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

“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

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

之治等治道现实。

墨家孜孜追求“天下之利”,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

“节用”等说法,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兼爱”栗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

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

“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

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节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

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应当厉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现对民生民

利的保全。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

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

如桀、纣、幽、厉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

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由此可见,墨家所论的“天下之利”,应当还是以民生

民利为主流。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

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法仪》等篇记述了墨子对百工从事生产技术活动的

认识。墨子认为,百工从事之法就是''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

县”。《墨经》诸篇更是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论述了当时制造和使

用器械以便利民生实践的工作原理。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

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

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

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

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墨子》中的城守诸篇所记载的守城之术,也

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

来。简要言之,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

场。

墨家在立论时极为重视理性的思维方法。在墨家看来,治国理政、言辞谈辩与百

工从事一样,都有其相应的方法准则。“三表法”是墨家最先提出的一个用以判断言

辞是非标准的方法。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

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古者圣王之

事”、“百姓耳目之实”和“国家人民之利”,以其经验主义和实用理性的立场,构

成了墨家在立论时所惯常使用的基本论证结构。然而,“三表法”的提出与使用,只

是墨家对如何论述自身主张的一种思想结构自觉。而在此思想结构之下,“三表法”

还贯穿着墨家对“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

墨家在向别家释疑自家所持的学说主张时,常将“未察吾言之类”“不明吾言之

故”作为解释的标志性语句。其中,“类”主栗表现为一种区分开不同类型的事物,

或可取与不可取的道义言辞的界定方式。尽管墨家所论之“类”不能简单比附为逻辑

学所论的划分概念种属关系意义上的“类”,但仍是一种明确不同的道义观念并进行

合理(可取)说理的理性思维模式。在墨家看来,哲学论辩活动中的立论与反驳,都应

遵循“以类取,以类子”的思维原则,做到同类相推,异类不比。

“故”则指的是事物(事情)之所以如此这般出现的原因,或者说言辞之所以如此

这般得出的前提或条件。《墨经》开篇就界定“故”为“所得而后成也”,即必须明

了事物之所以成为如此这般的原因或条件。墨家进一步将''故"区分为相似于充要条

件的“大故”与相似于必要条件的“小故”,并强调要“明故”“求故”。无论是墨

家的政治哲学还是技术哲学,都强调不能满足于只是观察事物(事情)的现状,而要探

究其之所以如此这般出现的原因和规律。如墨家在论述其最为核心的“兼相爱”之治

道主张时,就遵循了一套典型的“有什么T是什么-►为什么一如何办”的“明故”逻

辑链条。而对世代相传的工巧之术,墨家也主张栗“巧传则求其故”,即穷究工艺背

后的原因或规律。简栗言之,在墨家看来,区分事物的同异,辨明言辞的是非,形成

合理的立论和反驳都要遵循“异类不比”的基本思维原则,还栗探明其背后的原因、

条件和规律,如此才能正确地分析并解决现实政治及其技术运用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总之,尽管我们可以仿照现今的学术分类体系,建构起墨家的政治哲学、道德哲

学、技术哲学、逻辑思想、军事思想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体系,并基于不同的时代需求

及其认知偏好,形成对墨学基本精神的不同体认。但墨学之为墨学,还是有其最为根

本的价值立场与思维方法。在价值立场上,无论是从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观点看,

还是从技术哲学的观点看,爱民、利民都是墨家哲学立论的一贯出发点。在思维方法

上,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则贯穿于墨家哲学的全部内容。据此,爱民、利民的

价值内核与明故、察类的理性追求,无疑就反映出了墨家哲学所秉持的人文价值与运

思模式,从而也就可以被视为墨家哲学的精义与根本了。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主张要关注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的天下公利,而不能追

求私利。

B.墨家重视探究事物出现的原因,并将“故”区分为充要条件的“大故”与必要条件

的“小故”。

C.墨家认为,只要遵循“异类不比”的基本思维原则,就能正确地分析并解决所遇到

的问题。

D.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贯穿于墨家哲学的全部内容,反映了墨家哲学所秉持的

运思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兼爱”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要维护民生民利,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

B.墨家为了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努力规约君主的行为,使其能实行义政义

事。

C.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受推崇,是因为他们制造和使用器械都以重视实践为目的。

D.为了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墨家从不同角度规劝统治者厉行节约之道,“去无用

之费”。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墨家“爱民、利民”观点的一项是()

A.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B.不可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C.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D.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4.材料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在墨家思想中体现鲜明。请结合材料说明其具

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离婚(节选)

鲁迅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

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

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

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

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慰老爷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她很怪平时沿海的居民对他都有几分惧怕的自己的父

亲,为什么在这里竟说不出话。她以为这是大可不必的;她自从听到七大人的一段议

论之后,虽不很懂,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

样的可怕。

“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

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

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旭”。那年的黄鼠狼咬死了那匹大公

鸡,那里是我没有关好吗?那是那只杀头癞皮狗偷吃糠拌饭,拱开了鸡橱门。那'小

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七大人对她看了一眼。

“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栗给他们一个

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

“那些事是七大人都知道的,”慰老爷仰起脸来说,“爱姑,你要是不转头,没

有什么便宜的。你就总是这模样。你看你的爹多少明白;你和你的弟兄都不像他,打

官司打到府里,难道官府就不会问问七大人么?那时候是,'公事公办',那

是,……你简直……”

“那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

“那倒并不是拼命的事,”七大人这才慢慢地说了,“年纪轻轻。一个人总要和

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我一添就是十块,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要

不然,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你

要不信,他就是刚从北京洋学堂里回来的,自己问他去。”于是转脸向着一个尖下巴

的少爷道,“对不对?”

“的的确确。”尖下巴少爷赶忙挺直了身子,毕恭毕敬地低声说。

爱姑觉得自己是被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是原本帮他们

的,七大人又不可靠,连尖下巴少爷也低声下气地像一个瘪臭虫,还打“顺风锣”。

但她在胡里胡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

“怎么连七大人……”她满眼发出了惊疑和失望的光。“是的……我知道,我们

粗人,什么也不知道。就怨我爹连人情世故都不知道,老发昏了。就专凭他们‘老畜

生''小畜生'摆布;他们会报丧似的急急忙忙钻狗洞,巴结人……”

“七大人看看,”默默地站在她后面的“小畜生”忽然说话了,“她在大人面前

还是这样。那在家里是,简直闹得六畜不安。叫我爹是‘老畜生',叫我是口口声声

‘小畜生’。”

爱姑向着七大人道:“我还有话栗当大众面前说说哩。他哪里有好声好气呵,开

口'贱胎',闭口'娘杀'。七大人,你给我批评批评,这……”

她打了一个寒噤,连忙住口,因为她看见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

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

“来——兮!”七大人说。

她觉得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仿佛失足掉

在水里一般,但又知道这实在是自己错。

立刻进来一个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对七大人站定,垂手挺腰,像一根木棍。

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七大人将嘴一动,但谁也听不清说什么。然而那男

人,却已经听到了,而且这命令的力量仿佛又已钻进了他的骨髓里,将身子牵了两

牵,“毛骨耸然”似的;一面答应道:“是,”他倒退了几步,才翻身走出去。

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那事情是万料不到,也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

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先前都是自己的误解,所以太放肆,太粗鲁了。她非常后悔,不

由的自己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虽然她的话微细得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

了;他跳了起来.

“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便向庄木三,“老木,

那你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了,她自己已经答应。我想你'红绿帖’是一定已经带来了

的,我通知过你。那么,大家都拿出来……”

爱姑见她爹便伸手到肚兜里去掏东西;木棍似的那男人也进来了,将小鸟龟模样

的一个漆黑的扁的小东西递给七大人。爱姑怕事情有变故,连忙去看庄木三,见他已

经在茶几上打开一个蓝布包裹,取出洋钱来,七大人也将小乌龟头拔下,从那身子里

面倒一点东西在掌心上;木棍似的男人便接了那扁东西去。七大人随即用那一只手的

一个指头蘸着掌心,向自己的鼻孔里塞了两塞,鼻孔和人中立刻黄焦焦了。他皱着鼻

子,似乎栗打喷嚏。

庄木三正在数洋钱。慰老爷从那没有数过的一叠里取出一点来,交还了“老畜

生”;又将两份红绿帖子互换了地方,推给两面,嘴里说道:

“你们都收好。老木,你要点清数目呀。这不是好当玩意儿的,银钱事情……"

“呃啾”的一声响,爱姑明知道是七大人打喷嚏了,但不由得转过眼去看。只见

七大人张着嘴,仍旧在那里皱鼻子,一只手的两个指头却撮着一件东西,就是那“古

人大殓的时候塞在屁股眼里的",在鼻子旁边摩擦着。

好容易。庄木三点清了洋钱;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

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六日

(有删改)

[注]①爱姑的丈夫施家“小畜生”出轨,要与爱姑离婚,爱姑不甘心,施家请出乡

绅慰老爷说和,调解多次没有成功,双方闹了两三年,施家又请出地位更高的七大人

来解决问题。本文节选自七大人邀约双方来和解的部分。②“气杀钟旭”:旧小说

《捉鬼传》记载,唐代秀才钟旭考取状元,因相貌丑陋被皇帝嫌弃,欲另选状元,于

是“钟旭气得暴跳如雷”,自刎而死。后用来形容凶相、难看的面孔。③三茶六礼:

指明媒正娶。④红绿帖:旧时男女订婚时两家交换的帖子。⑤小东西:指鼻烟壶。鼻

烟是一种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慰老爷和七大人的调解其实就是让庄木三父女拿钱了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B.死一般寂静的环境和七大人命令下人的威严气势对爱姑造成了恐怖的心理震慑。

C.慰老爷用官府向爱姑施压,表明官府如同虚设,体现官场的腐败无能、唯利是图。

D.面对慰老爷和七大人,庄木三用沉默表达不满,表现出他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旨。

B.“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爱姑希望破灭的悲愤。

C.“尖下巴少爷”出场不多,但小说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一个阿谀奉承的形象。

D.小说读起来有一种幽默感,这与小说的语言描写有关,如“像一个瘪臭虫”等。

8.请简要分析爱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9.这篇小说的讽刺手法极具特色,请找出三处做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春,正月,刘黑阔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定都洛州。

庚寅,东盐州治中王才艺杀刺史田华,以城应刘黑闽。秦王世民军至获嘉,刘黑

闲弃相州,退保洛州。丙申,世民复取相州,进军肥乡,列营洛水之上以逼之。

刘黑闹攻洛水甚急。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余步,黑间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

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因拒之,不得进。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诸将谋之,李世

勋日:“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黑因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

目,丁丑,城陷。

辛巳,秦王世民拔洛水。三月,世民与李艺营于洛水之南,分兵屯水北。黑阅数

挑战,世民坚壁不应,别遣奇兵绝其粮道。壬辰,李世勤引兵逼其营。甲午,诸将复

往逼其营,潘毛为王小胡所擒。黑阅运粮于冀、贝、沧、瀛诸州,水陆俱进。程名振

以千余人邀之,沈其舟,焚其车。

秦王世民与刘黑因相持六十余日。黑阅潜师袭李世勤营,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

之,为黑阅所围,尉迟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世民度黑

闲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洛水上流,谓守吏曰:"待我与贼战,乃决之。“丁

未,黑阅率步骑二万南渡洛水,压唐营而陈,世民自将精骑击其骑兵,破之,乘胜蹂

其步兵。|黑闽率众殊死战自午至昏战数合黑闷势不露田。王小胡谓黑闷日:“智力尽

矣,宜早亡去。”遂与黑闵先遁,余众不知,犹格战。守吏决堰,洛水大至,深丈

余,黑阔众大渍,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人,黑因与范愿等二百骑奔突厥,山东悉

平。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六》,有删改)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黑阚率众A殊B死战C自午至昏D战E数合F黑阚G势不能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古代新君即位或在位时,以其当年或次年更新为新纪元元年,称为改元。

B.庚寅,在文中用来纪月,古代用天干地支计时,文中的丙申、丁丑也用来纪月。

C.绝,指切断、断绝,与《荀子•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含义不同。

D.乃,指于是、就,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黑阚自称汉东王,改元定都。不久,唐东盐州治中王才艺杀死刺史田华,以城池

响应

刘黑阚。

B.刘黑阚攻打水城十分迅猛,他在城东北修建两条甬道用来攻城,李世民多次带军救

援都受到阻拦。

C.刘黑阚昼夜猛攻水城,恰逢天下大雪,唐军无法增援,双方经过八天的作战,水城

最终陷落。

D.李世民攻下水城后,刘黑网多次来挑战,李世民积极应战,并派兵切断了刘黑阚的

粮食运输线。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程名振以千余人邀之,沈其舟,焚其车。

⑵世民度黑阚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洛水上流。

14.刘黑阚与李世民相持六十多天,最终被李世民击败的原因有哪些?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目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③。风休住,蓬舟④吹取三山⑤

去!

[注]①星河:银河。②谩:同“漫”,空、徒然。③举;高飞。④蓬舟:指轻舟。⑤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

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二、三句写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宫,天帝问词人要到什么地方去。“殷勤”二字

写出天帝对词人的关照之情。

C.“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

迹。“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维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其

风格与李清照早期的词风一致。

16.这首词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描写梦境,但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不

同。请简要分析其不同点。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杜甫在《登高》中也借景抒发了这种韶光易

逝的感慨的

两句是“,”

⑵韩愈《师说》中,用孔子曾拜郑子、慕弘、师襄、老聃为师的例子来说明了一个观

点“”。《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

⑶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

情思,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

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甲。不管是国泰民安,乙,都要先大家而后小

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丙,强调群体优势,崇尚①o爱好和平,更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

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

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②勤劳勇敢,③,是中华

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8.请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甲、乙、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今天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

跃,正是基于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翻阅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修史原则,是总结

治乱、兴衰、得失的历史经验,而“二十四史”作为连续通贯的中国通史,对于中国

历史文明连续性的造就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历史之“通”,既体现在《通典》《通

志》《文献通考》等典籍中,也体现在对于因革损益的通贯,即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

的历史意识。|中国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来,泽被当白有了这一贯通的历史意识,

我们才能理解历史的起伏、文明的兴衰,也才能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

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

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o尤其在今天,对中国历史的

诠释、对正确历史观的弘扬,关系重大。周代之鼎,上面的文字是铭记祖先之德业,

而今天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革命烈士、英雄的否定,泛娱乐化对历史的消解,

无疑是在蚕食历史之“鼎”。“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此,我们要防微杜渐,

以正确的历史观廓清思想迷雾。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2.根据上下文,文中括号内需要补写一句话,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观正确与否,关乎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B.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历史观正确与否有关

C.历史观正确与否,和我们能否有安身立命的基础有关

D.我们能否有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历史观正确与否有关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你是囿于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徘徊不前,还是极目远眺,心怀千里之

地?你是蝇营狗苟,贪图眼前的小惠小利,还是面向未来,追求心中的星辰大海?曹

操、苏轼、李白…他们不困于眼前的无奈,而是放大格局,放宽眼界,最终留下彪炳

史册的佳话。可见格局和眼界决定人生的高度和境界。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而不能追求私利”错误,根据

原文

“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

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可知,墨家要追求公利,

但并没有说不能追求私利。B项,"并将'故'区分为充要条件的‘大故'与必要条

件的‘小故'”错误,原文是“墨家进一步将'故'区分为相似于充要条件的‘大

故'与相似于必要条件的‘小故'”,文中说的是“相似于”,而不是真的充要条件

的“大故”与必要条件的“小故”。C项,“只要……就”说法绝对,且文中还有

“还要探明其背后的原因、条件和规律”这样一个条件,所以表述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是因为他们制造和使用器械都以重视实

践为目的”说法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另外,根据原文“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

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

民的价值立场”可知,他们制造和使用器械都以便利民生为目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墨家“爱民、利民”的观点是指“爱护百

姓,对百姓有利”,根据这个观点,去分析和筛选选项即可。A项的意思是“心中没

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故”,强调要居安思危,不符合题

干观点。B项的意思是“不要把百姓的力量都用在无用处的事上,把财宝白白地用来

赏赐给无能的人”,符合题干观点。C项的意思是“凡是对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

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符合题干观点。D项的意

思是“对百姓的利益关心得越深切,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就越周密”,符合题干

观点。

4.答案:①引用论证。材料多处引用墨家的说法,如“去无用之费”“不非诛”等,

突出了墨家的思想,便于作者清楚地阐释观点。②举例论证。材料列举“桀、纣、

幽、厉”,用来阐释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暴君形象。③对比论证。将“以大禹为典范

的古时圣王形象”与“桀、纣、幽、厉”的暴君形象做比较,用来论证墨家对君主的

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干,答案要从材料第二段中

去找。然后分析论证方法,先概括,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5.答案:①墨家追求实现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的方法政策,体

现了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②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法,通过约

束或规劝的方式,要求君主要保全民生民利,体现了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③墨家技

术哲学的核心也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家国情怀和

人间大爱。④爱民、利民的价值内核反映出了墨家哲学所秉持的人文价值,是墨家哲

学的精义与根本,体现了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文中体

现“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的词句并加以概括。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庄木三用沉默表达不满,表现出他具有

强烈的反封建意识”错误,庄木三一直沉默着,一是因为畏惧权势,二是想早点了结

纠纷,拿到赔偿,他并不具有反封建的意识。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表现了爱姑希望破灭的悲愤”错误,应

是表现了爱姑希望破灭的无奈,而不是悲愤。

8.答案:①爱姑勇敢泼辣,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她敢于抗争,积极申辩,具有一

定的反抗精神。②爱姑又是愚昧可笑的,她遵守封建伦理道德,将希望寄托在封建官

僚、封建乡绅身上,最终抗争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结合人物的所言、所行

等方面,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9.答案:①爱姑前后的态度极具讽刺效果。爱姑由最初“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

看”的坚定变为“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的妥协。②庄木三在七大人面前一言不

发和对爱姑的事漠不关心的态度与他取钱、数钱的迅速动作形成对比,极具讽刺效

果。③小说通过七大人故弄玄虚的威势、慰老爷威逼利诱的劝说及众人的阿谀奉承,

刻画了他们丑陋的嘴脸,极具讽刺效果。④小说结尾极具讽刺效果。本来针锋相对、

相互攻讦的双方最后竟然一团和气,皆大欢喜,极具讽刺效果。解析:

10.答案:CDF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黑阚率众殊死

战,自午至昏,战数合,黑阚势不能支。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表

述正确。B项,文中的庚寅、丙申、丁丑都表示日。C项,“而绝江河”的“绝”意为

“横渡”。D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为“竟然”。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李世民积极应战”错误,原

是“世民坚壁不应”,即李世民坚守阵地不应战。

13.答案:(1)程名振用一千多人拦截刘黑阚,弄沉了他的运粮船,烧毁了他的运粮

车。

⑵李世民推测刘黑阚的粮食已经吃光,必定前来决战,于是派人在洛水上游筑坝截断

河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⑴小题的关键点:“邀”译为“拦

截、堵截”;“沈”通"沉”,译为“使下沉”;“焚”译为“烧毁”。第⑵小题的

关键点:“度”译为“推测”;“使”译为“派遣、让”;“堰”译为“筑坝挡

水”。

14.答案:①刘黑阚偷袭失败,李世民趁势逃脱。②此前刘黑阚的运粮船、运粮车都

被毁,等到双方相

此时刘黑阚粮食已经吃光,只能殊死战斗。③刘黑阚率先暗中逃跑,士兵盲目作战,

被杀死、被淹死无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归纳概

括。

[参考译文]

春季,正月,刘黑阅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都城设在洛州。

庚寅(初八),唐东盐州治中王才艺杀死刺史田华,以城池响应刘黑闵。秦王李世

民的大军到获嘉,刘黑因放弃相州,撤退保卫洛州。丙申(十四日),李世民收复相

州,进军肥乡,在洛水边布营进逼刘黑因。

刘黑阅攻打水城十分迅猛。水城四周都是水,水宽五十多步,刘黑阅在城东北修

建两条甬道用来攻城;秦王李世民多次带军救援水城,都受到刘黑阅的阻拦,无法前

进。李世民怕王君廓守不住城池,召集众将领商议救援之事,李世□说:“如果甬道

修到城下,城池必定失守。”刘黑闹昼夜猛攻水城,恰逢天下大雪,唐军无法增援,

双方经过八天的作战,丁丑(二十五日),水城陷落。

辛巳(二十九日),秦王李世民攻下水城。三月,李世民和李艺在洛水以南扎营,

分兵驻扎在洛水以北。刘黑阅多次来挑战,李世民坚守阵地不应战,却另派奇兵切断

了刘黑阅的粮食运输线。壬辰(十一日),李世民带兵逼近刘黑阅军营。甲午(十三

日),唐军诸将领再次前进逼近刘黑阅的营地,潘毛被王小胡抓获。刘黑闵从冀、贝、

沧、瀛各州运粮,水陆并进。程名振用一千多人拦截刘黑闵,弄沉了他的运粮船,烧

毁了他的运粮车。

秦王李世民与刘黑因相持六十多天。刘黑阅暗中率军袭击李世民的营地,李世民

带兵突然袭击刘黑陶的背后以救援李世民,结果被刘黑因包围,尉迟敬德率领壮士冲

入包围圈,李世民与略阳公李道宗趁势脱险。李世民推测刘黑阅的粮食已经吃光,必

定前来决战,于是派人在洛水上游筑坝截断河水,对看守堤坝的官吏说:“等我和敌

人交战时,就决开堤坝。”丁未(二十六日),

刘黑因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向南渡过水,逼近唐军营寨列阵,李世民亲自统率精锐

骑兵攻打刘黑闵的骑兵,打败了刘军,乘胜用马踩踏刘黑闵的步兵。刘黑闵带领部队

殊死战斗,从中午到黄昏,几度交锋,刘黑闵的兵力无法再坚持下去。王小胡对刘黑

阅说:“我们的智能体力都已耗尽,应该快点逃走。”王小胡于是和刘黑闽先逃跑,

其余的将士不知道头领已经逃走,还在继续格斗。唐看守堤坝的官吏决开堤坝,洛水

一下子涌到战场,水深一丈多,刘黑阅的军队大败,一万多人被杀,几千人被淹死,

刘黑因与范愿等二百人骑马逃入突厥,唐平定了整个山东地区。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词观点态度的能力。“其风

格与李清照早期的词风一致”错误,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而这首词呈现的是一种

豪放派的风格。

16.答案:①《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除抒发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外,还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权贵的蔑视,表现了不卑不

屈的叛逆精神。②《渔家傲》除借助梦境来表达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外,还记述了

一段与天帝浪漫奇特的对话,表达词人对理想境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