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刷80题(第81-160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刷80题(第81-160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刷80题(第81-160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刷80题(第81-160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刷80题(第81-160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练02考点分类8n60题

81.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峻的国家之一。环丙沙星是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N3()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环丙沙星分子中共含有41个原子B.环丙沙星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环丙沙星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D.环丙沙星中氢、氮元素养量比为18:3

【答案】C

【解析】一个环丙沙星分子中含有17+18+1+3+3=42个原子,A选项错误;依据计算可得环丙沙星中

1Q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为一X100%=5.4%,B选项错误;环丙沙星由C、H、F、N、0五种元素组

331

成,C选项正确;环丙沙星中氢、氮元素养量比为3:7,D选项错误;故选择C项。

82.《茉莉花》是一首喜闻乐见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此。0J是其中

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

B.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养量比为9:10: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B、由化学式

可知,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

养量比为(12X9):(1X10):(16X2)W9:10:2,故选项错误;D、乙酸苯甲酯是由分子构

成的,而不是由原子干脆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83.豆腐是人们宠爱的食物,养分丰富,能为人体供应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

(C6H13N0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B、亮氨酸中碳元素

的质量分数为-----------------------X100%^55%错误;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

12x6+1x13+14+16x2;

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D、亮

氨酸中各元素养量比C:H:N:0为:(12*6):(1X13):14:(16X2)=72:13:14:32;错

误。故选C。

84.碳酸乙烯酯(C3H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3+1X4+16X3)g

B.碳酸乙烯酯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0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x100%

12+1+16

【答案】C

【解析】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3+1X4+16X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

写,错误;B.碳酸乙烯酯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1X4:16X3,错误;C.化学式

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0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

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X其相对原子质量

4:3,正确;D.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x100%,碳酸乙烯酯中

12x3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x3+1X4+16X3X100%,错误。故选C。

85.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运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洁厕灵84消毒液有毒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有毒气体是Cb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运用

【答案】B

【解析】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

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氢

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

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毒气体是CL,正确;C、

反应前HC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Ck中氯元素的化

合价为0,所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更,错误;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会产生有

毒气体,不能混用,错误。故选B。

水的净化及组成

86.下列做法有利于爱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干脆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运用地下水D.大量运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B

【解析】A、生活污水不应干脆排放,以免污染水资源;B、生活中节约用水,水是一种珍贵的自然

资源,储量有限,故B正确;C、不应大量开采运用地下水,应有安排开采运用地下水;D、不应大

量运用化肥和农药,以免污染环境。

87.除去“一般水”里溶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实力将大大增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量运用含磷洗衣粉去污会污染水源B.“一般水”中含有氧分子.

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肯定的溶解实力D.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氮磷等养分元素过多,会发生“赤潮”等水体的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

氧气能溶于水,所以水中含有氧气的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肯定的溶

解实力,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水中含有的氧元素,故错误,符合题

意。故选D。

88.水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降低水的硬度B.长期饮用蒸储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蒸储可得到纯度很高的水

【答案】A

【解析】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别的一种方法,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

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不正确;B、蒸储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储水不利

于人体的健康,故B正确;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是为软水,浮渣较多的为硬

水,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故C正确;D、蒸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步,经过蒸馆后可

以得到纯净的水,故D正确。故选A。

89.水是生产生活中不行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矶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更都是物理变更

C.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干脆浇灌农田

【答案】C

【解析】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明矶是将一些难溶性物质转化为胶状物,A错误;在自来水厂

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时加入的漂白粉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更,B错误;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

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C正确;工业废水有污染物存在水中,不能干脆浇灌农田,D错误。故

选Co

90.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B

【解析】过滤试验时,要留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

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

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B。

91.某同学模拟自来水厂将河水净化,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试剂

I

河水一A|①沉降|一[②过滤|—桓吸附|一|④净化后的水

A.步骤①②可除难溶性固体杂质B.步骤③X试剂常用活性炭

C.步骤④应通入氯气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水

【答案】D

【解析】A、通过沉降和过滤后将水中的大颗粒不溶物除去,选项A正确;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除去水中的色素及异味物质,选项B正确;C、氯气溶于水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

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C正确;D、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离子,如钙、镁离子等,不属于

纯水,选项D不正确。故选D。

92.下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能降低水的硬度B.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C.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变更D.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净化效果

【答案】D

【解析】A、运用该净水设备,不能削减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数量,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错

误;B、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不是碳的化合物,故B错误;C、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没

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更,故C错误;D、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净化效果,正确;故选D。

93.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色污水

A.①中液体无色浑浊B.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C.②中液体无色澄清D.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答案】C

【解析】A、静置、过滤不能除去水的色素,故①中液体不是无色浑浊,错误;B、②中液体中含有

可溶性杂质,为混合物,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故②中液体无色澄清,正确;

D、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软水,错误;故选C。

94.向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分层装填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就制成了简易净水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此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B.此装置能降低水的硬度

C.X层装填石英砂D.Z层装填活性炭

【答案】D

【解析】A、此装置为简易净水装置,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不能对水杀菌消毒,

故A错误;B、此装置为简易净水装置,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试

验室用蒸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B错误;C、依据物质的大小及用途,分层装填小卵石、石英砂、

活性炭可制成了简易净水装置,X层应为小卵石,故C错误;D、依据物质的大小及用途,分层装填

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可制成了简易净水装置,Z层装填活性炭,故D正确。故选D。

95.图3是几种净水方法,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f出水口

瞰性表粒层状活

三三5叁上+入水口

A.图③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B.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吸附

C.上述净水方法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①④D.图①净水程度最高

【答案】C

【解析】A、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

活性炭层的作用是吸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煮沸和蒸储均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①②,活

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蒸储的净水程度最

高,几乎可以除去全部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96.水分子的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水分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A.分解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更

B.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C.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分别由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

D.在化学变更原子不行再分

【答案】C

【解析】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分解过程中元素种类没

有发生变更,不符合题意;B、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

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分别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原子是化

学变更中的最小粒子,故在化学变更原子不行再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

97.下列关于电解水试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约是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的2倍

C.这个试验证明白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电解水中加入稀硫酸或硫酸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导电性

【答案】C

【解析】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气体(氢气)的体积约是正极产生气体(氧气)

体积的2倍,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电解水中加

入稀硫酸或硫酸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8.电解水试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2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解析】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选项A错误;B、通电后

气体产生的速率负极快,正极慢,选项B错误;C、气体M、N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

8,选项C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检验M、N气体可

证明水的组成,选项D正确。故选D。

99.下图为水电解的试验装置图和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活塞

图1图2

A.图1中a处的气体具有可燃性B.图1中水电解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图1中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质量比为1:8D.图2中水分解的微观依次是acb

【答案】D

【解析】A、a中产生气体体积大,为氢气,具有可燃性,A叙述正确;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B叙述正确;C、图1中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质量

比为1:8,C叙述正确;D、水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故分解的微观依次为bca,D叙述错误;故选D。

化学方程式

100.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大于(a+b)gB.等于(a+b)gC.小于或等于(a+b)gD.小于(a+b)g

【答案】C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

克木炭和b克氧气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a+b)g,假如a克木炭和b克氧气不

能刚好完全反应,则木炭或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g,故选C。

10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共四种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2280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A.分解反应B.生成的Y肯定是单质

C.Z肯定是化合物D.反应后X的质量为51g

【答案】B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

=(2+2+80+5)g-(24+0+14)g=51g,则参与反应X的质量是51g-2g=49g;物质X、Y、Q反应后质量增加,

为该反应的生成物;物质Z反应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反应可表示为ZfX+Y+Q,一种物质

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A、由分析可知,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正

确;B、生成的Y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不能确定,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Z发生分

解反应,则Z肯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为51g,故D正确。故

选Bo

102.“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更的方法。如图所示是某应前后

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2个分子与1个・•分子反应产生2个次)分子,有

2个C。分子未参与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B、生成物质只有

分子,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C、2个分子与1个・•分

子反应产生2个分子,参与反应的分子个数比2:1;故选项错误;D、依据图示可知,分子

种类发生变更;故选项错误;故选A。

10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示硫原子

o表示氧原子

A.甲是SO?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

―•定条件

式是:2so2+0?^^^=2S03。A.由上述可知,甲是SOz,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由两种

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上图可知,反应中,甲、乙物质

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符合题意;D.由微粒的变更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

更,原子的数目没有变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A+yB=mC+nD的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参与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C.x+y=m+nD.若A和B的质量都为ag,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W2ag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但不能确定该反应肯定是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和;故选项错误;C、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间可能符合x+y=m+n没有关系;故选项错误;D、若A和B的质量都

为ag,若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质的总质量为2ag;若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质量<

2ag;故选项正确;故选D。

105.甲、乙两个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a+8-Q+Cn乙+

mO

abcddce

(o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

A.图中包含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1O=2HC1+C>2

C.气体b能用排水法收集D.甲、乙两个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答案】D

【解析】A、图中包含一种氧化物,物质a是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乙反应的化学方程

光昭

式为:2HC101上2HC1+0";故选项错误;C、气体b是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排水

法收集;故选项错误;D、甲、乙两个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故选项正确;故选D。

106.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更的是: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的种类;⑤各物质的质量;⑥各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变更;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可能变更;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不会变更;④元素的种类;不会变更;⑤各物质的质量;可能变更;

⑥各原子的质量不会变更;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更的是:①③④⑥;故选B。

107.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与

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1:1B.2:1C.4:1D.5:1

【答案】D

【解析】10g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与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

10g=2g,所以该反应中,每10gA恰好与2gB完全反应,所以参与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g:2g=5:

lo

108.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的是()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更,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lO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lOOgNaCl溶液

D.肯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必需遵守的,D发生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更

B.质量守恒定律探讨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C.催化剂可以变更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更,该选项说法正确;B、质量守恒

定律探讨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该选项说法正确;C、催化剂可以变更其

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

后质量减轻,是因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仍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

说法错误。故选D。

110.“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运用偏二甲朋(C2H此)和四氧化二氮(NG)作常规推动剂,其

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04=3X+2C02+4H20,则X的化学式为()

A.COB.N2C.02D.H2

【答案】B

【解析】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

C:2-2=0,H:84x2=0,N:2+2x2-0=6,0:2x42x24x1=0,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

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故选B。

点燃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0z=e2Mg0”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

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更⑥反应体系中

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正确;②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反应的速率,

故错误;③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

镁,故正确;④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的微观过程,但能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故错误;⑤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更,故错误;⑥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2个镁原子

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正确;故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是①③⑥,故选C。

1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占燃

A.Cu2(OH)2CO3=2CUO+CO2T+H2OB,CH4+2O2C02+2H2O

C.2KCIO3=2KC1+3O2TD.CO2+H2O=H2CO3

【答案】A

【解析】A、该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占燃

B、CH4+2O2^^CO2+2H2O,该反应书写正确,但是该反应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不

力口执

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C、该反应书写错误,应改为2KCIO3—二2KCI+3O2T,故错误;D、

MnO2

CO2+H2O=H2CO3,该反应书写正确,但该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Ao

1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猛烈燃烧3Fe+2O2=Fe3O4

B.干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C)3=CuNO3+Ag

C.C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0

二氧化镒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锦的氯酸钾固体KC103―KC1+03T

【答案】C

点燃

【解析】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猛烈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3Fe+20zFe304;故选项错

误;B、干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u+2AgN03=Cu(N03)z+2Ag;故选项错误;C、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02+Ca(0H)2=CaC03J+H20;故选项正确;D、加热混有二氧化镐的氯酸钾

MnO2

固体产生氯化钾和氧气:2KC103^=2KCl+302t;故选项错误;故选C。

A

113.化学方程式:C2H2+O2^C02+H20配平后,其系数和是

A.6B.7C.13D.11

【答案】C

【解析】可用定一法,首先确定GH2的系数为1,依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C曲+,2fH20+2C02,然

后各项都乘以2,得:2C2H2+50^^2压0+4C02,所以各分子式前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2+5+2+4=13o故选C。

点燃

114.在aC2HsOH+bOz^/mCOz+nH2。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m+nB.a=2mC.a+2b=2m+nD.n=2b

【答案】C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含有2a个C原子、6a个

氢原子、(a+2b)个氧原子,反应后含有m个C原子、2n个氢原子、(2m+n)个氧原子。A、依据反

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a+2b=2m+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B、依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

可得2a=m,故选项关系式错误;C、依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a+2b=2m+n,故选项关

系式正确;D、依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可得6a=2n,则3a=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故选C。

115.在“2A+3B=2C+2D”的反应中,已知6.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2.8g物质C和3.6g物质D。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48D.64

【答案】B

【解析】由题意,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反应的B的质量为12.8g+3.6g-6.8g=9.6g,设物质B的相

2x346.8g

对分子质量为x,依据反应方程式“2A+3B=2C+2D”有工一解得x=32,则物质B的相对

3x9.6g

分子质量为32,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116.已知6克A与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和3克D。则10克B与足量A充分反应生成C质量

A.12克B.13.3克C.16克D.18克

【答案】C

【解析】设10克B与足量A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克A与足量B反

应生成8克C和3克,则反应的B的质量为8g+3g-6g=5g,即5克B物质完全反应时生成8克

C物质,5g:8g=10g:x,x=16g0故选C。

117.将10gH2、0八用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生成9gHzO,则剩余气体不行能是()

A.N?和H?B.0?和N?C.lgN2D.m、Oz和Nz

【答案】D

占燃

【解析】A、由2H2+。2=伫2H2。可知,反应之后复原至常温得到1g气体的混合气体,可能为氮气和

氢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之后复原至常温得到1g气体的混合气体,可能为氮气和氧

点燃

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2H2+02=伫2H2可知,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

4:32=1:8,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氧气和氢气反应,可能剩余1g氮气,故C正确,不符合

题意;D、点燃后完全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肯定不会有氢气和氧气同时存在,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碳及碳的化合物

118.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e。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三€三三三户_

金刚石石墨

A.原子的排列方式变更,则构成的物质种类变更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e。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石墨、CQ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

题意;B、金刚石、石墨、C6。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

意;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说法

错误;故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CQ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

意;故选c

119.中国天才少年曹原以石墨烯为材料用试验揭开了超导奥秘,荣获2024年《自然》年度人物榜

首。石墨烯和石墨、金刚石一样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相像的化学性质,是目前导电性能最精彩的材

料。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石墨烯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做钻头

【答案】C

【解析】A、石墨烯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石

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材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石墨烯具有稳定结构,可以燃烧生

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做钻头;故选项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0.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缘由是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C.原子种类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

【答案】A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缘由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

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A。

121.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②CO、CO?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0?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④CO?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

起中毒⑤CO,可用来灭火,C0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答案】C

【解析】①C、C0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①错误;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故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

雨,故③错误;④CO?会使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C0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

氧气结合而中毒,故④正确;⑤C0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故⑤正确。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④⑤,故选C。

122.一种无色气体X与炙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

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丫是()

A.X是CO,Y是CO?B.X是Y是C0

C.X是CO2,Y是COD.X是G,Y是CO?

【答案】C

【解析】依据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可以推断是还原

剂还原金属氧化铜生成单质铜,结合无色气体X与炙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故可

推断X为二氧化碳,Y为一氧化碳,故选C

123.关于CO和C0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分子构成相同B.性质:都有毒

C.用途:都可以做气体肥料D.转化:在肯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A、CO和CO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错误;B、CO和CO,常温下

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CO?没有毒,故错误;C、二氧化碳可用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一氧化碳不

能,故错误;D、CO和CO?在肯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故选D。

12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试验装置,下列关于该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港清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视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

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项说法错误。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

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说法正确的有①④;故选B

125.用“W”型管进行微型试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试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和题中信息知,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氧化铁呈红棕色,一氧化碳还

原氧化铁为铁,铁呈黑色,故A正确;B、a处试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以防铁重新

被氧化,故B错误;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故C正确;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12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试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水5

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试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C.两个试验中都可视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

D.两个试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更

【答案】A

【解析】A、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

二氧化碳,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B、两个试验中均运用了石灰水,都要

防止液体倒吸,都要先撤离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木炭均具

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两个试验中都可视察到黑色固体变红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氧化铜转化为了铜,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更;碳、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也发

生了变更,分别由0价、+2价,变为+4价,不符合题意。故选A。

燃烧和灭火

12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B.厨房自然气泄漏,应马上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

【答案】B

【解析】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故A正确。B、自然气与空气混

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B

错误。C、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故C正确。D、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

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故D正确。故选B。

128.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假如驾驭一些灭火措施和平安学问,可以削

减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运用楼内电梯逃命

【答案】C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这样做会造成触电;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简单引起爆炸;C选项油

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采纳隔绝空气的方法,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高楼住宅发生火

灾口寸,运用楼内电梯逃命,简单造成被困电梯中;故答案选择C

129.2024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

扑火英雄献出了珍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供应了大量的氧

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B错误;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D正确。故选B。

130.相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限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猛烈、更充分

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室内起火,应当快速打开全部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A.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B.可

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C.室内起火时,不能马上打开门窗,

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足够,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快速扩散,不利于灭火,选项错误;D.用水

灭火,利用了水能汲取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选项错

误,故选A。

131.“绿色能源”是当今人类志向的能源,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石油B.潮汐能C.太阳能D.风能

【答案】A

【解析】A、石油燃烧时除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外,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故不属于绿色能源。B、潮汐能的运用,不产生环境的污染物,属于绿色能源。C、太阳能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运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