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2024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
2024.7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聊与兴奋
[英]罗素
在我看来,无聊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要素,在整个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今天更是如此。
无聊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但自然状态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
的反应的,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食物或逃避敌人。无聊的本质之一,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
赴”。逃离试图夺你性命的敌人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但一定不会让你觉得无聊。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
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无聊的人总是期望有事情发生——就算并非好事也行——从
而感受到这一天总算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与无聊相对的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性。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一家
人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度过所谓的“幸福的时光”:男人在打瞌睡,妻子在编织,女儿则在想这种日子何时
是尽头。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可以精神抖擞地寻找各种刺激。过去恋人们在整部小说里一直期待的激动
人心的约会,今天的年轻人每星期都可以经历一次。而且社会阶层越提升,对刺激的追求也越迫切,他们不
停地寻欢、跳舞、饮酒,乐此不疲。然而,昨夜越是刺激,今晨就越是无聊,越感到无聊难以忍受。如今人
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
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正如酒精之类麻醉品或许能让痛苦的神经得到
舒缓,但人们决不可放纵本能,对其上瘾。嗜酒成癖的人对酒精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旦停止喝酒便无法忍
受,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健康和感受的机能逐渐被摧毁,反而导致生活更加痛苦。同样道理,一定量的兴奋
可以消除无聊,但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会使人们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得脆弱,使得广泛的
机体满足为兴奋所代替,智慧被机灵所代替,美感被惊诧所代替。为了避免过度兴奋,一定量的无聊是不可
缺少的。
无聊并非都是不好的。伟大的著作总有乏味的章节,一本从头到尾都光芒四射的小说基本肯定不是一部
巨著。伟人的生活除了少数重要时刻,同样平淡无聊。据说康德一生中从未走出过家乡康尼斯堡的方圆十英
里。达尔文周游世界之后,剩下的时光全在家里度过。马克思掀起了几次革命之后,在大英博物馆度过余生。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工作,适当的无聊可以有效保护时间与精力,使人不至于在狂热的娱
乐中虚耗生命。所以伟人们的显著特征往往是生活宁静,而他们的乐趣也绝不是外人眼中的刺激。
这种忍受或多或少的无聊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现代父母很多没有意识到,过一种日复一日的平
淡生活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他们给孩子提供太多不适当的娱乐,如太多的电影,太多的美食,太多的旅行一
一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对于孩子并非好事。
孩子们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而从自然生活中获得。我们都是自然之子,与动物、植物并
无二致。自然的节律是舒缓的,对它来说,秋、冬与春、夏同样必要,休息与运动同样重要。相较于成年人,
孩子更需要与自然生活的涨落节律保持联系。我曾见过一个城里的小男孩第一次面对乡村美景时,表现出
来的神奇的狂喜。在成人眼里没什么让人兴奋的东西,他却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进草里,发出含混不清
的欢叫声。他的生命需要在原始的、单纯的幸福体验中得到满足,无疑意义深远。假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很少能成为完善健全的人。以赌博为代表的许多娱乐,本身没有任何与自然相联系的元素。这类乐趣一旦
停止,人就会觉得无聊和不快,有一种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匮乏感。相反,我们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那些乐趣,
蕴含着令人深感欣慰的某些东西;即使这种乐趣停止了,它们带来的幸福感也不会随即消失,尽管其欢愉程
度也许不及那些更为刺激的放纵。
现代都市人之所以承受非同一般的无聊,与他们离开了自然生活密切相关,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焦
灼、枯燥和饥渴,犹如一趟沙漠之旅。为了逃避无聊,他们反而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无聊之中。
(摘编自罗素《幸福之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逃避危险的敌人时不会感到愉快,但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他需要尽量调动自己的机能。
B.如今人们比祖先更害怕无聊,可以看作他们为了避免无聊而不断地寻找各种刺激后遗症。
C.为了逃避无聊而去寻求刺激,会逐渐摧毁感受的机能而使人麻木,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聊。
D.自然生活未必像放纵自己那般欢愉,但带来的幸福感更持久,也不会让人产生奇怪的匮乏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无聊,人们应当全力以赴并调低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值,使之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
B.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既与当时物质条件相对有限有关,也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有关。
C.培养孩子忍受无聊生活的能力,让他与自然生活经常建立联系,有助于他成为完善健全的人。
D.不少现代人长期处于忙碌紧张之中,这种明显背离自然生活的节律,是他们痛苦的原因之一。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人类生活既有深切关怀,也有犀利评论,体现罗素作为富有人文情怀哲学家的感性与理性。
B.罗素以“幸福的时光”来指称单调乏味,诙谐幽默;以“挥霍生命资本”比喻酗酒行为,说理形象。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方法来说理,如将农耕时代与机器时代、成人与孩子进行比较,从而增强说服力。
D.文章在举例时,涉及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对象,例子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阅读札记,在逻辑推断上有三处不当。请你简要说明。
马克思等人的例子表明,伟人的生活总是平淡无聊的。一定量的无聊可保护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依
靠无聊才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学会适度忍受无聊,但我们也要学会自然生活——也就是在大自然中生活,像
小男孩一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5.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中指出,“深化理性思考”方法包括洞察本质、敢于质疑、辩证分析
等。这些方法在本文的论述过程均有体现。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飞毯
[美]斯蒂文•米尔豪瑟
在童年漫长的夏日里,有些游戏乍然惊现,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见。夏天终有尽头,又年年相似,
令我们对游戏失去耐心,转身寻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儿。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鸣响起,我们似孤注一掷般开
始新的冒险,而长日依旧不变,因无聊和期盼而愈发炀闷。
我第一次瞧见那毯子,是在两幢灰房子间狭小的草地里。一块毯子较较掠起,飞得有垃圾桶这么高,几
个男孩也在一旁看着。几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亲下班回来,腋下夹着长长的包袱卷,上面包着棕色厚纸。
毯子的颜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着栗色和绿色,边缘缝着粗重的绳穗。
我按毯子的说明书小心练习。身体前倾,飞毯往前;用手拎起两端,飞毯上升。连续好几天我都满足于
驾着它,从院子里发黄的秋千索间挤过,从晾衣绳挂着的被单下穿过。我喜欢看飞毯的影子掠过地面。母亲
透过厨房窗户,紧张地看着我。
有一次我的朋友乔伊飞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鸡舍的沥青顶上,我随即大胆跟上去。我双手插兜站在那
儿,阳光洒在脸上。越过后院的篱笆,我看见房屋和电话线沿着山路向上蔓延。远处草坪上的水柱喷射出淡
淡的彩虹,孩子们骑着各自红色、绿色、蓝色的飞毯,驰骋在阳光灿烂的户外。
一天下午,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要是我母亲
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窗外蜜蜂飞起又降落,嗡嗡的声音令人气愤厌炀。我拎起飞
毯的边缘,在屋里飘浮。从窗户望出去,草地上落着秋千架拉长的黑影,我有种被扯着的感觉。我一猫腰,
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
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突然地,我自由了。
我高高地越过篱笆,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
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我的眼
皮重得快要垂下来了,但还是看见下方有个男孩正用手挡着额头看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飞临危险的高
空,害怕得把身子倾向一边,驾着飞毯向院子飞去。
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
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
蓝的暗沉夜空。远处,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伴随着头发
间吹过的风,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我看见另一个孩子也骑着飞毯在月下穿行。
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晨,我绿着沉重的脑袋,缓慢地起了床。乔伊骑着飞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骑毯。
我曾听说,有个男孩就像一只气球,越飞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蓝色世界。听说那里的蓝一望
无际,那里有冰封的山,雪盖的城,那里的鸟有着彩虹般的七彩尾羽。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
感到体内有一种不明的欲望在膨胀。
后来有一天,母亲要去集市买东西,让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着天空,随后抬起窗户,稳稳升入蓝色的
天空。
空空荡荡的天,篮得浓烈而丰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走进湖里,抵达一个
湖底的小镇。现在我也好像一头扎进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着自己的飞毯越升越高,越变
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他消失在蓝色里。我还是我吗?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
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篮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想念绿草
底下的坚实,人行道,还有黑色的石头。我试图回想那个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许是身边的
蓝色接连进入我的体内,我沉溺其中,倦意袭来,闭上双眼。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颤抖着,匐匐
着,蓝色紧追不舍。睁开眼,我发现自己正向下俯冲,连忙紧紧抓住飞毯。我认出我家的院子,我的鸡舍,
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来的欣喜。
到了睡觉时间,我发烧了,身子没有一丝力气。我母亲连续三天温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用悲伤的
眼神深情凝望着我。
一个下雪的午后,我追赶着一只乒乓球,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
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
着腰出去。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
(林晓筱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讲述“我”骑毯飞行的故事时,也不时穿插其他孩子的飞行,不仅记录“我”的个人回忆,也
记录“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
B.水柱喷射出的彩虹,闪光的可乐瓶,亮闪闪的溪流,星星点点的灯火……逼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光影
细节,充分表现飞行的乐趣。
C.天空“蓝得浓烈而丰腴”,与前面“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呼应;当渴望见到的变成了亲眼所见,
“我”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
D.“母亲”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我”的飞行有着微妙的关联;最后“我”不再飞行则
与母亲的温柔和深情有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耐人寻味,如“蟋蟀的噪鸣”、蜜蜂“嗡嗡的声音”,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
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
B.小说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绿色”写出见到毯子时的小失望;以“红色、绿色、蓝色”表
现站在高处远眺的愉悦。
C.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千”,既是“我”飞行时的一个参照物,又是推动“我”去飞行的因素之
一,包含着丰富的意味。
D.小说语言追求恰切性,如将“毯子”切换为“飞毯”,最后又将“飞毯”切换为“毯子”,名称的变
化贴合“我”心境的变化。
8.跟随乔伊飞到高处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进行新冒险。请结合文本梳理概
括。
9.最后一段描写的场景和前面夏日飞行的场景相比,带来的阅读感受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合
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刚说
苏轼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
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
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咚,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
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日:“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君笑曰:“公言过笑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丕宜为条例.可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
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
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
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勺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
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刑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
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日“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
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言A过矣B当求C胜我者D若我辈人E则亦F不肯G为H条例司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使动用法,与“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中“降”的用法相同。
B.没,无音信,与“孝公既没”(《过秦论》)中“没”的含义不相同。
C.与,参与,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中“与”的含义不同。
D.乃,竟然,与“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中“乃”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鞠吏士之有罪者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B.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C.知人者智(《老子四章》)D.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欣赏刚直之人是因他们有仁爱之心,苏轼历经磨难,亲身感受到在困境中救助自己的都是这类
人,因而确知刚直之人一定仁爱。
B.孙介夫是刚直之人,王荆公说条例司当任用他这样的人,他笑言相拒,与之不欢而散。因此事,监司
里的年轻官员们对他非常敬畏。
C.担任桂州节度判官时,孙介夫反对斩杀谢麟收捕的官吏十二人。谢麟言语威胁,他据理力争。后经刑
部裁夺,这些人得以免除死罪。
D.当世有些人认为太刚容易受到折损,他们长期保全自身以期有所成就,唯恐不够谨慎小心。在苏轼看
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见识浅陋。
14.翻译。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2)将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荷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秋浦柳少府
李白
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树桃李[注\此地忽芳菲。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蓑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培养对象。
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给柳少府的赠诗,先突出其为官之才能,又进一步表现其文人的风度。
B.诗人善于炼字,比如以“忽”字表现转变之迅速,以“摇”字表现运笔之流转。
C.“白云”“翠微”,,山月”等景物,被诗人赋予特定内涵以衬托柳少府形象。
D.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诗人不忍让柳少府为自己离开而伤心,足见彼此情感深厚。
16.诗人说“而我爱夫子”,柳少府有哪些值得诗人喜爱之处?请结合诗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忧劳可以兴国,o(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2),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3),o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两句说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西湖上都
荡漾着优美乐曲和歌声。
(5)端午节来临之际,小刚临摹了一幅屈原采摘香草的画,汪老师认为不妨用《离骚》中
“,"两句来题诗,从而突显屈原的高洁品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下的超市货架上,来自不同产地的水果(a)o不必说最近流行的蜂糖李、阳光玫瑰葡萄以甜为卖点,
(b)蓝莓、橘子、百香果这些原本酸甜口的水果,都悄然摆脱了“酸”的标签,走起了“纯甜风”。
客观而言,水果变甜不是错觉。水果的甜度,①。糖酸比高,吃起来就偏甜,反之,水果就偏酸
涩。研究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时,我国西瓜的含糖量平均只有8%左右,如今已达到12%;巨峰、玫瑰香
等葡萄的含酸量一般0.5%到1%(c),而阳光玫瑰葡萄却能将含酸量极限压缩到0.12%。从数据来看,升糖
降酸是各类水果的(d)趋势。
水果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到人类的嗜甜天性。甜食中食有糖今能让人产
生去奋出愉惧喇邀人侍分泌妥旦胺。②,科学家不断改良水果的品种,果农们不断提升水果的品
质,物流行业不断革新运送的方式,这样人们就吃到了更甜的水果。
虽然有些人抱怨水果“只剩甜味儿”,但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始终影响着卖家的供给,所以③,
应该就很难再“酸”回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a五花八门b甚至c不等d普遍
B.a五花八门b就连c左右d一般
C.a琳琅满目b甚至c左右d一般
D.a琳琅满目b就连c不等d普遍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甜食中含有糖分能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兴奋和愉悦。
B.甜食中含有糖分能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
C.甜食中含有的糖分能让人产生兴奋和愉悦,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
D.甜食中含有的糖分能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越来越甜的水果,是时代对我们的一次精准的“投其所好”。这固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但也带来
新的问题:口味单一减少饮食乐趣,糖分过多增加健康风险……这样的“投其所好”还有很多:越来越“火
爆”的网文,越来越“好看”的短视频,越来越“懂你”的算法……对此,我们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类型:A
2024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
2024.7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聊与兴奋
[英]罗素
在我看来,无聊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要素,在整个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今天更是如此。
无聊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但自然状态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
的反应的,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食物或逃避敌人。无聊的本质之一,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
赴”。逃离试图夺你性命的敌人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但一定不会让你觉得无聊。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
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无聊的人总是期望有事情发生——就算并非好事也行——从
而感受到这一天总算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与无聊相对的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性。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一家
人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度过所谓的“幸福的时光”:男人在打瞌睡,妻子在编织,女儿则在想这种日子何时
是尽头。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可以精神抖擞地寻找各种刺激。过去恋人们在整部小说里一直期待的激动
人心的约会,今天的年轻人每星期都可以经历一次。而且社会阶层越提升,对刺激的追求也越迫切,他们不
停地寻欢、跳舞、饮酒,乐此不疲。然而,昨夜越是刺激,今晨就越是无聊,越感到无聊难以忍受。如今人
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
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正如酒精之类麻醉品或许能让痛苦的神经得到
舒缓,但人们决不可放纵本能,对其上瘾。嗜酒成癖的人对酒精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旦停止喝酒便无法忍
受,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健康和感受的机能逐渐被摧毁,反而导致生活更加痛苦。同样道理,一定量的兴奋
可以消除无聊,但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会使人们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得脆弱,使得广泛的
机体满足为兴奋所代替,智慧被机灵所代替,美感被惊诧所代替。为了避免过度兴奋,一定量的无聊是不可
缺少的。
无聊并非都是不好的。伟大的著作总有乏味的章节,一本从头到尾都光芒四射的小说基本肯定不是一部
巨著。伟人的生活除了少数重要时刻,同样平淡无聊。据说康德一生中从未走出过家乡康尼斯堡的方圆十英
里。达尔文周游世界之后,剩下的时光全在家里度过。马克思掀起了几次革命之后,在大英博物馆度过余生。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工作,适当的无聊可以有效保护时间与精力,使人不至于在狂热的娱
乐中虚耗生命。所以伟人们的显著特征往往是生活宁静,而他们的乐趣也绝不是外人眼中的刺激。
这种忍受或多或少的无聊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现代父母很多没有意识到,过一种日复一日的平
淡生活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他们给孩子提供太多不适当的娱乐,如太多的电影,太多的美食,太多的旅行一
一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对于孩子并非好事。
孩子们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而从自然生活中获得。我们都是自然之子,与动物、植物并
无二致。自然的节律是舒缓的,对它来说,秋、冬与春、夏同样必要,休息与运动同样重要。相较于成年人,
孩子更需要与自然生活的涨落节律保持联系。我曾见过一个城里的小男孩第一次面对乡村美景时,表现出
来的神奇的狂喜。在成人眼里没什么让人兴奋的东西,他却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进草里,发出含混不清
的欢叫声。他的生命需要在原始的、单纯的幸福体验中得到满足,无疑意义深远。假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很少能成为完善健全的人。以赌博为代表的许多娱乐,本身没有任何与自然相联系的元素。这类乐趣一旦
停止,人就会觉得无聊和不快,有一种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匮乏感。相反,我们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那些乐趣,
蕴含着令人深感欣慰的某些东西;即使这种乐趣停止了,它们带来的幸福感也不会随即消失,尽管其欢愉程
度也许不及那些更为刺激的放纵。
现代都市人之所以承受非同一般的无聊,与他们离开了自然生活密切相关,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焦
灼、枯燥和饥渴,犹如一趟沙漠之旅。为了逃避无聊,他们反而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无聊之中。
(摘编自罗素《幸福之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逃避危险的敌人时不会感到愉快,但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他需要尽量调动自己的机能。
B.如今人们比祖先更害怕无聊,可以看作他们为了避免无聊而不断地寻找各种刺激的后遗症。
C.为了逃避无聊而去寻求刺激,会逐渐摧毁感受的机能而使人麻木,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聊。
D.自然生活未必像放纵自己那般欢愉,但带来的幸福感更持久,也不会让人产生奇怪的匮乏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无聊,人们应当全力以赴并调低自己对生活期望值,使之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
B.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既与当时物质条件相对有限有关,也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有关。
C.培养孩子忍受无聊生活的能力,让他与自然生活经常建立联系,有助于他成为完善健全的人。
D.不少现代人长期处于忙碌紧张之中,这种明显背离自然生活的节律,是他们痛苦的原因之一。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人类生活既有深切关怀,也有犀利评论,体现罗素作为富有人文情怀的哲学家的感性与理性。
B.罗素以“幸福的时光”来指称单调乏味,诙谐幽默;以“挥霍生命资本”比喻酗酒行为,说理形象。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方法来说理,如将农耕时代与机器时代、成人与孩子进行比较,从而增强说服力。
D.文章在举例时,涉及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对象,例子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阅读札记,在逻辑推断上有三处不当。请你简要说明。
马克思等人的例子表明,伟人的生活总是平淡无聊的。一定量的无聊可保护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依
靠无聊才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学会适度忍受无聊,但我们也要学会自然生活——也就是在大自然中生活,像
小男孩一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5.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中指出,“深化理性思考”方法包括洞察本质、敢于质疑、辩证分析
等。这些方法在本文的论述过程均有体现。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C2.A
3.B4.①以偏概全。伟人的生活也有某些重大时刻,并非“总是平淡无聊”。
②强加因果。无聊可以保护时间与精力,无法推出“依靠无聊才能获得成功”。
③偷换概念。“在大自然中生活”,不能等同于“自然生活”。
5.①洞察本质:透过人们无聊的表现,洞察其本质是机能没有“全力以赴”或对现实处境不满。
②敢于质疑:对人们凭追求刺激来逃避无聊的行为进行质疑,认为这样做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无聊。
③辩证分析:指出无聊可能导致人们迷失自我,而一定量的无聊又可以保护人们的时间与精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为了逃避无聊而去寻求刺激,会逐渐摧毁感受的机能而使人麻木”错,由材料第四段“同样道理,一
定量的兴奋可以消除无聊,但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会使人们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得脆
弱,使得广泛的机体满足为兴奋所代替”可知,只有“过度的兴奋”才会使广泛的机能被兴奋代替;并且
“使人麻木”也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调低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值,使之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错,调低生活期望值实际上是一种消极躺平
的态度,而文章并不主张躺平,由材料第七段“孩子们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而从自然生活
中获得”可知,作者主张积极追求人生的幸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以'挥霍生命资本’比喻酗酒行为"错,材料第四段“正如酒精……”依然是比喻,“同样道理,一
定量的兴奋可以消除无聊,但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才是指“挥霍生命的资本”,所以“挥霍生命
资本”比喻过度追求兴奋的行为。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断的能力。
①以偏概全,由材料第五段“伟人的生活除了少数重要时刻,同样平淡无聊”可知,伟人的生活也有某些
重大时刻,并非“总是平淡无聊”。
②强加因果,由材料第五段“一切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工作,适当的无聊可以有效保护时间与
精力,使人不至于在狂热的娱乐中虚耗生命”可知,伟大的成就是坚持不懈的工作取得的,而不是依靠无
聊取得。
③偷换概念,由材料最后一段“现代都市人之所以承受非同一般的无聊,与他们离开了自然生活密切相
关”可知,“自然”指不做作,不拘束,不能等同于“在大自然中生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洞察本质,由材料第二段“无聊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但自然状态
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的反应的,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食物或逃避敌人”先写出人们无
聊的各种表现,然后再“无聊的本质之一,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赴’……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环
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分析无聊的本质,即透过人们无聊的表现,洞察其本质是机能
没有“全力以赴”和对现实处境不满。
②敢于质疑,由材料第四段“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对人们凭追求刺激
来摆脱无聊的行为进行质疑,认为这样很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无聊。
③辩证分析,由材料三四段“如今人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也许像挥霍经济
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指出无聊可能导致人们迷失自我,从而变得脆弱;材料五六段“无
聊并非都是不好的”“这种忍受或多或少的无聊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又从正面论述适度的无聊
可以保护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飞毯
[美]斯蒂文•米尔豪瑟
在童年漫长的夏日里,有些游戏乍然惊现,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见。夏天终有尽头,又年年相似,
令我们对游戏失去耐心,转身寻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儿。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鸣响起,我们似孤注一掷般开
始新的冒险,而长日依旧不变,因无聊和期盼而愈发炀闷。
我第一次瞧见那毯子,是在两幢灰房子间狭小的草地里。一块毯子轻轻掠起,飞得有垃圾桶这么高,几
个男孩也在一旁看着。几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亲下班回来,腋下夹着长长的包袱卷,上面包着棕色厚纸。
毯子的颜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着栗色和绿色,边缘缝着粗重的绳穗。
我按毯子的说明书小心练习。身体前倾,飞毯往前;用手拎起两端,飞毯上升。连续好几天我都满足于
驾着它,从院子里发黄的秋千索间挤过,从晾衣绳挂着的被单下穿过。我喜欢看飞毯的影子掠过地面。母亲
透过厨房窗户,紧张地看着我。
有一次我的朋友乔伊飞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鸡舍的沥青顶上,我随即大胆跟上去。我双手插兜站在那
儿,阳光洒在脸上。越过后院的篱笆,我看见房屋和电话线沿着山路向上蔓延。远处草坪上的水柱喷射出淡
淡的彩虹,孩子们骑着各自红色、绿色、篮色的飞毯,驰骋在阳光灿烂的户外。
一天下午,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要是我母亲
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窗外蜜蜂飞起又降落,嗡嗡的声音令人气愤厌烦。我拎起飞
毯的边缘,在屋里飘浮。从窗户望出去,草地上落着秋千架拉长的黑影,我有种被扯着的感觉。我一猫腰,
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
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突然地,我自由了。
我高高地越过篱笆,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
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我的眼
皮重得快要垂下来了,但还是看见下方有个男孩正用手挡着额头看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飞临危险的高
空,害怕得把身子倾向一边,驾着飞毯向院子飞去。
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
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
蓝的暗沉夜空。远处,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伴随着头发
间吹过的风,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我看见另一个孩子也骑着飞毯在月下穿行。
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晨,我套着沉重的脑袋,缓慢地起了床。乔伊骑着飞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骑毯。
我曾听说,有个男孩就像一只气球,越飞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蓝色世界。听说那里的蓝一望
无际,那里有冰封的山,雪盖的城,那里的鸟有着彩虹般的七彩尾羽。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
感到体内有一种不明的欲望在膨胀。
后来有一天,母亲要去集市买东西,让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着天空,随后抬起窗户,稳稳升入篮色的
天空。
空空荡荡的天,蓝得浓烈而丰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走进湖里,抵达一个
湖底的小镇。现在我也好像一头扎进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着自己的飞毯越升越高,越变
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他消失在篮色里。我还是我吗?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
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篮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想念绿草
底下的坚实,人行道,还有黑色的石头。我试图回想那个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许是身边的
蓝色接连进入我的体内,我沉溺其中,倦意袭来,闭上双眼。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颤抖着,匍匐
着,蓝色紧追不舍。睁开眼,我发现自己正向下俯冲,连忙紧紧抓住飞毯。我认出我家的院子,我的鸡舍,
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来的欣喜。
到了睡觉时间,我发烧了,身子没有一丝力气。我母亲连续三天温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用悲伤的
眼神深情凝望着我。
一个下雪的午后,我追赶着一只兵乓球,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
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
着腰出去。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
(林晓筱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讲述“我”骑毯飞行的故事时,也不时穿插其他孩子的飞行,不仅记录“我”的个人回忆,也
记录“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
B.水柱喷射出的彩虹,闪光的可乐瓶,亮闪闪的溪流,星星点点的灯火……逼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光影
细节,充分表现飞行的乐趣。
C.天空“蓝得浓烈而丰腴”,与前面“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呼应;当渴望见到的变成了亲眼所见,
“我”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
D.“母亲”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我”的飞行有着微妙的关联;最后“我”不再飞行则
与母亲的温柔和深情有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耐人寻味,如“蟋蟀的噪鸣”、蜜蜂“嗡嗡的声音”,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
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
B.小说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绿色”写出见到毯子时的小失望;以“红色、绿色、蓝色”表
现站在高处远眺的愉悦。
C.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千”,既是“我”飞行时的一个参照物,又是推动“我”去飞行的因素之
一,包含着丰富的意味。
D.小说语言追求恰切性,如将“毯子”切换为“飞毯”,最后又将“飞毯”切换为“毯子”,名称的变
化贴合“我”心境的变化。
8.跟随乔伊飞到高处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进行新冒险。请结合文本梳理概
括。
9.最后一段描写的场景和前面夏日飞行的场景相比,带来的阅读感受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合
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C7.A
8.①“我”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次独立飞行。
②“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
③“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的蓝色世界。
9.①前面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
②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后者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让人
感到局促、压抑。
③暗示冒险终会结束,梦境终会醒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最终无法逃避现实束缚的感慨(或:表达作者对童
年美好记忆一去不返的怅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感到无比喜悦满足”错误。后面“像湖水或者是雪”,暗含探索某种未知元素的紧张心理,后面“男
孩走进湖里”的故事,再次强化这种冒险意味;后文“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进一步点明内心
的失望,这种未知的蓝色原来一无所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错误。”蟋蟀的噪鸣”、蜜蜂“嗡嗡的
声音”主要表现少年内心骚动不安、渴望冒险的心理;另外,虽然少年有时因渴望冒险而会觉得生活“愈
发烦闷”,但说童年生活中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则夸大其词。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由“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要是我母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
骑飞毯的”“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我一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突然地,我自由
了”等内容,可概括:母亲因为生病,无法“监管我”,“我”于是趁机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
去,第一次独立飞行。
②由“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
璃窗”“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
畏惧”等内容,可概括:“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
③由“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我与大地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
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仿佛置身梦境,拼
命奔跑着,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等内容,可概括:“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
向往的蓝色世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①由“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
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等内容,可知:前面
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由“一个下雪的午后”“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
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
②由“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一条亮闪闪的
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等内容,可知: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
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由”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角落,那捆
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
让人感到局促、压抑。
③前文写夏日的飞行的场景,由“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
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等内
容,可知充满着冒险,仿佛梦境一般;最后一段的飞行,是在“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在“我
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着腰出去”时,发现外面“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
草地上渐渐成堆”,前后对比,暗示着冒险终会结束,而梦境也最终会醒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刚说
苏轼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
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也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
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咚,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
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丕肯为条例可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
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
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
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
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
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冈U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日“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
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言A过矣B当求C胜我者D若我辈人E则亦F不肯G为H条例司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使动用法,与“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中“降”的用法相同。
B.没,无音信,与“孝公既没”(《过秦论》)中“没”的含义不相同。
C.与,参与,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中“与”的含义不同。
D.乃,竟然,与“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中“乃”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鞠吏士之有罪者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B.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C.知人者智(《老子四章》)D.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欣赏刚直之人是因他们有仁爱之心,苏轼历经磨难,亲身感受到在困境中救助自己的都是这类
人,因而确知刚直之人一定仁爱。
B.孙介夫是刚直之人,王荆公说条例司当任用他这样的人,他笑言相拒,与之不欢而散。因此事,监司
里的年轻官员们对他非常敬畏。
C.担任桂州节度判官时,孙介夫反对斩杀谢麟收捕的官吏十二人。谢麟言语威胁,他据理力争。后经刑
部裁夺,这些人得以免除死罪。
D.当世有些人认为太刚容易受到折损,他们长期保全自身以期有所成就,唯恐不够谨慎小心。在苏轼看
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见识浅陋。
14.翻译。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2)将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荷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
【答案】10.BDE
11.B12.D
13.D14.(1)我因此更相信刚直的人一定有仁爱之心,不仁爱怎么能用一句话让十二人在必死之时活
命呢!
(2)种植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种完后像丢弃它那样放在一旁,那么它的天性得到保全,本性得以充
分发展。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说错了,一定要录用比我强的人,像我这样的人,也是不肯担任条例司属官的。
“公言过矣”有独立的主谓结构,句意完整,“矣”是句末语气词,所以B处断开;
“当求胜我者”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若我辈人”表示假设,前面断开,所以D处断开;
“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独立成句,“则亦”引出后文的内容,表示结果,所以E处断开。
故选BDE。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使用用法,使……脱离,使……投降。句意:凡是能使我脱离险境的。/想趁此时使苏武投
降。
B.错误,相同,通“殁”,指去世。句意:见到老友,问起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秦孝公死后。
C.正确,参与;/指与某物同在,引申为“等待”。句意:我还参与什么呢?/担心年岁不等待我。
D.正确。句意:可是世人然竟说“太刚直的人容易被折损”!/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
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鞠有罪之吏士”,句意:审问有罪的官吏与士兵。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B.省略句,“置”后省略了“之”,指“案”。句意: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桌子。
C.判断句,句意: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
D.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铿然有声之石”,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们长期保全自身以期有所成就,唯恐不够谨慎小心”错,曲解文意,应该是士人要通过长期修养来
成就刚直品德,就算这样尚且担心修养不够。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是”,因此;“益”,更加;“活”,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版权许可使用与转让合同
- 饭店租赁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带多应用块石购销合同(石油钻采专用)
- 个人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委托合同标的为定制广告宣传片
- 地下车位互换协议书范本(2篇)
- 因公司原因离职协议书范本(2篇)
- 双百行动协议书模板(2篇)
- 乡镇土地项目施工方案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间贸易与合作合同
- 演示文稿昆体良
- 机械电子工程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
- 国企2024年培训计划方案
- 肺结核患者的饮食营养与康复建议
- 第五章-设计素描的创意思维
- 《五讲四美三热爱》课件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1动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快乐读书吧-附答案
- Module8Unit1WeregoingtovisitHainan(课件)英语四年级上册
- 北斗应用设备项目市场营销方案
- 安全标兵申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