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财政目录/Contents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12财政支出13财政收入14税收制度15政府预算16财政管理体制17财政政策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11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定义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特征非竞争性(主要特征)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派生特征)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支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需求显示公共物品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私人物品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1、公共物品的融资(资金来源、谁付费、何种方式付费)类别含义政府融资(强制融资)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已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缺点: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私人融资(自愿融资)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缺点: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联合融资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2、公共物品的生产(谁负责、如何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类别含义政府生产代表公共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合同外包政治家首先和私人厂商签约,再由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动合同,按照政府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其他形式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服务供给主体也不限于政府和私人企业,还包括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事业单位等。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四)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地而不是私人地提供?提供多少?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由谁为公共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费?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由谁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或公共服务的递送?以何种方式生产与递送?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制度谁将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最终受益者?受益的规模和结构状态如何?二、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一)市场和市场效率1、市场系统: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提供诸如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居民: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企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单位。(二)政府经济活动范围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矫正外部性3、维持有效竞争4、调节收入分配5、稳定经济
三、政府的基本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
(1)满足政府行政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正常运转和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
(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
(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等。三、政府的基本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2、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三、政府的基本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目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机制和手段1、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和手段1、推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2、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3、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机构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四、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一)公共选择含义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他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三大理论基石个人主义方法论只能通过对个人及其行为的理解来理解社会“经济人”假设政治人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众利益最大化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和市场交易不同:(1)在政治市场上,个人以自己同意承担的成本份额(或税收)交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2)在政治交易中,个人对特定方案只能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只能接受对其不利的方案。四、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举例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选民不指望自己一票能够影响选票结果;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迎合中间选民的利益投票循环某些情况下,简单多数决没有结果官僚体系无效率最大化本部门的利益利益集团与寻租利益集团与主管它的部门勾结,影响公共政策五、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一)建立现代财政职能的重要意义我国财政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1、预算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不够,预算管理偏重收支平衡状态,支出预算约束偏软。2、税收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转型的新形势,特别是解决产能过剩、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较弱,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3、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不清晰、不合理和不规范等问题4、财政收入呈现中低速增长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加剧重要意义1、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2、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公平统一市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3、是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五、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二)建立现代财政职能的方向和主要任务方向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主要任务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校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2、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财政支出12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一)如何理解财务支出数据1、财政支出: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2、三方面理解财政支出数据看财政支出规模(花了多少钱)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实际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看财政支出结构(做了哪些事)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反映了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做了什么事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具体怎么花)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反映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世纪履行何种职能。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二)财政支出分类方法
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支出经济分类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购买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偏重资源配置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购买物品与劳务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教育、社会保险等)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转移性支出偏重收益再分配政府仅扮演中介的角色,依法向收益对象拨付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可以实现购买力和社会财务在其他社会主体中的重新分配。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三)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如何理解财务支出数据《201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支付功能分类科目设类、款、项三级。27类2、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10类: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资本性支出、对企业补助(基本建设)对企业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其他支出。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标准1、财政支出规模:指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反映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2、两大指标绝对规模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也可以按不变价格来反映。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由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所决定的相对规模指标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人均财政支出指标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务服务水平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指标指标内容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反映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理论观点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展法则”财政支出之所以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或的需求。皮考克和威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英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1)内在原因: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不可能有太大的增加,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2)外在原因: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也会因为出现动荡而提高,结果是政府支出的预算约束随之提高,使整个财政支出在逐渐上升过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的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初期阶段: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中期阶段: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成熟阶段:环境、交通、通信、教育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理论观点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进步部门)和生产率提高缓慢(非进步部门)两个部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从而导致政府部门的支出快速增长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和民主制度,提出了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新视角1、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具有:财政幻觉2、政治家为获得公众银护和赢得选票,总是倾向于以更大的财政支出作为争取选民的手段3、官僚机构掌握更精确的基本信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提出规模更大的预算,以最大化部门和个人的权利和利益。4、不同利益方可能会“互投赞同票”,使不可能通过的预算获得通过,从而增大了预算总规模。三、我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1、改革开发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发明的势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也相应地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财政支出结构逐渐优化,主要表现为:
政府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逐步从一般性生产经营领域退出,转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农业等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产业;财政对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和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区域的投入增长较快,有利地支持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出于较低的水平;2、近年来,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略有下降,但仍徘徊在较高水平上;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便宜,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是造成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象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内容公共委托—代理事项原则“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财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科学规范原则评价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指标选择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三、我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1、从平衡财政职能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我国政府将更多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压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具体措施:(1)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优化转移支付结构(3)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4)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5)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6)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财政收入13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分类(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2、政府收入的分类(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制定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渠道:
税收: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社会缴款: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计划收入。
赠与收入: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哪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
其他收入: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2)我国《201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科目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注: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捐款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分类(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3、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税收收入小口径1、税收收入+包含纳入财政预算(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2、是最常用的财政收入口径。3、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就是小口径中口径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二)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1、财政集中度(宏观税负):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2、衡量宏观税负的口径:(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3)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行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二、税收(一)税收的基本含义1、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内涵:(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2)税收的征收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的无偿的转移给国家的过程;(5)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取得了财政收入。(二)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现强制征收。无偿性(税收的本质体现)1、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须想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报酬。2、政府征到的税收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本人。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算规定了课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三、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顺转、向前转嫁)指纳税人墙漆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后转(逆转、向后转嫁)指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混转(散转)指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消转指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的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旁转(侧转)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三、税负转嫁(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觉得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负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不易转嫁;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主要由其他人承担,容易转嫁。课税商品的性质生活必需品:因其消费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较小,消费基础广泛,税负容易转嫁非生活必需品:消费非必不可少,需求弹性较大,消费基础较窄,税负难以转嫁。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课税范围的大小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难以转嫁此外,税负转嫁情况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四、国债(一)国债的基本含义1、国债: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2、两个条件:(1)在经济方面,商品的货币经济要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存在比较充裕的闲置资金和比较健全的信用制度。(2)在财政方面,国家财力不充裕,存在财政困难,有资金和经济上的需要。3、国债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4、与私债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称“金边债券”(二)国债的种类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内债和外债偿还债务时间长短不同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利率的变动情况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证券市场流通上市(流通)国债、非上市(流通)国债债务本位不同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四、国债(三)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通过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和发行国债等方式弥补发行国债的方式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筹集建设资金以国债资金来扩大建设规模是发行国债的重要目的之一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特别是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调控宏观经济通过举借债务,增加财政投资,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四、国债(四)国债负担与限度1、国债负担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2、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三个指标(1)国债余额(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认购者负担国债的发行因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如何,最终还要依赖税收来还债代际负担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四、国债(四)国债负担与限度3、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两大指标国债负担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现国债来实现的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15%—20%之间(五)李嘉图等价定理1、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发对发行国债。四、国债(六)国债制度1、国债发行制度:关于国债发行、企业和个人认购事项的原则与安排的规定。由国债发行条件和国债发行方式构成。(1)国债发行条件:国债的发行方式(2)国债发行方式: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发行方式2、国债偿还制度: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转期偿还法、提前偿还法和市场购销法。3、国债市场制度:(1)国债发行市场(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2)国债流通市场(国债二级市场):已发行的国债交易场所。(3)国债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四、国债(八)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我国政府性债务的分类偿还责任的债务、担保责任的债务、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实行余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1、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报批3、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4、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5、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6、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税收制度14一、税收要素和税收分类(一)税收要素纳税人(纳税主体)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所得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增值税、消费税课税对象(纳税客体)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不同税种间互相区别的主要标志税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体现征税的深度(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全额累计税率、超额累计税率纳税环节在国民收入与支出环流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期限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减税和免税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奖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违章处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纳税地点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税收要素和税收分类税收分类课税对象不同流转税: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以各种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资源税: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个人征税。如: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行为税:对某些特定经济行为开征的税。如: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计量课税标准不同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消费税(啤酒、汽油、柴油)税收和价格关系价内税: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如:消费税价外税: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件的税收。如:增值税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如:财产税、所得税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流转税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中央税:中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消费税、关税地方税:地方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增值税、所得税二、流转税(一)流转税的主要特点1、流转税(商品税):所有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额2、流转税特点:(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3)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征收管理。3、我国现行税种的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二、流转税(二)增值税1、增值税:以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征收的一种税。2、增值税的特点:
(1)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2)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3)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3、增值税的优点:
(1)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2)既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以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3)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4)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4、增值税的类型:(1)“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款。是一种体现鼓励投资政策的增值税。2009年1月1日,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中所含的税款。(3)“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款。二、流转税(二)增值税5、增值税征税范围和纳税人(1)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行业扩大到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增值税征税范围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2)增值税实行凭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制度。(3)增值税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6、税率与征收率(1)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3%、9%、6%、0(2)小规模纳税人:3%、5%7、计税方法(1)一般纳税人:扣税法,应纳税额为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余额(2)小规模纳税人:不实行扣税法,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二、流转税(三)消费税1、消费税: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2、消费税采取列举征税办法。3、税目:采取按产品列举税目的办法
我国征收的消费品(15类):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烟火、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和涂料。4、税率:大多数应税消费品采用1%-56%的比例税率。
注:(1)啤酒、黄酒和成品油适用于定额税率
(2)白酒、卷烟等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5、计税方法: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相结合的复合计税。三、所得税(一)所得税的主要特点1、所得税:对所有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2、所得税主要特点:(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2)一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易转嫁;(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二)企业所得税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三、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1、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制度。2、纳税人:(1)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须缴纳个人所得税。(2)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须缴纳个人所得税。3、课税对象:①工资、薪金所得;②劳务报酬所得;③稿酬所得;④特许权使用费所得;⑤经营所得;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⑦财产租赁所得;⑧财产转让所得;⑨偶然所得。①-④项所得(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⑤-⑨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三、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4、税率:(1)综合所得:适用于3%-45%的超额累进税率;(2)经营所得:适用于5%-35%的超额累进税率;(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于比例税率,税率为20%。三、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5、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综合所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0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其中,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非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财产租赁所得每次费用不超过4000元,减除800元;超过4000元,减除20%的费用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每次收入额扣除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为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专项扣除: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四、财产税(一)财产税的特点1、财产税: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财产税的主要优点:(1)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2)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税源比较充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3)征收原则是有财产者纳税,无财产者不纳税,财产多者多纳税,少者少纳税(4)财产持有者在财产使用上一般不与他人发生经济关系,属于直接说,不宜转嫁3、财产税的明显缺点:(1)税收负担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2)收入弹性较小(3)经济不发达时期,课征财产税会减少投资者的资本收益,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形成可能带来障碍。四、财产税(二)车船税1、制定《车船税法》的重要意义:(1)体现税收法定原则(2)促进税收法律体系建设(3)通过立法完善税制,体现税负公平(4)第一部由条例上升为法律的税法、第一部地方税收的法律,具有标志性作用2、计税依据乘用车按排气量客车按在客人数摩托车按辆其他车辆按整备质量机动船舶按净吨位游艇按艇身长度五、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一)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1、优化税制结构2、完善调节功能3、稳定宏观税负4、推进依法治税(二)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2、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3、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4、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5、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6、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政府预算15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一)政府预算的含义
财政预算是指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具体含义:技术方面(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在形式上,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反映政府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体现了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在内容上,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是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政治方面(重大政治行为)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的选择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本质方面(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是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年度立法)。政府预算从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决算,都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二)政府预算的职能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的情况、3、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三)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不应另设其他财政收支账目,政府所有的财政活动都不能脱离预算管理,非政府交易行为必须排除在外。在分级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必须按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口径、程序来计算、填列和编制统一的预算,以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也称谨慎性原则,指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政府预算获得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这是政府必须对纳税人负责的理念的重要体现。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应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都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收支预算的起止时间。历年制:中国、德国、法国、韩国、意大利、巴西等(最多)跨年制:美国、泰国、英国、日本、印度、加拿大、新加坡等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四)政府预算的分类编制形式分类单式预算优点:简单明了,整体性强;便于编辑,易于操作。缺点: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复式预算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编制内容和方法分类增量(基数)预算指新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保持了各项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传统的预算编辑方法。零基预算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预算作用时间分类年度预算有效期一年的政府预算多年预算连续多个年度的政府预算,一般为3-5年,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四)政府预算的分类预算收支平衡状态平衡预算指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差额预算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投入预算用来控制各项支出用途和金额的预算绩效预算规划-项目预算预算管理层级分类中央预算地方预算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1、立法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2、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3、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4、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5、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6、审计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指政府平均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题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政策运转,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原则: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编制原则:(1)统筹兼顾,适度集中;(2)相对独立,相互衔接;(3)分级编制,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本原则:(1)依法建立、规范统一;(2)统筹编制、明确责任;(3)专项基金、专款专用;(4)相对独立、有机衔接;(5)收支平衡、留有结余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一)预算编制制度1、建立部门预算制度: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由基层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2、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2011年1月1日,将预算外的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级部门各单位的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缴比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执行。(二)预算执行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对政府财政收入分别实现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制度,所有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的方式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财政管理体制16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内容重要原则具体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受益原则(1)全国范围内收益的事权归中央;(2)区域范围内受益归地方;(3)多个区域的有相关地方协调承担或中央出面协调效率原则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区域原则没有区域特征、需要统一规划和标准提供的全国公共产品和服务事权归中央;有区域特征,需要因地制宜的地区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事权归地方技术原则规模庞大,高技术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中央政府负责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财政联邦制模式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赖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财政单一制模式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财政支出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地方财政支出承担本地区财政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支出收入划分中央收入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个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出口退税;船舶吨税;未纳入共享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地方收入地方企业上缴的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1)增值税:中央50%,地方50%(2)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3)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余资源为地方收入。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1)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适度加强中央事权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调整中央和地区的支出责任(2)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1)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指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2)财政转移支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保质期规定》课件
- 《建设工程项目组织》课件
- 《家庭花卉养殖技巧》课件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课件
- 养老院老人康复设施维修人员表彰制度
- 《商务数据分析》课件-分析报告概述与结构、撰写原则与注意事项
- 《环境因素识别教材》课件
- 挂靠连续梁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合同2篇
- 《烫伤护理》课件
- 固定资产情况表
- 中介人合作协议(模版)
- 财务管理制度-家电行业
- 班主任工作满意度测评表
- 德国WMF压力锅使用手册
-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工作细则
- 《寻找消失的爸爸》(图形)
- 《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读后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PDCA循环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 老师退休欢送会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