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枣庄2025届高三地理6月三调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枣庄2025届高三地理6月三调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枣庄2025届高三地理6月三调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枣庄2025届高三地理6月三调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枣庄2025届高三地理6月三调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山东省临沂枣庄2025届高三地理6月三调联考试题(含解析)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需运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依据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整齐,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学校高一年级地理爱好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旁边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图2示意)。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图1示意)。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依据活动状况记录可推断,观测地点位于()A.华北平原 B.长白山区 C.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2.观测日期为当地()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答案】1.B2.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方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1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北极星高度为45°,可知该地位于45°N。由材料“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北京时间11时20分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依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可算出该地位于130°E。依据该地经纬度位置可推断出该地位于长白山区,B正确。故选B。【2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观测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直射地纬度为0°,该日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由材料“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可知,该日过后影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观测日为春分日,A正确。秋分日过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影子变长。故选A。【点睛】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假如一个东经度一个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加法。芒果性喜暖和,不耐寒霜。最相宜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20℃生长缓慢,低于10℃叶片、花序会停止生长,接近成熟的果实会受冻害。下表示意“2012年我国各省区芒果种植面积与产量比例”,下图示意“广西田阳县2011年芒果种植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我国各省区芒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土壤4.从芒果种植分布图推想,田阳县()A土壤南北肥沃,中间贫瘠 B.降水南北少,中间多C.人口密度南北密,中间疏 D.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答案】3.C4.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芒果喜暖和,不耐寒霜,从表中可读出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的海南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可推断出影响各省区芒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热量,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由材料“芒果喜暖和,不耐寒霜”可知,影响芒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从芒果种植分布图中可看出,田阳县芒果主要种植在中部地区,可推想出田阳县中部地势低,气温高,南北地势高气温低,D正确。故选D。

【点睛】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集竞技、健身、欣赏、挑战于一体,有“岩壁芭蕾”之称。我国某省区甲地的地貌为攀岩供应了极佳的场地,一个个独立的山峰鳞次栉比(下图),每一座独峰都有陡峭的岩壁,岩壁节理发育,因风化多凸点、坑洞、拐点、裂隙等,而且表面特别粗糙坚硬。攀岩爱好者评价这里说:“这是上帝特地为攀岩爱好者创建的自然攀岩圣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甲地的典型地貌为()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岱崮地貌6.该地山体岩壁表面较为粗糙坚硬的缘由是()A.峰顶多植被,爱护作用强 B.岩体为石灰岩,质地坚硬C.岩壁上的风化物被雨水刚好冲走 D.岩体为花岗岩,质地坚硬7.从利于攀岩自然因素考虑,在该地举办“攀岩节”多选择在每年的()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答案】5.B6.C7.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喀斯特地貌。【5题详解】依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推断出甲地位于云南省。结合材料“一个个独立的山峰鳞次栉比”和材料“岩壁节理发育,因风化多凸点、坑洞、拐点、裂隙”可推断出甲地地貌为喀斯特地貌,B正确。【6题详解】该山地体岩壁表面较为粗糙坚硬的缘由是岩体为石灰岩,质地坚硬,B正确。峰顶多植被与岩壁表面坚硬无关,A错。岩壁上的风化物被雨水刚好冲走与岩壁坚硬无关,C错。由材料“岩壁节理发育”可知,岩体为沉积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D错。【7题详解】依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推断出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4~5月到9月为雨季,不相宜攀岩,B、C错。1~2月气温较低,不相宜攀岩,A错。10~11月降水少,气温相宜攀岩,因此在该地举办“攀岩节”多选择在10~11月,D正确。【点睛】我国云南典型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和石芽地、峰丛、峰林和孤峰、溶斗和溶蚀凹地、溶洞等。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若干个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部分湾区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下图示意世界某闻名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湾区发展壮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水源足够 B.物产丰富 C.农业发达 D.交通便利9.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湾区,应当实行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 B.改善城市环境C.缩小城乡差别 D.抵挡台风灾难【答案】8.D9.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8题详解】依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推断出图示湾区为东京湾,东京湾发展壮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D正确。水源、农业对湾区影响没有交通影响大,A、C错。东京湾资源并不丰富,B错。故选D。

【9题详解】由材料“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化”可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世界性的大湾区,应调整产业结构,A正确。故选A。

【点睛】PM2.5因直径微小又称“可入肺颗粒”。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PM2.5会长期滞留在低空,达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即为空气严峻污染。据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大气污染物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下图示意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时段与气温日改变分布。据此充成下面小题。10.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峻的时段是()A.0-4时 B.6-10时 C.12-16时 D.16-20时11.大气污染最严峻的时段发生时影响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为()A.冷锋过镜,西北风较强B.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C.雨雪较多空气湿度增加D.冷空气活动减弱,风速较小【答案】10.B11.D【解析】【10题详解】城市大气污染最严峻的时段,应当是污染气体最多又不简单扩散的时段。题目中的四个时段中,10-15时和15-19时虽然车辆通过次数多,排放的尾气多,但这两个时段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旺,污染气体简单扩散;0-4时和6-9时两个时段,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但0~4时汽车通过次数少,排放尾气少,而6~9时车辆通过次数高,排放尾气多,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峻的时段发生在6~10时,冷锋过境,西北风较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低大气污染,A错误;此时段气温较低,对流较弱,大气比较稳定,B错误;雨雪天气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净化空气,C错误;冷空气活动减弱,风速较小,大气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加重大气污染,D正确。故选D。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下图示意我国主要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风速 D.光照13.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的东部山地高,主要缘由是()A土温高 B.土质硬 C.土壤干 D.土层厚【答案】12.A13.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2题详解】从图中看,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随纬度的降低而上升,说明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正确。故选A。

【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多年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可分析出影响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土质软硬和土层厚度对冻土下界影响不大,B、D错。东西部地区相比,纬度相同地区热量条件差别不大,因此土壤温度差别不大,A错。西部山地因距海远,土壤含水量在较高海拔增多,形成冻土,冻土下界上移,因此导致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东部山地高的主要缘由是土壤干,C正确。故选C。

【点睛】被称为“泥巴艺术”的喀什土陶,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喀什的土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为闻名,它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具备了欣赏和好用双重价值。制作土陶要用河泥做原料,加水反复用力揉捏。河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强,是制作土陶器的上佳材料。土陶制作须要经过选料、过筛、和泥拌揉,坯体成形、彩绘、琢雕刻花、上釉、入窑烧制等数十道纯手工工序。下图示意喀什地理位置及陶器制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喀什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主要得益于()①相宜的气候②优质的原料③丰富的劳力④精湛的技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推想喀什土陶制作的最佳时期是()A.4~5月 B.7~8月 C.9~10月 D.11~12月【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制作土陶要用河泥做原料,加水反复用力揉捏,河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强,是制作土陶器的上佳材料。因此制作喀什土陶的原料很重要。喀什土陶的制作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土陶制作须要经过选料、过筛、和泥拌揉,坯体成形、彩绘、琢雕刻花、上釉、入窑烧制等数十道纯手工工序,喀什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还主要得益于精湛的技艺,与气候和劳动力的多少无关。综上所述,故选C。【15题详解】喀什土陶制作须要运用河泥,且制作过程须要经过选料、过筛、和泥拌揉等。河水较为丰沛时,河泥足够,且制作用水也较为足够。喀什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须要较高的气温才能达到融水的最大值,故该地融水最多时是7、8月的盛夏时期,B正确。故选B。【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最为普遍,河流水量随降水量而变;季节性融水补给,水量随气温而变,通常有春汛现象;永久性积雪融水或冰川融水补给。水量随气温而变,通常须要较高的气温,汛期在夏季;湖泊水补给,河流与干流有互补关系;地下水补给,这是河流牢靠而稳定的补给水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重庆是一座老工业城市。100多年来,重庆工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开埠时期、陪都时期、国民经济复原时期、“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1964~1983年“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重庆,工业布局呈现“靠山、隐藏、分散”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工厂“退城进郊,退城进园(工业园)”,老城区留下众多的工厂厂房、设备、厂史文献,制作工艺等遗址,成为见证重庆工业的记忆。下图示意重庆主城区工业遗址分布。(1)概括重庆工业遗址的分布特征。(2)分析“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工业“靠山、隐藏、分散”布局的有利条件。(3)简述工厂“退城进郊,退城进园”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沿长江、嘉陵江分布;沿铁路途分布。(2)重庆城区多山地,便于靠山、进山修建工厂,隐藏性强;山谷相间,地形狭窄,平地少,利于分散;多云雾天气,植被茂密,隐藏性强。(3)工厂的退出,可以置换出大片土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削减“三废”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削减工厂货车的通行量,缓解道路压力;工业在郊区、园区集中布局,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等。【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详解】(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重庆工业遗址主要沿长江、嘉陵江和铁路途分布。(2)结合图和所学学问可知,重庆是闻名的山城,城区多山地,便于靠山,隐藏性强。重庆也是闻名的雾都,多云雾天气;重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足够,植被茂密,隐藏性强。从图中看重庆山谷相间,地形狭窄,利于分散。(3)工厂从城市到郊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从环境、交通、城市用地等方面来回答。工业生产一般都有污染,工厂从城市退出,可削减工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工业发展动输量大,工业退出可削减城市交通压力。随城市发展,城市用地日趋惊慌,工业退出可置换出大片土地,缓解城市用地惊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工厂进入工业园区,可利用共用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点睛】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下图1示意)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织带,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地形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曾经河水澄澈,水草肥美。近千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不合理开垦和战乱等,该地地面植被丢失殆尽,渐渐扩展成我国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来,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已达80%。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000亩,接连建成四个大型农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2024年9月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图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1)分析毛乌素沙地能够胜利复原植被的自然缘由。(2)简述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改变,并说明缘由。(3)分析改良毛乌素沙地,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答案】(1)地处半潮湿,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易成活;旁边河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引水浇灌便利。(2)改变:地表径流削减,径流季节和年际改变变小。缘由:植被覆盖率高,截留降水多,地表径流汇合速度减缓,下渗增多;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实力强。(3)空气湿度增大,改善气候条件;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增多,增加土壤粘度、提高土壤抗侵蚀实力;复原地表植被,抑制风沙活动,削减沙尘天气(或止沙生绿);涵养水源,河流径流量更稳定;秸秆冬季不收割,有利于削减风力,减轻风沙侵蚀;喷灌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毛乌素沙地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荒漠化治理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森林的生态意义、农业措施的生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学问分析地理问题的实力。【详解】(1)毛乌素沙地能够胜利复原植被的自然缘由应从降水、水源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毛乌素沙地地处半潮湿,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多,植被易成活,所以毛乌素沙地能够胜利复原植被;图中显示,毛乌素沙地旁边有大量河流,且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复原植被所需的水源较多,引水浇灌便利,所以毛乌素沙地能够胜利复原植被。(2)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改变及缘由应从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进行分析推断。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能够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汇合速度,从而使得地表水有足够时间下渗,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削减;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森林的地下根系发达,涵养水源实力强,大量降水蓄积地下,地下水具有较强的调整功能,从而使得当地地表河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改变变小。(3)改良毛乌素沙地、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应从土壤、气候、风沙、河流、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因此改良毛乌素沙地使得土壤水分含量增多,发展种植业通过耕作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增加土壤粘度、提高土壤反抗水蚀和风蚀的实力;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得空气湿度增大,改善局部气候条件;材料信息表明,秸秆冬季不收割,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率,作物秸秆有利于削减风力,抑制风沙活动,削减沙尘天气;改良毛乌素沙地有利于涵养水源,使得当地河流径流量更稳定,生态用水得到保证;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种植业采纳喷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当地缺水状况,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点睛】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十一长假李老师带领地理爱好小组去泰国曼谷、清迈研学旅行。行前小明搜集了下列资料:泰国略图(图1)和曼谷、清迈区位条件差异(下表)。图2为小明拍摄的“曼谷水上市场和传统民居”照片。“曼谷是泰国首都和最大城市,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湄南河的支流缠绕这座城市,弯弯绕绕的河道造就了曼谷独具特色的水上市场。早上的阳光洒满河面,一条条满载货物的木船缓缓划进集市,小贩们或泊在岸边,或缓慢划行在狭窄的水道里。七八点高峰期的时候,阳光清浅地洒在往来的木舟之上,满载游客的机动快船与客船往来交织,形成一幅热闹的景象。河道两侧是建于水上的传统民居——尖顶高脚木板楼。这些民居建在水面上,房屋多为木质建立,底层多镂空构造,地板也为木质。木地板下面,将方木柱夯入河底,用以支撑木地板和整个屋面。”——小明“研学日记”摘录下表为曼谷、清迈区位条件差异在国土中的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交通人口曼谷南部沿海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不到3米航空、铁路、河运、海运交通枢纽约1370万东南亚其次大城市清迈北部内陆高原河谷、海拔305米铁路、河运交通枢纽约170万泰国其次大城市就小明和同学在研学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解答。(1)说明曼谷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析曼谷水上市场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3)近年有专家建议将泰国首都由曼谷迁往清迈。请你找出合理的依据为这一建议供应支持。【答案】(1)曼谷属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当地为热带季雨林,传统民居就地取材,多为木质;当地雨季降水多,故屋顶坡度大;为避开雨季洪水(和野兽),房屋下方为高脚木桩建立;。为便于通风透气,房屋下部采纳镂空构造。(2)曼谷河网密布,水上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居民依河而居,交易便利;沿河地区聚落(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水上市场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已成为传统习俗;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促进了水上市场的发展。(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3)清迈的地形、气候条件优于曼谷,可减轻洪涝灾难;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缓解曼谷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化问题(地面沉降,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北部边疆贸易的发展。(每个要点1分,共4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解析】【分析】本题组以研学日记为材料组织命题,很好的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围绕泰国曼谷的所见所闻找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泰国民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河道两侧是建于水上的传统民居——尖顶高脚木板楼。这些民居建在水面上,房屋多为木质建立,底层多镂空构造,地板也为木质。木地板下面,将方木柱夯入河底,用以支撑木地板和整个屋面。当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屋顶坡度大,为避开雨季洪水、潮湿环境和蛇虫鼠蚁等野生动物,因此房屋下方多为高脚木桩建立,便于应对上涨的洪水和虫兽。当地降水多,地面潮湿,底层多镂空构造,便于通风透气。受当地潮湿的气候影响,植被茂密,为热带季雨林,民居就地取材,因此当地房屋和房内地板为木质。(2)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曼谷是泰国首都和最大城市,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河流供应足够水源和便利水运条件,因此当地居民依河而建,沿河地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借助便利的水上交通发展水上市场,历史悠久,成为传统习俗;而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又促进了水上市场的进一步发展。(3)结合表格可知,清迈虽然位于内陆,但地形为高原河谷、海拔305米,比曼谷更高,不易发生洪涝灾难,热带地区气候更温凉;曼谷是泰国首都,人口过多,城市化问题突出,迁往清迈,将首都迁往清迈,可以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分散城市职能,缓解曼谷的城市化问题;同时可以促进泰国内陆地区的管理,完善内陆地区基础设置,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缩小泰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促进泰国北部地区市场开发,与领国边疆贸易的发展。【点睛】本题组围绕泰国首都和清迈两座城市绽开研学实践,部分国家迁都的主要缘由如下:(1)国家军事平安:原来的首都接近边疆或逼临海隅,处于过分暴露的不利和危殆地位,难以防守,为策平安,首都须向国土的纵深部位转移。例如:十月革命后,苏联把首都从彼得格勒(即圣彼得堡)内迁——其实是重返莫斯科,多半出于当时国家全局平安上的考虑。(2)扭转政治局势:迁都的目的是为了扭转当时的政治局势。例如:日本明治维新之初把首都从京都迁到东京。彻底肃清幕府政治的阴霾和影响,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心政府放弃原有的千年古都——京都,于德川幕府倒台的次年,就旌旗招展,东迁德川幕府经营了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巢穴江户,并马上更名东京。(3)地理区位适中:这主要是寻求地理位置上的居中、适中地位,包含着多方面的深思熟虑。例如: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以及哈萨克斯坦的迁都,特殊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的地理位置显得过于偏倚,而新都阿斯塔纳的地理位置相对适中、区位优势明显。(4)发展内地经济:这主要从重新均衡配置国家经济布局和大力开发内地着眼。近期某些国家的迁都,多半属于这类性质。例如: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内迁,在国家腹部万年沉睡的荒烟蔓草中,平地建立起新都巴西利亚。(5)调解民族关系:民族间的冲突有时可通过迁都调整。例如:说法语的加拿大人力求“拉出去”,坚决要求把首府设在法语区,英语加拿大人不愿答应。以致数十年间,首府在5个城市中般迁来迁去,最终定在渥太华。这其实是为迁就民族关系而作出的一种妥协性的选择。渥太华几乎位于加拿大英语区的最东端,又跟法语区的魁北克省仅有一河之隔。(6)返回旧都:返回原来的首都。例如:德国“还都”柏林,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东柏林为首都,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波恩为首都。两德统一后,新的德国——仍旧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确定把首都从波恩迁回德国历史上原来的首都柏林。‘’(7)摆脱恶劣的自然条件:主要是为了躲避天灾而迁都。例如: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原首都安提瓜不断受洪水、火山爆发和地震等自然灾难的严峻困扰,后因地震造成巨大破环,最终迁都危地马拉城。又如,南亚的不丹迁都,也主要着眼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条件。(8)纪念开国元勋:迁都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开国元勋。例如:菲律宾独立后把首都迁移至奎松城,主要是为了纪念菲律宾“独立之父”、菲律宾自治政府首任总统奎松(1878~1944。1935年起任菲自治政府总统,1941年连任)。后该城成与马尼拉联为一体。(9)平衡国内地区权益:化解联邦各州间的争吵。例如:澳大利亚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州)和墨尔本(维多利亚州)之间实行折中的方法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了堪培拉。其它缘由:回来本土(毛里塔尼亚、博茨瓦纳);避开殖民者的血洗(摩洛哥);地方政治势力的消长与转移(尼加拉瓜);形势发展的结果(意大利);国家领导人的意志等。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矿化度是指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数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依据矿化度的大小,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小于1g/L)与咸水湖(大于1g/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