛”改造为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体现了城市建设服务于市民生活的理念,这说明近代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公民的政治地位包括公民各项政治权利的实现,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中“深入人心”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而日本政府在西安事变后极力挑拨南京政府和西安方面的关系。1938年,日本陆军部认为,占领了武汉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结果这一阴谋再次破产。据此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A.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B.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石 D.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旨在彻底征服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侵略战争,将历尽灾难的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共担负起民族救亡的重任,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起自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而日本军国主义千方百计破坏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更加说明其对中国全民族抗日的忌惮,这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石,C项正确。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强调的作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国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排除B项;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属于抗战胜利的国际意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所示为2012~2022年我国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的演变轨迹。这反映出,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关键词强度关键词演变年份土地3.62012~2014制度2.942013~2014农民2.82013~2015城镇化4.922014~2017民主3.952014~2018协商民主6.982015~2018国家治理3.962015~2017项目制3.462015~2018精准扶贫9.982017~2020枫桥经验4.192018~2019德治2.922018~2020形式主义3.22019~2022第一书记3.072019~2020A.注重多元目标的齐头并进 B.发挥法制作用维护社会稳定C.依据社会发展不断地创新 D.依靠创新科技提升治理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2~2022年(中国)。“基层治理”主题随国家中心工作进行话语重构,经历了从“以土地产权为主的乡村社会建设—以精准扶贫为主要任务的乡村振兴建设—以公共事务为主的乡村自治体系建设”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2012~2014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土地复垦、土地流转等相关条例,这个阶段乡村治理的话语体系主要围绕土地产权展开。到了第二阶段(2015~2018年),乡村治理的中心工作是脱贫与振兴,话语建构也离不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要素。在第三阶段(2019~2022年),乡村治理出现了自治、公共事务、协商民主等话语要素,可见乡村自治体系建设成为重要任务之一,话语主题的演进不仅是政治话语体系的动态演化,也是我国政治实践的创新发展,反映出我国基层治理依据社会发展不断地创新,C项正确;齐头并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创新科技对治理效率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9.公元前4世纪,雅典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法官都不能实施没有刻写出来的法律、法令,不管是议事会还是由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任何法律都不能在不应用到所有公民的情况下用来针对某一单个的公民,除非六千公民大会通过秘密投票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雅典()A.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无遗 B.民主监督的机制较为完善C.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 D.国家治理体现一定的理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民主精神朝着更注重法制的方向发展,并将民主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雅典立法要求法律必须适用于所有雅典公民,而不能仅适用于个别人,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国家治理体现一定的理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排除A项;民主监督的机制较为完善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18世纪的欧洲衍生出多种宗教理论。自然神论者只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这一思想()A.凸显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地位 B.有助于促进人类的理性化倾向C.导致了欧洲地区基督教的分裂 D.意在重塑法国的启蒙思想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可知,自然神论者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决定人类命运的信仰,这体现了其理性主义追求,这一思想有助于促进人类的理性化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的主张与法国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观点冲击了传统的基督教理论,而非导致基督教发生分裂,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有别于传统基督教理论的主张,而非重塑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和取得胜利,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十月革命表面上看是与‘同时胜利论’相违背的,但是列宁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这里。”该学者意在强调()A.列宁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典范C.列宁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途径 D.十月革命源于俄国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俄国)。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和取得胜利,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而在十月革命中列宁不是固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别结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俄国革命的客观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B项正确;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所示为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变化说明()1995年亚太区贸易依存网络2014年亚太区贸易依存网络A.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依存关系趋弱 B.区域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C.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D.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年和2014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在1995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贸易网络中,美国是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2014年,中国则成为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说明中国正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2014年亚太地区贸易依存网络中,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由美国向中国转变,同时中国也变成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表明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C项正确;除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其他国家都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材料没有区域贸易和其他贸易形式的对比,无法得出区域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相同举措:突出主体,务实引导;建立灵活有效的科技发展机制;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博采众长,鼓励引进;政府的大力扶持。(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苏两极对峙,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日美自身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任答三点即可)(2)特征:与政治环境紧密相连;受整个国家战略部署重点的影响;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相结合;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超前性。(任答三点即可)(3)启示:科技发展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科技自主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科技振兴经济、经济振兴科技的互助式发展模式;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美日)。相同举措:据材料“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可知,突出主体,务实引导;据材料“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可知,建立灵活有效的科技发展机制;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可知,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据材料“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可知,博采众长,鼓励引进;据材料“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可知,政府的大力扶持。原因:据材料“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据材料时间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美苏两极对峙,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可知,日美自身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征:据材料“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并结合所学可知,与政治环境紧密相连;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可知,受整个国家战略部署重点的影响;据材料“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相结合;据材料“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超前性。【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发展要与国情相适应;据材料“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坚持科技自主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科技振兴经济、经济振兴科技的互助式发展模式;据材料“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值此情况,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言论,鲁迅发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反问,作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回应”。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书写的是建功立业的自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的是肯定自我的自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的是俯瞰天下的自信。从古至今,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回答。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生成于的百年实践历程中,是对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摘编自付洪彭钰美《论坚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和价值蕴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中国自信和脊梁”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人的历史自信源自百年伟大辉煌的奋斗历程。阐述: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终结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取得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后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党领导下的第二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踏步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党领导下的第三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建设,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目标,取得了领导下的第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是对各历史阶段涌现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精神品质的凝练与表达,由此形成了各历史时期具体的精神标识,鼓舞着和中国人民不断接续奋斗。由此可见,坚定历史自信生成于的百年实践历程中,是对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而百年实践锤炼的精神谱系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支撑。〖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近现代。首先确定论题,据材料“坚定历史自信生成于的百年实践历程中,是对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可知,的自信来源于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因此可以确定如下论题,如人的历史自信源自百年伟大辉煌的奋斗历程。然后进行论述,结合百年党史,从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来说,如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终结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取得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后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党领导下的第二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踏步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党领导下的第三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建设,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目标,取得了领导下的第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成就,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然后对这几个时期进行归纳性分析,如在这一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是对各历史阶段涌现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精神品质的凝练与表达,由此形成了各历史时期具体的精神标识,鼓舞着和中国人民不断接续奋斗。最后总结升华,强调历史自信来自百年实践,如坚定历史自信生成于的百年实践历程中,是对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而百年实践锤炼的精神谱系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支撑。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管子·山权数》中曰:“汤七年水,禹五年旱,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厉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古人常围绕着农业生产,期望丰收,常常引用各种卦和祭祀上帝、山川神祇及祖先的活动,或是求雨,或是求丰年,都是盼望有好收成。夏代农业传说有:“春三月,三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易经·否卦》云“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地无邦也。”汉初,每年通过漕运贸易运到京师的粮食不过数十万石,其后政府机构膨胀,漕运贸易增至四百万石。武帝时,河东守番系建议发展渭水流域农田水利,增产谷物供京师以省东部漕运粮食。隋唐时期,我国漕运贸易规模更大,这时的漕运贸易主要是由南向北,从长江流域运输粮食到京师。明初沿用元代海运之法,解决北方粮食供应。自此,漕运贸易主要由官军掌运。——摘编自杨姝《中国古代治理粮食安全问题的启示》材料二从历史的纵向看,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强劲增长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导致粮食大幅度增产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